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kaiyun电子平台

文章

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施行,帶來哪些變化?

發稿時間:2025-03-05 14:23:31   來源:新華網   作者:記者胡夢雪、施雨岑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十二次會(hui) 議2024年11月8日表決(jue) 通過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自今年3月1日起施行。時隔20多年第二次修訂,在保持文物保護基本框架製度穩定的基礎上,由8章80條增加到8章101條,增加了19條、修改了75條。

  其中有哪些新理念、新措施值得關(guan) 注?記者采訪了有關(guan) 專(zhuan) 家和業(ye) 內(nei) 人士。

  保護力度空前提高

  中共中央宣傳(chuan) 部等六部門近日印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學習(xi) 宣傳(chuan) 提綱指出,與(yu) 時俱進是文物保護法的重要特征。

  此次修訂文物保護法,把經過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文物保護利用改革成果上升為(wei) 法律製度,新增地上文物“先調查、後建設”,地下文物“先考古、後出讓”保護前置機製;新增地下文物埋藏區和水下文物保護區製度;加大對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力度等。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馬自樹說,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進一步完善了文物保護管理製度,築牢了文物“應保盡保”的法治屏障。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顯示,我國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總量超過60萬(wan) 處,約占不可移動文物總數的80%。

  “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量大麵廣,保護任務重、壓力大,修訂後的文物保護法多措並舉(ju) 加強了保護。”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金瑞國說,一是明確保護要求,規定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由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登記公布,並作出標誌說明,建立記錄檔案,明確管理責任人。二是明確要求製定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措施,並納入相關(guan) 規劃。三是明確原址保護措施和相關(guan) 審批程序,規定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的原址保護措施,應當報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批準;需要遷移異地保護或者拆除的,應當報省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批準。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流失海外中國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成功促使2100多件(套)流失文物重歸故土。

  “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首次在法律中明確了對流失境外中國文物的追索權和有關(guan) 程序,聲明我國對於(yu) 因被盜、非法出境等流失境外的文物,保留收回的權利,且該權利不受時效限製。”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專(zhuan) 職研究員鍾鳴表示,多措並舉(ju) 織密文物保護法網,完善法律責任,為(wei) 我國開展文物追索返還提供有力法律支撐。

  推動有效利用

  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堅持更好發揮館藏文物作用,明確文物收藏單位應當改善服務條件,提高服務水平,通過舉(ju) 辦展覽、科學研究、文化創意等活動,加強對中華民族優(you) 秀的曆史文化和革命傳(chuan) 統的宣傳(chuan) 教育。

  “近年來,我國博物館體(ti) 係不斷健全完善,館藏文物價(jia) 值挖掘闡釋持續深入,博物館已經成為(wei) 展現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的重要場所。”山東(dong) 博物館館長劉延常認為(wei) ,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大力推動讓文物活起來,充分體(ti) 現文物由人民創造、為(wei) 人民享有、被人民傳(chuan) 承的理念,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物管理的現代化,需要與(yu) 科技發展、信息技術應用相適應。

  中國文物信息谘詢中心副主任祝孔強表示,此次修訂是我國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加強文物數字化、信息化工作,意義(yi) 深遠。麵向未來,以數字化手段實現文物行業(ye) 資源可呈現,以網絡化手段實現文物保護工作可控製,以智能化手段實現文物管理決(jue) 策更加科學化、有依據,將為(wei) 推進我國文物領域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凝聚動員全社會(hui) 力量

  社會(hui) 公眾(zhong) 十分關(guan) 注文物保護法修訂,提出很多意見建議。修訂後的文物保護法,強化了文物保護宣傳(chuan) 教育和輿論監督、科技和人才支撐、國際交流與(yu) 合作等方麵的內(nei) 容。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梁鷹介紹,此次修訂明確國家健全社會(hui) 參與(yu) 機製,調動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積極性,鼓勵引導社會(hui) 力量投入文化遺產(chan) 保護。

  “讓法律實施各相關(guan) 方都知曉、理解、熟悉法律規定的內(nei) 容,推動法律全麵有效落地實施,把曆經滄桑留下的中華文明瑰寶嗬護好、弘揚好、發展好。”梁鷹認為(wei) ,要將文物保護法納入普法內(nei) 容,利用國際博物館日、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等重要節點,創新傳(chuan) 播方式,加大宣傳(chuan) 力度,增強全民文物保護的意識,調動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文物保護的積極性。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yu) 實施。據介紹,推動文物保護法宣傳(chuan) 貫徹實施已列入國家文物局2025年度工作要點。

  金瑞國表示,國家文物局將組織開展文物保護法培訓宣講,通過舉(ju) 辦文物保護法專(zhuan) 題培訓班、文物保護法青年骨幹暑期班、巡回宣講,開展第一屆全國大學生文物保護法模擬法庭等形式,幫助文物係統工作人員、文物領域從(cong) 業(ye) 人員以及社會(hui) 公眾(zhong) 及時知悉、準確掌握、有效執行、自覺遵守相關(guan) 規定。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