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

文章

張占斌:擴大內需,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之舉

發稿時間:2025-03-03 14:15:24   來源:人民日報  

  2025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是什麽(me) ?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把全方位擴大內(nei) 需擺在首位,強調“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nei) 需求”。

  這充分表明了對擴大內(nei) 需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jue) 心。

  當前,世界經濟複蘇乏力,貿易保護主義(yi) 、單邊主義(yi) 和地緣政治衝(chong) 突帶來的外部衝(chong) 擊和外需下降,疊加國內(nei) 需求不足,使得我國經濟運行仍麵臨(lin) 不少困難和挑戰。與(yu) 此同時,我國經濟從(cong) 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擴大內(nei) 需有助於(yu) 增強經濟內(nei) 生動力,充分釋放國內(nei) 消費潛力,推動消費結構升級,促進經濟增長。

  從(cong) 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來看,大國經濟的特征都是內(nei) 需為(wei) 主導、內(nei) 部可循環。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ye) 體(ti) 係,有強大的生產(chan) 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擁有超過1.8億(yi) 戶的經營主體(ti) 和1.7億(yi) 多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技能的人才資源,還有14億(yi) 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nei) 需市場,是名副其實的大國,具有巨大的市場資源優(you) 勢。

  因此,全方位擴大國內(nei) 需求,既是應對外部衝(chong) 擊、穩定經濟運行的有效途徑,也是增強戰略主動的長久之策。

  如何把握擴大內(nei) 需的戰略意義(yi) ?如何找到全方位擴大內(nei) 需的有效途徑?我們(men) 不妨從(cong) 3個(ge) 常見的誤區著手,來理解擴大內(nei) 需的深刻內(nei) 涵——

  誤區一:擴大內(nei) 需是掏空老百姓的錢包。

  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擴大內(nei) 需、提振消費,當然需要老百姓的參與(yu) 。一方麵我們(men) 要提高供給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麵,也需要不斷地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和政策,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來不斷地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讓老百姓減去後顧之憂,能夠放心大膽地消費。最終目的是讓咱們(men) 的日子過得好,經濟更穩健。

  以湖北為(wei) 例,大力發展冬季冰雪經濟,不僅(jin) 促進了當地文旅企業(ye) 的創新發展,而且催生出雪道維護、安全保障、雪具租賃等新的工作崗位,讓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就有了穩定收入。對於(yu) 願意“嚐鮮”的消費者而言,不用遠行到北方,就能以較高性價(jia) 比享受到不錯的滑雪體(ti) 驗。

  由此可見,鼓勵消費、擴大內(nei) 需,能帶動產(chan) 業(ye) 發展,產(chan) 業(ye) 發展後又能創造更多就業(ye) 崗位,人們(men) 有了工作就有收入,進而又能促進消費。這是實現產(chan) 業(ye) 發展、就業(ye) 增加、收入提高和消費之間良性循環的關(guan) 鍵舉(ju) 措。

  我國擁有14億(yi) 多人口,在擴大內(nei) 需的過程中,要注重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讓更多人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

  要聚焦重點、精準施策、激發活力。落實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加強困難群體(ti) 就業(ye) 兜底幫扶,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推動更多低收入群體(ti) 邁入中等收入行列,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製度,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zhong) 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xiang) 居民財產(chan) 性收入,推動居民收入增長與(yu) 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通過消費能力提升,提高居民消費意願。

  誤區二:“兩(liang) 新”政策是短期刺激政策。

  “兩(liang) 新”政策是指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目的是擴大內(nei) 需、促進消費,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與(yu) 高質量發展,並體(ti) 現了對綠色發展理念和民生福祉的關(guan) 注。

  因此,“兩(liang) 新”政策不是簡單的短期刺激消費政策,而是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有力舉(ju) 措。

  一方麵,居民消費需求得以釋放;另一方麵,企業(ye) 投資意願被進一步激發。居民通過“換新”增加消費、帶動企業(ye) 投資擴產(chan) ,企業(ye) 通過“更新”增強產(chan) 品迭代升級能力、更好滿足消費需求。

  消費需求的結構性變化實質上是產(chan) 業(ye) 升級的根本驅動力,消費升級促使企業(ye) 沿著“質量階梯”進行技術創新。與(yu) 此同時,技術進步又會(hui) 進一步釋放新的消費潛力,從(cong) 而形成良性循環。

  實施“兩(liang) 新”政策,既有利於(yu) 促進當期經濟增長,也有利於(yu) 中長期固本培元。要使“兩(liang) 新”政策形成更長的後端鏈條,需重視以下3方麵:首先,在政策著力點上,應聚焦“技術—市場”的雙向穿透,既要通過消費補貼釋放有效需求,也要配套研發稅收抵免等創新激勵政策;其次,在產(chan) 業(ye) 鏈延伸方麵,需注重“設備更新—數據沉澱—服務增值”的價(jia) 值鏈重構,打造完整產(chan) 業(ye) 鏈條,促進上下遊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最後,要形成“市場選擇—要素重組—製度適配”的動態演進機製,使短期政策工具與(yu) 長期製度安排形成耦合,真正實現內(nei) 需潛力持續釋放和產(chan) 業(ye) 鏈全麵升級。

  誤區三:擴大內(nei) 需意味著放棄國外市場。

  這顯然是一種錯誤的認知。

  改革開放以後,我們(men) 取得的一個(ge) 巨大的成就,就是不斷開拓國際市場,勇敢地融入了全球化的進程。我國大量商品走向世界,為(wei) 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同時也帶動了國內(nei) 經濟的發展。新時代新征程,我們(men) 著眼於(yu)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考量,需要全方位擴大內(nei) 需,把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發揮出來,著力構建一個(ge) 以內(nei) 需為(wei) 主導、國內(nei) 國際市場聯動的新格局。

  在很多時候,擴大內(nei) 需有助於(yu) 推動企業(ye) 加快創新和產(chan) 業(ye) 升級,提升產(chan) 品質量和技術水平,進而增強企業(ye) 在國際市場的競爭(zheng) 力,進一步拓展國外市場。這使得國內(nei) 市場與(yu) 國外市場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為(wei) 企業(ye) 經營和經濟發展增強抗風險能力。

  全方位擴大內(nei) 需,需要我們(men) 充分調動“四個(ge) 積極性”。

  一是要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積極性。促進消費是擴大內(nei) 需的重要方麵。全麵促進消費和實現就業(ye) 增收是相互促進、相互支撐的關(guan) 係,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影響消費購買(mai) 力。因此,擴大消費,最根本的就是要促進就業(ye) 、完善社保、優(you) 化收入分配結構,尤其是推動中低收入群體(ti) 增收減負,從(cong) 而提升廣大群眾(zhong) 的消費能力、消費意願和消費層級。同時,要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擴大服務消費,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等消費新模式新業(ye) 態,以高質量供給持續釋放消費潛力,培育內(nei) 需新增長點。

  二是要充分調動各類經營主體(ti) 特別是民營企業(ye) 的積極性。全方位擴大內(nei) 需,國有經濟、民營經濟、外資經濟缺一不可,這裏的重點是要調動民營企業(ye) 的積極性。民營企業(ye) 是智能家居、文娛旅遊、體(ti) 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的重要創造者,也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chan) 品等大宗消費的供給者,對支持擴大內(nei) 需戰略至關(guan) 重要。這需要我們(men) 持續優(you) 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持續營造關(guan) 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社會(hui) 氛圍,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是要充分調動資本市場的積極性。一個(ge) 強大的、高質量的資本市場,能調動各方麵投融資的積極性,從(cong) 而推動市場的活躍,促進上市公司不斷創造效益,堅定廣大投資者長期投資的信心,培養(yang) 出更多耐心資本、長期資本。同時,要不斷完善投資政策工具,著力擴大有效益的投資,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引導社會(hui) 資本重點支持科技創新、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加強民生保障等薄弱領域,補短板、增後勁,推動經濟向上、結構向優(you) 。

  四是要充分調動領導幹部的積極性。一方麵,要設計合理的地方政府競爭(zheng) 發展機製。在實施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促進政策上,優(you) 化考核機製,合理設計考核指標,加之必要的頂層牽引,充分釋放擴大內(nei) 需的治理效能。另一方麵,在優(you) 化消費環境、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層麵上,建立和完善激勵與(yu) 容錯的機製,並在實踐中推動標誌性改革舉(ju) 措落地見效,緩解地方和基層的考核焦慮,切實為(wei) 基層鬆綁減負,讓想幹事、會(hui) 幹事的幹部能幹事、幹成事。

  全方位擴大內(nei) 需既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guan) 鍵環節,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更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要條件。我們(men) 必須堅定信心、實幹為(wei) 先,既要“快馬揚鞭”,盡快促使內(nei) 需成為(wei) 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更要“登高望遠”,持續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完善治理體(ti) 係,為(wei) 中國經濟闊步前行注入持久穩定的內(nei) 生動力。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