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开云kaiyun官方動態

文章

銅仁碧江區農村產權製度改革、德州推進中小企業規範化改

發稿時間:2016-09-19 11:01:55   來源:gaige183 地方全麵深化改革  

2016年9月1日,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欄目在黃金時段用15分25秒以“守住好山水  過上好日子”為(wei) 題,深度報道碧江區農(nong) 村產(chan) 權製度改革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助農(nong) 增收致富所取得的碩果。

 
報道指出,近年來,碧江區按照中央“五位一體(ti) ”戰略部署,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guan) 於(yu) 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決(jue) 策部署,積極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新理念,堅守生態和發展兩(liang) 條底線,創造性地執行“生態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生態化”政策,實現了生態美、百姓富。在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大潮中,碧江區立足自身資源實際和良好生態環境,深入推進農(nong) 村產(chan) 權製度改革,構建確權、評估、土地流轉、產(chan) 權融資、風險金擔保“五機製”,創新推出確“四權”(明晰農(nong) 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房屋產(chan) 權、林權)、活“三資”(激活農(nong) 村資源、資產(chan) 、資本)、享“三金”(農(nong) 民流轉土地收租金、入股企社享利金、進園打工領薪金)“433”模式,激活農(nong) 村發展內(nei) 生動力,為(wei) 建造綠色家園、完善綠色製度、築牢綠色屏障打下堅實基礎,農(nong) 村產(chan) 權製度改革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助農(nong) 增收致富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激活“沉睡資源”。圍繞農(nong) 村產(chan) 權製度改革,以“還權賦能”為(wei) 核心,通過明晰農(nong) 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房屋產(chan) 權及林權,改變農(nong) 村資源因無“身份證”不能進入交易市場的問題,農(nong) 村“死資源”變成可流通、可轉讓、可交易的活資產(chan) ,激活農(nong) 村沉睡資源。目前,共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33660本、林權證21796本、宅基地使用權證27158本、房屋產(chan) 權證13665本;完成山塘小型水庫產(chan) 權製度改革摸底調查715處,明晰了75處山塘水庫產(chan) 權權屬,頒證164本。
 
二是實現“綠滿碧江”。以林權製度改革為(wei) 抓手,積極推行“先造後補”造林模式,對造林主體(ti) 實施“包苗、包栽、包活、包管、包成林”責任製。目前,全區森林麵積達59989.5公頃,森林蓄積量達217.5萬(wan) 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59.3%,城區綠化麵積達到131.43公頃,綠化覆蓋798.98公頃,綠化覆蓋率達37.47%,人均公共綠地6.9平方米,實現“綠滿碧江”。2014年被評為(wei) “全國綠化模範城市”,2015年榮獲“全國綠化先進集體(ti) ”稱號。
 
三是構建交易平台。搭建區、鄉(xiang) 兩(liang) 級農(nong) 村產(chan) 權交易平台,為(wei) 需要流轉土地、林地的農(nong) 戶進行登記備案,同時為(wei) 致富帶頭人、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龍頭企業(ye) 提供交易信息、法律谘詢、技術指導“一站式”服務。目前,集體(ti) 林地流轉7.05萬(wan) 畝(mu) ,土地流轉7.5萬(wan) 餘(yu) 畝(mu) ,產(chan) 權融資撬動社會(hui) 發展資金20億(yi) 元,逐步走上了一條林業(ye) 資源變資產(chan) 、資產(chan) 變資本、資本出效益的“三資轉換”發展新路,為(wei) 農(nong) 村經濟社會(hui) 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四是助農(nong) 增收致富。在四權“確權”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土地流轉機製,加大對企業(ye) 和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為(wei) 農(nong) 村發展注入活力,打造了“土地流轉收租金,入股企社享利金,進園打工領薪金”的“三金”增收新引擎,有效拓寬了貧困群眾(zhong) 增收渠道。目前,全區實現林業(ye) 企業(ye) 達8家,建成苗圃小鎮1個(ge) ,組建林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組織或家庭林場42家,建成農(nong) 業(ye) 園區12個(ge) 、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82家;培育村級集體(ti) 經濟組織40個(ge) ,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354個(ge) ,引導農(nong) 民積極參股入股,注冊(ce) 資金9.13億(yi) 元,發展農(nong) 民變股東(dong) 人數12642人;解決(jue) 農(nong) 民就地就業(ye) 10000餘(yu) 人次,農(nong) 民入園打工領薪金超過1億(yi) 元,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cong) 5339元增加到9410元。
 
此前,碧江區農(nong) 村產(chan) 權製度改革做法經驗被中央主流媒體(ti) 多次宣傳(chuan) 報道,並得到了省、市、區主要領導的多次肯定性批示。2014年1月3日人民日報、2015年10月17日央視《新聞聯播》、2015年10月30日央視《朝聞天下》均對碧江區農(nong) 村產(chan) 權製度改革的做法和經驗作了報道。(來源:微信公眾(zhong) 號 貴州政研)
 
強化機製創新  提升服務水平
 
德州市全麵推進中小企業(ye) 規範化公司製改製
 
德州市圍繞影響企業(ye) 發展最基礎、最關(guan) 鍵的問題,創新開展企業(ye) 家素質提升工程,通過采取集中培訓、政策推進、融資倒逼、服務促進等方式,全麵推進企業(ye) 規範化公司製改製。
 
一、創新體(ti) 製機製,全力抓好職責落實
 
把推動中小企業(ye) 規範化公司製改製作為(wei) 工作重心和首要任務,不斷強化領導,科學籌劃,切實把建立現代企業(ye) 製度的職責任務落實到位。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先後印發《工業(ye) 企業(ye) 股份製改造工作實施意見》、《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等文件。市、縣兩(liang) 級分別成立了由政府主要負責同誌任組長、分管負責同誌任副組長,發改、經信等有關(guan) 部門為(wei) 成員的企業(ye) 股份製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形成“政府推進股改、部門幫助股改、企業(ye) 爭(zheng) 相股改”的良好局麵。二是實施梯次推進。對股改工作按照年度計劃和總體(ti) 目標實施梯次推進。優(you) 先選擇有上市及新三板掛牌意向的企業(ye) 進入股改後備企業(ye) 庫。股改後備企業(ye) 保持在100家以上,每個(ge) 縣市區的後備企業(ye) 數量均不低於(yu) 全縣規模以上企業(ye) 數10%。三是加強技術指導。編寫(xie) 《企業(ye) 股份製改造工作指南》、《企業(ye) 上市指南》和投資、保薦機構《簡介》。組建改製專(zhuan) 家團深入企業(ye) 一對一服務,進行具體(ti) 策劃,做好技術培訓,幫助製定方案,確定推進時間表,並組織擬股改企業(ye) 與(yu) 優(you) 質中介機構、投資機構開展對接活動,確保改製順利達標。四是完善工作製度。建立完善企業(ye) 股份製改造工作調度、督導、通報、考核、獎懲等工作製度,加大股改工作在全市科學發展綜合考評中的比重,有力地推動了企業(ye) 股改工作順利開展。
 
二、創新專(zhuan) 項培訓,提高企業(ye) 思想認識
 
“企業(ye) 要發展,關(guan) 鍵在老板”。針對企業(ye) 家的“五怕”問題(股份被稀釋、股本占比減少、股改翻老賬、改革成本高、失去既得利益),組織實施“企業(ye) 家素質提升工程”。突出抓好三方麵工作:一是科學選題突出“準”。深入800多家企業(ye) 調研,結合企業(ye) 反映的改製需求,科學設置培訓專(zhuan) 題,確定公司治理、融資模式、“互聯網+”等12個(ge) 培訓課題。根據企業(ye) 反饋意見及時調整授課內(nei) 容,組織導師帶領資本運營團隊,到禹城、樂(le) 陵等地企業(ye) 現場對接。二是集中輪訓突出“嚴(yan) ”。按照“統一內(nei) 容、統一師資、統一計劃、分期舉(ju) 辦”的方式開展集中輪訓。嚴(yan) 格製定實施方案、縣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負責人帶隊製、檔案管理製、參訓通報製等製度。嚴(yan) 格規範講師篩選程序、會(hui) 務組織程序、考勤補課程序,嚴(yan) 格責任分工,每期培訓前召開籌備工作會(hui) 議,並製定培訓工作手冊(ce) ,細化分工,落實到人。三是精選師資突出“實”。邀請北大、清華、浙大等國內(nei) 著名高校博導、碩導和深圳前海、華為(wei) 、阿裏巴巴等著名講師前來試講,經過“網上試聽、現場試講、企業(ye) 認可”三個(ge) 環節考察,精選企業(ye) 認可度高、實戰經驗豐(feng) 富的優(you) 秀講師組建講師備選庫,對企業(ye) 進行有針對性的授課輔導。2013年以來共舉(ju) 辦專(zhuan) 題培訓活動24場次,培訓規模以上工業(ye) 中小企業(ye) 主要負責人1.2萬(wan) 人次,極大地提升了企業(ye) 家的整體(ti) 素質,為(wei) 企業(ye) 規範化公司製改製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三、精準對接服務,著力推進企業(ye) 改製
 
堅持政府引導推動和企業(ye) 自願形結合,通過動員發動、政策宣講典型示範和輔導服務等,引導企業(ye) 加快改製。一是建立“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一企一策”企業(ye) 檔案。圍繞企業(ye) 最關(guan) 心、最急需的問題,結合 “政保貸”業(ye) 務的開展,逐步建立涵蓋誠信信息、經營狀況等內(nei) 容的企業(ye) 檔案,對有上市需求、融資需要的企業(ye) 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幫扶,“一對一”幫助企業(ye) 開展規範化公司製改製和管理提升。截止目前,我市已為(wei) 503家“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建立了企業(ye) 檔案。二是建立中小企業(ye) 專(zhuan) 家隊伍。吸納國內(nei) 外優(you) 秀專(zhuan) 家、團隊和專(zhuan) 業(ye) 化人才建立“德州市中小企業(ye) 專(zhuan) 家庫”,目前已納入各行業(ye) 、各領域專(zhuan) 家23人,通過聯誼會(hui) 、企業(ye) 沙龍等方式不定期組織入庫專(zhuan) 家與(yu) 企業(ye) 進行對接,對企業(ye) 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診斷、分類指導,為(wei) 企業(ye) 轉型升級提供智力支持。今年,組織9家管理谘詢機構為(wei) 12家企業(ye) 開展現場診斷谘詢服務。三是推進企業(ye) 合作創新。在現有“專(zhuan) 精特新”、“一企一技術”、“雙高”、“三百”企業(ye) 的基礎上,大力推動產(chan) 學研合作、專(zhuan) 利技術對接等合作創新形式,引導企業(ye) 加強與(yu) 科研院所、大專(zhuan) 院校等專(zhuan) 有技術持有人的技術合作,與(yu) 多家企業(ye) 探討技術入股的合作方式,形成技術倒逼機製推動企業(ye) 實現股份製改造。四是引導企業(ye) 提檔升級。開展企業(ye) 管理升級工程,建立升級企業(ye) 數據庫,將分配指標落實到各縣市區,對重點企業(ye) 進行跟蹤服務和培育提升。目前全市已有1882家企業(ye) 完成提檔升級,為(wei) 企業(ye) 公司製改製打下良好基礎。
 
四、創新融資方式,提升金融支撐能力
 
以破解中小微企業(ye) 融資困難、優(you) 化企業(ye) 融資結構為(wei) 突破口,創新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促進企業(ye) 與(yu) 多元資本對接,加快企業(ye) 股份製改造進程。一是創新融資方式。組織德州銀監分局和金融機構實施“萬(wan) 家中小微企業(ye) 金融扶持行動計劃”,五年內(nei) 重點扶持1萬(wan) 家中小微企業(ye) 及其他市場主體(ti) 融資;創新開展“中小企業(ye) 政保貸”業(ye) 務,通過政府增信的方式,為(wei) 企業(ye) 提供無抵押無擔保信貸支持;與(yu) 北京冠群馳騁簽訂一次性授信20億(yi) 元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中小企業(ye) 及高端創業(ye) 發展基金,為(wei) 企業(ye) 提供債(zhai) 股結合的融資模式。二是搭建融資平台。成立深圳前海股權交易中心、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齊魯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德州掛牌企業(ye) 孵化基地和運營中心,促進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ye) 通過掛牌實現股權轉讓和被並購。去年以來,多次組織企業(ye) 赴深圳前海智媒參加股權培訓和路演實戰,提升企業(ye) 直接融資能力,有效對接資本市場。三是對接並購資源。鼓勵中小企業(ye) 與(yu) 央企、強企、上市公司及國內(nei) 外知名企業(ye) 對接,通過推進企業(ye) 參與(yu) 企業(ye) 間的並購與(yu) 被並購,拉長產(chan) 業(ye) 鏈條,融入知名產(chan) 業(ye) 集群,實現企業(ye) 間股權合作。四是拓寬融資渠道。與(yu) 農(nong) 業(ye) 部中農(nong) 科產(chan) 業(ye) 發展基金、深創投基金等機構積極對接,利用市級股權投資引導基金吸引外地基金公司來德設立基金,投向發展潛力大的規範化公司製企業(ye) ,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直接融資及企業(ye) 並購開辟更加廣泛的融資渠道。注冊(ce) 成立中農(nong) 德州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基金,初期基金規模5億(yi) 元,助力農(nong) 業(ye) 科技領域高速成長。
 
全麵推進中小企業(ye) 規範化公司製改革,是提升企業(ye) 競爭(zheng) 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舉(ju) 措。德州市通過公司製改製,規範治理結構,健全財務管理,使企業(ye) 進入產(chan) 權清晰、權責明確、規範管理的發展軌道,提高了企業(ye) 科學決(jue) 策、高效運行和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已完成股份製改造企業(ye) 194家,完成股改方案製定企業(ye) 19家,落實專(zhuan) 業(ye) 策劃機構企業(ye) 22家,企業(ye) 在新三板掛牌15家。(來源:山東(dong) 省委改革辦 編輯:文武)
 
榆林市狠抓“三去一降一補”發力供給側(ce) 改革
 
今年以來,榆林市緊密結合當前國內(nei) 外經濟新常態,通過改革的辦法來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的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改善供給質量,積極化解過剩產(chan) 能,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支持和培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全麵發力供給側(ce) 改革。
 
積極主動去產(chan) 能
 
製定上報了《榆林市煤炭行業(ye) 化解過剩產(chan) 能實現脫困發展實施方案》,經核準我市生產(chan) 礦井產(chan) 能減量4044萬(wan) 噸/年,對手續不全的15處在建礦井責令停工停產(chan) 。落實違法違規生產(chan) 建設的煤礦聯合懲戒措施,嚴(yan) 格執行276個(ge) 工作日和節假日公休製度,堅決(jue) 打擊私挖濫采和超層越界開采等違法違規行為(wei) ,對聯合試運轉過期未進行環保驗收的23處煤礦,對手續齊全超工期建設的12處整合技改煤礦,製定分類處置措施。上半年原煤產(chan) 量下降3.2%。爭(zheng) 取將渭北老礦區建設指標轉移到我市,實現現有15處手續不全煤礦獲得核準。
 
推進房地產(chan) 去庫存
 
出台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促進全市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意見》37條措施,建立了房地產(chan) 政企聯席會(hui) 議機製,及時幫助企業(ye) 化解矛盾糾紛,推進住房製度改革,打通商品房與(yu) 保障性住房融通渠道,放寬保障性住房申請條件,棚戶區改造力爭(zheng) 做到100%貨幣化安置。配套出台了《榆林市支持農(nong) 村居民進城購房的實施辦法》《榆林市房地產(chan) 去庫存、優(you) 結構實施意見》和《榆林市利用存量商品住房作為(wei) 棚戶區改造安置房市級獎勵辦法》三個(ge) 配套支持文件。今年1-5月份,全市商品房銷售麵積44萬(wan) 平方米、同比增長80%,銷售套數3185套、同比增長76%,二手房交易865件。
 
穩妥推進去杠杆
 
實施債(zhai) 務風險預警機製,現已申報爭(zheng) 取置換債(zhai) 券資金54.9億(yi) 元(已全部兌(dui) 付),建立債(zhai) 務風險通報機製和債(zhai) 務違約責任追究機製。落實《榆林市推進企業(ye) 上市工作試行意見》,主動服務幫助輔導,落實獎勵措施。推進榆林市中小企業(ye) 擔保規模達到10億(yi) 元以上。防範區域金融風險,積極化解民間借貸糾紛,累計審結民間借貸案件47851件,標的額180.59億(yi) 元。審結金融債(zhai) 券案件12639件,推動化解銀行不良貸款27.4億(yi) 元,6月末全市不良貸款率比上月末下降0.5個(ge) 百分點。
 
幫助企業(ye) 降成本
 
落實階段性降低社會(hui) 保險費率政策,協調西安鐵路局實現包西線鐵路運費下調。推進生產(chan) 領域差別化價(jia) 格製度,督促電力部門執行符合政策規定的燃煤電廠脫硫、脫硝、除塵電價(jia) 。繼續落實電解鋁企業(ye) 用電階梯電價(jia) 製度和水泥企業(ye) 差別電價(jia) 政策。出台了我市調整榆林電網電力價(jia) 格的文件,落實煤電價(jia) 格聯動機製,減輕工商業(ye) 企業(ye) 用電負擔。完成了市縣公路客運價(jia) 格的裏程測算、票價(jia) 重新核定工作。推動我市電力直接交易,累計實現13戶次發電企業(ye) 和112戶次用電企業(ye) 直接交易,交易電量將近50億(yi) 千瓦時,累計節省電費近1.5億(yi) 元。
 
加快步伐補短板
 
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啟動了包西高鐵榆林段可研編製,加快推進榆陽機場擴建工程、定邊和府穀機場,綏德至延川高速公路下半年將開工。積極協調推進神華甲醇下遊等工業(ye) 項目入統。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製定了並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促進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啟動“精準招商年”工作,部署促轉型調結構。著力補齊區域發展短板,啟動了無定河流域綜合治理、沿黃生態經濟帶建設和長城沿線城鎮帶建設三大區域發展戰略。(來源:陝西省榆林市委改革辦  編輯:文武)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