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hui)

文章

薛洪濤:美國缺席中國太空國際合作

發稿時間:2012-06-28 00:00:00   來源:法治周末   作者:薛洪濤

  6月24日,神舟九號航天員駕駛飛船與(yu)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順利對接,我國首次空間手控交會(hui) 對接試驗成功。這意味著我國完整掌握了空間交會(hui) 對接技術,具備了建設空間站的基本能力。

  “神舟九號”與(yu) “天宮一號”成功實現對接,被美國媒體(ti) 普遍視為(wei)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項目向建立中國自己的宇航空間站目標邁出重大一步。中國可能在2020年左右建立自己的空間站。然而目前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卻將中國排斥在外。

  雖然沒有美國的合作,可是中國仍然靠自己的實力建立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國際太空合作格局。

  中國與(yu) 多國展開雙邊合作

  中國在空間領域的國際合作始於(yu) 上世紀70年代中期。40多年來,中國開展了雙邊合作、區域合作、多邊合作以及商業(ye) 發射服務等多種形式的國際空間合作,取得了廣泛的成果。

  據中國發布的《2006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shu) ,早在2002年至2006年,中國就分別與(yu) 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法國、馬來西亞(ya) 、巴基斯坦、俄羅斯、烏(wu) 克蘭(lan) 等國家,以及歐洲空間局、歐盟委員會(hui) 簽署了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合作協定、空間項目合作協議,其中中國與(yu) 巴西、法國、俄羅斯、烏(wu) 克蘭(lan) 等國家建立了航天合作分委會(hui) 或聯委會(hui) 合作機製。

  中國與(yu) 巴西的合作是最有成效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研製合作24年,被兩(liang) 國領導人譽為(wei) “南南合作”的典範。1999年10月14日,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中巴地球資源衛星。中巴雙方除了整星合作外,在衛星技術、衛星應用以及衛星零部件等方麵也開展了多項合作。當前,中巴地球資源衛星數據越來越被國際關(guan) 注。

  繼2003年10月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2星成功發射後,中巴兩(liang) 國政府又簽署了聯合研製地球資源衛星02B星、03星、04星和數據應用係統合作等補充議定書(shu) 。2009年5月19日,中巴確定雙方繼續並擴大在衛星應用、衛星研製等領域的合作。

  除了巴西,在南美洲,中國還與(yu) 委內(nei) 瑞拉簽署了關(guan) 於(yu) 和平利用和開發外層空間技術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建立中委高級混合委員會(hui) 科技、工業(ye) 和航天分委會(hui) ,在此框架下,推動了中委兩(liang) 國在通信衛星、遙感衛星以及衛星應用等方麵的合作。

  此外,中國與(yu) 俄羅斯的太空合作也在穩步推進,2009年10月,中俄雙方簽署了《2010-2012年中俄航天合作大綱》。中國2011年12月發布的《2011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shu) 指出,中國與(yu) 俄羅斯互設國家航天局代表處。中俄雙方在載人航天領域也開展了多項合作。

  同時,中國一直重視與(yu) 歐洲國家的太空合作。1993年,中國與(yu) 德國合資成立了華德宇航技術公司。1995年中國與(yu) 德國、法國的宇航公司簽訂了“鑫諾一號”衛星的研製生產(chan) 合同,並於(yu) 1998年發射成功。這是中國與(yu) 歐洲宇航界的首次衛星合作。

  中國與(yu) 歐洲空間局在中歐航天合作聯合委員會(hui) 機製下,共同簽署了《中歐航天合作現狀和合作計劃議定書(shu) 》。在“嫦娥一號”、“嫦娥二號”月球探測任務實施期間,雙方開展了緊密合作。

  2011年9月,中國與(yu) 歐洲空間局簽署《關(guan) 於(yu) 測控網絡及操作相互支持的協議》。中國與(yu) 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為(wei) 推進氣象衛星資料共享和應用,共同簽署《關(guan) 於(yu) 氣象衛星資料應用、交換和分發合作協議》。中國與(yu) 法國、英國、德國簽署了太空合作框架協議。

  中國還與(yu) 多個(ge) 國家積極推動對地觀測衛星數據的廣泛應用。中國向多個(ge) 國家贈送氣象衛星廣播係統接收站和氣象信息綜合分析處理係統,幫助南非建立了中巴地球資源衛星數據接收站,幫助泰國建立了中國環境減災衛星數據接收站。中國還向以上國家提供相關(guan) 對地觀測衛星數據產(chan) 品。

  雙贏的太空商業(ye) 活動

  自1985年中國政府宣布“長征”係列運載火箭投放國際市場,承攬國際衛星發射服務業(ye) 務以來,至2000年10月,先後為(wei) 巴基斯坦、澳大利亞(ya) 、瑞典、美國、菲律賓、巴西等國家及中國用戶成功地發射了27顆國外製造的衛星。

  “長征”係列運載火箭進入國際衛星發射服務市場,是對國際商業(ye) 衛星發射服務的有益補充,也為(wei) 國外用戶提供了新的選擇,為(wei) 中國航天帶來了豐(feng) 厚利潤。

  2011年中國航天白皮書(shu) 指出,中國積極推進企業(ye) 參與(yu) 空間領域的國際商業(ye) 活動。實現尼日利亞(ya) 通信衛星、委內(nei) 瑞拉通信衛星、巴基斯坦通信衛星的整星出口和在軌交付。為(wei) 印度尼西亞(ya) 的帕拉帕-D衛星和歐洲通信衛星公司的W3C衛星提供商業(ye) 發射服務。與(yu) 玻利維亞(ya) 、老撾、白俄羅斯等多個(ge) 國家簽訂商業(ye) 衛星及地麵係統出口合同。

  2005年11月,中國與(yu) 委內(nei) 瑞拉簽訂了通信衛星商業(ye) 合同,向用戶提供衛星在軌交付服務以及與(yu) 之配套的地麵應用設施。這是中國首次向拉丁美洲用戶提供整星出口和在軌交付服務。

  2008年10月30日零時53分,委內(nei) 瑞拉一號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同年11月9日,衛星定點於(yu) 西經78度的赤道上空,覆蓋大部分南美地區及部分加勒比海地區。2008年12月1日,衛星完成了在軌性能測試;用於(yu) 衛星測控的委內(nei) 瑞拉巴馬裏和盧埃巴兩(liang) 個(ge) 地麵站已先後建成並啟用。目前,衛星測控數據表明,委星一號性能穩定、狀態正常。

  委星一號是委內(nei) 瑞拉擁有的第一顆衛星。2009年1月11日,中國正式向委內(nei) 瑞拉科技部在軌交付委內(nei) 瑞拉通信衛星一號以及相關(guan) 地麵測控和電信港係統。此次在軌交付標誌著中國航天對委內(nei) 瑞拉實現了整星出口。

  委內(nei) 瑞拉一號通信衛星項目是中國長城工業(ye) 總公司與(yu) 拉丁美洲用戶簽訂的第一個(ge) 在軌交付通信衛星合同。中國長城工業(ye) 總公司作為(wei) 中國航天國際化的平台,1990年以來,承攬了30多次國際商業(ye) 發射服務,發射了30多顆衛星。委內(nei) 瑞拉一號通信衛星,采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東(dong) 方紅四號衛星平台,起飛質量5100千克,設計壽命15年。

  2009年3月2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長城工業(ye) 總公司與(yu) 尼日利亞(ya) 通信衛星有限公司在北京簽訂了尼日利亞(ya) 通信衛星1R項目合同。2011年12月20日0時41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將尼日利亞(ya) 通信衛星1R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中國衛星發射測控係統部為(wei) 其提供發射、測控服務及地麵站支持。

  “尼星1R”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衛星采用“東(dong) 方紅四號”衛星平台,其波束覆蓋非洲中西部及南部地區、歐洲中東(dong) 部地區和中亞(ya) 部分地區,主要用於(yu) 通信、廣播、互聯網接入、遠程教育、寬帶多媒體(ti) 和導航服務。

  “尼星1R”發射是繼巴基斯坦通信衛星1R、歐洲通信衛星公司W3C通信衛星發射成功後,中國2011年第三次為(wei) 國際用戶提供商業(ye) 發射服務。

  中國主導亞(ya) 太空間合作

  1992年,中國、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聯合倡議開展亞(ya) 太空間技術與(yu) 應用多邊合作,致力於(yu) 推動區域空間合作組織的建立以及開展空間項目合作。在此區域合作的推動下,中國、伊朗、韓國、蒙古、巴基斯坦和泰國六國政府於(yu) 1998年4月在曼穀簽署了《關(guan) 於(yu) 多任務小衛星項目及有關(guan) 活動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亞(ya) 太空間合作組織籌建工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2005年10月28日,《亞(ya) 太空間合作組織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簽字儀(yi) 式在京舉(ju) 行。來自孟加拉國、中國、印度尼西亞(ya) 、伊朗、蒙古、巴基斯坦、秘魯、泰國八個(ge) 國家的政府代表正式簽署了《公約》。2006年6月土耳其的政府代表也簽署該公約。

  《公約》的簽署是亞(ya) 太空間合作組織邁向正式成立的關(guan) 鍵步驟,標誌著創建亞(ya) 太空間合作組織的努力取得了重大進展。該組織總部設在北京,這標誌著亞(ya) 太空間合作組織向正式成立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作為(wei) 該組織的東(dong) 道國,中國在亞(ya) 太空間合作組織的發展壯大過程中發揮了關(guan) 鍵作用。

  亞(ya) 太空間合作組織的合作領域包括空間技術及其應用項目,如對地觀測、災害管理、環境保護、衛星通信和衛星導航定位,以及空間科學研究、空間科學技術教育、培訓等。亞(ya) 太各國在空間領域的合作不僅(jin) 有助於(yu) 國家間加強相互了解和信任,而且通過將空間科技應用於(yu) 資源探測、災害管理、通信導航等領域,有助於(yu) 解決(jue) 各國麵臨(lin) 的許多實際問題,促進各國的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

  中國推動了“亞(ya) 太多邊合作多任務小衛星”項目。中國與(yu) 孟加拉國、伊朗、韓國、蒙古、巴基斯坦、泰國等國家聯合開展多任務小衛星的研製和應用,於(yu) 2007年發射。

  2008年,在亞(ya) 太地區國家的共同推動下,亞(ya) 太空間合作組織正式成立。在該組織框架下,中國政府積極參與(yu) 空間數據共享服務平台及其示範應用、地基光學空間目標觀測網絡、導航兼容終端等多個(ge) 項目合作的研究,協助製定並發布亞(ya) 太多邊合作小衛星數據政策,促進了亞(ya) 太地區國家空間領域的合作。

  目前,簽署《亞(ya) 太空間合作組織公約》的九個(ge) 國家中,除印度尼西亞(ya) 和土耳其正在履行其國內(nei) 有關(guan) 批準程序外,其他七個(ge) 國家(中國、孟加拉國、伊朗、蒙古、巴基斯坦、秘魯、泰國)均已完成批準公約的程序,成為(wei) 亞(ya) 太空間合作組織的正式成員國。

  與(yu) 聯合國係統合作

  1980年6月,中國首次派出觀察員代表團參加了聯合國外空委員會(hui) 第二十三屆會(hui) 議,同年11月3日,聯合國正式接納中國為(wei) 該委員會(hui) 成員國。此後,中國參加了曆屆聯合國外空委員會(hui) 及其下屬的科技和法律小組委員會(hui) 屆會(hui) 。

  中國於(yu) 1983年和1988年先後加入了聯合國製定的《外空條約》、《營救協定》、《責任公約》和《登記公約》,並嚴(yan) 格履行有關(guan) 責任和義(yi) 務。

  聯合國管理太空事務的主要是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hui) (簡稱聯合國外空委)及其下屬的科技小組委員會(hui) 和法律小組委員會(hui) 。中國積極參加它們(men) 的活動。

  中國積極參與(yu) 機構間空間碎片協調委員會(hui) 的各項活動,啟動中國“空間碎片行動計劃”,加強空間碎片研究領域的國際交流與(yu) 合作。參與(yu) 了國際對地觀測衛星委員會(hui) 的相關(guan) 活動,並作為(wei) 東(dong) 道國於(yu) 2004年11月在北京舉(ju) 行了“國際對地觀測衛星委員會(hui) 十八屆全會(hui) 及二十周年慶典”。2005年5月中國正式成為(wei) 國際對地觀測組織成員,並進入執行委員會(hui) 。

  2006年7月在中國北京舉(ju) 辦了“第三十六屆世界空間科學大會(hui) ”和“第八屆國際月球探測與(yu) 利用大會(hui) ”。中國還參與(yu) 了國際電信聯盟、世界氣象組織、國際宇航聯合會(hui) 、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hui) 等空間組織的有關(guan) 活動。

  根據2011年中國航天白皮書(shu) ,中國與(yu) 聯合國簽署災害管理與(yu) 應急響應天基信息平台北京辦公室相關(guan) 協議。目前,該辦公室已正式掛牌成立。中國已通過該辦公室為(wei) “非洲之角”提供旱災風險監測產(chan) 品,並且通過培訓、能力建設、數據服務和災害應急快速製圖技術服務等多種方式為(wei) 區域減災作出貢獻。

  中國在《空間和重大災害國際憲章》機製下,與(yu) 多個(ge) 國家空間機構開展合作,通過該機製,為(wei) 汶川地震、澳大利亞(ya) 森林火災等重大災害救援工作提供了衛星數據支持。

  中國參與(yu) 全球衛星導航係統國際委員會(hui) 、國際深空探測協調機構、機構間空間碎片協調委員會(hui) 、國際地球觀測組織、世界氣象組織等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各項活動,開展衛星導航、地球觀測與(yu) 地球科學研究、防災減災、深空探測、空間碎片等領域的多邊交流與(yu) 合作。

  美立法禁止與(yu) 中國合作

  中國與(yu) 世界上多數國家以及國際組織在太空合作方麵,進展順利,但是有一個(ge) 國家是例外,那就是美國。據媒體(ti) 報道,這幾天,美國人密切關(guan) 注“神舟九號”一舉(ju) 一動的心情可以用“五味雜陳”來形容,這從(cong) 媒體(ti) 的報道與(yu) 網民的評論中可見一斑,而美國官方到目前為(wei) 止保持沉默,多少也可看出在國會(hui) 強大政治壓力下,美中太空競爭(zheng) 與(yu) 合作微妙關(guan) 係的端倪。

  “神舟”載人航天、“嫦娥”探月工程、“天宮”空間站、“北鬥”導航係統———近10年來中國在太空探索方麵連奏凱歌,太空項目麵臨(lin) 資金掣肘的美國人則以複雜的心態,觀察中國人在太空一步步地向前邁進。

  目前,中美兩(liang) 國在太空合作沒有共同語言和實際行動。但是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中美曾有過較為(wei) 深度的航天合作,中國長征運載火箭曾多次承攬美國衛星發射任務。自從(cong) 1999年美國國會(hui) 《考克斯報告》出台後,美中之間實質性的太空合作已完全中止,即便如此,美國一些議員仍不肯罷手。

  2011年5月4月下旬,在國會(hui) 批準通過的撥款法案中,增添了禁止美國同中國進行太空合作的兩(liang) 條:美國宇航局和白宮科技辦公室“不得使用聯邦資金同中國或中國所屬公司就太空項目進行任何方式的合作或協調”;“禁止宇航局接待任何來自中國官方的訪問人員”。

  國際空間站就是例子,在歐洲和俄羅斯都有意將中國納入國際空間站的合作項目時,美國反對。國際空間站是由美國和俄羅斯主導的16個(ge) 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參與(yu) 的項目。中國在國際空間站合作夥(huo) 伴之外,並未參與(yu) 進去。

  中國之所以沒有參與(yu) 進去,主要是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和排斥。因此,盡管中國在國際空間站的一些項目上與(yu) 其他國家有部分技術合作,但真正的核心技術交流還是一片空白。

  在空間站的問題上,美國的態度極為(wei) 敏感和謹慎。在國際空間站籌建之初,中國參與(yu) 國際空間站就遭到美國的反對,國際空間籌劃建設時美國反對邀請中國參與(yu) ,所以中國沒有成為(wei) 國際空間站的啟動方。

  輿論分析,這是因為(wei) 美國堅持“中美太空衝(chong) 突論”的結果,它的危害在於(yu) 它仍然以冷戰思維為(wei) 出發點,片麵誇大對抗與(yu) 軍(jun) 事衝(chong) 突的必然性。無論從(cong) 長遠還是現實來看,中美兩(liang) 國避免太空潛在衝(chong) 突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加強雙邊的太空合作。

  此外,中美合作開發民用太空項目遲遲沒有起步,這個(ge) 事實就說明美國對中國的高度戒備心理。中國太空能力的進步被美國政府和學界視為(wei) 中國軍(jun) 力現代化的一部分,每年五角大樓的中國軍(jun) 力報告,對中國太空能力都有專(zhuan) 門評估,他們(men) 尤其關(guan) 注中國的射殺衛星、反進入與(yu) 太空偵(zhen) 察能力的發展。

  《華盛頓郵報》曾評論稱,中美在太空中的關(guan) 係充分反映兩(liang) 國在地表上的關(guan) 係:一個(ge) 依然占主導地位、但日顯頹勢的超級大國,正麵對著一個(ge) 新興(xing) 且信心滿滿的對手。太空技術作為(wei) 軍(jun) 民兩(liang) 用技術的固有屬性,更令一些美國人認為(wei) ,中國將利用從(cong) 美國獲取的技術來強化本國的軍(jun) 事力量建設,從(cong) 而抵消美國的軍(jun) 事優(you) 勢。

  美始推中美太空合作

  美國也有不少人反對國會(hui) 製定的禁止與(yu) 中國進行太空合作的法案,去年,美國華盛頓大學太空政策研究所專(zhuan) 家阿蘭(lan) 內(nei) ·克魯利科夫斯基稱,太空探索中的國際合作已成世界潮流,國會(hui) 的此類禁令顯然不合時宜。

  即使在30多年前的冷戰時期,美國同蘇聯還實施了“聯盟-阿波羅”計劃,兩(liang) 國的“聯盟”號與(yu) “阿波羅”號飛船在軌道上對接。冷戰結束後,美俄在建設國際空間站方麵也展開了廣泛合作。

  美國“太空新聞”網有文章稱,盡管美國在同中國展開合作方麵心存芥蒂,但歐洲和俄羅斯已將中國視為(wei) 越來越有吸引力的合作夥(huo) 伴。中俄之間的太空合作自不待言,歐洲國家也已在重要的太空項目上同中國展開積極合作,如“伽利略”導航和定位係統。美國防止中國獲得先進技術的努力,可能被中國同俄、歐之間的合作所突破。

  盡管美國政壇內(nei) 部對中美太空合作有很多爭(zheng) 議,但美國政府正積極推動兩(liang) 國合作項目的實現。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格裏芬率團於(yu) 2006年9月訪華。其間,格裏芬與(yu) 中國國家航天局達成共識,決(jue) 定中美兩(liang) 國航天局局長舉(ju) 行定期會(hui) 晤,討論兩(liang) 國在空間科學、地球科學領域的合作。

  2009年11月,奧巴馬訪華發表的中美聯合公報中明確指出:“雙方期待本著透明、對等和互利原則,就航天科學合作加強討論並在載人航天飛行和航天探索方麵開啟對話。”2010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博爾登訪問中國。

  中國近年來在航天技術領域大踏步發展,如神舟係列飛船以及嫦娥升空探索等。盡管美國航天技術遠超中國,但航天事業(ye) 的高風險性,決(jue) 定了中美之間技術交流的必要性。

  而實際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熱衷於(yu) 和中國合作,因為(wei) 美國希望看到中國航天工業(ye) 的底牌,也希望彼此分享成果。與(yu) 美方對同中國的太空合作充滿疑慮不同,中方一直在呼籲兩(liang) 國展開太空合作。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