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文章

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取向

發稿時間:2025-03-05 14:17:53   來源:新華網  

  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我們(men) 將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後破,係統集成、協同配合,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根據形勢變化動態調整政策,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注重目標引領,把握政策取向,講求時機力度,強化係統思維,提升宏觀政策實施效能。

  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統籌安排收入、債(zhai) 券等各類財政資金,確保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今年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個(ge) 百分點,赤字規模5.66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加1.6萬(wan) 億(yi) 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29.7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加1.2萬(wan) 億(yi) 元。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1.3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加3000億(yi) 元。擬發行特別國債(zhai) 5000億(yi) 元,支持國有大型商業(ye) 銀行補充資本。擬安排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4.4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加5000億(yi) 元,重點用於(yu) 投資建設、土地收儲(chu) 和收購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業(ye) 賬款等。今年合計新增政府債(zhai) 務總規模11.86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加2.9萬(wan) 億(yi) 元,財政支出強度明顯加大。要加快各項資金下達撥付,盡快形成實際支出。持續優(you) 化支出結構,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後勁,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中央財政加大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向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qing) 斜。嚴(yan) 格落實分級保障責任,築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堅持政府過緊日子,推進財政科學管理,嚴(yan) 肅財經紀律,嚴(yan) 禁鋪張浪費,騰出更多資金用於(yu) 發展所需、民生所盼。

  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hui) 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jia) 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優(you) 化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提振消費以及民營、小微企業(ye) 等的支持。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chuan) 導渠道,完善利率形成和傳(chuan) 導機製,落實無還本續貸政策,強化融資增信和風險分擔等支持措施。推動社會(hui) 綜合融資成本下降,提升金融服務可獲得性和便利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拓展中央銀行宏觀審慎與(yu) 金融穩定功能,創新金融工具,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經濟政策的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以消費提振暢通經濟循環,以消費升級引領產(chan) 業(ye) 升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於(yu) 人”、服務於(yu) 民生,支持擴大就業(ye) 、促進居民增收減負、加強消費激勵,形成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

  打好政策“組合拳”。加強財政、貨幣、就業(ye) 、產(chan) 業(ye) 、區域、貿易、環保、監管等政策協同以及與(yu) 改革開放舉(ju) 措的協調配合,增強政策合力。健全和用好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工作機製,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統一納入一致性評估,統籌政策製定和執行全過程,提升政策目標、工具、時機、力度、節奏的匹配度。出台實施政策要能早則早、寧早勿晚,與(yu) 各種不確定性搶時間,看準了就一次性給足,提高政策實效。加強上下聯動、橫向協作,促進政策從(cong) “最初一公裏”到“最後一公裏”銜接暢通。注重傾(qing) 聽市場聲音,協同推進政策實施和預期引導,塑造積極的社會(hui) 預期。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