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農村改革紮實推進鄉村全麵振興
發稿時間:2025-02-27 14:20:56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韓文秀
2024年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三農(nong) ”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持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農(nong) 村改革,完善強農(nong) 惠農(nong) 富農(nong) 支持製度,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當前,國際環境複雜嚴(yan) 峻,我國發展麵臨(lin) 的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越是風高浪急,越要穩住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基本盤,落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的戰略要求,堅持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向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要動力,聚焦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和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目標,紮實工作、奮力進取,為(wei)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保駕護航。
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保障能力,堅決(jue)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永恒主題、頭等大事,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si) 毫鬆懈。要堅持產(chan) 量產(chan) 能、生產(chan) 生態、增產(chan) 增收一起抓,提高農(nong) 業(ye) 綜合效益和競爭(zheng) 力。
以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促進糧食穩產(chan) 增產(chan)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14億(yi) 多人口的吃飯問題隻能立足國內(nei) ,以我為(wei) 主,這一點絲(si) 毫不能動搖。糧食安全是種出來的,不是買(mai) 出來的。2024年,我國糧食產(chan) 量邁上1.4萬(wan) 億(yi) 斤的曆史性新台階,大豆產(chan) 量保持在2000萬(wan) 噸以上,大大增強了我國的戰略回旋餘(yu) 地。未來要想在較高基數上繼續穩產(chan) 豐(feng) 產(chan) ,必須把糧食增產(chan) 的重心放到單產(chan) 提升上,加力落實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任務,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行動,進一步擴大糧食單產(chan) 提升工程實施規模,加大高產(chan) 高效模式集成推廣力度,推進水肥一體(ti) 化,促進大麵積增產(chan) 。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較高,為(wei) 更好滿足國內(nei) 油料和飼用蛋白需求,既要多措並舉(ju) 鞏固大豆擴種成果,又要多油並舉(ju) ,穩步提升自給水平。
堅持數量質量兩(liang) 手抓落實耕地嚴(yan) 格保護。耕地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本固方能糧安。要嚴(yan) 格耕地總量管控和“以補定占”,將各類耕地占用納入占補平衡統一管理,確保省域內(nei) 年度耕地總量動態平衡。保護耕地,不能隻看數量,更要看質量,要完善補充耕地質量評價(jia) 和驗收標準,把耕地質量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對一些地方死灰複燃的“大棚房”、侵占耕地“挖湖造景”、亂(luan) 占耕地建房等問題,保持持續整治態勢,堅決(jue) 遏製破壞耕地違法行為(wei) 。針對耕地“非糧化”問題,下一步要因地製宜製定基本農(nong) 作物目錄,建立耕地種植用途監測體(ti) 係,還要結合產(chan) 業(ye) 發展實際、作物生長周期等設置必要的過渡期,分類有序做好整改工作。耕地要提高質量、建養(yang) 治並舉(ju) ,一方麵,持續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分類推進撂荒地複墾利用;另一方麵,穩步推進鹽堿地綜合利用試點,加強東(dong) 北黑土區侵蝕溝、南方酸化退化耕地治理。
推進科技力量協同攻關(guan) 發展農(nong) 業(ye) 新質生產(chan) 力。興(xing) 糧穩產(chan) ,關(guan) 鍵在科技。要充分發揮我國農(nong) 業(ye) 科研機構、人員數量眾(zhong) 多的優(you) 勢,強化協同攻關(guan) ,提升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農(nong) 業(ye) 也是新技術應用的重要場景,要發揮農(nong) 業(ye) 對各類科技要素的集聚作用,逐步實現農(nong) 業(ye) 向新質生產(chan) 力躍升。特別是要加快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強化農(nong) 業(ye) 科研資源力量統籌,培育農(nong) 業(ye) 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形成一批創新和應用主體(ti) 。緊抓種業(ye) 這個(ge) 關(guan) 鍵,深入實施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繼續推進生物育種產(chan) 業(ye) 化。還要麵向未來,支持發展智慧農(nong) 業(ye) ,推動農(nong) 機裝備高質量發展。
踐行大農(nong) 業(ye) 觀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保障居民消費升級,不僅(jin) 要有糧食,還要有肉蛋奶、果菜魚、菌菇筍等多種食物。大農(nong) 業(ye) 觀、大食物觀就是從(cong) 順應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發力,既可以更充分地挖掘資源稟賦優(you) 勢,又有利於(yu) 轉變消費結構,助力居民從(cong) “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科學”轉變。要加強蔬菜應急保供基地建設,實施大中城市周邊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更新工程,促進漁業(ye) 高質量發展,支持發展深遠海養(yang) 殖,發展森林食品,推動食用菌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培育發展生物農(nong) 業(ye) ,開拓新型食品資源。
健全糧食生產(chan) 支持政策體(ti) 係維護農(nong) 民利益。農(nong) 民種糧賺錢與(yu) 否事關(guan) 糧食安全大局,當前種糧收益偏低已經嚴(yan) 重影響農(nong) 民生產(chan) 積極性。要處理好國內(nei) 生產(chan) 和進口節奏規模之間的關(guan) 係,嚴(yan) 厲打擊農(nong) 產(chan) 品走私等違法行為(wei) ,維護好農(nong) 民利益。同時,要落實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jia) 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產(chan) 者補貼、稻穀補貼政策,穩定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推動擴大稻穀、小麥、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投保麵積。加大對產(chan) 糧大縣支持力度,啟動實施中央統籌下的糧食產(chan) 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chang) ,降低產(chan) 糧大縣農(nong) 業(ye) 保險縣級保費補貼承擔比例,逐步擴大產(chan) 糧大縣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實施範圍。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過渡期後幫扶政策銜接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要通過政府引導與(yu) 市場手段結合、短期幫扶與(yu) 長期製度並重,逐步實現脫貧地區從(cong) “外部幫扶”向“自主發展”轉型,確保在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中“不掉隊”。
堅決(jue) 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曆史性成就,但脫貧基礎還不夠穩固,守住底線是確保脫貧攻堅成果的關(guan) 鍵。今年是5年過渡期的最後一年,要慎終如始扛穩責任,防止思想鬆懈、工作鬆勁,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加大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易地搬遷安置區等支持。對於(yu) 那些因病、因災返貧致貧的農(nong) 戶,要加強監測,隨時發現,及時幫扶,深入開展防止返貧就業(ye) 攻堅行動,統籌科技、醫療、教育等部門開展組團式幫扶,不斷增強幫扶車間就業(ye) 吸納能力,穩定脫貧人口務工規模和收入。針對基層反映較多的多頭篩查、重複算賬等工作機製問題,要加強工作統籌、信息共享,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zhong) 少跑腿。
有序做好幫扶政策和工作銜接。根據實際情況穩步調整優(you) 化既有幫扶政策,避免“急刹車”,確保平穩有序過渡。一方麵,要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總體(ti) 評估,盡快研究製定過渡期後幫扶政策體(ti) 係。另一方麵,要根據不同返貧致貧原因統籌建立農(nong) 村防止返貧致貧機製和低收入人口、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製度。要統籌開展農(nong) 村低收入人口及防止返貧致貧對象的識別認定,對有勞動能力的農(nong) 村低收入人口開展開發式幫扶,對因各種原因生活困難的農(nong) 戶加強社會(hui) 救助兜底保障,特別是要做好低保、醫保、養(yang) 老保險等製度銜接工作,確保困難群眾(zhong) 基本生活有保障。對欠發達地區的幫扶政策要保持總體(ti) 穩定,以縣域為(wei) 單元,用好東(dong) 西部協作、定點幫扶等機製,不斷增強這些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
健全脫貧攻堅資產(chan) 長效管理機製。脫貧攻堅以來,國家投入大量資金資源,形成了較大規模資產(chan) ,要健全管理機製確保這些資產(chan) 長期有效運行,持續支撐脫貧群眾(zhong) 增收和脫貧地區發展。要摸清家底,全麵清查脫貧攻堅國家投入形成資產(chan) ,建立統一的資產(chan) 登記管理台賬。要建立製度,明確誰來管、管什麽(me) 、怎麽(me) 管,製定幫扶項目資產(chan) 管理辦法,健全資產(chan) 形成、確權移交、管護運營、收益分配等全程監管製度,推動經營性資產(chan) 保值增效、公益性資產(chan) 持續發揮作用。要完善資產(chan) 分類處置製度,對低效閑置資產(chan) ,要支持各地規範有序盤活,提高資產(chan) 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全方位加強鄉(xiang) 村建設,不斷促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
鄉(xiang) 村是農(nong) 民生產(chan) 生活的家園,要堅持不懈推進鄉(xiang) 村建設,解決(jue) 好他們(men) 的就業(ye) 和收入問題,努力讓廣大農(nong) 村居民過上現代文明生活,讓城市鄉(xiang) 村相映生輝、共同繁榮。
因地製宜推動興(xing) 業(ye) 強縣富民一體(ti) 發展。增加農(nong) 民收入,必須發展縣域富民產(chan) 業(ye) ,促進農(nong) 民就地就近就業(ye) 。要圍繞做好“土特產(chan) ”文章,因村施策、挖掘資源,強龍頭、補鏈條、興(xing) 業(ye) 態、樹品牌,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zheng) 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要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資源作為(wei) 重要依托,推進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延長產(chan) 業(ye) 鏈、提升價(jia) 值鏈,開發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新功能新價(jia) 值,培育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發展產(chan) 業(ye) ,為(wei) 的是富裕農(nong) 民,重在創新聯農(nong) 帶農(nong) 機製,要把產(chan) 業(ye) 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鄉(xiang) 村、留給農(nong) 民。健全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扶持政策同帶動農(nong) 戶增收掛鉤機製,將聯農(nong) 帶農(nong) 作為(wei) 政策傾(qing) 斜的重要依據。企業(ye) 到鄉(xiang) 村投資興(xing) 業(ye) ,重點要在農(nong) 戶幹不了或幹不好的領域大顯身手,形成企業(ye) 和農(nong) 戶在產(chan) 業(ye) 鏈上優(you) 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持續增加農(nong) 民收入。
推進鄉(xiang) 村建設提升農(nong) 民獲得感幸福感。要統籌縣域城鄉(xiang) 規劃建設,堅持係統思維、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一體(ti) 布局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要從(cong) 實際出發,分類有序推進村莊規劃編製,不盲目追求村莊規劃編製“全覆蓋”“齊步走”。要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nong) 村延伸,根據各地實際和農(nong) 民需求,逐步補上農(nong) 村供水、道路、物流、商業(ye) 、能源、信息、住房安全等基礎設施短板;緊扣農(nong) 民特別是“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的實際需要,圍繞教育、醫療、養(yang) 老等群眾(zhong) 反映問題集中的方麵,不斷提高農(nong) 村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讓農(nong) 民群眾(zhong) 可感可及、得到實惠。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聚焦農(nong) 村汙水、黑臭水體(ti) 、生活垃圾和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畜禽糞汙、汙染耕地等突出問題,打好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汙染治理攻堅戰,持續推進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
以健全治理體(ti) 係推進鄉(xiang) 村善治和鄉(xiang) 風文明。鄉(xiang) 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也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內(nei) 容。要加強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特別是要做好村“兩(liang) 委”集中換屆工作,要選好用好帶頭人、選優(you) 配強班子,集中整頓軟弱渙散村黨(dang) 組織。要加強新時代農(nong) 村精神文明建設,創新開展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文體(ti) 活動,豐(feng) 富農(nong) 村文化和產(chan) 品供給。要推進移風易俗,持續整治高額彩禮、人情攀比、大操大辦、厚葬薄養(yang) 、散埋亂(luan) 葬等突出問題。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預防在前、調解在先,堅持信息共享、責任共擔,及早排查、精心疏導,最大限度處置在源頭、化解在基層。
進一步深化農(nong) 村改革,著力健全要素保障和優(you) 化配置體(ti) 製機製
改革是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重要法寶,要在守正中創新,特別是要守住農(nong) 村基本製度底線,堅持先立後破,加強實踐探索和改革創新,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方向推進。
穩定和完善農(nong) 村土地承包關(guan) 係。處理好農(nong) 民與(yu) 土地的關(guan) 係,關(guan) 乎農(nong) 民的根本利益,關(guan) 乎農(nong) 村的長遠發展,關(guan) 乎國家的長治久安。穩定農(nong) 村土地承包關(guan) 係是新時代我國農(nong) 村土地承包政策更加成熟定型的重要舉(ju) 措,是鞏固和完善農(nong) 村基本經營製度的基本保障。做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總的原則是“大穩定、小調整”,確保絕大多數農(nong) 戶承包地總體(ti) 順延、保持穩定,不能推倒重來、打亂(luan) 重分,更不能借機違法大規模調整或收回農(nong) 戶承包地。針對無地少地農(nong) 戶要地訴求以及消亡戶界定、外嫁女等特殊群體(ti) 權益保護,要探索有效解決(jue) 辦法,妥善處理好各類矛盾糾紛,確保平穩推進。發展農(nong) 業(ye) 適度規模經營,重點是“適度”。當前,我國農(nong) 村承包土地流轉麵積已經超過承包地總麵積的37%。要進一步深化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完善承包地經營權流轉價(jia) 格形成機製,健全便捷高效的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體(ti) 係。也要看到,改變分散的、粗放的農(nong) 業(ye) 經營方式是一個(ge) 較長的曆史過程,不可操之過急。在實踐中要把握好土地經營權流轉、集中、規模經營的度,不能片麵追求快和大,不能單純為(wei) 了追求土地經營規模強製農(nong) 民流轉土地,更不能人為(wei) 壘大戶。要尊重農(nong) 民意願和維護農(nong) 民權益,把選擇權交給農(nong) 民,由農(nong) 民選擇而不是代替農(nong) 民選擇,可以示範和引導,但不搞強迫命令、不刮風、不一刀切。
激發農(nong) 村資源要素活力。農(nong) 村改革涉及麵廣、關(guan) 聯度高,要注重用改革辦法尋求解決(jue) “三農(nong) ”問題的鑰匙,為(wei) 發展增動力添活力。當前,社會(hui) 比較關(guan) 注農(nong) 民宅基地問題,要依法保障農(nong) 民宅基地基本權益,一方麵,允許探索農(nong) 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另一方麵,不允許城鎮居民到農(nong) 村購買(mai) 農(nong) 房、宅基地,不允許退休幹部到農(nong) 村占地建房。宅基地是億(yi) 萬(wan) 農(nong) 民住有所居之基、安身立命之本,對這個(ge) 問題,務必保持戰略清醒和曆史耐心,決(jue) 不能自行其是、跑偏走彎。要因地製宜發展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推動構建產(chan) 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製。但也要注意,不能對集體(ti) 收入提硬性目標,要持續深化農(nong) 村集體(ti) 資金、資產(chan) 和資源管理專(zhuan) 項治理,嚴(yan) 控集體(ti) 經營風險和債(zhai) 務。不斷創新鄉(xiang) 村振興(xing) 投融資機製,優(you) 先保障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領域一般公共預算投入,但要進一步強化績效管理激勵約束。此外,還要加大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和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領域重大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運用再貸款、再貼現、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等貨幣政策工具加大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領域資金投放,健全多層次農(nong) 業(ye) 保險體(ti) 係,多渠道加大真金白銀的投入。
不斷健全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體(ti) 製機製。當前,我國新型城鎮化仍在穩步推進,農(nong) 民進城還是大趨勢,要把該打開的“城門”打開。現在,很多農(nong) 民工和其他人員在城鎮常住,但他們(men) 就業(ye) 穩定性不夠強,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還不高,要多措並舉(ju) 盡量把他們(men) 穩定下來,促進他們(men) 融入城鎮。要推動轉移支付、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等與(yu)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製度。鼓勵有條件的城市逐步將穩定就業(ye) 生活的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納入城市住房保障政策範圍。進一步提高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義(yi) 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公辦學校就讀比例。全麵取消在就業(ye) 地參保戶籍限製。同時,也要注意維護進城落戶農(nong) 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ti) 收益分配權,探索自願有償(chang) 退出辦法,不能強迫農(nong) 民以退出宅基地使用權作為(wei) 進城落戶條件。
凝心聚力真抓實幹促發展,把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切實轉化為(wei) 工作實效
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2025年“三農(nong) ”工作的部署已經明確,要站在“兩(liang) 個(ge) 維護”的政治高度,堅持幹字當頭,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奮發有為(wei) ,充分調動廣大幹部和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積極性,提高創造性抓落實的能力,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學深悟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三農(nong) ”工作的重要論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三農(nong) ”工作的重要論述,包含了做好農(nong) 村工作的方法論,以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視的底線問題、關(guan) 鍵問題和方向問題。要始終把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三農(nong) ”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wei) “三農(nong) ”戰線的首要政治任務,將其作為(wei) 做好“三農(nong) ”工作的第一課和必修課。要在完整準確全麵學習(xi) 領會(hui) 上下功夫,在全麵係統學、聯係實際學、相互對照學上下功夫,在以知促行、以行踐知、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把理論學習(xi) 成果轉化為(wei) 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強大動力,確保工作有遵循、方向不跑偏。
堅持從(cong) 實際出發不斷改進“三農(nong) ”工作方式方法。農(nong) 村工作關(guan) 鍵要從(cong) 實際出發,充分尊重農(nong) 民意願,注重方式方法,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重點實事,讓農(nong) 民群眾(zhong) 可感可及、得到實惠。要因地製宜、分類施策。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情況千差萬(wan) 別,北方與(yu) 南方、東(dong) 部與(yu) 西部、脫貧地區與(yu) 富裕地區情況都不一樣。做好“三農(nong) ”工作不能一個(ge) 模式,必須緊密結合各地實際謀劃和推進,不搞“一刀切”。要點麵結合、梯次推進。處理好點和麵的關(guan) 係,突出可學可鑒,注重可複製可推廣,以點上示範帶動麵上提升,決(jue) 不能堆盆景、搞花架子。要發揮農(nong) 民主體(ti) 作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農(nong) 民而興(xing) ,也必須靠農(nong) 民而興(xing) 。一些地方存在“政府幹、群眾(zhong) 看”的現象,這樣往往好心辦不成好事,也很難讓群眾(zhong) 滿意。要健全農(nong) 民參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機製,把農(nong) 民該幹的、能幹的盡量交給農(nong) 民幹,即便農(nong) 民幹不了的,也要發動農(nong) 民發揮監督作用。
把提升工作本領和加強作風建設作為(wei) 做好“三農(nong) ”工作的硬任務。“三農(nong) ”工作量大麵廣,直接跟億(yi) 萬(wan) 農(nong) 民打交道,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強,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必須不斷提高工作本領、加強作風建設。加強幹部培訓,強化理論學習(xi) 和政策培訓,提高各級領導幹部抓農(nong) 村改革、謀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能力和水平。大興(xing) 調查研究之風,落實“四下基層”製度,聚焦“三農(nong) ”短板弱項和農(nong) 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深入田間地頭、生產(chan) 一線,開展小切口調研,幫助群眾(zhong) 解決(jue) 生產(chan) 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要減輕基層負擔,嚴(yan) 格執行整治形式主義(yi) 為(wei) 基層減負規定,持續優(you) 化實績實效導向的考核機製,既要發揮督查考核“指揮棒”作用,做到考真考實,又要減輕迎檢迎考負擔,讓基層幹部輕裝上陣,把更多精力放到抓日常工作上、放到發現和解決(jue) 問題上、放到提高群眾(zhong) 認可度和滿意度上。
(作者係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nong) 辦主任)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