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保障製度改革發展三十年
發稿時間:2025-02-13 15:46:01 來源:《中國醫療保險》 作者:王東(dong) 進
中國醫療保障製度改革,是20世紀後期重大的曆史事件,是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集中統一領導下開啟的史無前例的跨世紀民生工程,深刻地影響和改善著中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
1994年,國務院決(jue) 定在江蘇省鎮江市、江西省九江市組織開展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製度改革試點(史稱“兩(liang) 江試點”),迄今整整30年了。
中國醫療保障製度改革發展的30年,是篳路藍縷、披荊斬棘、開拓新路的30年;是立足國情、實踐創新、走自己路的30年;是將“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的30年;是為(wei) 中國特色醫保製度夯基壘台、立柱架梁的30年;是將國人“病有所醫”的千年夢想變為(wei) 現實的30年;是碩果累累、成就斐然、令世界稱羨的30年。總而言之,是我國社會(hui) 保障發展曆史上極不平凡的30年。
回眸中國醫保製度改革發展30年崢嶸歲月,盤點所取得的累累碩果,展望中國醫保製度改革發展新征程,全民醫療保障製度將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促進“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為(wei) 全體(ti) 人民提供更加公平、高效、便捷、溫馨的保障服務,促進共同富裕的輝煌前景。這怎能不令人心潮澎湃、感慨萬(wan) 千!無盡的思緒歸結為(wei) 一句話:中國特色醫保製度改革發展“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知其由來,堅守本來,才能更好地開創未來
2016年7月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95周年大會(hui) 上的講話中強調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wei) 什麽(me) 出發。”
後印象派代表畫家保羅·高更的油畫《我們(men) 從(cong) 何處來?我們(men) 是誰?我們(men) 到何處去?》提出了一個(ge) 永恒的哲學問題。化用這幅畫所蘊含的邏輯概念,似可說明,什麽(me) 是中國特色的醫療保障製度,這個(ge) 製度是怎麽(me) 來的,以及這個(ge) 製度將如何發展、行穩致遠。
中國醫療保障製度既不是舶來的,也不是從(cong) 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政治優(you) 勢,依靠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沿著我們(men) 應該建立一個(ge) 什麽(me) 樣的醫保製度、怎樣建設這個(ge) 製度這個(ge) 主題、這條主線展開,堅持實踐創新、一步一個(ge) 腳印地向前走出來的。
為(wei) 了便於(yu) 把握醫保改革演進的脈絡,更好地理解“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的漸進式改革方略,以及梯次推進改革工作步驟的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正確性,似可將中國醫保製度改革發展演進過程大體(ti) 劃分為(wei) 四個(ge) 時期和若幹不同改革的重點階段。
第一階段是探索試點時期(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1998年底),這個(ge) 時期又可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階段。
一是地方自發改革探索階段。從(cong) 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一些地方(如吉林省四平市、湖北省黃石市等)目睹公費、勞保醫療製度日益凸顯的弊端和難以為(wei) 繼的情況,自發地進行改革探索,主要內(nei) 容是將醫療費用與(yu) 個(ge) 人支付適當掛鉤等,以遏製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和醫療資源嚴(yan) 重浪費。
二是國務院組織開展職工醫保製度改革試點階段(1994年至1998年)。
根據黨(dang) 的十四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原國家體(ti) 改委等四部委1994年出台試點指導意見,成立國務院醫保改革領導小組,組織指導在江蘇省鎮江市、江西省九江市進行職工醫保製度改革試點(史稱“兩(liang) 江試點”),根據試點的六條原則,對城鎮職工醫保製度八個(ge) 方麵的政策框架和具體(ti) 標準進行實驗測算、研究論證。
為(wei) 了進一步發現問題、檢驗政策,總結經驗、把握規律、完善政策體(ti) 係,國務院辦公廳出台《關(guan) 於(yu) 職工醫療保障製度改革擴大試點的意見》,將試點範圍由“兩(liang) 江”擴大到全國40多個(ge) 城市(擴大試點從(cong) 1996年4月進行到1998年底)。
行者無疆,勿忘“兩(liang) 江”
“兩(liang) 江試點”及其擴大試點的實踐成果對中國醫保改革發展具有啟迪性、先導性的重大意義(yi) 。一是在實踐中逐步深化和統一了參與(yu) 試點的各部門、各方麵對醫保製度改革必然性、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為(wei) 進行醫保製度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群眾(zhong) 基礎。二是試點堅持的六條基本原則和八個(ge) 方麵的政策框架和核心技術標準等為(wei) 國務院科學決(jue) 策,製定《關(guan) 於(yu) 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製度的決(jue) 定》(國發〔1998〕44號文件)夯實了實踐基礎和可靠的數據支撐,使國發44號文件成為(wei) 中國醫保改革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yi) 和經典效用的醫保改革重要文獻,一直指導著中國醫保製度改革篤定前行,至今仍閃爍著中國醫保改革發展的智慧之光。
第二階段是全麵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製度時期(1999年至2003年)。
以1998年12月14日國務院正式印發《關(guan) 於(yu) 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製度的決(jue) 定》(國發〔1998〕44號)為(wei) 標誌,中國醫保正式開啟了在全國普遍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製度的曆史變革時期,實施了40多年的公費、勞保醫療製度退出曆史舞台,單位(企業(ye) )保障轉變為(wei) 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相適應的現代社會(hui) 醫療保障製度,實現了曆史性跨越。
第三階段是全麵建設全民醫療保障製度時期(2003年至2017年)。
全麵建設全民醫療保障製度是極具原創性和中國特色醫療製度的偉(wei) 大實踐,是全麵提升全體(ti) 人民健康保障的創世紀製度安排,是基礎性、兜底性、普惠性的民生工程,有了全民健康才可能有全麵小康。這個(ge) 時期主要是為(wei) 全麵建設全民醫保製度夯基壘台、立柱架梁,為(wei) 全麵健全完善製度夯實基礎、構建框架。
由於(yu) 有了建立城鎮職工醫保製度的實踐經驗和曆練出來的醫保隊伍,這個(ge) 時期是醫保製度改革高歌猛進、發展最快、取得成就最顯著的時期。這個(ge) 時期大體(ti) 可劃分為(wei) 五個(ge) 不同側(ce) 重點的階段。
一是建立新型農(nong) 村合作醫療製度(簡稱“新農(nong) 合”)階段(2003年起)。所謂“新”,主要是通過政府財政補助,將過去農(nong) 民自發組織的合作醫療轉變為(wei) 具有基本醫療保險功能的“新農(nong) 合”,主要解決(jue) 廣大農(nong) 村居民缺醫少藥和疾病診療後顧之憂的突出問題。2010年,社會(hui) 保險法中明確將“新農(nong) 合”定義(yi) 為(wei) 基本醫療保險製度。
二是建立社會(hui) 醫療救助階段(2003年起)。為(wei) 了更好地履行政府責任、踐行社會(hui) 政策的兜底功能和向困難弱勢群體(ti) “雪中送炭”的社會(hui) 保障理念,社會(hui) 醫療救助製度於(yu) 2003年正式建立,用以解決(jue) 特困人群(諸如城市的“低保戶”、農(nong) 村的“五保戶”、重度殘疾人等)的基本醫療保險問題。
三是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製度階段(2007年起)。為(wei) 了解決(jue) 城鎮非就業(ye) 群體(ti) 的基本醫療保障,在深入調查、充分論證的基礎上,2007年國務院頒布《關(guan) 於(yu) 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製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國發〔2007〕20號)。經過一年試點,城鎮居民基本醫保於(yu) 2008年全麵推開,主要解決(jue) 城鎮中沒有就業(ye) 能力的人員(俗稱“一老一小”)的基本醫療保障問題。為(wei) 確保這項新型製度行穩致遠,國務院專(zhuan) 門成立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製度評估專(zhuan) 家組,進行跟蹤調研評估,每年將評估報告呈報國務院。這項工作一直進行到2018年。
四是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製度(機製)(俗稱大病保險)階段(2012年起)。根據黨(dang) 的十八大關(guan) 於(yu) 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製度的精神,201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出台《關(guan) 於(yu) 開展城鄉(xiang) 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發改社會(hui) 〔2012〕2605號),在全國建立大病保險製度。這一製度的概念內(nei) 涵、功能定位、資金來源、運行管理等存在不同認識和評鑒,在推進過程中遇到一定阻力,使之發展不夠平衡,有待進一步匡正和完善,更好地發揮其製度功能。
201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宣布:我國全民基本醫療保險製度基本建立,基本形成了以基本醫療保險為(wei) 主體(ti) ,以企業(ye) 補充醫療保險、公務員醫療補助、商業(ye) 健康保險等為(wei) 補充,社會(hui) 醫療救助為(wei) 托底的全民醫療保障格局。
五是整合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製度階段(2013年起)。黨(dang) 的十八大以後,中央就提出了整合城鄉(xiang) 居民醫保製度的要求。2013年,國務院也明確了整合的“時間表”。但是,由於(yu) 相關(guan) 部門在思想認識、管理體(ti) 製等方麵存在分歧,進展較為(wei) 遲滯,直到2016年國務院出台《關(guan) 於(yu) 整合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製度的意見》(國發〔2016〕3號)後才逐步進入“快車道”。
第四階段是全麵建設中國特色醫療保障體(ti) 係時期(2017年起)。
一是以黨(dang) 的十九大為(wei) 標誌,中國特色醫保改革發展進入全麵建設中國特色醫療保障體(ti) 係新時期。這個(ge) 時期的主要任務和特征是全麵貫徹落實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理念,醫保製度改革發展由基本醫療保障為(wei) 中心蝶變躍升為(wei) 全方位全生命周期護佑人民健康為(wei) 中心。
二是以201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成立國家醫療保障局為(wei) 標誌,中國醫保改革發展進入由“製”轉向“治”的新階段。國家醫保局統管醫保改革發展事務,從(cong) 體(ti) 製機製上扭轉了過去製度分設、資源分散、管理分割的被動局麵,使醫療保障製度改革發展走上更加公平、統一、規範、安全、協同高效、依法施治的軌道,將中國特色醫保製度優(you) 勢更好地轉變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可感可及的治理效能。
三是以黨(dang) 的二十大為(wei) 標誌,中國醫保改革進入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wei) 中心、以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為(wei) 核心目標,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xiang) 、公平統一、安全規範、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根據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麵臨(lin) 的新形勢、新任務,對進一步全麵深化醫療保障製度改革又作出最新部署,提出了一係列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和強烈現實針對性的新概念、新論斷、新要求,中國醫保改革的方向更明確、重點更突出、動力更豐(feng) 沛,使中國醫保改革發展與(yu)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同頻共振、同舟共進,道路越走越寬廣,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既盡力而為(wei) ,又量力而行,全民醫保製度的基礎性、兜底性、普惠性本位功能進一步充分顯現。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
經過30年的不懈努力,我們(men) 不但找到並建立起立足我國基本國情、適應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需要的中國特色全民醫療保障製度,而且由“簡”到“巨”,發展成為(wei) 全世界覆蓋人數最多的醫療保障“安全網”,實現了“人人有醫保”、有效“解除全體(ti) 人民的疾病醫療後顧之憂”的階段性目標,正在朝著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這個(ge) 總目標揚帆進發。
中國醫保改革發展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僅(jin) 國人普遍認同,而且受到國際社會(hui) 的高度讚譽。國際社會(hui) 保障協會(hui) (ISSA)將中國醫保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稱作“發展中國家醫保改革成功的典範”,並授予中國政府社會(hui) 保障傑出成就獎。
常言說得好,凡事要做到“胸中有數”。試列幾組數據,以“數說醫保”,看中國醫保改革30年是如何由“簡”躍升為(wei) “巨”的。
從(cong) 參保人數看,“兩(liang) 江試點”時,參保人數僅(jin) 有45萬(wan) 人左右。全民醫保製度建立以後,2023年參保人數穩定在13.3億(yi) 人左右,參保率占全國總人口的95%以上。國家監測的農(nong) 村低收入人口,99%以上都納入了基本醫療保障範圍。基本實現了“人人有醫保”“解除全體(ti) 人民的疾病醫療後顧之憂”的階段性目標。
從(cong) 基金收入看,建立職工醫保的第一年(1999年)全國醫保基金收入僅(jin) 有60億(yi) 元;2000年也隻有120億(yi) 元。2023年,全國醫保基金(含生育保險)收入為(wei) 3.35萬(wan) 億(yi) 元以上,總支出2.82萬(wan) 億(yi) 元左右。財政對醫保的投入大幅增長,由2003年的年人均補助10元(新農(nong) 合)增長到2024年人均補助670元(城鄉(xiang) 居民醫保)。
從(cong) 醫保藥品目錄和待遇享受水平看,這是最能體(ti) 現醫保的保障範圍和保障水平的重要參數。2000年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品種為(wei) 1300餘(yu) 種(當時“新農(nong) 合”目錄僅(jin) 有300種)。2024年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品種為(wei) 3159種(其中西藥1765種、中藥1394種)。2023年,職工醫保住院費用目錄內(nei) 基金支付比例達84.6%,居民醫保住院費用目錄內(nei) 基金支付比例為(wei) 68.1%。
從(cong) 醫療費用負擔看,通過醫保藥品(耗材)集采、國談等製度化、常態化改革,使長期虛高的藥品價(jia) 格逐步調整到合理區間,每年為(wei) 群眾(zhong) 減負2100億(yi) 元以上。深化醫保支付製度改革、實施DRG/DIP為(wei) 主的多種付費方式,逐步建立起管用高效的醫保支付機製,引導和促進醫療機構進行適應性改革,規範醫療服務行為(wei) ,優(you) 化資源配置,加強成本管理,提質增效。2023年,個(ge) 人醫療費用負擔較2021年減少約215億(yi) 元;三重製度累計惠及農(nong) 村低收入人口就醫18649.8萬(wan) 人次,減輕醫療費用負擔1883.5億(yi) 元。
從(cong) 醫療服務供給看,據不完全統計,醫院收入對醫保基金的依存度由改革初期的不足10%提高到目前的80%以上。醫療服務供給發生巨大變化,千人病床數接近7.
從(cong) 就診人次看,有群眾(zhong) 反映,過去沒有醫保的時候,“小病靠扛,大病靠天”,有了醫保以後就診人次呈“井噴式”增長,兩(liang) 周就診率為(wei) 7%。2023年,全年住院率突破20%,退休人員為(wei) 50%。全國總就診人次由2003年的20.9億(yi) ,增長到2023年的95.5億(yi) 。
從(cong) 人均預期壽命和全民健康水平看,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由新中國成立時的35歲、醫保初創時(1999年)的71歲,增加到2023年的78.6歲(高於(yu) 美國)。全國人民的健康水平顯著提高,穩居中高收入國家和地區前列,為(wei)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助力中國式現代化,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貢獻出強大的醫保力量。
堅定製度自信,堅持守正創新
中國特色醫保之路必定越走越寬廣。中國特色的醫保製度是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政治優(you) 勢,堅持從(cong) 中國的實際出發,經過長期實踐探索,守正創新建立起來的。經過30年運行發展的實踐證明,這個(ge) 製度是正確的,是立得穩、行得通、靠得住的。這個(ge) 製度已經根植於(yu) 全國人民心中。我們(men) 有充分的理由堅定製度自信、道路自信,既不因已經取得的成績而自滿,也不因各種民粹主義(yi) 和泛福利化傾(qing) 向的幹擾而迷茫。我們(men) 要鞏固拓展業(ye) 已取得的重大製度成果及其所具有的巨大驅動力,堅信不疑、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地向前走,以中國特色“醫保之製”推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醫保之治”。同時,我們(men) 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個(ge) 製度體(ti) 係尚不健全完善,在公平、法治、安全、智慧、協同等諸多方麵都還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與(yu) 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和健康護佑需要還有相當的距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新征程中不能有絲(si) 毫的動搖和懈怠。應當全麵準確深入地貫徹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醫保製度改革的最新部署,踔厲奮發、守正創新,使中國特色醫保之路越走越寬廣。
第一,進一步全麵深化醫保製度改革,必須提高政治站位。要全麵準確地學習(xi) 領會(hui) 把握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深化改革的一係列重大決(jue) 策精神,特別是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醫保改革的最新部署和要求。始終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統領,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堅持助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為(wei) 根本立足點和改革發展總目標。
第二,進一步全麵深化醫保製度改革,必須牢牢把握和堅持守正創新這個(ge) 重大原則。始終堅持以完善醫保製度體(ti) 係、健全體(ti) 製機製為(wei) 主線;始終堅持以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為(wei) 戰略重點,全麵健全完善多層次、高質量、可持續的醫療保障體(ti) 係,要下大力補齊商業(ye) 醫療保險等多層次發展滯後這塊“短板”,切實提高醫療保障綜合整體(ti) 能力,以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多元保障需要。
第三,進一步全麵深化醫保製度改革,必須始終堅持以公平統一、安全規範為(wei) 著力點。通過不斷統一、優(you) 化頂層設計、“待遇保障清單”“保障範圍和標準”等係統配套的政策舉(ju) 措,著力解決(jue) 不同地區和群體(ti) 之間存在的保障不平衡的矛盾和問題。要遏製和杜絕任何地方出台與(yu) 國家基本政策相左的“小政策”“土政策”,動搖幹擾醫保製度的本位功能和發展大局,真正實現“全國一盤棋”。
第四,進一步全麵深化醫保製度改革,必須樹立係統思維、辯證思維、戰略思維,堅持係統集成、協同高效,“致廣大而盡精微”的方法論。堅持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問題導向與(yu) 目標導向相一致,改革舉(ju) 措與(yu) 依法施治相統一。謀劃改革和工作布局要做到統攬全局、“致廣大”;實際操作、保障服務要做到細致精當、“盡精微”,讓群眾(zhong) 可感可及、可心可意,防止因“細節中的魔鬼”損害大局。
第五,進一步全麵深化醫保製度改革,必須堅持以深化醫保支付製度改革,建立健全真正管用高效的醫保支付機製,以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製度化常態化改革為(wei) 切入點和突破口,為(wei) 創新醫保治理格局探索路子積累經驗。聚焦構建多方參與(yu) 、協同治理促進“三醫”協同發展的新格局,確保中國特色醫保製度行穩致遠、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第六,進一步深化醫保製度改革,必須切實提升醫保隊伍的治理勝任力。隨著形勢任務的發展,特別是醫保治理由人工時代向智能時代的轉變,對醫保隊伍(廣義(yi) 的)現代治理勝任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首先要求醫保人必須是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有能力的“四有醫保人”,同時還要有醫保專(zhuan) 業(ye) 知識及相關(guan) 的經濟、法律、統計學、社會(hui) 學、信息技術等方麵知識,成為(wei) 複合型人才。中國特色醫保是有溫度的人文醫保,要求服務既要高效又要暖心。無論現代科技如何發展,都無法替代醫保人的情懷、理智和情感。“而立之年”的中國醫保製度改革之路要越走越寬廣,發展願景要越來越輝煌,關(guan) 鍵還在人、在隊伍,在於(yu) 醫保隊伍的使命擔當和現代治理的勝任力。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