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出版

文章

中國當代設計隻知抄襲西方

發稿時間:2014-12-23 00:00:00  

  “現代主義(yi) 在中國恐怕已經是一個(ge) 莫名其妙的妖魔式的東(dong) 西。”近日,著名作家、中國文聯副主席馮(feng) 驥才在“韓美林日”對當代中國藝術設計大為(wei) 批判。他認為(wei) ,中國設計從(cong) 古代到近代,再到當代,已經無路可逃。因為(wei) 中國的現代性出了問題,所以隻知抄襲,連感覺和思維都要跟西方對位,在世界中毫無位置。他呼籲,大家要為(wei) 之思考,為(wei) 在十字路口彷徨的當代設計尋找出路。

  2014年12月21日,第二屆“韓美林日”係列活動在北京韓美林藝術館盛大開幕。活動圍繞《藝術設計的十字路口》這一主題特設藝術講壇,邀請著名藝術家韓美林,台灣著名漫畫家蔡誌忠,三星電子設計中心總裁金鈴峻,OPEN建築事務所創始合夥(huo) 人、美國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北京建築中心負責人李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係教授方曉風等,分別從(cong) 當代設計、建築設計、工業(ye) 設計、動畫設計、環藝設計等角度,同台討論。著名作家、中國文聯副主席馮(feng) 驥才進行了精彩點評,著名主持人白岩鬆主持並發言。以下為(wei) 馮(feng) 驥才演講實錄:

  中國文聯副主席馮(feng) 驥才對第二屆韓美林藝術講壇發表精彩點評

  馮(feng) 驥才(著名作家、中國文聯副主席):剛才各位專(zhuan) 家講得都很充分,對我非常有啟發。我也拿筆記了很多觀點和概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考。

  現代主義(yi) 在中國已泛濫成魔

  第一個(ge) 是現代主義(yi) ,這在中國藝術界、文學界、建築界,還有設計界,恐怕已經是一個(ge) 莫名其妙的妖魔式的東(dong) 西。也說不好這個(ge) 現代主義(yi) 是皇帝的新衣,還是個(ge) 燙手的山芋,還是抽煙的人吐一口煙,聞得見味兒(er) 但又摸不著呢?到底是什麽(me) ?李虎的回答很有意思,現代主義(yi) 是一種新精神,已經在文化史、藝術史上被作為(wei) 一個(ge) 特例解釋了。如果提現代,我覺得有意思,但如果提到現代主義(yi) 就是可怕的。(編者注:李虎,OPEN建築事務所創始合夥(huo) 人,美國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北京建築中心負責人。)

  我前不久在俄羅斯美術館看到馬列維奇的《黑方塊》,當時絕對讓藝術界震驚的,他確實打通了那個(ge) 時代的特點,解釋了藝術是什麽(me) ,使藝術家的思考一下從(cong) 具象到抽象。但是如果今天把馬列維奇的畫作為(wei) 一個(ge) 新作,掛在美術館是什麽(me) 感覺?你會(hui) 覺得陳舊不堪。這種模仿西方所謂現代主義(yi) 的作品,恰恰布滿了中國的文化界,無論文學界還是藝術界。現在現代主義(yi) 可怕到什麽(me) 地步?我們(men) 連思維,連感覺都感覺好像找到他們(men) 的魂了,這使中國藝術陷入了一個(ge) 絕境,是我們(men) 文化出現各種亂(luan) 象的根源之一。(編者注:卡西米爾?塞文洛維奇?馬列維奇(1878-1935),俄國畫家,至上主義(yi) 藝術奠基人。1912年在驢尾巴展覽會(hui) 上陳列的《手足病醫生在浴室》、《玩紙牌的人》,具有立體(ti) 主義(yi) 和未來主義(yi) 的特色。曾參與(yu) 起草俄國未來主義(yi) 藝術家宣言。來自百度百科。)

  設計在自覺以後要進入專(zhuan) 業(ye) 化

  第二,我覺得剛才李虎說的“神秘的光影”,他還有一個(ge) 詞是“動人的空間”,這個(ge) 詞兒(er) 特別好,三星的金先生用了“感性”這個(ge) 詞。人類文明史,無論人類的藝術史還是文化史,先是一個(ge) 自發的藝術,自發的文化,自發的文明,然後進入到自覺的。從(cong) 文化史上說,自發的文化,自覺的文化,然後是文化的自覺。如果我們(men) 的藝術,我們(men) 的設計,一旦由自發到自覺以後,就要專(zhuan) 業(ye) 化。設計進入了專(zhuan) 業(ye) 化之後,一個(ge) 偉(wei) 大的進步就是人性關(guan) 懷。

  設計缺失社會(hui) 角色

  第三個(ge) 就是社會(hui) 角色。我們(men) 的設計恐怕最大的問題就是社會(hui) 的角色問題。如果設計是藝術的話,應該說設計是一個(ge) 最被動的藝術。首先,他是乙方。我記得做我藝術學院那個(ge) 建築的時候,有一個(ge) 年輕的建築師找我,當我把我的想法跟他說完以後,最後說了一句話,我說“甲方的責任就是幫助乙方實現自己”。他聽了這句話感動的要命。我這樣的甲方可能很少,甲方都是唯意誌論的,他們(men) 或者是官員,要顯示他們(men) 的權威,或者是商人,有自己商業(ye) 利益的訴求。設計師在這樣的環境下,在這樣的背景下走得出去嗎?同樣還有一個(ge) 問題,我們(men) 社會(hui) 有這樣的大文化?有這樣共同的審美需求嗎?有沒有很高的審美需求?如果沒有需求,那你多半就是自我欣賞,那麽(me) 初衷在什麽(me) 地方?

  中國當代設計隻知抄襲西方

  今天的話題就是當代設計已經走到了它的十字路口,這個(ge) 題目非常好。這個(ge) 十字路口一條經線,一條緯線,經線是豎線,豎線實際就是曆史,就是時間。我們(men) 的設計從(cong) 古代到近代到當代,當走到現代的時候我們(men) 無路可逃,中國的現代性出了問題,我們(men) 不知道中國的現代性是什麽(me) ,我們(men) 好像隻有抄襲,進入一個(ge) 怪圈,連感覺,連思維都要跟西方對位,在東(dong) 方、西方、日本、北歐各種成熟的設計中,沒有自己的位置。我們(men) 正好在這樣的一個(ge) 十字中間點上彷徨,找不到出路。

  設計困境說明民族大審美出現問題

  我不是搞設計專(zhuan) 業(ye) 的,但是設計師丹尼爾有句話,他說人的一切全是設計出來的。我們(men) 屋子裏的一切,衣服、筆、話筒、燈光、建築、室內(nei) 裝修、照相機、閃光燈……一切全是設計出來的。我們(men) 好像是被動的,同時我們(men) 又挑選,越是到了一個(ge) 商品世界裏來,設計越重要。因為(wei) 它既是產(chan) 品的工具,也是消費的工具,也是促銷的工具。如果我們(men) 的設計有了問題,我們(men) 的生活也有問題了。我們(men) 的生活出了什麽(me) 問題?我們(men) 大審美出現了問題。拜金主義(yi) ,這樣一個(ge) 審美環境,再加上很低的文明。中華民族的審美獨立起來看,現在是低穀,我們(men) 不像明代那麽(me) 清晰,也不像唐代那麽(me) 清晰,甚至不像乾隆時,馬背民族進入了漢文化的時候,那樣的審美也沒有,我們(men) 充滿了亂(luan) 象。

  中國設計的未來之路可參照北歐

  我們(men) 的設計怎麽(me) 走?我想必須要找一個(ge) 對應物,這個(ge) 對應物是什麽(me) 呢?我認為(wei) 是北歐。如果我們(men) 今天到北歐,到斯德哥爾摩(瑞典首都)也好,我們(men) 到北歐的各個(ge) 國家去看,會(hui) 發現北歐的審美非常清晰,它基本是直線的為(wei) 多,很少人工的雕飾,木頭用原木,能聞到木頭的氣息,當然有一個(ge) 環保的概念在裏麵。如果你沒去過北歐,到宜家看看就知道北歐的審美,北歐所有的設計師以這個(ge) 審美為(wei) 主。

  北歐沒有受文藝複興(xing) 以來各種主義(yi) 的影響,它沒有包袱,它的曆史上就是伐木、漁獵生活,簡單、簡樸的生活。簡樸是他自發的一種審美的樣式,但是他把它過渡到現代的簡約,它比任何中歐國家、南歐國家更接近現代簡約的要求。這個(ge) 完成我覺得我真是佩服北歐的人,真是了不起。但是它必須需要一個(ge) 東(dong) 西支持它,就是所有的北歐(人)都得認可才能成立,它就一個(ge) 廣泛的高素質的社會(hui) 文明。第二,它還有設計家的共同的自覺,一個(ge) 設計家完成自己是容易的,因為(wei) 你充分地個(ge) 性化就可以完成自己。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完成一個(ge) 地域的審美,一個(ge) 民族的審美是難的,因為(wei) 它要有一個(ge) 共同的自覺。所以,我們(men) 需要這樣一個(ge) 共同的自覺。

  我們(men) 還要回到今天論壇的原點思考,這個(ge) 思考我想可能要交給大家,不是今天的論壇可以解決(jue) 的。論壇就是把所有觀點放在那兒(er) ,不像政治的會(hui) 議需要有結論,文化問題是永遠沒有結論的,沒有結論才是有生命的。謝謝!■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