學習時報:韓國聖水大橋坍塌以後
發稿時間:2012-09-24 00:00:00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劉挺
韓國大橋坍塌以後,有關(guan) 領導撤職、辭職,相應的責任人也遭起訴,鋃鐺入獄。痛定思痛後,韓國重點加強工程監理和建築材料的科技含量,規範建築市場。
1994年10月21日,竣工通車15年的韓國首爾聖水大橋,隨著一聲巨響,一塊長達48米的橋板從(cong) 大橋中段落入江中,6輛汽車包括1輛載滿學生及族的巴士和1輛載滿警員前往慶祝會(hui) 場地的客貨車跌進漢江,導致32人死亡,17人受重傷(shang) 。這就是韓國聖水大橋坍塌事件。
聖水大橋坍塌事件震動了韓國。韓國總統金泳三稱這是“一場災難”。他解除了當時漢城市市長李元鍾的職務,隨後公開向全國人民道歉。韓國國會(hui) 因此召開緊急會(hui) 議,強烈譴責這一劣質工程的承建者、建築行業(ye) 的腐敗行為(wei) 及政府對國家投資工程缺乏有效的監督和檢查。韓國總理李榮德召集內(nei) 閣緊急會(hui) 議後,向金泳三總統遞交了辭呈,以示承擔聖水大橋坍塌事件的責任。韓國執法機關(guan) 逮捕了7名漢城的建築官員,檢察官指控他們(men) 犯有玩忽職守、過失殺人罪。
大橋坍塌事故原因調查團經5個(ge) 多月的各種試驗和研究,於(yu) 次年4月2日提交了事故報告。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兩(liang) 方麵:第一,東(dong) 亞(ya) 建築公司沒有按圖紙施工,在施工中偷工減料,利用疲勞性能很差的劣質鋼材,這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第二,當時韓國縮短工期及漢城市政當局在交通管理上疏漏也是大橋倒塌的主要原因,大橋設計負載限製為(wei) 32噸,建成後交通流量逐年增加,超常負荷,倒塌時負載為(wei) 43.2噸。
聖水大橋的坍塌有其曆史的原因。聖水大橋屬於(yu) 韓國第一代橋梁(1962—1990),也就是技術引進期建造的橋梁,這一時期韓國從(cong) 農(nong) 業(ye) 國家向工業(ye) 化國家迅速發展,政府為(wei) 社會(hui) 間接資本傾(qing) 注大量投資,建設主要通過公債(zhai) 來支出。這一時期建設了不同類型的橋梁,但快速建設的需要和缺乏技術,往往使施工質量較差,聖水大橋就是其中典型代表。聖水大橋坍塌事件深深觸動了韓國民眾(zhong) ,也使韓國橋梁建設者認識到了橋梁養(yang) 護係統的必需性和重要性。在事件發生的第二年,韓國政府對橋梁管理和操作計劃提出了一係列更嚴(yan) 密的要求,其結果就是韓國開始了獨立的現場橋梁結構健康監測,以采集全比例荷載能力試驗的數據,並評估其結構健康。
吸取了聖水大橋坍塌事故的教訓,韓國加強了對工程監理的力度。根據韓國《建設技術管理法》規定,對於(yu) 投資額為(wei) 100億(yi) 韓元以上的,包括橋梁(長度100米以上)工程、機場、大壩、能源儲(chu) 備設施、高速公路、圍海造田、港灣、鐵路、地鐵、隧道工程、發電廠、垃圾處理設施、廢水終端處理設施、下水終端處理設施、上水道(包括淨水廠)、下水灌溉、展覽設施、公用大廈、送電工程、變電工程、公共住宅等22類工程項目,應采用責任監理方式監理。對於(yu) 中小規模的工程項目則一般選擇施工監理或檢測監理方式。責任監理又可分為(wei) 全麵責任監理和部分責任監理二種。對於(yu) 投資額在200億(yi) 韓元以上的22類工程項目以及發包商根據所屬職員人力供需和工程特點認為(wei) 有必要的建設工程項目,一般采用全麵責任監理方式;對於(yu) 橋梁、隧道、排水等主要設施建設工程項目,發包商認為(wei) 有必要則采用部分責任監理方式。
韓國政府規定,國家、地方團體(ti) 、法規規定的政府投資機關(guan) 和其他由總統法令確定的機關(guan) 發包的建設工程要實行監理;總工程費為(wei) 10億(yi) 韓元(約合人民幣800萬(wan) 元)以上的工程項目要實行監理。
針對監理人員的職責,《建設技術管理法》第27條第3項做出了明確規定,責任監理人員作為(wei) 公司代表駐留現場、負責全部過程執行監理業(ye) 務的監理人員的工作,須確認工程是否按照圖紙要求及其他有關(guan) 部門文件的內(nei) 容進行施工;進行質量管理、施工管理、工程管理、安全及環境管理等事項的技術指導;受發包方(業(ye) 主)的委托,根據建設技術管理法,代表業(ye) 主方的監督權限;檢查工程表;對設計作出的施工詳細圖紙的檢查確認,檢查確認構築物的規格;使用建材適合性的檢查確認,檢查確認質量試驗及檢查結果;確保災害預防措施及安全管理;檢查設計變更事項;調查及檢查工程完成部分;完成圖紙的檢查及竣工檢查;檢查交工的妥當性;確認設計內(nei) 容的現場條件的符合及施工可能與(yu) 否;重申為(wei) 了提高工程質量所必要的建設交通部規定的事項。
與(yu) 此同時,韓國R&D機構提出依靠新型材料、先進的結構體(ti) 係和技術來提高和改進橋梁壽命時間的規範標準的計劃。其中比較重要的研究項目及研究機構如下。
1.橋梁200項目,此項目已經於(yu) 2006年成功完成並於(yu) 2007年開始了其後續項目——超級橋梁200項目。這兩(liang) 個(ge) 項目的主要目標就是通過超高強度及高耐久性混凝土技術及改進的橋梁設計建設技術和養(yang) 護加固方法,使橋梁壽命期延長至200年。
2.高性能建築材料研究中心,這個(ge) 中心設在韓國工業(ye) 和技術科學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有高強度鋼及其使用技術、應用新型材料的高性能快速施工的混合橋梁體(ti) 係及可再利用的高性能建築材料。
3.韓國風工程研究中心,該中心研究的是韓國海岸地區跨海橋梁及地區災害防治技術中關(guan) 係到風的技術,特別是在橋梁建設中的風分析及抗風技術。
4.韓國橋梁設計和工程研究中心,設立在首爾國立大學,主要工作是和橋梁設計、施工和研究機構一起發展和實現更耐久、更經濟和更安全的橋梁結構,以實現建設壽命更長、更易養(yang) 護甚至不需要養(yang) 護的下一代智能橋梁的目標。
在較短的時間內(nei) ,韓國橋梁技術得到了顯著的發展,韓國的橋梁建設者通過引入國際先進技術和不斷的自力更生,已經成為(wei) 世界橋梁技術的領跑者之一,並通過雄心勃勃的發展計劃和務實的研發投入不斷夯實自己的基礎。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韓國橋梁設計人員和建築工程師的主要目標就是建設保證安全暢通、綠色環保並且建設費用和養(yang) 護費用低廉的新一代橋梁。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