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區

文章

站在更高起點上挺起“中部脊梁”——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一線觀察

發稿時間:2024-12-30 14:20:19   來源:新華社   作者:記者孫清清、馬姝瑞、陳柱佐

  臨(lin) 近年關(guan) ,中部地區紛紛亮出成績單:鄭州年產(chan) 汽車首破100萬(wan) 輛;前三季度,安徽出口汽車68.11萬(wan) 輛,出口量居全國第一;1至11月,湖南、江西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速均超14%……

  中部地區堅持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產(chan) 業(ye) 結構加速進階升級,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發展站到了更高起點上。

  產(chan) 業(ye) 結構加速進階“翻新”

  翻閱中部省份的省委經濟工作會(hui) 議報告,一個(ge) 個(ge) 特色鮮明、優(you) 勢突出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加快構建,動能之變、結構之變、質量之變愈發明顯。

  位於(yu) 鄭州航空港區、比亞(ya) 迪在全國連片麵積最大的整車基地——鄭州比亞(ya) 迪工廠,一派繁忙的生產(chan) 場景。“這裏每50秒就能下線一台新能源車,每3秒就能下線一支動力電池電芯。”鄭州比亞(ya) 迪工廠負責人表示。

  在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帶動下,鄭州的汽車年產(chan) 量曆史性突破100萬(wan) 輛大關(guan) 。而在鄭州東(dong) 南方向、直線距離500公裏外的蕪湖,誕生了另一個(ge) “100萬(wan) 輛”。

  安徽蕪湖奇瑞碼頭,裝載著332台奇瑞OMODA5汽車的滾裝船鳴笛起航,通過“江海聯運”,前往比利時。“這標誌著奇瑞曆史上首次年內(nei) 出口突破100萬(wan) 輛。”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金弋波說。

  放眼中部地區,一個(ge) 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帶加快崛起,成為(wei) 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今年前三季度,河南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5.4%、17.1%;11月,安徽受益於(yu) 汽車製造業(ye) ,出口交貨值增長創新高,同比增長33.7%,為(wei) 2021年7月以來最好水平。

  不久前,工信部公布2024年國家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名單,湖南衡長株潭特高壓輸變電裝備產(chan) 業(ye) 集群、河南鄭南商許超硬材料集群、江西鷹饒撫昌銅基新材料集群和參與(yu) 的長三角(含江西)大飛機集群等紛紛入選。

  目前,江西擁有航空企事業(ye) 單位297家,其中,營業(ye) 收入百億(yi) 元企業(ye) 2家、50億(yi) 元企業(ye) 2家,形成較完備的航空產(chan) 業(ye) 鏈條。今年前三季度,江西航空產(chan) 業(ye) 總收入1253.21億(yi) 元,同比增長5.7%。

  創新驅動新舊動能轉換

  湖南星邦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an) 基地,每5分鍾下線一台剪叉車,柔性化生產(chan) 的100多款產(chan) 品銷往全球1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憑借自主研發的“蜘蛛車”等創新產(chan) 品,這家企業(ye) 逆勢增長,銷售額保持了40%左右的增速。

  依靠創新,安徽光儲(chu) 產(chan) 業(ye) 在規模、產(chan) 能等醒目標簽之外,還布局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等前景廣闊的新路線。2024年,安徽光儲(chu) 專(zhuan) 項政策資金1.7億(yi) 元中,有1.4億(yi) 元用於(yu) 支持企業(ye) 創新研發,占政策資金總量約80%,以科技創新引領產(chan) 業(ye) 創新。

  “通過激光,我們(men) 在玻璃上打出了數萬(wan) 個(ge) 微米級別的小孔。”河南省科學院激光製造研究所科研人員楊秋爽,指著一塊長寬均不足5厘米的玻璃板對記者說,隨著對高頻信號傳(chuan) 輸和高密度互連需求的增加,這項技術應用於(yu) 芯片封裝,能有效提高信號傳(chuan) 輸效率。

  今年8月30日,中原量子穀項目發布會(hui) 在鄭州舉(ju) 行,首次集中發布一批創新項目,涉及高端芯片、激光製造、量子科技、新能源電池等領域。“今年,河南省技術合同成交額有望突破1600億(yi) 元,比2021年增加1000億(yi) 元,將創曆史新高。”河南省科技廳負責人表示。

  科技創新推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前三季度,河南高技術製造業(ye) 、工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3.7%、9.0%。1至11月,湖南、江西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速均超14%,其中,湖南規模工業(ye) 企業(ye) 3D打印設備、智能手機、鋰離子電池等新產(chan) 品產(chan) 量分別增長104.4%、66.4%和17.0%。

  助企紓困促發展活力升級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營商環境做支撐。今年江西共青城市建立了“數字化診所”,為(wei) 企業(ye) “把脈診斷”,幫助企業(ye) 進行智能化改造。

  不久前,“數字化診所”工程師謝啟祥接下了江西立立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改造任務。“這家公司缺乏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整體(ti) 規劃,缺乏專(zhuan) 業(ye) 人才,導致轉型投入大、見效慢。”謝啟祥說。目前,“數字化診所”已經完成對當地所有規上企業(ye) 數字化轉型診斷工作。

  河南、山西、安徽也紛紛推出“一攬子”惠企措施,硬核政策一項接一項。河南建立重大項目施工和要素保障白名單製度,在全國率先推出“專(zhuan) 精特新貸”業(ye) 務,放貸超1600億(yi) 元;山西常態化開展入企服務,累計服務1000餘(yu) 戶企業(ye) ,推動解決(jue) 問題676個(ge) ;前三季度,安徽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ye) 發展減稅降費及退稅超780億(yi) 元。

  政策“組合拳”正激發民營經濟新活力。1至10月,河南民間投資同比增長9.0%,占全省固定資產(chan) 投資的59.8%;山西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ye) 民間投資增速超80%。前三季度,江西民營經濟對稅收、進出口、經營主體(ti) 數貢獻率分別達66.4%、70.5%、98.7%。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