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財經

文章

田軒:深化金融體製改革護航中國經濟

發稿時間:2024-12-16 13:54:59   來源:《經濟日報》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關(guan) 係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jue) 定》對深化金融體(ti) 製改革作出戰略部署。近期,黨(dang) 中央、國務院針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在有效落實存量政策的同時,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金融體(ti) 製改革涉及麵廣、敏感度高,本期“對話經濟學家”邀請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圍繞相關(guan) 問題進行分析解讀。

  一攬子政策推動經濟向上向好

  主持人:一攬子增量政策相繼落實落地,可以說非常密集和及時,在您看來相較以往有哪些特點或者說創新點?

  田軒:9月26日召開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以來推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目標非常明確,包括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實施有力度的降息、促進房地產(chan) 市場止跌回穩、努力提振資本市場等,政策措施非常有針對性。政策工具也有很大創新。從(cong) 9月24日開始,多項增量貨幣政策出台,然後是財政政策。9月24日的國新辦發布會(hui) 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提出創設兩(liang) 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一項是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一項是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這兩(liang) 項貨幣政策工具原來沒有,是專(zhuan) 門為(wei) 資本市場注入流動性並支持其穩定發展而設計的。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10月份的國新辦發布會(hui) 上介紹,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ju) 債(zhai) 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這給了我們(men) 很大的想象空間。還有一點,就是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這就能避免“合成謬誤”。一攬子政策密集出台後,我了解到,各項政策從(cong) 實施到落地包括反饋、調整環節,也都要全鏈條貫通進行評估。一攬子增量政策讓我們(men) 耳目一新,很大程度上提振了市場信心。

  主持人:從(cong) 目前狀況來看,一攬子增量政策實施後起到怎樣的作用?後續還會(hui) 不會(hui) 有新的政策出台?

  田軒:從(cong) 數據來看,這些政策已經產(chan) 生了一些效果,首先推動了股市回暖。樓市也開始有一些回暖跡象,有一些朋友又在討論去哪裏看房。從(cong) 10月份數據看,製造業(ye) 采購經理指數(PMI)為(wei) 50.1%,再度升至榮枯線之上。

  總體(ti) 感覺,當前經濟運行出現的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不是一天形成的,解決(jue) 這些問題需要一個(ge) 消化的過程。現在大家非常期待能夠出台相關(guan) 政策,和貨幣政策相配合來化解地方債(zhai) 務、提升國內(nei) 有效需求,我覺得假以時日政策會(hui) 有所體(ti) 現。這次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給了市場一個(ge) 明確的信號,就是要提振經濟。

  金融資源有力有效支持房地產(chan)

  主持人:您提到了樓市,有觀點認為(wei) 這些增量政策其中一個(ge) 很大的目的是救房地產(chan) ,短期內(nei) 政策有沒有效果主要看房地產(chan) 有沒有起色,您讚同嗎?

  田軒:我不完全同意。如果說一攬子增量政策是為(wei) 了救房地產(chan) ,那這個(ge) 格局就小了。這一套增量政策組合拳,是為(wei) 了穩定經濟增長、化解金融風險,進而在中長期實現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推動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

  毫無疑問,房地產(chan)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ei) 對我國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2021年以來房地產(chan) 市場經曆了比較大的調整,房地產(chan) 投資收縮,對GDP貢獻率下降。這次一攬子增量政策力度非常大,包括取消限購、限售、限價(jia) ,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住房貸款的首付比例、存量貸款利率,還有新增實施100萬(wan) 套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年底前將“白名單”項目的信貸規模增加到4萬(wan) 億(yi) 元,一係列政策是非常有力的。

  但是這一係列政策不是為(wei) 了救房地產(chan) ,更多是著眼全局,進一步穩定經濟增長,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最終能夠適應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需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評估政策實施效果,房地產(chan) 市場止跌回穩是一個(ge) 重要指標,同時還要看其他指標,比如擴大內(nei) 需、有效投資、化解地方債(zhai) 風險等,以一係列指標連同房地產(chan) 市場止跌回穩形成一個(ge) 矩陣來評估一攬子增量政策成效,而不僅(jin) 僅(jin) 看房地產(chan) 指標。

  主持人:這波操作是不是真的可以讓房地產(chan) 市場止跌回穩,未來還有沒有想象空間?

  田軒:這次政策力度空前,比如廣州取消居民家庭在本市購買(mai) 住房的各項限購政策,加上之前降低存量貸款利率、住房貸款的首付比例等,對老百姓購房和供房成本都產(chan) 生了較大影響。從(cong) 數據看,確確實實一手房、二手房的看房量、交易量出現回暖,尤其在一些一線城市和熱點城市。不過,房地產(chan) 有自己的周期,樓市不景氣有多方麵複雜原因。中央出台這些政策是第一步,地方還要用好存量政策,讓增量政策落實下去,切實改善房地產(chan) 企業(ye) 融資環境。

  時代在進步,社會(hui) 在發展。雖然以房地產(chan) 為(wei) 主要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成為(wei) 過去,但值得注意的是,經濟驅動模式的切換,並不意味著房地產(chan) 行業(ye) 成為(wei) 可有可無的產(chan) 業(ye) 。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內(nei) ,房地產(chan) 行業(ye) 對經濟增長發揮了極為(wei) 重要的推動作用,未來還會(hui) 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我們(men) 可以說,房地產(chan) 行業(ye) 的健康平穩發展依然是我國經濟持續穩定運行的重要支撐之一,隻是其角色和定位發生了適應性調整與(yu) 轉變。當前形勢下,讓金融資源有力、有效支持房地產(chan) ,成為(wei) 實現房地產(chan) 行業(ye) 穩定與(yu) 轉型發展的關(guan) 鍵。未來應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重點施策。

  一方麵,保持房地產(chan) 信貸政策的連續性與(yu) 穩定性。滿足房地產(chan) 企業(ye) 的合理融資需求,避免因信貸過度收緊而導致企業(ye) 資金鏈斷裂,引發係統性風險。比如,對於(yu) 經營穩健、信用良好的房地產(chan) 企業(ye) ,金融機構應按照市場化原則給予足額的信貸支持,確保其在建項目順利推進。另一方麵,積極創新金融產(chan) 品與(yu) 服務模式。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多元化房地產(chan) 金融產(chan) 品,如針對購房者合理住房消費的信貸產(chan) 品,這類產(chan) 品既可以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又能夠通過合理的風險定價(jia) 和貸款期限設置保障金融機構的資金安全。同時,運用房地產(chan) 投資信托基金等創新融資工具,為(wei) 房地產(chan) 企業(ye) 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幫助盤活存量資產(chan) ,優(you) 化企業(ye) 資產(chan) 負債(zhai) 結構,促進房地產(chan) 市場長期穩定發展。此外,還要引導房地產(chan) 行業(ye) 轉型發展,加大對綠色建築、智能住宅等領域的金融資源投入,推動行業(ye) 向綠色、低碳、智能方向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鼓勵支持長期資金入市

  主持人:剛才您也提到了股市,這是老百姓很關(guan) 心的問題。股市確實迎來了一波行情,震蕩調整後趨於(yu) 平穩,您怎樣看待這一態勢?

  田軒:股市這一波勢頭起來,毫無疑問是政策利好,包括央行降息降準以及後續一係列政策出台,讓投資者參與(yu) 熱情升溫,風險偏好出現了變化。但長期來看,還是要看上市公司盈利水平,這主要取決(jue) 於(yu) 企業(ye) 的創新性,以及公司製度或者公司治理水平。

  現在A股市場還是以散戶為(wei) 主,但這不是我們(men) 期待的健康市場。舉(ju) 個(ge) 例子,美國股市個(ge) 人投資者非常少,但如果看100年前的美國股市,絕大多數也是個(ge) 人投資者,經過一輪又一輪股市震蕩調整,個(ge) 人投資者意識到自己缺乏相應的金融知識、金融素養(yang) 做個(ge) 股投資,需要通過專(zhuan) 業(ye) 的投資機構進行資產(chan) 配置,慢慢地個(ge) 人投資者退出了資本市場。不過並不是真的退出,隻是不再親(qin) 自操盤,而是通過機構來投資。讓更多機構投資者進入,這是未來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ge) 方向。

  主持人:怎樣讓個(ge) 人投資者信任機構,去幫他們(men) 做價(jia) 值投資呢?

  田軒:這是個(ge) 很好的問題。要提高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能力,客觀上講目前仍然有較大差距。不知道你有沒有買(mai) 公募基金,不管跌50%、60%甚至70%,照樣收取管理費,這是不合理的。所以,一方麵要提高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水平,另一方麵可以考慮吸引國外機構投資者進入。國外機構投資者參與(yu) ,能夠與(yu) 本地機構投資者形成良性競爭(zheng) ,同時也為(wei) 個(ge) 人投資者提供更多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豐(feng) 富投資渠道。

  主持人: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支持長期資金入市。這釋放了什麽(me) 信號?

  田軒:今年4月份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耐心資本不是個(ge) 新詞,早就在學術界廣為(wei) 討論,它的邏輯就是長期資金,不受短期經濟波動周期影響,能夠支持企業(ye) 長期發展。

  長期資金有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兩(liang) 個(ge) 維度。一級市場又叫創投市場,企業(ye) 處於(yu) 初創期,專(zhuan) 注於(yu) 科技創新,未來具有很高的成長性,但可能尚未盈利。初創企業(ye) 科技創新的一個(ge) 重要特點是不確定性較大、失敗率較高,銀行家天生是厭惡風險的,不可能給這些企業(ye) 提供貸款,因此需要股權投資、風險投資。風險投資中,更多的是所謂“長錢”,即耐心資本,他們(men) 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持有公司股權並陪伴公司成長。現在一些大企業(ye) ,比如蘋果、微軟、亞(ya) 馬遜、特斯拉等,早期規模很小的時候也獲得過風險投資。希望養(yang) 老基金、企業(ye) 年金、保險資金這類長期資金能進入一級市場,讓“長錢”能夠穿越周期,陪伴企業(ye) 成長。對於(yu) 二級市場來說,長期資金入市也非常重要。這需要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yu) ,不用那麽(me) 急躁關(guan) 注每天、每月、每季度的漲跌,而更多關(guan) 注原創性的科技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讓金融有效服務實體(ti) 經濟

  主持人:還有一個(ge) 大家比較關(guan) 注的問題,前段時間針對金融行業(ye) 出現的一些問題網上有很多議論,您如何看待?

  田軒:去年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提出,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這一定位是非常準確的。同時,金融業(ye) 本質上也是服務業(ye) ,是為(wei) 實體(ti) 經濟服務的。

  確實,過去若幹年金融領域出現了一些亂(luan) 象,我覺得主要是金融監管方麵存在問題。要加強監管,讓金融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讓金融真正回歸到為(wei) 實體(ti) 經濟服務的本源。舉(ju) 個(ge) 例子,去年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yang) 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都在後麵,什麽(me) 意思呢?就是要用金融手段、工具、力量支持經濟社會(hui) 發展。支持科技創新,這是科技金融;守護綠水青山,這是綠色金融;促進共同富裕,這是普惠金融;解決(jue) 人口老齡化問題,這是養(yang) 老金融;支撐數字經濟發展,這是數字金融。讓金融回歸本源,其實就是優(you) 化資源配置,更好服務實體(ti) 經濟。

  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全麵強化穿透式監管,讓金融這樣一個(ge) 具有高度不確定性、信息不對稱的行業(ye) 在陽光下運行。

  今年兩(liang) 會(hui) 我提了一個(ge) 代表議案,關(guan) 於(yu) 提升金融倫(lun) 理素養(yang) 和推廣金融倫(lun) 理教育。國外高校很多已經開設相應的商業(ye) 倫(lun) 理和金融倫(lun) 理必修課,培養(yang) 更高質量的複合型金融人才,這點非常重要。金融行業(ye) 門檻較高,金融市場存在信息高度不對稱問題,各類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眼花繚亂(luan) ,普通老百姓真的是搞不明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加強金融倫(lun) 理教育,讓金融從(cong) 業(ye) 人員具備更高的職業(ye) 操守,對金融存在敬畏之心,真正意識到自己是服務行業(ye) ,一定程度上也有助於(yu) 消除老百姓對金融行業(ye) 的誤解。

  主持人:剛才提到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這會(hui) 給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可不可以舉(ju) 例說明?

  田軒:比如科技金融,就是用金融手段支持科技創新。現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我們(men) 日常使用的手機、移動互聯網、掃地機器人、AI大模型等,背後都有金融支持。包括國內(nei) 的百度、阿裏、京東(dong) ,國外的蘋果、穀歌等互聯網公司,也都有金融支持,早期有風險投資,上市後有二級市場。再比如普惠金融,金融機構通過開發設計相關(guan) 金融產(chan) 品,幫助偏遠地區的居民更加便利地享受金融服務;通過創新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為(wei) 青年創新創業(ye) 提供支持,幫助他們(men) 實現人生追求和夢想。

  強化穿透式監管全鏈條監管

  主持人: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提到“製定金融法”,您覺得金融法的重點在哪裏,要遵循什麽(me) 樣的原則?

  田軒:我的理解,金融法是一部涵蓋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活動、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等方方麵麵的法律。作為(wei) 金融領域的基本法,要遵循這樣幾個(ge) 原則。首先是安全原則,守住金融安全,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在金融活動中,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需要通過立法防範化解風險。其次是公開原則,就像我前麵說的,金融市場存在信息高度不對稱問題,需要通過立法加強信息披露管理,降低信息不對稱,讓投資者在掌握更充分信息的前提下作出相應的投資決(jue) 策。最後是公平原則,通過立法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讓不同類別的投資者在一個(ge) 公平的金融市場競爭(zheng) 博弈。

  金融法還強調監管。金融市場平穩有序運行,需要強化穿透式監管、全鏈條監管。加大對金融違法犯罪行為(wei) 的懲處力度,相關(guan) 國家的經驗可以借鑒。在一個(ge) 成熟的資本市場,如果有財務造假、欺詐發行、內(nei) 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wei) ,將麵臨(lin) 組合拳式懲罰。一是天價(jia) 的行政處罰,讓違法成本大大高於(yu) 違法所得,這不是目的,而是震懾。二是通過集體(ti) 訴訟幫助中小投資者獲得賠償(chang) ,在我們(men) 這裏叫特別代表人訴訟。中小投資者因為(wei) 投資規模較小,往往沒有精力和能力去起訴違法企業(ye) ,怎麽(me) 辦呢?以美國為(wei) 例,會(hui) 有專(zhuan) 業(ye) 律師代表所有利益受損的投資者起訴違法企業(ye) ,一旦起訴成功獲得賠償(chang) ,律師會(hui) 把賠償(chang) 分給中小投資者,同時自己拿到20%至30%的賠償(chang) 金額。三是行刑銜接,行是行政的行,刑是刑事的刑。對於(yu) 資本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wei) ,不僅(jin) 要實施行政處罰,還要把刑法和證券法打通,進一步提高違法違規成本。

  主持人: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構建產(chan) 業(ye) 資本和金融資本‘防火牆’”,這個(ge) “防火牆”是什麽(me) ?

  田軒:這個(ge) 提法非常有針對性。當前,產(chan) 業(ye) 資本有向金融端滲透的趨勢,建立“防火牆”實際上是避免金融風險傳(chuan) 導至實體(ti) 經濟,本質上還是要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建立“防火牆”,是要把產(chan) 業(ye) 端和金融端的利益區分清楚,避免產(chan) 生利益衝(chong) 突。但也不能因噎廢食,還是要充分發揮金融支持實體(ti) 經濟作用,切實通過金融手段配置資源,讓稀缺資源配置到最優(you) 質的資產(chan) 、最需要的產(chan) 業(ye) 上去,進而支持產(chan) 業(ye) 發展。

  主持人:目前很多外資機構已參與(yu) 到部分金融業(ye) 務試點中,這會(hui) 給金融行業(ye) 帶來什麽(me) 影響?

  田軒:金融市場開放對一個(ge) 國家的經濟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學者研究發現,金融市場的開放可以促進一個(ge) 國家GDP總額大概提高1個(ge) 百分點。市場開放了,國外機構投資者參與(yu) 進來,一方麵能夠大大降低龍頭企業(ye) 融資成本、提升本土企業(ye) 治理水平,還能分散風險,對科技創新有著積極促進作用。另一方麵會(hui) 產(chan) 生“鯰魚效應”,讓老百姓有更多投資選擇,倒逼本土金融機構加速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投資研發能力等,形成良性競爭(zheng) 氛圍。

  推動金融市場開放,當然是值得鼓勵的。但同時也要注意吸取南美等地區的經驗教訓,避免過快開放引發金融市場劇烈震蕩、貨幣貶值等風險。金融市場開放是必須要走的路,但要審時度勢,穩健有序開放。

  (主持人: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樅樅; 整理:記者 謝 慧)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