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花都區探索特大城市老舊城區危舊樓房改造新路徑
發稿時間:2024-12-19 14:22:38
廣州市花都區以新華街集群街2號危舊樓為(wei) 試點,打造廣東(dong) 省首例多產(chan) 權業(ye) 主籌資拆危建新項目,探索特大城市老舊城區危舊樓房改造新路徑。集群街2號樓始建於(yu) 1976年,實測總建築麵積達1750.20平方米,共有業(ye) 主25戶。通過創新出資模式,緊扣群眾(zhong) 需求,凝聚各方合力,解決(jue) 了拆危建新的難題。目前,重建的新集群街2號樓已完成竣工驗收。
相關(guan) 具體(ti) 做法如下:
一是創新出資模式“解難題”,探索自籌拆危“新路徑”。為(wei) 解決(jue) 老舊小區改造籌資難問題,花都區在全省率先出台《危舊房屋拆除重建試點方案》,明確由政府財政給予適當激勵,由多產(chan) 權業(ye) 主共同承擔改造成本。按照“誰受益、誰出資”原則,構建“居民出資為(wei) 主,財政激勵為(wei) 輔”出資模式。政府財政支出總量相較傳(chuan) 統改造方式減少超50%,為(wei) 城市舊改探索出一條長期、穩定的資金籌集渠道。“集群街2號”危破房拆建項目投資估算約800多萬(wan) 元,所有業(ye) 主按照4600元/平方米標準分攤改造成本,並建立共管賬戶統一管理改造資金,由政府對低保家庭、低收入困難家庭、特困人員、特困職工家庭,以及軍(jun) 人撫恤優(you) 待對象予以補助,補助金額不超過相關(guan) 補助對象分攤費用的50%,有效解決(jue) 資金籌集難題,推動構建民企政聯動的“共建”體(ti) 係。

開設共管賬戶
二是緊扣群眾(zhong) 需求“精心改”,變老舊小區為(wei) “新家園”。精心優(you) 化戶型布局。創新提出“自拆自建、增加公服”改造思路,在嚴(yan) 格控製增加建築量的前提下,邀請設計大師團隊全程參與(yu) ,根據居民意願定製化設計,對非成套住宅進行成套化改造,確保每戶獨立成套、戶型方正、日照充足,廚房、衛生間麵積達到《住宅設計規範》標準,大幅提升住房品質。精細完善公共設施。在不減少原戶型套內(nei) 麵積、滿足規範標準的基礎上,新增兩(liang) 台內(nei) 設電梯,方便群眾(zhong) 出行,圓了居民多年“電梯夢”。優(you) 化樓棟供水、燃氣、消防等基礎配套設施布局,統籌利用改造項目地下公共空間,增設二次供水加壓設施,重新設計樓棟供水係統,解決(jue) 住戶水壓不足等用水難題;鋪設燃氣管道,實現“瓶改管”,便民利民的同時擰緊燃氣“安全閥”;優(you) 化消防設計,將建築樓梯間距由原來的0.9米提升至1.2米,增設自然通風係統、室內(nei) 消防栓等消防設備,有效提升房屋安全係數,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精準健全後續管養(yang) 。動員居民自主引入專(zhuan) 業(ye) 物業(ye) 或準物業(ye) 管理,區財政按照房屋物業(ye) 維修資金實際繳存費用的50%對業(ye) 主進行獎補,解決(jue) 老舊小區無物業(ye) 管理專(zhuan) 項維修資金難以後續管養(yang) 問題,進一步鞏固舊改成果。

業(ye) 主表決(jue) 大會(hui)

業(ye) 主簽字表決(jue)
三是凝聚多方合力“精細管”,跑出項目改造“加速度”。搭建溝通議事平台。利用“互聯網+共建共治共享”等線上線下手段,開展多種形式基層協商。通過政策宣講、召開居民大會(hui) 、入戶走訪等方式,團結群眾(zhong) 力量,做到群策群力。個(ge) 性化定製改造方案。結合實際定製“一戶一策”改造方案,化解殘疾人家庭糾紛,結合殘疾住戶需求開展無障礙戶型細微設計,消除住戶後顧之憂。引導居民達成共識,有效破解“一戶不同意,項目就停擺”困境,保證項目順利實施。簡化報批手續。對不涉及土地權屬變化的改造項目,明確可用已有用地手續等材料作為(wei) 土地證明文件,無需再次辦理申領、變更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或規劃條件等其他用地手續。實施多部門聯合並聯審批,充分發揮全市“推廣房屋建築工程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並聯審批”試點區的優(you) 勢,進一步擴大適用範圍,允許實施主體(ti) 憑實施方案批複文件、申請人身份證明文件、有效的土地使用證明文件等材料,向區住建、規資部門申請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並聯審批。

改造前

改造後
(供稿:廣州市花都區委改革辦、廣州市花都區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局)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