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發稿時間:2025-02-19 14:53:42   來源:人民日報  

  人勤春來早。

  山東(dong) 莒南縣,“噠噠噠”的聲音回響在田間,農(nong) 機開溝起壟正忙。田野上小麥齊齊整整,果園裏果樹探出芽苞,大棚內(nei) 菜苗生機盎然。

  內(nei) 蒙古突泉縣,前往北京務工的村民一大早坐上免費專(zhuan) 車,出家門、上車門,一到北京就吃上餃子,感受到熱氣騰騰裏的溫情。

  我國有14億(yi) 多人口,9億(yi) 多人常住在城鎮,近5億(yi) 人在鄉(xiang) 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如何處理好工農(nong) 關(guan) 係、城鄉(xiang) 關(guan) 係,至關(guan) 重要。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著力構建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新格局”“順應人口流動趨勢,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促進城鄉(xiang) 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ti) 化”“更好發揮縣城連接城市、帶動鄉(xiang) 村作用,率先在縣域內(nei) 實現城鄉(xiang) 融合發展”。

  開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紮實推進春季田管、春耕備耕,夯實穩產(chan) 保供基礎;提供均等服務、完善保障政策,讓城市更溫暖、更包容;推動興(xing) 業(ye) 、強縣、富民一體(ti) 發展,拓寬農(nong) 民增收渠道……城鄉(xiang) 間,活力滿滿,幹勁正足。

  強化要素支撐,讓農(nong) 業(ye) 強起來、農(nong) 村美起來、農(nong) 民富起來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能“一邊是繁榮的城市、一邊是凋敝的農(nong) 村”。促進城鄉(xiang) 共同繁榮,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必須統籌推進,讓農(nong) 業(ye) 強起來、農(nong) 村美起來、農(nong) 民富起來。

  農(nong) 業(ye) 強,首先是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保障能力必須強。

  黑龍江肇東(dong) 市向陽鄉(xiang) 中心村,雖然屋外的冰雪尚未融化,種糧戶劉立偉(wei) 已經開始琢磨:“今年咋讓玉米產(chan) 量再高一截。”去年家裏的20畝(mu) 玉米,每畝(mu) 收成1900斤,糧食賣給附近的食品公司,到手純收入2.4萬(wan) 元。

  老劉的願望和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肇東(dong) 實驗站站長陳永的打算不謀而合。今年,陳永跟團隊準備在向陽鄉(xiang) 開展旱地(玉米)的土壤水分和養(yang) 分全剖麵監測試驗,加大大壟雙行密植水肥一體(ti) 化技術推廣,讓實用技術助力鄉(xiang) 親(qin) 們(men) 提高單產(chan) 。

  產(chan) 量高,更要賣得好。在肇東(dong) ,循著產(chan) 業(ye) 圖譜精準定位,一家家玉米深加工企業(ye) 填補全產(chan) 業(ye) 鏈空白。“今年要全力打造玉米生物製造領域產(chan) 業(ye) 創新策源地,加速將玉米原料供給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和發展優(you) 勢。”肇東(dong) 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叢(cong) 譯鋒說。

  透過一域看全國,瞄準農(nong) 業(ye) 強、農(nong) 村美、農(nong) 民富,開年以來,增量政策接續推出,要素支撐進一步強化。

  看生產(chan) ——當前,在田冬小麥冬油菜長勢總體(ti) 較好,但也麵臨(lin) 苗情複雜田管任務重、氣象災害不確定性大、病蟲害呈偏重發生趨勢等困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提出,環環緊扣推進春耕備耕重點工作,堅決(jue) 打好奪取全年糧油豐(feng) 收第一仗。

  糧食生產(chan) 離不開完善的基礎設施,今年我國將加大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基礎設施中長期信貸投放,重點投向高標準農(nong) 田和水利建設、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等重大項目。

  看生活——今年春節,不少鄉(xiang) 親(qin) 過了個(ge) “忙”年。縣域市場紅紅火火,鄉(xiang) 村大集的鄉(xiang) 土味圈來不少城裏“粉絲(si) ”;農(nong) 貨直播間裏,頻出的爆款農(nong) 產(chan) 品讓快遞站點假期不“閑”……

  商務部等9部門印發行動計劃,提出完善城鄉(xiang) 商貿流通網絡,實施農(nong) 村市場升級工程;國家郵政局表示,今年將加快推進農(nong) 村寄遞物流體(ti) 係建設,讓“快遞進村”向縱深推進。

  看增收——2024年,全國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9元,增速繼續快於(yu) 城鎮。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表示,今年將在繼續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上下力氣。

  各地紛紛定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目標:吉林省提出,實施農(nong) 民工資性收入提升行動,工資性收入提高20%以上;海南省明確,農(nong) 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5%左右;雲(yun) 南省提出,實施新一輪促農(nong) 增收三年行動,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ye) 規模保持在320萬(wan) 人以上。

  堅持以人為(wei) 本,讓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留得下、融得進

  夜幕降臨(lin) ,河南省新鄉(xiang) 市平原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示範區劉家羊肉鮮湯四季燒烤店裏,店主劉洋忙碌起來。4年前,他帶著家人進城創業(ye) ,張羅起了這家小店。這兩(liang) 年生意越來越好,家人都在城裏安頓下來。

  看病、上學,劉洋曾經的兩(liang) 件“心頭事”都有了著落。“過去買(mai) 的新農(nong) 合,現在全市定點醫療機構都能用。”如今,劉洋的女兒(er) 在公辦寄宿製完全中學念高二。“解決(jue) 了孩子上學問題,奮鬥起來更安心。”他感慨。

  據介紹,為(wei) 滿足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需求,新鄉(xiang) 市平原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示範區近3年在城區新建3所公辦學校,簡化入學流程和證明材料,確保應入盡入、同城同待遇,並將農(nong) 民工隨遷子女教育納入財政保障範圍。

  進了城、能留下,一直是許多外出務工人員的心願。從(cong)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到保障隨遷子女入學,再到健全靈活就業(ye) 人員、農(nong) 民工、新就業(ye) 形態人員社保製度,堅持以人為(wei) 本,城市大門越開越大,越來越多像劉洋一樣的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進得來、留得下、融得進。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城鎮化率為(wei) 67.00%,比上年末提高0.84個(ge) 百分點。

  根據國家統計局調查,目前仍有1.7億(yi) 進城農(nong) 民工和隨遷家屬尚未在城鎮落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nong) 村經濟研究部研究員葉興(xing) 慶認為(wei) ,應圍繞提高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著力完善相關(guan) 體(ti) 製機製,“關(guan) 鍵是要通過提高公共服務覆蓋的廣度和深度來增強他們(men) 的獲得感和安全感。”

  完善保障——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等10部門聯合印發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農(nong) 民工服務保障工作的意見》明確,進一步放開放寬城鎮落戶限製,推動有意願的進城農(nong) 民工在城鎮落戶。

  國家醫保局明確,各地要落實持居住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放開非本地戶籍的靈活就業(ye) 人員在常住地、就業(ye) 地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戶籍限製。

  均等服務——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提出,在2024年全國建設籌集172萬(wan) 套(間)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公租房基礎上,2025年將繼續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幫助新市民、農(nong) 民工等實現安居。

  今後5年,江蘇省將圍繞就業(ye) 、教育、住房、社保等群眾(zhong) “心頭事”,出台一係列便民措施,讓90%以上的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率達85%以上,努力讓進城“新市民”留得住、過得好。

  暢通工農(nong) 城鄉(xiang) 循環,讓縣城成為(wei) 連接城鄉(xiang) 的樞紐節點

  縣域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鄉(xiang) 村,是推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

  從(cong) 湖南省長沙縣中心出發,驅車不到40分鍾,便抵達青山鋪鎮天華村,村落裏處處是自然生態之美,拐角處常見享受“慢遊”的城裏遊客。

  村民彭均幹過去在外跑貨運,眼見老家人氣越來越旺,2023年底回鄉(xiang) 做起咖啡師,“米釀拿鐵和竹香烏(wu) 龍拿鐵,一個(ge) 周末能賣100多杯。”

  臨(lin) 近飯點,不遠處的土菜館裏鍋氣陣陣。店主展大姐利用自家閑置農(nong) 房開起農(nong) 家樂(le) ,每月營業(ye) 收入5000多元。

  產(chan) 村景融為(wei) 一體(ti) ,2024年青山鋪鎮共接待遊客50餘(yu) 萬(wan) 人次,旅遊收入超500萬(wan) 元。

  在長沙縣,火爆的不隻文旅業(ye) 。數控磨床產(chan) 業(ye) 集群入選年度國家中小企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101家種業(ye) 企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年銷售額超40億(yi) 元;以茶葉為(wei) 主導發展生態農(nong) 業(ye) ,金井鎮串起一條覆蓋城鄉(xiang) 的“增收致富鏈”……

  《2024中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地區生產(chan) 總值超過1000億(yi) 元的“千億(yi) 縣”增至59個(ge) ,GDP總量達到9.6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比重達到7.6%。

  資源要素各不相同、產(chan) 業(ye) 發展各具特色,一座座縣域小城的發展故事,折射出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中國農(nong) 業(ye) 風險管理研究會(hui) 會(hui) 長張紅宇認為(wei) :“縣城不僅(jin) 是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ti) ,也是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重要樞紐和依托。既要用新的思維、新的方式,推動興(xing) 業(ye) 強縣富民一體(ti) 發展,也要統籌規劃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供給和人居環境治理。”

  上接城,以工促農(nong) 、要素聯動,推動縣域綜合競爭(zheng) 力顯著提升。

  在重慶城口,以高山生態豬肉為(wei) 原料的老臘肉是當地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名片。今年,城口縣提出因地製宜發展山地特色產(chan) 業(ye) ,延鏈補鏈強鏈,推動老臘肉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達35億(yi) 元。

  廣東(dong) 雲(yun) 浮將堅持縣域產(chan) 業(ye) 集群化發展,培育發展金屬智造、綠色建材、現代農(nong) 業(ye) 三大千億(yi) 元產(chan) 業(ye) 集群,主動承接珠三角產(chan) 業(ye) 有序轉移。

  下連鄉(xiang) ,推動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加快向鄉(xiang) 村延伸覆蓋。

  目前,我國農(nong) 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5%左右,農(nong) 村生活垃圾得到收運處理的行政村比例穩定保持在90%以上,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管控)率超過45%,教育、醫療、養(yang) 老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據了解,交通運輸部今年計劃新建、改建農(nong) 村公路10.5萬(wan) 公裏,新增通硬化路較大規模自然村(組)1.24萬(wan) 個(ge) ,更好滿足農(nong) 村居民出行需求。到2025年底,全國50%的縣將建立“教聯體(ti) ”,超90%的縣市有望基本建成緊密型縣域醫共體(ti) 。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為(wei) 真抓實幹的勁頭。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促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讓農(nong) 業(ye) 基礎更加穩固、農(nong) 村地區更加繁榮、農(nong) 民生活更加紅火,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臉上洋溢更多笑容。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