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开云kaiyun官方動態

文章

重慶雲陽縣、江西吉安市探索改革扶貧

發稿時間:2016-09-19 11:05:55   來源:gaige183 地方全麵深化改革  

雲(yun) 陽縣普安鄉(xiang) 探索四種模式
 
構建利益聯結機製增強貧困群眾(zhong) 造血功能
 
構建利益聯結機製,提高農(nong) 民組織化程度,讓分散農(nong) 戶抱團闖市場,降低交易成本、共同應對風險,是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促進農(nong) 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重慶市雲(yun) 陽縣普安鄉(xiang) 在這方麵進行了探索。普安鄉(xiang) 位於(yu) 雲(yun) 陽縣東(dong) 南部,是雲(yun) 陽縣柑橘產(chan) 業(ye) 大鎮,幅員麵積53.5平方公裏,轄10個(ge) 村1個(ge) 社區,戶籍人口15781人,其中建卡貧困人口384戶1402人。脫貧攻堅啟動以來,普安鄉(xiang) 依托萬(wan) 畝(mu) 柑橘產(chan) 業(ye) 基礎,以多元化轉型發展為(wei) 抓手,通過以點帶麵、以主帶輔,探索出龍頭引領、股份合作、大戶幫帶、電商助推四種模式,構建貧困戶利益鏈接機製,有力有效助推脫貧攻堅。
 
一、龍頭企業(ye) 引領。為(wei) 實現“發展一個(ge) 產(chan) 業(ye) 、帶動一片經濟、脫貧一方百姓”的工作目標,普安鄉(xiang)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成功引進雲(yun) 陽縣鑫池農(nong) 業(ye) 開發有限公司,與(yu) 馬安社區183戶農(nong) 戶(其中貧困戶38戶)簽約,以每年每株30元的價(jia) 格流轉柑橘500餘(yu) 畝(mu) 。公司流轉經營後,農(nong) 戶(貧困戶)獲得三部分收入:一是每年獲得固定的果樹流轉資金,一畝(mu) 土地1350元;二是有技術有勞動力的可從(cong) 公司獲得務工收入,每月人均2000元;三是可以通過在公司指定範圍內(nei) 間種矮杆經濟作物獲得收益,每畝(mu) 可獲收益600元。目前,全鄉(xiang) 共引進3家龍頭企業(ye) ,帶動農(nong) 戶806戶,其中貧困戶138戶,實現了企業(ye) 發展與(yu) 貧困戶增收的雙贏局麵,形成了“龍頭企業(ye) +貧困戶”的產(chan) 業(ye) 引領脫貧模式。
 
二、股份合作帶動。普安鄉(xiang) 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ti) 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的作用,引進重慶橘頌果業(ye) 有限公司與(yu) 回龍村168戶農(nong) 戶(其中貧困戶26戶)簽約,以“企業(ye) 出資+農(nong) 戶出柑橘樹”的方式,成立了雲(yun) 陽縣回龍柑橘股份合作社。合作社注冊(ce) 資金120萬(wan) 元,重慶橘頌果業(ye) 有限公司出資30萬(wan) 元作為(wei) 股本金,股份占比為(wei) 30%;農(nong) 戶(貧困戶)以每年每株40元的價(jia) 格,折合資金90萬(wan) 元,入股670畝(mu) ,股份占比為(wei) 70%。合作社成立後,農(nong) 戶(貧困戶)可獲得四種收益:一是按照入股比例進行收益分紅;二是可從(cong) 合作社獲得務工收入;三是通過在合作社指定範圍間種矮杆經濟作物獲得收益;四是合作社品牌產(chan) 生其他附加值後,按照入股比例進行再分配。截至目前,全鄉(xiang) 累計成立各類合作社9個(ge) ,入股農(nong) 戶1035戶(其中貧困戶132戶),實現了合作社與(yu) 農(nong) 戶(貧困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鏈接機製,形成了“合作社+貧困戶”的產(chan) 業(ye) 帶動脫貧模式。
 
三、專(zhuan) 業(ye) 大戶幫帶。為(wei) 了更好地幫扶和帶動貧困戶發展產(chan) 業(ye) ,普安鄉(xiang) 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培育專(zhuan) 業(ye) 大戶,鼓勵支持專(zhuan) 業(ye) 大戶,在適宜發展區域流轉果樹,帶動周邊農(nong) 戶(貧困戶)致富。對於(yu) 流轉50畝(mu) 以上的專(zhuan) 業(ye) 大戶,經組織驗收合格,政府補助當年管護資金的三分之一。在優(you) 惠政策的激勵下,湧現了一批帶動農(nong) 戶增收致富的專(zhuan) 業(ye) 大戶。例如,佛手村丁世春、易良成共同流轉柑橘500畝(mu) ,郎家村丁永合流轉柑橘200畝(mu) ,涉及農(nong) 戶89戶(其中貧困戶18戶)。參與(yu) 流轉經營的農(nong) 戶(貧困戶)不僅(jin) 獲得土地流轉資金的固定收入(每畝(mu) 400元),還可通過提供勞務獲得務工收入。全鄉(xiang) 各村(社區)因地製宜,大力推廣以專(zhuan) 業(ye) 大戶為(wei) 中心,通過傳(chuan) 、幫、帶的形式,幫扶帶動貧困戶結合自身實際發展產(chan) 業(ye) 。目前,全鄉(xiang) 先後培育各類專(zhuan) 業(ye) 大戶16戶,幫扶169戶貧困戶發展柑橘、芝麻、牛、羊、生豬等種養(yang) 殖業(ye) ,確保如期脫貧。形成了“專(zhuan) 業(ye) 大戶+貧困戶”的產(chan) 業(ye) 幫帶脫貧模式。
 
四、農(nong) 村電商助推。為(wei) 解決(jue) 農(nong) 戶(貧困戶)生產(chan) 的“土貨”銷售、運輸困難的現實問題,普安鄉(xiang) 大力推進電商扶貧。依托企業(ye) 、股份合作社、專(zhuan) 業(ye) 大戶、個(ge) 體(ti) 戶等各類市場主體(ti) ,建成鄉(xiang) 級電商服務站1個(ge) 、村級電商服務點6個(ge) ,為(wei) 村民提供代購代銷服務。同時,鄉(xiang) 裏組織電商企業(ye) 與(yu) 淘寶特色中國“雲(yun) 陽館”建立合作機製,統一宣傳(chuan) 策劃電商網頁形象,通過微信、QQ、電視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chuan) 推介力度,通過電商網絡平台拓寬柑橘、芝麻、香菇、土雞等各類優(you) 質生態農(nong) 產(chan) 品的銷售渠道。通過電商平台,普安柑橘、芝麻等農(nong) 產(chan) 品遠銷北京、上海、江蘇、廣東(dong) 、四川等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280萬(wan) 元,使農(nong) 產(chan) 品能真正走出大山。(來源:重慶市雲(yun) 陽縣委縣政府研究室  作者:曹高勇 編輯:文武)
 
吉安市實施“三證一卡”,全力推進脫貧“摘帽”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江西時提出“吉安、井岡(gang) 山要在脫貧攻堅中作示範帶好頭”。按照省委、省政府關(guan) 於(yu) 脫貧攻堅的新動員新部署,吉安市迅速立下井岡(gang) 山市和吉安縣2016年底率先脫貧摘帽的“軍(jun) 令狀”,全市上下踐行“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鬥攻難關(guan) ”的井岡(gang) 山精神,掛圖作戰,攻堅拔寨,創新推行“股權證”、“居住證”、“登記證”和“明白卡”“三證一卡”,助攻脫貧“摘帽”。
 
“股權證”固化產(chan) 業(ye) 扶貧
 
扶貧先扶產(chan) 業(ye) ,脫貧先立產(chan) 業(ye) 。吉安市在產(chan) 業(ye) 扶貧中堅持分戶施策、因地製宜,加快發展對貧困戶有直接效益、更可持續的產(chan) 業(ye) ,用“股權證”固化貧困戶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收益的鏈條。經司法公證的“股權證”明確了貧困戶的入股金額、股權份額、收益分成等權利義(yi) 務,實現貧困戶“戶戶當股東(dong) ,長久能受益”,讓貧困戶吃下“定心丸”。一是股權向資金和土地等生產(chan) 要素傾(qing) 斜。貧困戶分別依靠產(chan) 業(ye) 幫扶資金、技術、土地或勞動力等生產(chan) 要素,有選擇地入股企業(ye) 或入股經營大戶,創建“基地+貧困戶”、“龍頭企業(ye) +貧困戶”、“電子商務+產(chan) 業(ye) +貧困戶”等扶貧模式,股權向貧困戶予以重點傾(qing) 斜,貧困戶依據投入的生產(chan) 要素按股分紅,提高了貧困群眾(zhong) 的廣泛參與(yu) 麵和持久受益度。二是股權向農(nong) 合組織和龍頭企業(ye) 聚合。引導貧困村圍繞主導產(chan) 業(ye) 組建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采取“有統有分、統分結合”的運作方式,長短結合,既推進產(chan) 業(ye) 持續穩定發展,又讓貧困戶有持續的收益。三是股權向特色經濟和產(chan) 業(ye) 鏈條延伸。鼓勵引導因地施策、因戶施策,以合夥(huo) 入股、合作參股的方式分擔風險、共同脫貧,正在向產(chan) 業(ye) 逐步延伸。
 
“居住證”定根安居扶貧
 
安居才能樂(le) 業(ye) ,安家方可定根。推進安居扶貧,主要從(cong) 拆舊建新、維修加固、移民搬遷、政府代建等途徑,給貧困戶安家、紮根,並按規定程序,快速獲取安居樂(le) 業(ye) 的“居住證”,讓貧困群眾(zhong) 過上更好生活。一是舊房改造原址紮根。吉安市就省裏下達的第一批6385戶危房改造任務,已全部分解落實到各縣(市、區),通過危房改造讓貧困戶在原來的居住地紮根發展。二是移民搬遷易地生根。至今,井岡(gang) 山市已全部落實省下達的377戶1627人移民搬遷任務,確定移民集中安置點13個(ge) 。三是宜居宜業(ye) 刨除窮根。在安居扶貧過程中,堅持“一戶一宅”原則,注重實事求是、量力而行,遵循生態理念規劃設計,建管用實用精品工程,讓農(nong) 村有新房更有新貌。
 
“登記證”監管保障扶貧
 
製作發放貧困戶“登記證”或“登記簿”,明確各個(ge) 主體(ti) 責任,做到貧困戶家庭情況、結對情況、受扶情況“三個(ge) 全程記錄”。一是全程記錄貧困戶的家庭動態信息。二是全程記錄貧困戶的政策落實。三是全程記錄幫扶幹部的工作過程。
 
“明白卡”明晰政策扶貧
 
開設“政策小灶”,製發政策“明白卡”,讓貧困戶、服務單位、幫扶者在攻堅拔寨中凝神聚力,都做明白人。一是讓脫貧者明白政策保障。二是讓脫貧者知曉辦事規程。吉安縣指陽鄉(xiang) 新橋村貧困戶唐建糧在“明白卡”上了解到,發展產(chan) 業(ye) 可通過銀行擔保貸款、貸款貼息等方式爭(zheng) 取資金支持,便找到村支部書(shu) 記龍文建幫助,按規程迅速得到擔保貸款8萬(wan) 元,其中5萬(wan) 元入股龍文建的養(yang) 羊基地,3萬(wan) 元購買(mai) 6頭牛自己飼養(yang) ,預計今年可獲得近6萬(wan) 元收入,年內(nei) 即可脫貧。三是讓脫貧者堅定致富信心。對井岡(gang) 山、吉安縣確保今年率先實現貧困縣脫貧摘帽的目標要求,對掛點幫扶的工作力量和相關(guan) 措施、脫貧攻堅的時間節點和階段性任務等,都在“明白卡”一目了然。(來源:江西省吉安市委改革辦 編輯:文武)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