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出版

文章

莫言:作家應不違背良知來看待中國現實

發稿時間:2014-10-30 00:00:00  

  莫言分析,無論這個(ge) 社會(hui) 如何的紛繁複雜,無論我們(men) 取得多大的成績或是存在大的問題,身為(wei) 作家應該盡量客觀公正、不違背自己良心來看待。

  莫言,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他的創作已經成為(wei) 中國文壇上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24日上午,莫言在北京現身由北師大國際寫(xie) 作中心舉(ju) 辦的“莫言與(yu) 中國當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開幕式,他表示,中國當代文學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作家文學創作的藝術水平和思想的張力一點不亞(ya) 於(yu) 世界上任何國家當代作家的創作。莫言同時談到kaiyun官方地址開放30多年來的變化,稱“講述中國是我們(men) 當代作家不容推卸的責任”。

  創作時“講故事”要有技巧、立場

  或許是出於(yu) 沉穩的天性,莫言常說自己人如其名,就是“少說話”。提到這個(ge) 開幕式,他連稱“尷尬”:“參加這樣一個(ge) 跟我有關(guan) 的研討會(hui) 場麵的確有些尷尬,但是沒辦法,人生處處有尷尬。”

  莫言舉(ju) 了個(ge) 例子。他回憶,早先社科院外文所曾為(wei) 作家帕慕克舉(ju) 辦研討會(hui) ,但這個(ge) 人非常有個(ge) 性,當大家都認真準備好稿子開座談會(hui) 時,他講了10分鍾便抽身而去,表示“沒有理由坐下聽你們(men) 一群人講我的是是非非”。

  “所以,為(wei) 了讓大家不失望,這兩(liang) 天我要參加會(hui) 議。”莫言調侃道,好在題目不隻是說莫言一個(ge) 人,而是涉及中國當代文學,“我認為(wei) ,講述中國故事是一個(ge) 需要非常認真對待、研究的問題:每個(ge) 作家都有個(ge) 性、都有自己一套講故事的方法。當然這不是指故事會(hui) ,而是文學創作通俗化的說法。”

  而這就涉及寫(xie) 文章一係列的問題。莫言說,講故事有技巧、立場,同時講故事的人也有自己的思想,但卻不能將之直白的在作品中表現,而是要通過人物來“說”,尤其在講述中國當代故事的時候更要如此。

  “現在中國的繁榮富強是由過去的貧弱一步步發展而來,一百多年,有血有淚有汗水,有許多不為(wei) 外國人所知的辛酸,這些可以通過作家的筆或其他藝術方式得以展現。”莫言稱,“像賈平凹,我們(men) 這代人都是在上個(ge) 世紀七十年代末拿起筆創作,跟中國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發展進步的步調一致,用文學的方式真是反映社會(hui) 生活的麵貌、在巨大的曆史變革中中國人的精神麵貌,塑造‘立得住’的典型人物形象。”

  作家要有雅量聽到、接受批評的聲音

  盡管有成就,但不可否認的是,批評家們(men) 對中國30年來的文學評價(jia) 並不一致,而是有褒有貶。莫言對這30年的成就則持肯定態度,這並非因為(wei) 他也是其中的一個(ge) 寫(xie) 作者。莫言曾大量閱讀同行作品,他說,我們(men) 確實還沒有像托爾斯泰《戰爭(zheng) 與(yu) 和平》那樣好看的長篇巨著,但在中短篇小說的創作方麵完全有資格進入世界文學之林。

  “我們(men) 作家文學創作的藝術水平和思想的張力一點不亞(ya) 於(yu) 世界上任何國家的當代作家的創作。大家如果能夠看一下最近30年來西方作家的創作,應該同意我這個(ge) 結論。”不過莫言並沒有忽視一些反對的聲音,“對文學的判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肯定也有些人不同意,有的人甚至把中國當代30年來的文學貶得很低,我想這也是一家之言。”

  莫言說,作為(wei) 創作者,要有雅量接受、聽到這樣極端刺耳的聲音,因為(wei) 這畢竟是一種存在,也能督促作家一點點認真回憶、檢點、反思,想想哪部作品能夠站得住、哪部作品勉強站得住,哪些作品有很大問題站不住,比如最近30年來中國當代文學整體(ti) 問題。

  講述中國是當代作家不容推卸的責任

  在對中國當代文學的思考中,學者童慶炳在研究文學理論中提到的作品應有“曆史維度”與(yu) “人文關(guan) 懷”的說法給莫言很大啟發。莫言說,曆史的一些巨變不像原子彈爆炸那樣突然爆發,而是表現在許多細微生活中,比如一個(ge) 村莊、家庭,變成一個(ge) 人的某一天,甚至某一個(ge) 小時裏。總而言之,無數的細節、無數細微的個(ge) 體(ti) 性的變化,然後交織成了我們(men) 時代偉(wei) 大的交響音樂(le) ,“我會(hui) 拿這兩(liang) 點做標尺,來量一下自己的作品。”

  “講述中國是我們(men) 當代作家不容推卸的責任,講述的方法因人而異,但有一些立場必須要堅持。”莫言分析,無論這個(ge) 社會(hui) 如何的紛繁複雜,無論我們(men) 取得多大的成績或是存在大的問題,身為(wei) 作家應該盡量客觀公正、不違背自己良心來看待,“如果對社會(hui) 生活當中存在的很多的不令人滿意的現象不敢披露、批評,不敢用形象化的文學的方式來揭露呈現,那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但如果對最近中國社會(hui) 巨大的、全方位的進步視而不見,依然把中國的社會(hui) 描述的一團漆黑,毫無光亮,這也不是一個(ge) 有良知的作家應該抱的態度。有時候批評一個(ge) 社會(hui) 需要膽量,讚美一個(ge) 社會(hui) 也需要膽量,這個(ge) 膽量的背後就是良知,就是你的良心。”

  在莫言眼中,這種講述並非口號式的,而是要將一切都關(guan) 注在人的身上,擁有深切的人文關(guan) 懷,把寫(xie) 人、塑造人物當做自己最重要的目標,作家的觀點思想通過人物形象表現出來並感染讀者,“我相信我們(men) 中國的作家都會(hui) 用自己的良知來講述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故事,講述我們(men) 的生活與(yu) 人民。”■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