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產業協同走深走實——京津冀產業升級轉型成效調查
發稿時間:2025-02-11 14:44:26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光明日報調研組
【編者按】
2014年2月2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hui) ,專(zhuan) 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強調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11年來,三地不斷提高產(chan) 業(ye) 轉移效率、提升產(chan) 業(ye) 協作水平,產(chan) 業(ye) 轉移升級走深走實,從(cong) “單打獨鬥”走向“協同發展”。北京由“大而全”轉向“強而精”,天津從(cong) “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河北由“接得住”轉向“升級跳”,轉移、承接、升級同步進行,聯動效應明顯。三地產(chan) 業(ye) 結構持續優(you) 化,三次產(chan) 業(ye) 構成從(cong) 2013年的6.2∶35.7∶58.1變化為(wei) 2023年的4.6∶27.7∶67.7,第三產(chan) 業(ye) 比重提高9.6個(ge) 百分點。京津冀協同發展交出了亮眼“成績單”。
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三個(ge) 率先突破領域之一,對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以產(chan) 業(ye) 轉移升級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對於(yu) 我國開展新一輪產(chan) 業(ye) 轉移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
1.高效轉移,打造產(chan) 業(ye) 新圖景
人民城市為(wei) 人民。天更藍了,水更綠了,交通更順暢了,人民的心情也更加愉悅了。十多年前,北京深受“大城市病”困擾,霧霾天氣成為(wei) 首都人心頭的陰霾。然而,隨著3000家一般製造和汙染企業(ye) 、近1000家區域性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等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出京,如今北京城六區常住人口相比2014年下降15%,人口與(yu) 資源之間的矛盾得以有效緩解。藍天白雲(yun) 也成為(wei) 北京天氣新常態,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點讚為(wei) “北京奇跡”。
發展是“減量”的真底色。過去10餘(yu) 年,北京不斷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向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邁進。新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12家,高精尖產(chan) 業(ye) 新設經營主體(ti) 占比由40.7%上升至66.1%,中心城區三次產(chan) 業(ye) 結構由2013年的0.03∶10.12∶89.85變化為(wei) 2023年的0.01∶6.56∶93.42,產(chan) 業(ye) 現代化轉型成效顯著。
從(cong) 北京地鐵十號線大紅門站出來,向南步行500米,一座充滿科技與(yu) 藝術氣息的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屹立於(yu) 眼前。很難想象,其前身曾是大紅門地區市場最多、體(ti) 量最大的服裝商貿城。談到服裝商貿城的變化,市民劉大爺感歎道:“以前這裏商戶雲(yun) 集,人流、車流、物流從(cong) 沒斷過,雜、亂(luan) 、吵是常態。2021年開始著手疏解的時候,隻知道產(chan) 業(ye) 會(hui) 走、人會(hui) 走,但完全想不到會(hui) 變成今日這樣現代高端的文化科技園。”大紅門批發市場是北京產(chan) 業(ye) “疏解整治促提升”的一個(ge) 縮影,展現了北京市在城市治理與(yu) 產(chan) 業(ye) 升級方麵的智慧與(yu) 決(jue) 心,也詮釋了“人民城市為(wei) 人民”的發展理念,呈現了北京產(chan) 業(ye) 新圖景。
讓津冀也發展起來。疏解非首都功能是立足京津冀一體(ti) 化戰略全局的係統籌謀,而非簡單地對低端產(chan) 業(ye) 進行遷移。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相輔相成成為(wei) 一體(ti) 化發展的核心理念。北京在推進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實現自身“騰籠換鳥”的同時,也不忘讓兄弟省市發展起來。
北京市向津冀兩(liang) 地輸出的技術合同成交額,從(cong) 2013年的71.2億(yi) 元躍升至2024年的843.7億(yi) 元。到2023年,推動中關(guan) 村企業(ye) 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構超1萬(wan) 家,北京企業(ye) 對津冀企業(ye) 累計投資達4.9萬(wan) 次,總投資額高達2.3萬(wan) 億(yi) 元。此外,北京還在津冀兩(liang) 地深入推廣中關(guan) 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理念、模式,持續打造“類中關(guan) 村”創新生態係統,有序引導人才、技術、信息等各類創新要素資源合理流動、集聚發展,有力帶動津冀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領域發展。
製度保障保駕護航。為(wei) 確保在“遷得出去”的同時能夠“落得下來”,北京聯合天津、河北不斷加強製度保障,共同出台多項政策文件,確保這些主體(ti) 在津冀地區落地後,能夠享受到完備的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從(cong) 而實現平穩過渡與(yu) 持續發展,為(wei) 打造產(chan) 業(ye) 新圖景保駕護航。
2.精準承接,開創產(chan) 業(ye) 新局麵
產(chan) 業(ye) 轉移承接,對於(yu) 承接地來說,既要承得住,也要接得穩,還要承得準。為(wei) 加強京津冀產(chan) 業(ye) 轉移承接平台的統籌規劃建設,2018年3月,《關(guan) 於(yu) 加強京津冀產(chan) 業(ye) 轉移承接重點平台建設的意見》正式印發,梳理了46個(ge) 平台。這些平台成為(wei) 天津、河北精準承接北京產(chan) 業(ye) 的縮影。近日,調查組調研走訪了部分典型平台。
摩擦是生活中常見現象,但這種現象卻是一次性能源的消耗大戶。研究顯示,摩擦消耗掉全球約三分之一的一次性能源。構建低摩擦、高穩定、長壽命潤滑技術是摩擦科學努力的方向。“超滑”正是這樣一種潤滑技術,它的摩擦係數接近於(yu) 0,能夠解決(jue) 能源消耗和裝備發展過程中的摩擦磨損問題。正是這樣一項世界領先的技術,今年3月正式落地於(yu) 武清京津產(chan) 業(ye) 新城。該技術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機械學院院長雒建斌領銜,清華大學超滑技術領域產(chan) 業(ye) 化公司——清潤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成果的轉化和產(chan) 業(ye) 孵化。而這僅(jin) 僅(jin) 是北京落地武清京津產(chan) 業(ye) 新城的項目之一。
隨著武清“產(chan) 業(ye) 新城”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北京企業(ye) 選擇落戶武清。數據顯示,目前區域內(nei) 擁有北京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配套企業(ye) 261家。近兩(liang) 年,市場化引進北京投資來源落地項目57個(ge) 、總投資262.8億(yi) 元。新增市級以上創新平台9個(ge) ,新促成產(chan) 學研合作項目103項、落地成果轉化77項。“京津研發、武清轉化”正在加速構建。
2024年10月,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六次會(hui) 晤期間,首屆金磚發明展評審結果揭曉。北京理工大學唐山研究院高熵合金與(yu) 數智化製造實驗室的“冷坩堝超高溫潔淨熔煉及超短流程一體(ti) 化成型技術”獲得金獎。金磚國家發明展由國際發明者協會(hui) 聯合會(hui) 發起,是為(wei) 金磚國家發明人提供的展示發明創造的國際平台。
該實驗室是北理工唐山研究院的實驗室之一。而這樣的實驗室,北理工唐山研究院已經建成20餘(yu) 個(ge) 。北理工唐山研究院是唐山市人民政府與(yu) 北京理工大學合作建設的創新機構,是唐山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的重點機構。自成立以來,北理工唐山研究院深入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圍繞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精品鋼鐵、大數據等產(chan) 業(ye) 需求,引進北京理工大學7個(ge) 國家級和6個(ge) 省部級創新平台,北京的創新成果陸續落地於(yu) 唐山。
“我們(men) 按照‘北京研發、唐山轉化’原則,全力服務唐山市產(chan) 業(ye) 發展,積極打造成果轉化基地。通過與(yu) 行業(ye) 企業(ye) 打造聯合創新體(ti) ,開展‘應用型’技術研究及‘實用型’成果轉化,帶動企業(ye) 創新發展,支撐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目前,高熵合金、熱塑性複合材料中試熟化基地,已經孵化出超高溫懸浮感應熔煉、熔煉/負壓成型等多項‘卡脖子’技術。”北理工唐山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周明宇告訴調研組。
清晨,一輛輛裝滿貨物的物流車從(cong) 滄州的明珠商貿城出發,將一車車服裝送往全國各地。白天,商場內(nei) 購物人群川流不息。至晚間,電商直播間仍是一片熱火朝天。明珠商貿城,跟它的名字一樣,如明珠般在京津冀大地閃閃發光。很難想象,如今這座國際化的繁忙商貿城,在若幹年前還是一片荒涼的鹽堿地。實現這一華麗(li) 轉變的關(guan) 鍵,是滄州市精準把握了北京服裝業(ye) 發展向外疏解的需求,北京和滄州兩(liang) 地政府為(wei) 疏解商戶提供了精準服務。
2014年8月30日,明珠商貿市場開業(ye) ,被授予“京津冀協同發展承接轉移示範市場”,開啟承接曆程。此後,作為(wei) 京津冀產(chan) 業(ye) 轉移承接平台服務業(ye) 平台之一,明珠商貿城整體(ti) 承接了北京服裝業(ye) 。如今,滄州明珠商貿城有12000餘(yu) 家商戶,其中北京疏解商戶占八成以上。2017年12月,北京豐(feng) 台—滄州(大紅門市場)服務中心掛牌,北京豐(feng) 台與(yu) 河北滄州溝通對接平台正式搭建,並持續為(wei) 疏解商戶提供保姆式服務。
世界在變化,產(chan) 業(ye) 在升級,服務在更新。近年來,明珠商貿城精準把握電商發展趨勢,成立了電商生產(chan) 基地。依靠滄州明珠服裝服飾全產(chan) 業(ye) 鏈集群、輻射全國的物流快遞供應鏈和萬(wan) 餘(yu) 家產(chan) 地等一手資源,明珠電商生產(chan) 基地開篇即引人注目。目前入駐基地電商超500家,與(yu) 電商平台的深度合作顯著提高了零售客流量。如今,很多商戶實現了線上線下同步銷售,銷售額顯著提升。
3.提質升級,塑造產(chan) 業(ye) 新格局
北京西直門外大街137號。過去,這裏人頭攢動,汽車鳴笛聲、叫賣聲此起彼伏,三輪車、手推車、大黑袋隨地可見。如今,這裏是一座座充滿現代感的辦公大樓,街道幹淨整潔,道路寬闊順暢,路邊綠植鬱鬱蔥蔥。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情報研究所李輝研究員告訴調研組,“我們(men) 研究所在這裏辦公已有50多年,我有幸見證了動物園批發市場的華麗(li) 變身。過去,這兒(er) 環境嘈雜。如今,這裏已改造升級成國家級金融科技示範區。這為(wei) 我們(men) 這些科研單位與(yu) 企業(ye) 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極大便利,有利於(yu) 產(chan) 學研金合作”。
2023年5月,《京津冀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實施方案》印發,明確了京津冀“六鏈五群”產(chan) 業(ye) 協同發力點,加快產(chan) 業(ye) 成龍配套、成鏈成群。“網絡安全和工業(ye) 互聯網”就是“六鏈”中的一鏈。為(wei) 了培育好這一產(chan) 業(ye) 鏈,三地先是“摸家底”,發揮各自優(you) 勢進行鏈條分工,聯合繪製產(chan) 業(ye) 鏈圖譜,錄入京津冀龍頭企業(ye) 460家,奇安信就位列其中。
作為(wei) 國內(nei) 網絡安全領軍(jun) 企業(ye) ,奇安信抓住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與(yu) 京津冀產(chan) 業(ye) 協同機遇。作為(wei) 第一批入駐西直門外大街137號的企業(ye) ,奇安信於(yu) 2017年在雄安新區注冊(ce) 成立了全資子公司,2022年底與(yu) 雄安新區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2023年第一批入駐雄安商務服務中心;2019年奇安信“網絡信息安全產(chan) 業(ye) 園”落戶天津西青區;2023年京津冀企業(ye) 家聯盟成立,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dong) 任首屆輪值主席。奇安信副總裁陳華平介紹道:“京津冀三地民營企業(ye) 已形成不同的產(chan) 業(ye) 特色,下一步要增強三地企業(ye) 家之間的溝通,強化三地企業(ye) 之間的協同,推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整合聯動,將已有的產(chan) 業(ye) 特色向其他地區擴散,實現產(chan) 業(ye) 規模擴張。”
以“網絡安全和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為(wei) 例,京津冀聚集網絡安全和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數量位居全國城市群首位。北京已形成海澱園、通州園、經開區信創園“三園協同、多點聯動、輻射全國”的總體(ti) 布局;天津正在規劃建設“中國信創穀”,把信創產(chan) 業(ye) 作為(wei)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的核心,打造第一產(chan) 業(ye) 鏈條;河北正在加快建設張家口全國一體(ti) 化算力網絡京津冀樞紐節點,打造廊坊、保定、雄安新區等大數據產(chan) 業(ye) 集群。
工業(ye) 母機被稱為(wei) “製造設備的設備”,作為(wei) “六鏈”中的重要一鏈,京津冀共建高端工業(ye) 母機產(chan) 業(ye) 鏈。2024年5月,三地聯合發布《高端工業(ye) 母機產(chan) 業(ye) 鏈協同招商工作方案》,聚焦產(chan) 業(ye) 鏈堵點、卡點,科技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創新一起抓,做強高端工業(ye) 母機產(chan) 業(ye) 鏈。
北京以北一機床、精研科技、精雕機床、機床研究院等為(wei) 主體(ti) ,形成母機整機為(wei) 主、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零部件及應用場景的產(chan) 業(ye) 布局;天津牽頭梳理並繪製京津冀高端工業(ye) 母機產(chan) 業(ye) 鏈圖譜,依托京津兩(liang) 地工程研究院、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校等創新載體(ti) ,在關(guan) 鍵技術上“啃硬骨頭”,成功研製出國產(chan) 數控係統;河北在產(chan) 業(ye) 鏈生態建設和應用場景建設等方麵,為(wei) 工業(ye) 母機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4.京津冀產(chan) 業(ye) 協同走深走實的啟示
近年來,京津冀產(chan) 業(ye) 協同成效顯著,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水平持續提升。數據顯示,2014至2022年,京津冀地區互相投資11196次,互設分支機構30257家,北京流向津冀的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超2800億(yi) 元。
實踐證明,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京津冀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是符合我國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需求的,京津冀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是符合世界產(chan) 業(ye) 發展趨勢的。隨著京津冀協同戰略的深入發展,三地產(chan) 業(ye) 轉移升級還將繼續,未來還需不斷總結經驗,持續提高京津冀產(chan) 業(ye) 協同效率。
統籌規劃,高起點做好產(chan) 業(ye) 轉移升級總體(ti) 設計。調研組認為(wei) ,京津冀產(chan) 業(ye) 轉移升級,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首要任務是加強統籌,做好產(chan) 業(ye) 協同總體(ti) 規劃。11年間,三地政府打破思維定式,創新體(ti) 製機製改革,共同謀劃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圖景,先後出台《京津冀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實施方案》《京津冀人才一體(ti) 化發展規劃(2017—2030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協同推動京津冀高精尖重點產(chan) 業(ye) 發展工作方案(2023年)》等政策文件,從(cong) 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人才一體(ti) 化發展、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麵全方位布局,明確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路線。同時,加強三地政府間的協同合作,發揮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京津冀協同發展專(zhuan) 題工作組的作用,固化三地定期會(hui) 商機製,強化各級政府間的對接交流,及時解決(jue) 了協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確保產(chan) 業(ye) 轉移升級的順利進行。
點麵共進,締造錯位發展與(yu) 聯動創新格局。調研組認為(wei) ,錯位發展與(yu) 聯動創新是產(chan) 業(ye) 區域協同的關(guan) 鍵。京津冀產(chan) 業(ye) 轉移升級成效顯著正在於(yu) 三地的錯位發展與(yu) 聯動創新。11年來,京津冀三地通過產(chan) 業(ye) 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形成了合理的產(chan) 業(ye) 分工體(ti) 係,北京創新資源輻射津冀成效顯著,“北京研發、河北轉化”“京津研發、河北轉化”向縱深發展。同時,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加快產(chan) 業(ye) 鏈和價(jia) 值鏈建設,促進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服務鏈的對接,暢通創新要素流動,協同創新共同體(ti) 加快形成。
軟硬結合,助力京津冀產(chan) 業(ye) 協同邁上新台階。調研組認為(wei) ,區域聯通是產(chan) 業(ye) 區域協同的基礎。京津冀產(chan) 業(ye) 協同離不開三地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和製度建設的“軟聯通”。11年來,京津冀加快構建三地“硬聯通”建設,京津冀交通一體(ti) 化成效凸顯,“軌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構建,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三地的公共基礎設施實現了有效聯通,“硬聯通”發展良好。同時,加快建立市場化主導的產(chan) 業(ye) 轉移承接機製,通過市場化機製和法製化手段,引導與(yu) 倒逼相結合,推動形成產(chan) 業(ye) 轉移升級內(nei) 生動力機製,“軟聯通”逐步發展。
京津冀產(chan) 業(ye) 協同十餘(yu) 年耕耘,成效卓著。展望未來,大道如砥,在“努力使京津冀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這一奮鬥目標指引下,京津冀將迎來更有活力、更有韌性的產(chan) 業(ye) 格局。
(調研組成員: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智庫中心研究員付宏、任曉剛,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智庫中心副研究員周京豔、金學慧、劉菲;光明日報記者董城、劉茜、耿建擴)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