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chan) 經

文章

兩會聚焦|從三個維度看中國經濟新動能

發稿時間:2025-03-05 14:45:3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記者 張莫 郭倩 陳涵暘 李紫薇 陸浩

  國產(chan) 大模型DeepSeek引發國內(nei) 外關(guan) 注、人形機器人扭秧歌迅速出圈、《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屢破紀錄……人工智能、未來產(chan) 業(ye) 、文化消費等相關(guan) 話題近期引發熱烈討論,也成為(wei)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代表委員關(guan) 注的焦點。多位代表委員從(cong) 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和新消費三個(ge) 維度,熱議中國經濟新動能。

  新技術:人工智能激發創新活力

  國產(chan) 大模型DeepSeek全球爆火,成為(wei) 迄今為(wei) 止最快突破3000萬(wan) 日活躍用戶量的應用程序;首個(ge) 自研萬(wan) 卡集群成功點亮,大幅提升超大規模並行計算能力……2025年開年以來,我國人工智能領域接連取得重大突破。

  多位代表委員表示,AI不僅(jin) 是引領科技革命的核心驅動力,更在千行百業(ye) 中催生新業(ye) 態、新模式,助推多個(ge) 領域釋放新的發展動能。

  “5G、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興(xing) 數字技術發展迅速,通過數字技術與(yu) 傳(chuan) 統製造技術融合創新,催生智能網聯汽車、具身智能裝備、新型工控等產(chan) 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餘(yu) 曉暉說。

  從(cong) AI製藥可縮短藥物發現的時間,到AI助力製造業(ye) 企業(ye) 實現物流追蹤、倉(cang) 儲(chu) 調度,再到智能機器人和智能客服係統加快應用……人工智能在技術創新與(yu) 商業(ye) 應用的雙輪驅動下,正加速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

  全國人大代表、中興(xing) 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苗偉(wei) 認為(wei) ,隨著大模型、多模態交互等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加速突破,智能製造、智慧醫療與(yu) 健康管理、綠色能源等領域正迎來新一輪發展“窗口期”。其中,AI與(yu) 5G、工業(ye) 互聯網等深度融合,推動製造業(ye) 全流程智能化升級;AI賦能風光儲(chu) 智能調度,智慧電網、虛擬電廠等領域吸引投資關(guan) 注。

  受到DeepSeek等大模型的驅動,智能算力產(chan) 業(ye) 也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當前多地多部門通過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大力推動雲(yun) 計算等關(guan) 鍵技術創新。“隨著大模型應用井噴式爆發,國內(nei) 亟須強大智算基座支撐。”全國政協委員、京東(dong) 集團技術委員會(hui) 主席曹鵬建議,夯實自主創新的智算底座,鼓勵智能體(ti) 大規模創新應用,降低企業(ye) 智算成本、提升計算效率。

  大量資金湧入,助力行業(ye) 發展和企業(ye) 成長。來自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共發生504起與(yu) 人工智能相關(guan) 的投融資事件,合計金額約812億(yi) 元。目前,我國累計培育416家人工智能領域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人工智能企業(ye) 數量超過4500家。

  “我國具備良好的技術產(chan) 業(ye) 基礎,湧現出世界級大模型產(chan) 品和優(you) 秀企業(ye) ,進一步發展需要政府與(yu) 行業(ye) 形成更強合力。”餘(yu) 曉暉建議,政策可聚焦基礎支撐與(yu) 製度保障,加強算力、數據、人才、資金等關(guan) 鍵要素供給。行業(ye) 可立足場景和市場優(you) 勢,加快技術突破,深耕場景創新,打造標杆應用,鞏固和增強全球競爭(zheng) 力。

  新產(chan) 業(ye) :新興(xing) 賽道點燃增長引擎

  人形機器人上“春晚”扭秧歌、無人機在夜空放“賽博煙花”……人形機器人、商業(ye) 航天、低空經濟、生物製造等產(chan) 業(ye) 新賽道近年來快速發展。

  根據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數據,2024年,我國48種創新藥、65個(ge) 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首個(ge) 商業(ye) 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成功,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8.9%。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表示,目前,多個(ge) 產(chan) 業(ye) 新賽道已成為(wei) 投資和資金流入的重點領域,具備較大投資潛力。“這些領域不僅(jin) 技術前沿,市場需求旺盛,是我國未來發展的核心支柱,也能夠通過技術創新,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大幅提升國家競爭(zheng) 力,具備巨大的市場潛力和投資價(jia) 值。”田軒表示。

  在此前各地召開的地方兩(liang) 會(hui) 上,多地政府工作報告圍繞促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做出部署安排,出席全國兩(liang) 會(hui) 的代表委員也紛紛對產(chan) 業(ye) 新賽道發展建言獻策。

  針對低空經濟發展,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湖南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wei) 建議,明確低空經濟的發展方向、重點領域和支持措施,引導社會(hui) 資源向低空經濟領域合理流動。對低空飛行器製造、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公共安全管控平台等關(guan) 鍵環節給予支持。

  針對創新藥產(chan) 業(ye) 發展,全國政協委員王桂林建議,推進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合力助推創新藥突破發展。“可安排專(zhuan) 項經費,依托市場化機構建設運營生物醫藥全產(chan) 業(ye) 鏈創新發展成果展廳,讓創新成果和資本高效對接。另外,開展‘以才引資’‘人才+項目’金融活動,吸引高端‘人才+項目’落戶。”王桂林說。

  在中國建投研究院主任、研究員張誌前看來,“新產(chan) 業(ye) ”企業(ye) 不同於(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由於(yu) 缺乏穩定的現金流和抵押物,銀行信貸等傳(chuan) 統金融無法滿足其融資需求。助推我國“新產(chan) 業(ye) ”企業(ye) 融資,要認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大力培育我國的耐心資本。

  為(wei) 更好地助推“新產(chan) 業(ye) ”企業(ye) 獲得金融支持,田軒建議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引導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支持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等,促進“新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形成良性生態圈。

  新消費:亮點頻現打開市場空間

  從(cong) 老年大學到助力登山機器人,從(cong) 健身課程到國潮養(yang) 生,從(cong) 遊山玩水到文化深度體(ti) 驗,銀發、健康、文旅等多個(ge) 消費領域“亮點”頻現。

  “這些消費新領域不僅(jin) 契合了消費變革的大趨勢,也順應了人口結構變化和社會(hui) 發展的需求。”中國信息協會(hui) 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認為(wei) 。

  聚焦銀發消費,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表示,“隨著老年人預期壽命變長,行動能力、認知及知識技能水平提升,消費能力與(yu) 意願提升迅速,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加速,從(cong) 實體(ti) 投資到金融投資潛力巨大。”

  據賽迪顧問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銀發經濟市場規模達到8.3萬(wan) 億(yi) 元,約占全國GDP比重的6%。預計到2030年,中國銀發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25萬(wan) 億(yi) 元。

  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省衛健委副主任李新華認為(wei) ,大力發展高質量銀發配套產(chan) 業(ye) 十分必要,從(cong) 老年智能穿戴設備到醫養(yang) 支持產(chan) 業(ye) ,發展潛力都十分巨大。從(cong) 細分領域來看,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中陽縣福祉養(yang) 老服務有限公司社工部部長許連紅認為(wei) ,康複護理、慢性病管理、文娛產(chan) 業(ye) 等具有較大投資潛力。

  聚焦健康消費,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發布的《健康產(chan) 業(ye) 消費趨勢發展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大健康產(chan) 業(ye) 總收入規模將達到9萬(wan) 億(yi) 元。大健康領域投資和消費熱潮不斷,相關(guan) 理念和產(chan) 品持續迭代。

  王桂林認為(wei) ,全國多地正陸續規劃建設主動健康服務體(ti) 係,可以打造主動健康大產(chan) 業(ye) 發展新範式,麵向主動健康研發人體(ti) 穿戴式和便捷式產(chan) 品,打造專(zhuan) 家數字人和智能化係統等。

  活力四射的文旅市場已成為(wei) 國內(nei) 消費持續升溫的生動寫(xie) 照。全國人大代表、雲(yun) 岡(gang) 研究院院長杭侃認為(wei) ,伴隨文旅發展走向“內(nei) 容為(wei) 先、運營為(wei) 主”的新模式,應針對文旅產(chan) 品進行精細化投資。以人文景觀文化產(chan) 品為(wei) 例,在進行項目投資時要加強對文旅產(chan) 品的文化闡釋,進行深入挖掘和多元展示,打造精品內(nei) 容。朱克力表示,未來文旅產(chan) 業(ye) 將加速融合創新,沉浸式旅遊、數字文旅、低空文旅等新場景新模式發展潛力較大。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