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敦促和安倍的反省有用嗎
發稿時間:2015-01-08 00:00:00
美國的敦促和安倍的反省姿態,與(yu) 美日期望的地區安全角色之間,與(yu) 安倍製訂的日本國家路線之間,本就不存在一個(ge) 互動軸。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月5日在新年記者會(hui) 上透露,將在日本無條件投降70周年講話中表達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反省”,談話將總體(ti) 上繼承“村山談話”的立場。美國對此迅速作出回應。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6日表示,美方希望安倍能繼承承認過去殖民統治和侵略的“村山談話”以及圍繞“慰安婦”問題的“河野談話”,這兩(liang) 個(ge) 談話“在日本改善與(yu) 周邊各國關(guan) 係的努力中占有重要位置”。
日美對於(yu) 二戰曆史問題的這一番表態中,包含了兩(liang) 個(ge) 顯著變化。一是,盡管安倍在其第一任首相任期期間,也曾表示過將遵循“村山談話”和“河野談話”的立場,但2012年再度上台後的表現,則完全是反其承諾而行之。在其第三任首相任期剛剛開始時,提出將對二戰“反省”,這是否意味著立場將有所轉變,值得關(guan) 注。
第二個(ge) 變化是,對於(yu) 引發東(dong) 北亞(ya) 外交緊張形勢的日本曆史問題,美國通常采取不介入立場,即使有所異議,也沒有形成連續、持久的政治壓力,並且缺乏具體(ti) 指向。相反,在美日安保條約的框架和美國削減軍(jun) 費的背景下,美國鼓勵日本解禁集體(ti) 自衛權。這與(yu) 此次美國公開要求安倍繼承“村山談話”和“河野談話”,形成了鮮明對比。
客觀說,即使是言辭上的改變,這兩(liang) 個(ge) 變化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yi) :有助於(yu) 日美兩(liang) 國在二戰結束70周年的節點,梳理對於(yu) 曆史問題的態度,遏製將曆史問題工具化的傾(qing) 向。不過,要預估這種變化是否能夠成為(wei) 改變東(dong) 北亞(ya) 外交形勢的機會(hui) ,還得回到起點。隻有了解是什麽(me) 促成了變化的發生,才能判斷其含金量的多寡。
美國公開敦促安倍回到曆屆日本政府對二戰曆史問題的認識範圍之內(nei) ,源於(yu) 兩(liang) 個(ge) 因素。其一,兩(liang) 年多來安倍在曆史問題上的過河越界,引發了不安。畢竟,關(guan) 於(yu) 二戰的曆史認知,涉及美國二戰後全球利益獲得的合理性。其二,美國政府進入“跛腳”周期後,追求外交成果是最大訴求。在此期間不欲出現變數。
安倍表示要“反省”的原因,或許複雜得多。過去的曆史表明,反省不一定代表承認侵略。即使沿用了村山和河野的措辭,也不代表施政上必然轉變。或許,弱化紀念反法西斯戰爭(zheng) 勝利70周年背景下對日本“原罪”的拷問,是最大動能。
實際上,美國的敦促和安倍的反省姿態,與(yu) 美日期望的地區安全角色之間,與(yu) 安倍製訂的日本國家路線之間,本就不存在一個(ge) 互動軸。這就隔離了曆史和現實的相互作用。這也注定了8月的“安倍談話”,效果有限。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