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hui)

文章

揭秘真實的英國免費醫療:走向何方?

發稿時間:2014-12-16 00:00:00  

作為(wei) 福利國家的典型,“從(cong) 搖籃到墳墓”的英國福利製度舉(ju) 世聞名,尤其是它的全民健康服務體(ti) 係(NHS),更是國家的聖杯。其特點是普世、免費和團結:即公民享有平等健康權利,享受的服務與(yu) 支付多少無關(guan) ,完全取決(jue) 於(yu) 疾病情況;政府對全民健康全麵幹預,實行由稅收和財政買(mai) 單的免費醫療;但在繳納稅收時是劫富濟貧,體(ti) 現這項製度的團結原則。這個(ge) 體(ti) 係下的全科醫生首診製度及其在基層醫療中的“守門人”作用也被業(ye) 界視為(wei) 楷模。但是NHS效率低下,住院看病等候時間長成為(wei) 痼疾,使得NHS總是處於(yu) 不斷改革中。

免費醫療有法律保障

二十世紀40年代,英國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規模最大的全民免費醫療體(ti) 係,涵蓋從(cong) 預防到康複、從(cong) 孕檢到臨(lin) 終護理、從(cong) 頭疼感冒等小病到心髒搭橋等大病的各類醫療保健服務。

記得我剛涉足醫療衛生領域就特別關(guan) 注英美兩(liang) 國製度的比較,特地跑到兩(liang) 國訪問學習(xi) ,英國的貝弗裏奇報告成為(wei) 我了解英國醫療衛生製度的起點。該報告提出向貧困、疾病、愚昧、肮髒和懶惰五大障礙宣戰,並由政府主導統一管理社會(hui) 保障工作,實現一整套“從(cong) 搖籃到墳墓”的社會(hui) 福利製度,其影響深遠,更是為(wei) 英聯邦國家和北歐諸國所效仿。在貝弗裏奇報告影響下,英國於(yu) 1948年頒布《國民健康服務法》,實行惠及鄉(xiang) 村的全民免費醫療即NHS,1975年通過了 《社會(hui) 保障法》,1986年實施《國民保健製度》,為(wei) 全民醫療提供了新的法律支持。

NHS 的最初框架,其籌資88%由政府支付,其餘(yu) 部分由醫院承擔,患者隻需交掛號費。如今,NHS的資金81%源自國家財政預算,11%來自國民健康保險稅,其他則源於(yu) 醫藥費、商業(ye) 醫療保險、利息和慈善捐贈等。

全科醫生當“守門人”

NHS有兩(liang) 層醫療服務體(ti) 係,第一層是以社區為(wei) 主的基層醫療網,通常由社區診所內(nei) 的家庭醫師和護士提供服務; 第二層是醫院服務,由各科的專(zhuan) 業(ye) 醫師提供,治療由家庭醫生轉來的病人,處理重大的事故及急診病人。

基層全科醫生發揮了醫療服務“守門人”的作用。所有人看病就診的第一站都要到全科醫生那兒(er) ,然後根據需要轉診到專(zhuan) 科和醫院,由此實現了定點首診製度和有序就醫。盡管全科醫生是個(ge) 體(ti) 戶,但英國的全科醫生收入高、地位重要,他們(men) 不僅(jin) 為(wei) 民眾(zhong) 提供初級衛生保健服務,而且掌管著NHS體(ti) 係80%預算的配置。

在改革中,為(wei) 促進家庭醫生或社區醫療機構的競爭(zheng) ,英國政府允許民眾(zhong) 在一定期限內(nei) (一年左右)更換家庭醫生注冊(ce) 。全科醫生的收入,一部分來自初級衛生保健信托提供的底薪,大部分要通過“按人頭付費”的方式獲得,即根據每個(ge) 全科醫生所獲得的注冊(ce) 服務的人數來計費,因此服務不佳的醫生會(hui) 因流失注冊(ce) 民眾(zhong) 而減少收入,這種“錢隨著患者走”的機製已被很多國家采納。

低效與(yu) 免費一樣出名

不過,NHS的“低效”跟它的“公平免費”一樣出名。

首先,等候時間(Waiting  list)成為(wei) NHS之痛。英國的製度關(guan) 注健康而非大病醫治,國家將醫療保障預算的75%-80%投入基層,投入專(zhuan) 科和住院醫療的比重相對就低了,由此造成排隊等候問題。2011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英國患者當天或隔天能見到醫生護士的比例隻有70%,專(zhuan) 科預約需要等待兩(liang) 個(ge) 月以上的比例達到19%,有近85萬(wan) 病人等著進NHS的醫院,每年有5萬(wan) 個(ge) 手術被迫取消,有近四成的腫瘤患者無法得到腫瘤專(zhuan) 家的及時診斷而延誤治療。如今,很多病人為(wei) 得到及時治療隻得選擇高價(jia) 私立醫院,也有不少人開始退出和躲避NHS體(ti) 製,選擇去其他國家就醫。

其次,機構臃腫、體(ti) 係龐雜,浪費嚴(yan) 重。NHS雇員隊伍甚至超過國家軍(jun) 隊,達到140萬(wan) 人,其中大部分還不是醫生和護士,而是官僚、管理人員。NHS的住院服務包括了夥(huo) 食,因此需大量采購食品,由此也產(chan) 生了政府采購質次價(jia) 高的通病。NHS采購兩(liang) 塊普通匹薩餅要花34英鎊,而在必勝客,更高級的匹薩餅也隻要10英鎊左右。NHS僅(jin) 2011年度采購匹薩餅的花費就高達2700萬(wan) 英鎊(約2.7億(yi) 元人民幣),如果包括加工和送到病人處的費用,估計要達到1億(yi) 英鎊(10億(yi) 人民幣)。而這樣的供給是以“處方藥物”的名義(yi) 發放給患者的。

其三,製度宏觀效率低下,政府財政獨木難支。英國的醫療效率在歐盟國家中僅(jin) 排名17位。此外,由於(yu) 住院資源短缺需要投入,布萊爾執政期間向NHS追加了大量投資,導致英國醫療開支從(cong) 占GDP的6.8%上升到9%以上,遠超其他歐盟國家水平。NHS是政府高度負責並集中管理的製度體(ti) 係,不僅(jin) 為(wei) 全民免費,而且全方位全過程服務,包括老年長期護理也在其中。由於(yu) 人口老齡化日益嚴(yan) 重和藥品價(jia) 格上漲,這樣的單支柱體(ti) 係越來越難以維係。2012年度,英國不得不為(wei) 本已負擔很重的 NHS 預算額外增加125億(yi) 英鎊來維係運營,並額外投入70億(yi) 英鎊提高運行效率。

政府作用的再界定

由於(yu) 製度優(you) 越性和缺陷同樣明顯,這也讓NHS自1948年建立以來被多次改革和重組。

1989年,撒切爾夫人主導的改革將NHS向模擬市場化方向改變。雖引入了市場化管理方法,但內(nei) 部市場改革力度有限,在提高衛生服務效率和響應能力方麵未達預期效果,反而導致費用上升和財務危機,而且降低了醫療體(ti) 係的公平性。

1997年,布萊爾政府的改革,讓政府對醫療服務的幹預管理更加全麵、深入、精細,但依然無法扭轉局麵,NHS製度體(ti) 係不僅(jin) 在變貴,而且在繼續惡化。

2011年底,卡梅倫(lun) 政府推出的醫改方案,旨在減少對NHS的行政幹預,讓病人可以得到更多資源和最大限度的救助。該法案去年4月1日開始生效,這是英國有史以來最激進的醫改,其根本動因還是在於(yu) 赤字累累的政府財政再也負擔不起龐大的全民醫保預算。這次改革,一是將醫療風險移交給全科醫生組成的“全科醫生聯盟”,由全科醫生代表病人購買(mai) 所有的醫療服務。同時把英國國民健康服務體(ti) 係70%-80%的醫療預算——約合800億(yi) 歐元的資金交給全科醫生來負責(當然其也要承擔相應的醫療費用風險);二是取消政府負責的152家初級衛生信托機構,其職能交給“全科醫生聯盟”;三是改變公立醫院對政府的隸屬性,醫院不再直接受英國衛生部領導,雖然公有屬性保留不變,但將變成獨立的組織,其中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將成為(wei) 非營利性的社會(hui) 機構; 四是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將不再是國民健康服務體(ti) 係的公務員。劍橋大學的調查顯示,雖有70%的人支持對NHS“動刀”,但支持卡梅倫(lun) 醫改方案的隻有20%。不少人認為(wei) 目前的醫改方案“過於(yu) 激進”,其中52%的調查者認為(wei) 全科醫生根本無暇同時“看病又管錢”,他們(men) 缺乏財政管理經驗,如何能令人信服地管理高達800億(yi) 英鎊的醫療經費?反對者還指出,削減管理機構將導致超過2萬(wan) 人失去工作。

天下沒有免費午餐

作為(wei) 國外醫療衛生製度的兩(liang) 端,英國的免費醫療與(yu) 美國的市場化特點形成鮮明對照。但研究比較了兩(liang) 國醫療衛生費用公共(社會(hui) )投入和私人投入比重後發現,其區別不在於(yu) 政府投入和承擔責任多少,而在於(yu) 市場化程度高低和個(ge) 人責任承擔的多少。美國醫療衛生費用占GDP比重最高,2010年達17.61%,英國當年為(wei) 9.61%,但是從(cong) 政府公共投入和社會(hui) 投入(即財政和社會(hui) 保險投入)比重看,美國是8.49%,英國是8.01%,因此美國政府及其社會(hui) 保險的作用並不低。兩(liang) 國的差異在個(ge) 人投入方麵,美國高達9.13%(包括商業(ye) 保險和個(ge) 人付費),而英國隻有1.61%。這一差異構成了美國蓬勃發達的健康服務大產(chan) 業(ye) ,同時也形成了英國免費醫療的光環效應。

所謂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有所得必有所失。

(作者係上海社會(hui) 科學院城市與(yu) 人口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