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萍:深入推進社會保障製度改革
發稿時間:2024-12-20 11:06:10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王曉萍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wei) 大。社會(hui) 保障是治國安邦的大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hui) 和諧穩定,並圍繞“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出一係列部署。深入推進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是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製度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men) 要把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不斷引向深入,堅定改革信心,更好凝心聚力推動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行穩致遠。
充分認識新時代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的巨大成就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wei) 重點,作出一係列重大改革部署,不斷深化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推動我國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進入快車道,我國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成功建設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完備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這為(wei) 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堅實基礎,為(wei) 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支撐,為(wei) 如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提供了有利條件。
民生保障安全網織密紮牢。製度體(ti) 係不斷健全。加強養(yang) 老保險頂層設計,製定實施養(yang) 老保險製度改革總體(ti) 方案。統一城鄉(xiang) 居民養(yang) 老保險製度,實現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和企業(ye) 養(yang) 老保險製度並軌,實施城鎮職工和城鄉(xiang) 居民兩(liang) 大基本製度。建立適用於(yu) 職業(ye) 群體(ti) 的企業(ye) 年金、職業(ye) 年金和適用於(yu) 所有參保者的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加快發展。堅持更為(wei) 積極的政策導向,失業(ye) 保險保生活、防失業(ye) 、促就業(ye) 功能進一步凸顯,工傷(shang) 保險預防、補償(chang) 、康複“三位一體(ti) ”製度建設不斷加強,新就業(ye) 形態人員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試點紮實開展。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將更多的人群納入社會(hui) 保障範圍。2012年至2023年,全國基本養(yang) 老保險參保人數從(cong) 7.88億(yi) 人增加到10.66億(yi) 人;失業(ye) 保險參保人數從(cong) 1.52億(yi) 人增加到2.44億(yi) 人;工傷(shang) 保險參保人數從(cong) 1.9億(yi) 人增加到3.02億(yi) 人。推動6098萬(wan) 原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養(yang) 老保險,實現應保盡保。我國社會(hui) 保障範圍不斷擴大得到國際社會(hui) 的高度評價(jia) ,國際社會(hui) 保障協會(hui) 授予中國政府“社會(hui) 保障傑出成就獎”。圍繞記錄一生、保障一生、服務一生,從(cong) 中央到省、市、縣、鄉(xiang) 鎮(街道)的五級社會(hui) 保障管理體(ti) 係和服務網絡基本形成,並延伸到城市社區和廣大農(nong) 村。建立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hui) 保險公共服務平台,方便群眾(zhong) 社會(hui) 保障事務的跨地域通辦、一網通辦。社會(hui) 保障卡持卡人數達13.8億(yi) 人,超過9.6億(yi) 人同時持有電子社保卡,在辦理就業(ye) 服務、領取養(yang) 老金、就醫購藥等100多項業(ye) 務基礎上,逐步向金融服務、交通、旅遊、文化等方麵的居民服務一卡通拓展。通過深化改革,人民群眾(zhong) 不分城鄉(xiang) 、地域、職業(ye) ,在麵對年老、失業(ye) 、工傷(shang) 等風險時都有了相應的製度保障。
收入分配調節器功能顯著增強。社會(hui) 保險統籌層次不斷提高。實現企業(ye) 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養(yang) 老保險基金在全國範圍餘(yu) 缺調劑、互助共濟。中央財政養(yang) 老保險轉移支付加大力度,各級財政社會(hui) 保障投入穩步增加。實現失業(ye) 保險省級統籌和工傷(shang) 保險省級統籌。社會(hui) 保障待遇水平穩步提高。建立健全企業(ye) 職工基本養(yang) 老金、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待遇、工傷(shang) 保險待遇調整和確定機製,規範失業(ye) 保險待遇調整。2012年至2023年,企業(ye) 退休人員月人均養(yang) 老金由1686元提高到3162元。城鄉(xiang) 居民養(yang) 老保險基礎養(yang) 老金從(cong) 無到有,5次統一調整城鄉(xiang) 居民養(yang) 老保險基礎養(yang) 老金全國最低標準。失業(ye) 保險金由707元提高到1814元,工傷(shang) 保險月人均傷(shang) 殘津貼由1864元提高到4051元。基金保障能力增強,開展基本養(yang) 老保險基金市場化投資運營,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hui) 保障基金,基金規模進一步擴大。2012年底,養(yang) 老保險領域的基本養(yang) 老保險基金、企業(ye) 年金、全國社會(hui) 保障基金三項累計4.16萬(wan) 億(yi) 元,2023年底,基本養(yang) 老保險基金、企業(ye) (職業(ye) )年金、全國社會(hui) 保障基金、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四項累計18.1萬(wan) 億(yi) 元。同時,失業(ye) 、工傷(shang) 保險基金累計結餘(yu) 4628億(yi) 元,比2012年底增加837億(yi) 元。通過深化改革,社會(hui) 保障“大數法則”在社會(hui) 成員之間分散風險,有效改善了低收入群體(ti) 生活,讓參保群眾(zhong) 更好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經濟運行減震器作用有效發揮。社會(hui) 保障能夠改善消費預期和消費結構,刺激消費需求。各類社保基金形成的龐大中長期資金,也可以為(wei) 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注入新動力。在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特別是應對疫情帶來的嚴(yan) 重衝(chong) 擊,我國創新社會(hui) 保障運行機製,充分發揮逆周期調節功能,為(wei) 經濟平穩運行創造了良好環境。2015年以來,先後7次降低社保費率,5項社保總費率從(cong) 41%降到33.95%,單位費率由30%降至23.45%,有力促進了實體(ti) 經濟和民營企業(ye) 發展。2020年實施力度空前的“減免緩降返補”政策,全年養(yang) 老、失業(ye) 、工傷(shang) 3項社會(hui) 保險為(wei) 企業(ye) 減負1.54萬(wan) 億(yi) 元,占整個(ge) 減稅降費的2/3,失業(ye) 保險穩崗返還1042億(yi) 元。通過深化改革,推動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為(wei) 紓困中小企業(ye) 、穩定和擴大就業(ye) 作出了積極貢獻。
新時代是我國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力度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群眾(zhong) 獲益最多的時期,為(wei) 新征程上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寶貴經驗。我們(men) 要堅定信心,乘勢而上,奮力書(shu) 寫(xie) 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的實踐續篇和時代新篇。
深刻把握深化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麵臨(lin) 的新形勢新要求
社會(hui) 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hui) 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製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製度安排。邁上全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社會(hui) 保障肩負著重要職責使命。現代社會(hui) 保障伴隨著工業(ye) 化而發端,伴隨著人類現代化而興(xing) 起,不同社會(hui) 製度的國家,在其現代化進程中都在不斷建設和健全自己的社會(hui) 保障製度。社會(hui) 保障已經成為(wei) 現代國家治理體(ti) 係的一個(ge) 重要支柱。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人口規模巨大、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等重要特征,對建設與(yu) 之相適應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們(men) 要積極應對人口結構變化等新形勢新挑戰,針對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不斷提高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努力使人民群眾(zhong) 更好分享現代化建設成果。
深刻把握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長期挑戰。2023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2.97億(yi) 人,占總人口比重21.1%;65歲以上人口超過2.17億(yi) 人,占比15.4%。與(yu) 此同時,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從(cong) 2012年起持續下降,未來占總人口比重還將進一步降低。相比發達國家,我國老齡人口總量大、增速快、老齡化高峰期持續時間長,地區城鄉(xiang) 之間老齡化程度不均衡。這些對社會(hui) 保障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養(yang) 老保險製度撫養(yang) 比下降,製度可持續發展麵臨(lin) 挑戰。我們(men) 要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統籌社會(hui) 保障與(yu) 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探索實施有效路徑和舉(ju) 措。
深刻把握新型城鎮化加速帶來的結構性問題。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到66.2%,但流動人口市民化相對滯後,農(nong) 民工總量2.98億(yi) 人。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既需要社會(hui) 保障製度更好地適應勞動力流動,統籌城鄉(xiang) 養(yang) 老保險製度發展和銜接,也需要均衡不同地區之間社會(hui) 保險基金收支。同時,對實現常住人口社保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我們(men) 要統籌好城鄉(xiang) 社會(hui) 保障製度發展和銜接,疏堵點、破難點,著力擴大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社會(hui) 保障覆蓋麵,促進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
深刻把握就業(ye) 方式多樣化形成的突出難題。數字化轉型從(cong) 根本上改變了傳(chuan) 統的生產(chan) 方式、商業(ye) 模式和生活方式,靈活就業(ye) 、新就業(ye) 形態不斷湧現,靈活就業(ye) 人員規模已經達到2億(yi) 人左右。新就業(ye) 形態從(cong) 業(ye) 人員具有勞動關(guan) 係不明確、工作方式靈活、收入不穩定等特點,給傳(chuan) 統的以勞動關(guan) 係為(wei) 基礎的社會(hui) 保障製度帶來一係列新情況新問題,部分人群還沒有納入保障範圍或保障不足。我們(men) 要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堅持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實踐,增強社會(hui) 保障製度的靈活性、包容性、適應性,創新社保服務方式,不斷提高管理精細化程度和服務水平。
深刻把握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新期盼提出的時代任務。隨著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變化,人民群眾(zhong) 對高品質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麵的特點。反映在社會(hui) 保障領域,就是群眾(zhong) 既關(guan) 注“有沒有”社會(hui) 保障,更在意社會(hui) 保障“好不好”“到不到位”。我們(men) 要在不斷擴大社會(hui) 保障覆蓋範圍的基礎上,著力解決(jue) 社會(hui) 保障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不斷提高群眾(zhong) 參保質量,穩步提高社會(hui) 保障待遇水平。
不斷推動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向縱深掘進向廣度拓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促進我國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這明確了健全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的鮮明主題,明確了深入推進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的主攻方向。高質量發展,體(ti) 現的是人民群眾(zhong) 需要的時代特征。可持續發展,是針對麵臨(lin) 的發展環境和形勢要求作出的重要判斷,體(ti) 現的是社會(hui) 保障代際平衡和製度成熟的發展規律。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xiang) 、公平統一、安全規範、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的目標要求。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就健全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明確一係列重大改革舉(ju) 措。我們(men) 要堅持新時代社會(hui) 保障工作的寶貴經驗,不斷增強社會(hui) 保障的可持續性、可及性、安全性、便捷性、規範性,使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增強可持續性,夯實穩健運行的製度基礎。增強可持續性,是深化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健全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的重要方麵,也關(guan) 乎群眾(zhong) 民生保障的信心和預期。按照自願、彈性原則,穩妥有序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完善企業(ye) 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製度,健全統籌資金調劑機製。健全基本養(yang) 老保險籌資和待遇合理調整機製,逐步提高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基礎養(yang) 老金。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擴大年金製度覆蓋範圍,推行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繼續鞏固完善失業(ye) 保險省級統籌和工傷(shang) 保險省級統籌。擴大基金市場化投資運營規模,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製度體(ti) 係。
增強可及性,將更多的人群納入覆蓋範圍。增強可及性,既是促進社會(hui) 公平的必然要求,也體(ti) 現了社會(hui) 保險“大數法則”的內(nei) 在規律。健全靈活就業(ye) 人員、農(nong) 民工、新就業(ye) 形態人員社保製度,全麵取消在就業(ye) 地參保戶籍限製,完善參保政策措施,積極推動高質量參保。擴大新就業(ye) 形態人員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試點,完善費率等政策,健全更加科學合理的籌資機製。實施“數據找人”,加強部門間數據共享比對,精準定位不同群體(ti) ,分類施策,提升參保便利度。
增強安全性,健全基金安全監管體(ti) 係。增強安全性,關(guan) 係到參保群眾(zhong) 的每一分“養(yang) 老錢”“救急款”,關(guan) 係到社會(hui) 保障製度的可靠運行。持續築牢政策、經辦、信息、監督“四位一體(ti) ”防控體(ti) 係,強化人防、製防、技防、群防“四防”協同,提升監管效能,守牢基金安全底線。加強對基金運行的全鏈條監管,完善要情報送、監督約談、問責追責、舉(ju) 報管理、警示教育等製度,強化跨部門協作,注重發揮外部監督作用,紮牢風險防控的籠子。
增強便捷性,持續優(you) 化經辦管理服務體(ti) 係。增強便捷性,是滿足群眾(zhong) 社會(hui) 保障公共服務需求的基本目標和必然要求。加快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hui) 保險公共服務平台,全麵落實“高效辦成一件事”要求,推動更多高頻事項一網通辦、跨省通辦。充分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手段,依托智慧終端,優(you) 化服務資源配置,聚焦“網辦、掌辦、快辦”不斷拓展服務鏈條。針對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ti) 特點,提供更加貼心暖心的社保服務。完善社保關(guan) 係轉移接續政策。全麵推行以社保卡為(wei) 載體(ti) 的“一卡通”管理服務新模式。
增強規範性,加強法治建設。增強規範性,是鞏固社會(hui) 保障重大改革成果、促進製度成熟定型的重要保障。根據新形勢和重大改革要求,推動加強“廢改立”工作,修訂社會(hui) 保險法、失業(ye) 保險條例和工傷(shang) 保險條例,研究製定社會(hui) 保險基金監督條例,研究起草基本養(yang) 老保險法,加快構建以法律法規和若幹規章及規範性文件為(wei) 基本框架的社會(hui) 保障法律體(ti) 係,使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做到於(yu) 法有據,為(wei) 事業(ye) 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牢牢把握深化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的重要原則要求
當前,社會(hui) 保障正麵臨(lin) 著全新的職責使命和發展環境,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任務艱巨繁重。我們(men) 要堅持把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堅持把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增進人民福祉作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更加注重係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增強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的科學性實效性,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
堅持和加強黨(dang) 的領導。黨(dang) 的領導是黨(dang) 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進入深水區,涉及深層次、多元化重大利益格局調整。深入推進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必須深刻領悟“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堅決(jue) 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充分發揮黨(dang) 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統籌協調各方麵利益關(guan) 係,調動各方麵積極性,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
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這是推進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的重要原則,是我國民生建設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深入推進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必須充分體(ti) 現黨(dang) 和政府的責任擔當和主動作為(wei) ,必須堅持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堅持社會(hui) 保障水平與(yu) 經濟發展相適應,統籌當前和長遠、需要和可能,既讓人民群眾(zhong) 更多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又引導群眾(zhong) 形成對社會(hui) 保障的合理預期。
堅持廣泛凝聚共識。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才能順利推進改革。現在的改革已經越過了之前的“帕累托改進”階段,越來越多地觸及深層次利益關(guan) 係,留下來的大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達成共識難度加大。深入推進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必須切實做好改革輿論引導工作,積極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引導幹部、群眾(zhong) 正確對待改革中的利益關(guan) 係調整和個(ge) 人利害得失,最大限度集中改革智慧,最大限度調動積極因素。
堅持係統集成、協同高效。這是推進改革的重要方法。改革越向縱深推進,越需要加強係統謀劃、整體(ti) 布局。深入推進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必須準確把握社會(hui) 保障各個(ge) 方麵之間、社會(hui) 保障領域和其他相關(guan) 領域之間改革的聯係,提高統籌謀劃和協調推進能力,更加注重各項製度之間的相互協調,確保各項改革形成整體(ti) 合力。
堅持發揚釘釘子精神。把改革方案轉化為(wei) 民生福祉,關(guan) 鍵在於(yu) 持之以恒抓落實。深入推進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必須充分發揮領導幹部示範帶頭作用,增強政治責任感、曆史使命感,切實扛起責任,把改革抓在手上,做改革的促進派、實幹家,健全責任明晰、鏈條完整、環環相扣的工作機製,強化跟蹤問效,防止重文件製定、輕督促落實等現象,推動改革舉(ju) 措落實落細落到位。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