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敲定農村重點改革任務
發稿時間:2025-02-24 14:52:1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記者 汪子旭 來源: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第13個(ge) 指導“三農(nong) ”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23日由新華社受權發布,提出進一步深化農(nong) 村改革,紮實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文件題為(wei)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進一步深化農(nong) 村改革 紮實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意見》,全文共六個(ge) 部分,包括: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保障能力、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著力壯大縣域富民產(chan) 業(ye) 、著力推進鄉(xiang) 村建設、著力健全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著力健全要素保障和優(you) 化配置體(ti) 製機製。
這份中央一號文件中,“改革”意味更加突出,提出“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試點”“探索農(nong) 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的有效實現形式”“有序推進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等多項改革任務。此次還是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要發展農(nong) 業(ye) 新質生產(chan) 力。
深化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
新形勢下深化農(nong) 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nong) 民和土地的關(guan) 係。此次文件對於(yu) 農(nong) 村“三塊地”即承包地、宅基地、集體(ti) 建設用地相關(guan) 的改革任務均提出了要求。
文件提出,穩定和完善農(nong) 村土地承包關(guan) 係。堅持“大穩定、小調整”,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試點,擴大整省試點範圍,妥善化解延包中的矛盾糾紛,確保絕大多數農(nong) 戶承包地總體(ti) 順延、保持穩定。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村經濟研究中心法治建設研究室主任尚旭東(dong) 表示,這是繼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啟動實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整省試點”後,中央對第二輪延包試點作出的接續性部署,彰顯了中央對做好這項工作的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考量,這是鞏固和完善農(nong) 村基本經營製度、長久保護農(nong) 民土地承包權益的鮮明體(ti) 現。
“據統計,2024—2025年全國有近3000萬(wan) 農(nong) 戶土地承包到期,‘十五五’時期約有1.6億(yi) 戶到期,當前是延包試點的關(guan) 鍵期,主要任務是通過試點充分摸清問題,明晰政策安排。2025年,有的省份基本完成絕大多數農(nong) 戶土地延包工作,有的省份承包合同迎來集中到期,繼2024年安徽、湖南、廣西三個(ge) 整省試點之後,四川、江蘇等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完成較早的省份,也具備了開展整省試點的可能。”尚旭東(dong) 說。
對於(yu) 宅基地,文件提出,紮實做好房地一體(ti) 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探索農(nong) 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的有效實現形式。不允許城鎮居民到農(nong) 村購買(mai) 農(nong) 房、宅基地,不允許退休幹部到農(nong) 村占地建房。文件還提出,有序推進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健全收益分配和權益保護機製。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製度先行,根據當前我國經濟社會(hui) 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實際還要繼續深化農(nong) 村改革,讓廣大農(nong) 民獲得越來越多的改革紅利。2025年要以深化改革為(wei) 主線,突出改革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推進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等,鼓勵各地實踐探索和製度創新,激發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活力。”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薑楠說。
確保糧食穩產(chan) 豐(feng) 產(chan)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頭等大事。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行動。穩定糧食播種麵積,主攻單產(chan) 和品質提升,確保糧食穩產(chan) 豐(feng) 產(chan) 。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糧食總產(chan) 量為(wei) 14130億(yi) 斤,這是我國糧食連續21年實現豐(feng) 產(chan) ,也是我國糧食生產(chan) 連續9年站穩1.3萬(wan) 億(yi) 斤高基點上實現的新突破。
站在新台階上如何實現再增產(chan)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去年單產(chan) 對糧食增產(chan) 的貢獻率達到八成,此次文件部署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行動,這就要求糧食生產(chan) 要把重心放在單產(chan) 提升上,通過優(you) 良品種、農(nong) 業(ye) 科技應用等提高生產(chan) 效率。
對此,文件提出,進一步擴大糧食單產(chan) 提升工程實施規模,加大高產(chan) 高效模式集成推廣力度,推進水肥一體(ti) 化,促進大麵積增產(chan) 。加力落實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任務。
“不論是單產(chan) 提升還是品質提高,品種都至關(guan) 重要,要加大種子科技創新攻關(guan) ,培育更多高產(chan) 優(you) 質品種。通過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農(nong) 機等科技裝備提升改善,以及生產(chan) 後的收割、運輸、儲(chu) 存等配套措施協同發力,促進糧食穩產(chan) 豐(feng) 產(chan) 。”李國祥說。
同時,文件還提出,強化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嚴(yan) 格耕地總量管控和“以補定占”,將各類耕地占用納入占補平衡統一管理,確保省域內(nei) 年度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分類有序做好耕地“非糧化”整改。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研究院院長程國強表示,加強整治需嚴(yan) 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並落實相關(guan) 土地製度改革要求。製度建設方麵,要加強耕地保護製度建設,全麵落實監管主體(ti) 責任,實行耕地保護黨(dang) 政同責。“非糧化”的一個(ge) 重要原因是種糧比較效益低,要采取綜合措施,讓農(nong) 民種糧能掙錢、能得利。要深挖科技潛力,不管是加強土地整治還是提高種糧收益,歸根到底要靠科技節本增效,通過提高單產(chan) 、降低成本保障農(nong) 民種糧收益,從(cong) 根本上遏製耕地“非糧化”衝(chong) 動。
因地製宜發展農(nong) 業(ye) 新質生產(chan) 力
文件提出,推進農(nong) 業(ye) 科技力量協同攻關(guan) 。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chan) 要素集聚,因地製宜發展農(nong) 業(ye) 新質生產(chan) 力。這也是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出要發展農(nong) 業(ye) 新質生產(chan) 力。
數據顯示,當前我國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整體(ti) 邁進了世界第一方陣,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2%,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5%,為(wei)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韓俊近日撰文指出,當前我國農(nong) 業(ye) 科技整體(ti) 上處於(yu) 從(cong) 研發跟蹤、技術追趕、模仿創新向自主創新轉變的關(guan) 鍵時期。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必須清醒認識到農(nong) 業(ye) 科技國際競爭(zheng) 新形勢,把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緊盯世界農(nong) 業(ye) 科技前沿,加快突破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努力搶占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製高點,塑造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培育壯大農(nong) 業(ye) 新質生產(chan) 力。
“農(nong) 業(ye) 新質生產(chan) 力的內(nei) 涵是比較豐(feng) 富的,包括現在的生物育種技術、無人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數字技術等,這些應用能夠有效改變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發展的狀況,對我們(men) 加快農(nong) 業(ye) 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yi) 。要把握住這次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革命的機遇,在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上要抓好頂層設計,從(cong) 製度層麵、政策層麵來構建適應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體(ti) 製機製,來支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建設。”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說。
“此次文件強調要推進農(nong) 業(ye) 科技力量協同攻關(guan) ,這就要求通過整合不同類型農(nong) 業(ye) 科研機構、涉農(nong) 高校、農(nong) 業(ye) 企業(ye) 、政府等多方資源,以跨學科、跨行業(ye) 、跨地域的協作方式,共同攻克農(nong) 業(ye) 科技領域複雜難題、實現重大技術突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村經濟研究中心科研管理處助理研究員黃義(yi) 表示,推進農(nong) 業(ye) 科技力量協同攻關(guan) ,關(guan) 鍵在於(yu) 構建高效的協同創新機製,打破各主體(ti) 之間的壁壘,形成農(nong) 業(ye) 科技攻關(guan) 的強大合力。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