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發稿時間:2025-04-11 19:17:17 來源:《黨(dang) 建》 作者:張豔國
人類世界是一個(ge) 文化競相發展、文明競相創造,十分精彩、充滿活力的百花園。在當代世界,每個(ge) 國家、每個(ge) 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夢想,都想為(wei) 人類文明創造自己國家、自己民族的文化成果和文明結晶。曆史的中國向世界貢獻了精彩絕倫(lun)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和優(you) 秀文化,當代中國正走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康莊大道上,全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實現文化強國目標,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這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賡續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立足上萬(wan) 年文化傳(chuan) 承的新實踐,是當代中國向世界、向全人類展示中華民族文化創新創造的雄偉(wei) 氣魄和宏大敘事,是當代中國思想的時代凝聚、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中國智慧的時代升華、中國力量的時代表達和中國形象的時代展示,不僅(jin) 深刻改變當代中國人的思想世界和精神麵貌,提升當代中國人的文化境界和文明高度,而且必將深刻改變當代世界文化發展、文明創造的走向和格局,具有重大而深遠的世界意義(yi)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必須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特別是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為(wei) 指導,錨定建成文化強國戰略目標,突出中國特色價(jia) 值,堅持正確的原則方法,不斷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
必須始終堅持科學理論指導
“文化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靈魂。文化興(xing) 國運興(xing) ,文化強民族強。”文化創新、文明進步既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發展的思想動態和精神麵貌,也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推動文化繁榮、文明燦爛的時代寫(xie) 照和活力展示。確定文化發展目標,既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具有強大精神文化內(nei) 生動力的重要標誌,也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對文化發展、文明進步的不懈追求。從(cong) 黨(dang) 的十八大提出“紮實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建設”,到黨(dang) 的十九大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繁榮興(xing) 盛”、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再到黨(dang) 的二十大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從(cong)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提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到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錨定建成文化強國戰略目標,不斷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的明確要求,揭示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標示了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文化坐標,錨定了中國人民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前進航向。
偉(wei) 大的文化事業(ye) 需要深刻的文化實踐推動,朝氣蓬勃的文化創新需要科學理論的引領。這既是人類文化傳(chuan) 承、文明發展的實踐經驗,也是馬克思主義(yi) 文化理論發展的必然要求。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是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的重大成果,是新時代黨(dang) 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是對馬克思主義(yi) 文化理論的豐(feng) 富和發展,構成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文化篇。這標誌著我們(men) 黨(dang) 對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men) 黨(dang) 的曆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是中國文化建設的重要裏程碑。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既是我們(men) 在新時代新征程必須高高舉(ju) 起的文化旗幟,也是我們(men) 文化建設工作中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是我們(men)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的科學理論和根本遵循。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是一個(ge) 邏輯嚴(yan) 密、內(nei) 涵豐(feng) 富的整體(ti) ,深刻闡述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地位作用、目標任務、方針原則、戰略路徑、實踐要求,特別是鮮明地指出文化建設的目標以及實現文化強國的一係列高瞻遠矚、立意深遠的重大命題和部署要求,體(ti) 現了理論性與(yu) 實踐性相結合,曆史性、現實性與(yu) 未來性相統一,中國與(yu) 世界、中華民族與(yu) 全人類相契合的時代性、長遠性、深刻性、引領性的理論特征和時代魅力。習(xi) 近平文化思想係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麽(me) 樣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的重大課題,確定了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的當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文化使命和文化建設目標,回答了建設文化強國的領導力量、依靠力量、內(nei) 在活力、國內(nei) 外條件、共建共享原則、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遠大前景和重大意義(yi) ,為(wei) 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擘畫了藍圖,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
必須始終堅持“中國特色”這個(ge) 鮮明標識
在人類社會(hui) 發展史上,每個(ge) 國家、每個(ge) 民族的曆史發展,總是要立足於(yu) 本國、本民族發展的實際,傳(chuan) 承並創新本國、本民族的優(you) 秀文化。這既是曆史發展的實情,也體(ti) 現了馬克思主義(yi) 曆史觀和文化觀。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文化發展的道路選擇,越是具有相應的民族特色,就越是具有世界性。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曆久彌新,“中華文明經曆了五千多年的曆史變遷,但始終一脈相承,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wei)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feng) 厚滋養(yang) ”。
堅持文化強國的“中國特色”,既是向世界宣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自己的路”的信心和決(jue) 心,也是堅持自己民族興(xing) 旺和國家昌盛的最大曆史優(you) 勢和文化優(you) 勢。中國曆史從(cong) 古到今接續發展,從(cong) 未中斷,中國在世界上是曆史發展最為(wei) 完整的國家;中華文明延綿不衰,從(cong) 未斷流,中華文化創造了世界文化史的奇觀。這是我們(men)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的曆史依據。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代表的當代中國人是中華民族最具活力、最富生機的接續傳(chuan) 承者,是中國曆史發展的承擔者和推動者,是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的當代創建者、傳(chuan) 播者,是中華優(you) 秀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推動者、促進者。這是我們(men)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的現實依據。“問渠那得清如許?為(wei) 有源頭活水來。”“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延續曆史,推進發展,站在深厚的曆史起點和豐(feng) 富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基礎上闊步向前,才能一帆風順,贏得未來。這是我們(men)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的理論依據。“中國特色”既是曆史的,也是現實的,是曆史與(yu) 時代的有機統一。在當代中國,隻有堅持“中國特色”,個(ge) 人、集體(ti) 、國家和社會(hui) 才能有機融為(wei) 一體(ti) ,才能形成強大的發展合力,實現我們(men) 的偉(wei) 大目標。
文化強國的“中國特色”,是文化發展與(yu) 文化主體(ti) 的統一。離開了文化主體(ti) 性,就沒有文化發展的真實性。因此,文化主體(ti) 是文化發展、文明創造的根本和首要因素。在當代文化建設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文化主體(ti) 性的突出代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最大優(you) 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明確提出“七個(ge) 著力”的重要要求,其中,“著力加強黨(dang) 對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居於(yu) 首位。隻有將政治優(you) 勢和曆史文化優(you) 勢結合好,我們(men) 才能更好地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積極參與(yu) 、努力創造,也是文化主體(ti) 性、主動性的重要體(ti) 現。在偉(wei) 大祖國幅員遼闊、美麗(li) 富饒的土地上,我們(men) 都有一個(ge) 共同的名字“中國人”,我們(men) 都有一個(ge) 共同的身份“中華民族”,我們(men) 都有一個(ge) 共同的家園“中國”,我們(men) 都有一個(ge) 共同的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我們(men) 隻有保持中國曆史文化記憶,增強文化認同,樹牢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才能將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的實踐匯聚到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大業(ye) 之中,書(shu) 寫(xie) 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文明創造的奇跡。
必須始終堅持正確的原則方法
文化發展如同世界上的萬(wan) 事萬(wan) 物一樣,都有自己的存在形式、發展狀態和內(nei) 在規律。認識文化發展的道路選擇和由起點向前延伸的內(nei) 在動力,確保其沿著正確的軌道健康行進,這是文化主體(ti) 必須具有的頭腦清醒和行動自覺。文化實踐越是向前發展,文化發展越是持續深化,就越是要求我們(men) 具有堅持正確原則和科學方法的政治自覺、文化自覺和發展自覺。這決(jue) 定了文化主體(ti) 推動文化發展的向度、力度和實現目標的程度、高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必須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麵向未來”,必須“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
“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麵向未來”,具有深刻的思想內(nei) 涵,是一個(ge) 邏輯緊密關(guan) 聯的思想整體(ti) 。它把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放置於(yu) 中國文化發展長河和世界文化發展曆史之中,厘清了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間關(guan) 係,對當代中國文化發展進行科學的時間定位,便於(yu) 我們(men) 找到中國文化發展的時代方位,進而明確中國文化發展的前進方向和奮鬥目標;闡釋當代中國文化發展與(yu) 當代世界的關(guan) 係,對當代中國文化發展予以準確的世界空間定位,便於(yu) 我們(men) 明確文化發展的中國責任、中國目標、中國貢獻,進而明確我們(men) 在什麽(me) 樣的空間條件下幹什麽(me) 事業(ye) 、為(wei) 什麽(me) 隻能這樣幹而不能那樣幹、如何幹好我們(men) 的事業(ye) 、實現什麽(me) 樣的目標、有什麽(me) 樣的世界意義(yi) 和人類價(jia) 值等重大問題,由此找到中國文化發展的內(nei) 在動力。這個(ge) 精準的時間與(yu) 空間定位,為(wei) 我們(men) 破解近代以來中國文化發展的“古今、新舊、中西”問題,找到了一把“金鑰匙”。“一個(ge) 忘記來路的民族必定是沒有出路的民族”。不忘本來,就是要立足於(yu) “本來”,不忘我們(men) 自古以來探索的中華文化發展的道路,善於(yu) 吸取曆史智慧,把中華文化之路拓展延伸下去;吸收外來,就是要重視“外來”,善於(yu) 吸收人類文明一切有益於(yu) 中華文化發展的積極因素,不能故步自封;麵向未來,就是要突出“未來”,與(yu) 時俱進、善於(yu) 創新、引領時代,把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推向前進。
“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是立足於(yu) 馬克思主義(yi) 文化理論在當代中國最新發展的科學方法論體(ti) 係,是破解當代中國文化發展問題的科學之道。“文化自信”科學地解決(jue) 人們(men) 在對待中華文化立場上的態度問題。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ti) 性,堅決(jue) 反對曆史虛無主義(yi) 和文化虛無主義(yi) ,堅定曆史自信、文化自信,用自信的力量和智慧開辟中華文化由當代通向未來的發展之路、創新之路,通過自信煥發自覺、發揮主動,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開放包容”科學地解決(jue) 中國文化發展在與(yu) 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條件下“何以自處、何以自為(wei) 、何以自優(you) ”的出路問題。開放相對封閉而言,包容相對排他而言。無論是推動文化繁榮,還是建設文化強國,“都離不開融通中外、貫通古今”。“守正創新”科學地解決(jue) 中國文化發展“走什麽(me) 路、創什麽(me) 新、如何創新”的道路和動力問題。守正,就是既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更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隻能堅定不移地走我們(men) 自己的文化發展之路;創新,就是要緊密聯係中國問題、中國實際、中國目標,緊密聯係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發展,緊密聯係世界發展潮流,推陳出新,發展出新。守正創新,就是要守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之正,守馬克思主義(yi) 科學理論之正,創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之新,創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之新,不斷開辟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新發展之路和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發展之路。文化自信是前提、是基礎,開放包容是條件、是關(guan) 鍵,守正創新是要求、是手段,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men) 要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規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以強烈的曆史自覺和主動精神推動文化繁榮興(xing) 盛,為(wei) 建設文化強國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張豔國,作者係華中師範大學“博雅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