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布危機的警示意義值得深思
發稿時間:2015-01-20 00:00:00
盧布暴跌是2014年末最大的國際金融事件,這一事件的釀成是多種因素相互疊加、多種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
盧布暴跌與(yu) 其先天脆弱性有關(guan) 。首先,盧布是原油關(guan) 聯貨幣,二者關(guan) 聯度高達0.90以上,盧布對油價(jia) 波動極為(wei) 敏感。在石油—美元計價(jia) 機製下,美元指數變化時時影響油價(jia) ,致使兩(liang) 者存在明顯的負相關(guan) 關(guan) 係。而盧布由於(yu) 隻盯住油價(jia) ,其走勢與(yu) 油價(jia) 之間呈明顯的正相關(guan) 。其次,盧布雖不是國際通用貨幣,卻是完全自由兌(dui) 換貨幣,國際投機資本更容易做空盧布。2014年以來,由於(yu) 國際能源供需格局變化和美國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引發原油、黃金等大宗商品價(jia) 格的大幅下跌和資本在新興(xing) 市場的逆向流動,直接帶動了盧布的大幅貶值。全年布倫(lun) 特基準原油下跌48%,俄盧布同步貶值45%。盧布成為(wei) 彭博社跟蹤監測的全球41種波動性貨幣中波動幅度排名第一的最不穩定貨幣。
同時,自烏(wu) 克蘭(lan) 危機爆發以來,美歐聯手對俄羅斯發起多輪單邊製裁。這種製裁本身就是“負能量”,不僅(jin) 切斷了俄銀行和企業(ye) 進入國際資本市場融資的渠道,人為(wei) 中斷資本流動性,造成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的嚴(yan) 重缺血,打擊俄能源和軍(jun) 工等支柱產(chan) 業(ye) 長期的發展潛力,更嚴(yan) 重打擊了投資者信心。由於(yu) 避險情緒升溫,造成了資本大量外流,從(cong) 而使盧布遭到投機性拋售。除大幅度提高利率外,俄央行多次入場進行外匯幹預,導致外匯儲(chu) 備快速消耗。近日惠譽已將俄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至“BBB-”級,距離“垃圾級”僅(jin) 咫尺之遙。而在油價(jia) 暴跌、西方製裁和盧布大幅貶值的衝(chong) 擊下,俄GDP出現了5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居民收入也出現了15年來的首次負增長。預計未來2—3年,上述影響俄羅斯經濟的因素仍將存在,俄經濟繼續在底部徘徊,經濟增長進入溫和衰退期。
盡管中俄兩(liang) 國的經濟總量、產(chan) 業(ye) 結構、發展模式、經濟開放度有較大差別,但盧布暴跌對中國仍有重要的警示意義(yi) 。危機麵前,我們(men) 更要居安思危,重點把握好以下兩(liang) 個(ge) 方麵。
第一,不應急於(yu) 放開資本管製。過早取消資本管製,實現貨幣完全自由兌(dui) 換,被認為(wei) 是盧布在曆次金融危機中易受外部衝(chong) 擊、資本大幅外流的製度性因素。嚴(yan) 格來講,俄羅斯當初放開資本管製的條件並不十分理想,推進速度也操之過急,缺乏有效的匯率避險工具市場,為(wei) 日後的跨境資本大幅波動留下隱患。在2008年和2014年兩(liang) 次危機中,俄羅斯均出現了國際金融理論中的所謂“突然中斷”,即從(cong) 證券投資組合淨流入迅速轉為(wei) 淨流出。由於(yu) 擔心離岸資本滯留不歸和葬送改革成果,俄央行一直難以下決(jue) 心恢複資本管製。而我國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同樣麵臨(lin) 資本管製逐漸解除、資本賬戶逐步開放的要求。在當前宏觀經濟走向不明、自身軟實力落後、金融抗風險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我國開放資本賬戶的風險依然巨大。目前中國跨境資本流動的相對量和絕對量早已超過俄羅斯,但在如何控製資本大規模流動上還缺乏經驗。雖然中國有龐大的外匯儲(chu) 備,但國內(nei) 金融市場與(yu) 發達經濟體(ti) 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一旦出現經濟波動和匯率貶值預期,經濟和金融體(ti) 係中的潛在風險突然暴露,大規模的資本瞬間外逃應是可以預知的事情。
必須承認,中國之所以能夠從(cong) 東(dong) 南亞(ya) 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幸免,適當的資本賬戶管製功不可沒。貨幣國際化應是大國經濟崛起水到渠成的結果,並非人為(wei) 推動就能如願,通過加快資本賬戶開放來促進人民幣國際化並非正確的選擇。在中國逐步推進金融開放的過程中,不必急於(yu) 追求資本賬戶完全可兌(dui) 換,而應認真研究和吸取俄羅斯的教訓,審慎開放資本項目,避免出現短期國際資本的大進大出和套利套匯,造成國民財富的巨大損失,進而確保本國金融安全。
第二,避免對單一產(chan) 業(ye) 和外部市場的過度依賴。西方製裁和盧布危機暴露的是俄羅斯經濟的“陳年舊病”,即經濟增長對能源和資源出口的過度依賴。能源對俄羅斯經濟發展無疑具有全局性的影響。普京執政以來,俄羅斯在國際油價(jia) 不斷上升中獲得了許多實際利益,不僅(jin) 扭轉了連續十年的經濟衰退局麵,而且在國際能源市場異軍(jun) 突起,成為(wei) 挑戰歐佩克的有力對手,對國際能源市場的影響迅速擴大。但油價(jia) 上漲在給俄羅斯帶來諸多實際利益的同時,也在更深層次上影響著俄羅斯經濟發展。目前俄50%的預算收入和60%的外匯收入來自石油、天然氣出口,油市低迷對其無異於(yu) 釜底抽薪。在應對未來油價(jia) 下跌的“新常態”時,對油氣資源的過度依賴令俄羅斯陷入被動局麵,這對中國來說無疑敲響了警鍾。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主要來自出口和房地產(chan) ,而消費拉動則長期乏力,出現了另一種意義(yi) 上的結構失衡。近年來,外部市場的疲軟給中國經濟帶來了不確定性,而過度依賴政府大規模投資又形成了大量過剩產(chan) 能,導致中國經濟亟待轉型,即從(cong) 過去幾十年長期依賴投資、生產(chan) 要素、大規模投入轉向依靠創新、質量、品牌等新經濟增長模式。同時,作為(wei) 一個(ge) 人口眾(zhong) 多的發展中大國,中國必須依靠國內(nei) 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發展經濟,隻有這樣才能提高抵禦外部衝(chong) 擊的能力。
俄羅斯盧布危機還表明,長期的產(chan) 業(ye) 失衡、大規模地依賴某個(ge) 單一產(chan) 業(ye) 的經濟是不可持續的。任何一個(ge) 大國都要有比較完備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來支撐其國際地位,各產(chan) 業(ye) 之間也隻有相互配合、協調運作,才能發揮更高的效率,為(wei) 本國人民提供豐(feng) 富的產(chan) 品。近15年,在專(zhuan) 注能源的同時,俄羅斯以往具有優(you) 勢的製造業(ye) 卻處於(yu) 衰退狀態,除食品工業(ye) 外,幾乎所有的部門都依賴西方供貨,就連輔助油氣產(chan) 業(ye) 100%的軟件、80%的技術均依賴進口。在創新競爭(zheng) 力領域,俄羅斯已經掉到G20的第三方陣中。與(yu) 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目前的創新能力還比較薄弱,未來必須繼續堅持走新型工業(ye) 化道路,積極應對當下發達國家興(xing) 起的“再工業(ye) 化”和“第三次工業(ye) 革命”,形成獨特的符合國情的製造技術和製造業(ye) 升級路徑,從(cong) 而帶動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作者係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俄羅斯東(dong) 歐中亞(ya) 研究所研究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