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文章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

發稿時間:2025-03-06 10:03:49   來源:新華網  

  為(wei)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推動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yang) 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相關(guan) 意見。

  《指導意見》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堅持和加強黨(dang) 對金融工作的全麵領導,堅持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根本宗旨,順應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需要、階段特征和結構特點,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強化金融政策和科技、產(chan) 業(ye) 、財稅等政策銜接配合,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you) 質金融服務,支持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指導意見》明確金融“五篇大文章”重點領域和主要著力點。科技金融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的金融支持,著力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綠色金融堅持“先立後破”,統籌對綠色發展和低碳轉型的支持。普惠金融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體(ti) 係,優(you) 化中小微企業(ye) 、民營企業(y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社會(hui) 民生等普惠重點領域產(chan) 品服務供給。養(yang) 老金融強化銀發經濟金融支持,服務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發展。數字金融加快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健全數字金融治理體(ti) 係。

  《指導意見》從(cong) 3方麵提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政策措施。一是提升金融機構服務能力和支持強度。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和股權投資機構立足職能定位,為(wei) 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提供融資支持。健全完善組織管理體(ti) 係、產(chan) 品服務體(ti) 係、數字驅動的金融業(ye) 務運營體(ti) 係以及風險管理體(ti) 係。二是強化金融市場和基礎設施服務功能。支持債(zhai) 券、股權、外匯等金融市場豐(feng) 富產(chan) 品譜係和風險管理工具,優(you) 化基礎製度機製。培育金融機構與(yu) 專(zhuan) 業(ye) 中介服務機構循環互動的金融市場生態,加強相關(guan) 配套設施建設。三是加強政策引導和配套支撐。發揮貨幣信貸政策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強財政、貨幣、監管政策合力,加強對金融機構的激勵引導。建立健全標準體(ti) 係和支持配套機製,穩妥有序推進相關(guan) 改革試點。
 

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

國辦發〔2025〕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wei)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推動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yang) 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ti) 要求

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hui) 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部署,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和加強黨(dang) 對金融工作的全麵領導,堅持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根本宗旨,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底線。順應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需要、階段特征和結構特點,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強化金融政策和科技、產(chan) 業(ye) 、財稅等政策銜接配合,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優(you) 化資金供給結構,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you) 質金融服務,支持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到2027年,金融“五篇大文章”發展取得顯著成效,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融資可得性和金融產(chan) 品服務供需適配度持續提升,相關(guan) 金融管理和配套製度機製進一步健全。科技金融體(ti) 係與(yu)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目標需求更相適應。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和美麗(li) 中國建設質效進一步提升。普惠金融體(ti) 係持續完善。養(yang) 老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更加豐(feng) 富。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取得積極進展,數字化金融監管能力有效提升。

二、金融“五篇大文章”重點領域和主要著力點

(一)加強對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建設科技強國的金融支持。推進金融服務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統籌運用股權、債(zhai) 權、保險等手段,為(wei) 科技型企業(ye) 提供全鏈條、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的金融支持。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關(guan) 鍵樞紐作用,著力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豐(feng) 富支持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金融政策和工具,健全重大技術攻關(guan) 風險分散機製。優(you) 化科技型中小企業(ye) 融資環境,發展股權投資、創業(ye) 投資、天使投資,壯大耐心資本,支持培育發展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獨角獸(shou) 企業(ye) 和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

(二)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和美麗(li) 中國建設提供高質量金融供給。堅持“先立後破”,完善綠色金融體(ti) 係,統籌對綠色發展和低碳轉型的支持,為(wei) 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形成有力支撐。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ti) 係,為(wei) 金融精準支持提供依據。引導金融機構將綠色低碳轉型因素納入資產(chan) 組合管理考量,豐(feng) 富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產(chan) 品服務。推動金融機構逐步開展碳核算和可持續信息披露。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

(三)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普惠金融體(ti) 係。健全多層次普惠金融機構組織體(ti) 係,優(you) 化普惠重點領域產(chan) 品服務供給。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ye) 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持續推進“信易貸”工作、“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ye) 融資促進行動,推動普惠小微貸款增量、擴麵、提質。完善民營企業(ye) 融資支持政策製度。提升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金融服務水平,支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大對殘疾人、退役軍(jun) 人、新市民、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群體(ti) 就業(ye) 就學的金融支持力度。積極參與(yu) 普惠金融全球治理。

(四)健全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養(yang) 老金融體(ti) 係。持續完善養(yang) 老金融相關(guan) 政策,強化銀發經濟金融支持,促進中國式養(yang) 老事業(ye) 高質量發展。服務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發展,為(wei) 建立企業(ye) 年金或職業(ye) 年金的單位及其職工,以及個(ge) 人養(yang) 老金參加人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務。加強養(yang) 老資金投資管理,推動實現養(yang) 老金穩健增值。大力發展商業(ye) 保險年金,探索與(yu) 健康、養(yang) 老照護等服務有效銜接。加強金融知識宣傳(chuan) 教育,加大涉老非法金融活動防範和打擊力度,保障老年人合法金融權益。

(五)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增強數字化經營服務能力。加快數字金融創新,支持鞏固拓展數字經濟優(you) 勢。構建應用便利、安全高效的數字支付服務體(ti) 係。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和應用。依法合規推進金融數據共享和流通,加大公共信用信息對金融領域的開放共享力度。健全數字金融治理體(ti) 係,依法將數字金融創新業(ye) 務納入監管,提高數字化監管能力和金融消費者保護能力。規範電子簽名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三、提升金融機構服務能力和支持強度

(六)構建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ti) 係。各類金融機構立足職能定位,為(wei) 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提供融資支持。國有商業(ye) 銀行全麵加大對金融“五篇大文章”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當好服務實體(ti) 經濟主力軍(jun) 。中小銀行選擇金融“五篇大文章”中與(yu) 自身定位和能力相契合的領域,提供專(zhuan) 業(ye) 化精細化金融服務。保險機構加強對金融“五篇大文章”重點領域的保險保障和投融資支持。證券、期貨、基金、私募股權投資、金融資產(chan) 投資公司等機構圍繞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轉型,有效提升投資能力,拓寬直接融資渠道。

(七)健全運行高效的組織管理體(ti) 係。鼓勵金融機構把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納入經營發展戰略,建立“一把手”負責和部門協調推進機製,持續加強資源投入和人才建設。推動金融機構建立上下高效聯動、前中後台協同的業(ye) 務管理機製,針對各領域特點完善盡職免責製度。鼓勵規範建設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yang) 老金融等領域專(zhuan) 業(ye) 化組織架構體(ti) 係。引導金融機構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激勵機製,突出金融功能性,履行社會(hui) 責任。

(八)完善高度適配的產(chan) 品服務體(ti) 係。規範發展“貸款+外部直投”、知識產(chan) 權質押貸款等,優(you) 化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和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貸款服務,豐(feng) 富科技保險產(chan) 品,探索完善多樣化的科技金融服務模式。穩妥發展碳排放權、排汙權等資源環境要素擔保貸款,基於(yu) 碳足跡信息豐(feng) 富相關(guan) 金融產(chan) 品服務,以美麗(li) 中國先行區為(wei) 重點探索區域性生態環保項目金融支持模式,豐(feng) 富綠色期貨品種。鼓勵增加小微企業(ye) 首貸、信用貸,推廣主動授信、隨借隨還貸款模式,規範發展供應鏈金融業(ye) 務。探索拓寬生物性資產(chan) 、養(yang) 殖設施等抵質押資產(chan) 範圍,支持發展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保險。加強養(yang) 老金融產(chan) 品創新。

(九)強化數字驅動的金融業(ye) 務運營體(ti) 係。推動金融機構優(you) 先推進金融“五篇大文章”相關(guan) 業(ye) 務數字化轉型。綜合運用數字技術手段,賦能經營決(jue) 策、資源配置、業(ye) 務改造、風險管理、產(chan) 品研發等各環節,提升數字化經營服務能力。強化科技和數據雙輪驅動,加強前沿數字技術研發和創新應用,夯實數據治理能力基礎,依法合規推動公共數據向金融機構賦能應用。

(十)建立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體(ti) 係。指導金融機構健全風險管理製度,豐(feng) 富風險識別、評估和監測工具。構建符合科創領域特點的風險評價(jia) 模型。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的金融風險管理,強化綠色金融數據治理,防範“洗綠”、“漂綠”風險。健全普惠金融風險管理機製,提高風險定價(jia) 能力,推動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加強養(yang) 老資金安全防範和投資風險管理,提升資產(chan) 負債(zhai) 管理水平。加強數據安全、網絡安全、信息科技外包、算法模型、新技術運用等風險管理,推進金融業(ye) 關(guan) 鍵信息基礎設施信息技術創新應用。

四、強化金融市場和基礎設施服務功能

(十一)充分發揮債(zhai) 券市場融資功能。推動公司債(zhai) 券擴容,擴大重點領域債(zhai) 券發行規模,豐(feng) 富債(zhai) 券產(chan) 品譜係,發展科技創新債(zhai) 券、碳中和債(zhai) 券、轉型債(zhai) 券、鄉(xiang) 村振興(xing) 債(zhai) 券等特色產(chan) 品。完善科技創新債(zhai) 券發行管理機製,鼓勵通過創設信用保護工具、擔保等方式提供增信支持。加大綠色、小微、“三農(nong) ”等專(zhuan) 項金融債(zhai) 券發行力度,鼓勵金融機構發行專(zhuan) 項金融債(zhai) 券用於(yu) 科創、養(yang) 老等領域。支持金融機構開展金融“五篇大文章”領域信貸資產(chan) 證券化業(ye) 務。

(十二)推動股權市場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更好服務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國家戰略實施和民營經濟、中小企業(ye) 發展。深化多層次股權市場錯位發展,提升對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技術的包容性。建立健全上市融資、並購重組“綠色通道”機製,加大對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ye) 的股權融資支持力度。優(you) 化私募股權和創業(ye) 投資基金“募投管退”製度體(ti) 係,引導社會(hui) 資本加大向金融“五篇大文章”重點領域投資布局力度。加大力度活躍並購市場,支持科技、綠色產(chan) 業(ye) 領域高效整合重組。常態化推進清潔能源、養(yang) 老、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符合條件的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chan) 投資信托基金。

(十三)加大外匯業(ye) 務和跨境人民幣業(ye) 務便利化政策和服務供給。支持金融機構為(wei) 更多中小企業(ye) 和貿易新業(ye) 態提供優(you) 質貿易便利化服務,鼓勵省級跨境人民幣業(ye) 務自律機製間共享優(you) 質企業(ye) 名單。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向我國高質量發展重點領域有序聚集。便利綠色項目跨境融資,穩步擴大跨境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外匯管理政策試點範圍。推動銀行健全匯率風險管理服務長效機製,豐(feng) 富完善跨境金融服務平台應用場景。鼓勵金融機構持續優(you) 化全球網絡布局和服務模式,助力中小企業(ye) 出海拓展業(ye) 務。

(十四)培育循環互動的金融市場生態。推動金融領域信息共享,為(wei) 金融“五篇大文章”重點領域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支持金融機構與(yu) 科技成果轉化、生態環保、中小企業(ye) 公共服務、養(yang) 老服務等專(zhuan) 業(ye) 中介機構合作,提升金融服務專(zhuan) 業(ye) 化水平。深化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壯大權益類公募基金、保險資金、各類養(yang) 老金等長期投資力量。強化會(hui) 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信用評級公司等中介服務機構專(zhuan) 業(ye) 把關(guan) 責任。

(十五)加強金融“五篇大文章”相關(guan) 配套設施建設。完善知識產(chan) 權評估和交易流轉市場,建設“創新積分”數據庫,發揮國家產(chan) 融合作平台、全國優(you) 質中小企業(ye) 梯度培育平台作用。推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溫室氣體(ti) 自願減排市場發展,健全環境權益統一確權登記和交易體(ti) 係。健全全國一體(ti) 化融資信用服務平台網絡,加快建設全國中小微企業(ye) 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創業(ye) 投資與(yu) 創新創業(ye) 項目對接平台,探索依法擴大動產(chan) 融資統一登記公示係統應用範圍。推動銀行卡助農(nong) 取款服務規範發展,持續優(you) 化金融基礎服務適老建設。持續加強數字人民幣服務體(ti) 係和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為(wei) 金融“五篇大文章”場景應用賦能。強化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服務金融“五篇大文章”功能,探索發展相關(guan) 行業(ye) 特色企業(ye) 征信機構。

五、加強政策引導和配套支撐

(十六)加強對金融機構的激勵引導。發揮貨幣信貸政策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科學設計、精準實施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為(wei)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供良好貨幣金融環境。優(you) 化金融“五篇大文章”領域貸款風險分擔機製,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體(ti) 係增信分險作用。加強財政、貨幣、監管政策合力,支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十七)建立健全標準體(ti) 係和支持配套機製。完善企業(ye) 科技含量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全麵推行“創新積分製”,加強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高質量發展評價(jia) 應用,深入實施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一體(ti) 化專(zhuan) 項。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ti) 係,健全碳核算和環境信息披露製度,加快研究轉型金融標準。建立養(yang) 老金融統計指標體(ti) 係。建立健全重點產(chan) 業(ye) 常態化項目推薦機製。

(十八)穩妥有序推進金融“五篇大文章”相關(guan) 改革試點。深入推進現有科創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等改革試驗區建設,重點做好經驗複製推廣。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支持符合條件的地區圍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依法合規先行先試,與(yu) 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產(chan) 融合作試點等工作加強協同聯動。

六、加強組織協調和風險管控

(十九)強化組織實施。各地區、各有關(guan) 部門要把黨(dang) 的領導貫穿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各領域、各環節。在中央金融委員會(hui) 領導下,加強組織領導和跨部門工作協調,完善金融“五篇大文章”各領域的具體(ti) 工作方案,強化常態化信息交流和政策溝通,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金融“五篇大文章”統計製度和考核評價(jia) 製度,強化數據信息共享和評價(jia) 結果運用。加強經驗交流和政策宣傳(chuan) ,為(wei)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營造良好氛圍。重大事項要及時按程序向黨(dang) 中央、國務院請示報告。

(二十)加強風險管控。壓實金融機構風險管理主體(ti) 責任,堅持自主決(jue) 策、自擔風險,因地製宜、循序漸進,避免“運動式”、“一刀切”的工作方式造成資源配置扭曲。全麵強化金融監管,提高監管科技水平。各地區、各有關(guan) 部門要深化合作、同向發力,密切監測和及時處置相關(guan) 領域風險。健全具有硬約束的金融風險早期糾正機製,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

國務院辦公廳       

2025年3月2日          

(此件公開發布)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