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體(ti) 製

文章

深刻把握建設文化強國的使命任務

發稿時間:2024-12-11 15:41:23   來源:《中國社會(hui) 科學報》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緊緊圍繞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的本質特征、根本任務、時代特點、曆史使命等,就文化建設等一係列重大問題作出重要論述,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把文化建設置於(yu) 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在“三個(ge) 自信”的基礎上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新時代我國文化事業(ye) 高質量發展,體(ti) 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創造中華文明新輝煌的信心和決(jue) 心。黨(dang) 的二十大明確了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舉(ju) 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xing) 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並從(cong) 戰略和全局上進行了統籌設計規劃和係統安排部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文化建設的一係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係統地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事業(ye) 的建設和發展應該舉(ju) 什麽(me) 旗、走什麽(me) 路,回答了什麽(me) 是文化強國、為(wei) 何要建設文化強國、如何建設文化強國等重大問題,彰顯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對文化建設規律認識達到了新高度,為(wei) 新時代新征程全麵深化改革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和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為(wei) 國家立心民族立魂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舉(ju) 旗幟,就是要高舉(ju)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旗幟。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文化領導權”重大命題。文化領導權本質上是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決(jue) 定著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意識形態關(guan) 乎旗幟、關(guan) 乎道路、關(guan) 乎國家政治安全,是“為(wei) 國家立心、為(wei) 民族立魂”的重要工作。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堅決(jue) 捍衛黨(dang) 的文化領導權,掌握信息化條件下輿論的主導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意識形態,使全體(ti) 人民在理想信念、價(jia) 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廣泛凝聚社會(hui) 共識。聚焦“兩(liang) 個(ge) 大局”和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戰略,守住黨(dang) 的文化工作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ti) 性,全麵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製,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大力培育和認真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把黨(dang) 的創新理論與(yu) 人民群眾(zhong) 共同價(jia) 值觀念融通起來,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把思想輿論陣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

  鞏固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執政黨(dang) ,中國是人民民主專(zhuan) 政的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決(jue) 定了堅持馬克思主義(yi) 根本指導地位的極端重要性。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百餘(yu) 年來,立足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際,結合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把握社會(hui) 發展規律,堅持固本培元與(yu) 守正創新,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產(chan) 生了一個(ge) 又一個(ge) 理論成果,實現了一次又一次曆史性飛躍,從(cong) 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無論世界風雲(yun) 如何變幻,無論各種思潮如何湧現,“但馬克思主義(yi) 基本理論依然是我們(men) 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強大的有力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yi) 是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是我們(men) 立黨(dang) 立國、興(xing) 黨(dang) 興(xing) 國的指導思想,無論在什麽(me) 時候、什麽(me) 情況都不能有任何偏離和動搖。在新時代,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從(cong) 根本上說,就是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

  匯聚人民強大精神力量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聚民心,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把全黨(dang) 全國人民士氣鼓舞起來、精神振奮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更需要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形成共識。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wei) 。

  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大興(xing) 調查研究之風,念好“深、實、細、準、效”五字訣,強化問題導向、聚焦影響改革發展領域,傾(qing) 聽群眾(zhong) 呼聲,深入了解痛點,摸清發展難點,既“身到”基層、又“心到”基層,念“民之所憂”,行“民之所盼”,發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的優(you) 良作風,出實招、辦實事、解難題、暖民心、促發展,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裏”和“最後一公裏”的關(guan) 係,將“問題清單”變成“滿意答卷”,以“實幹”助民生,以“溫度”聚民心。

  解決(jue) 好人民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hui) 深刻變革、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改革攻堅期、社會(hui) 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層疊交織,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斷顯現,社會(hui) 熱點表現出很多新的特點。民生與(yu) 民心相連,民心與(yu) 國運相關(guan) 。針對群眾(zhong) 切身利益問題,要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把群眾(zhong) 冷暖放在心上,多做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用心”服務群眾(zhong) 、“用情”貼近群眾(zhong) 、“用力”解決(jue) 實際問題,不唱高調、說大話,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

  科學認識網絡傳(chuan) 播規律。伴隨著互聯網迅猛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wei) 意識形態鬥爭(zheng) 的主陣地、主戰場和最前沿。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jia) 值取向,深入分析新形勢下互聯網的傳(chuan) 播特點和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和一體(ti) 化發展理念,不斷推進工作理念、方法手段、載體(ti) 渠道、機製創新,深入把握新媒體(ti) 跨時空、大容量、開放性、交互性等傳(chuan) 播特點,用好平台、聚合資源,堅持正能量,唱響主旋律,以正能量產(chan) 生大流量,以大流量帶來強效果。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鼓舞人心、振奮精神,提高用網治網水平,凝聚起億(yi) 萬(wan) 網民的磅礴合力,團結一心朝著既定的宏偉(wei) 目標向前奮進、闊步前行。

  培養(yang) 擔當大任的時代新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青少年的價(jia) 值取向決(jue) 定了未來整個(ge) 社會(hui) 的價(jia) 值取向。由於(yu) 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尚未成熟,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踩實踩穩人生第一級台階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世界觀、人生觀和價(jia) 值觀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持久性、曆史性和複雜性等特點。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必須要有“滴水穿石”的勁頭和久久為(wei) 功的精神,堅持在“長”上著眼,“常”上發力。構建協同育人格局,形成家、校、社多位一體(ti) 育人平台,完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齊抓共管機製,打造學校文化育人主陣地、家庭品德教育主戰場、社會(hui) 實踐教育大舞台的育人格局,促進青少年全麵發展、健康成長,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

  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最大公約數”,是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的重要標識,也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要傳(chuan) 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抓好“五史”宣傳(chuan) 教育,建好用好紅色基因庫,在全社會(hui) 大力開展愛國主義(yi) 、集體(ti) 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引導人民群眾(zhong) 知史愛黨(dang) 、知史愛國,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yan) 私德。科學把握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建設什麽(me) 樣的國家和社會(hui) ,培育什麽(me) 樣的公民以及三者之間互為(wei) 條件、融為(wei) 一體(ti) 、內(nei) 在統一的關(guan) 係,將個(ge) 人理想與(yu) 價(jia) 值追求融入為(wei) 實現社會(hui) 進步、國家繁榮富強而不懈奮鬥的滔滔洪流中,注重全方位貫穿、深層次融入,強化全體(ti) 社會(hui) 成員內(nei) 心認同、自覺踐行和知行合一。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興(xing) 文化,就是要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以文載道,以文傳(chuan) 情,以文化人。要把握曆史主動,深入理解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明體(ti) 達用、體(ti) 用貫通”的內(nei) 在邏輯,科學把握新時代的文化方略,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深入推進“兩(liang) 個(ge) 結合”,弘揚中國精神、彰顯中國價(jia) 值、凝聚中國力量,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為(wei)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提供強大能量。

  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激發文化主體(ti) 性、涵養(yang) 民族獨立性,集中表現為(wei) :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尋找自信源泉,在革命文化中激揚精神標識,在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中增強內(nei) 生動力。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的科學內(nei) 涵、時代特征、精神要義(yi) ,將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氣質與(yu) 文化品格,把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同堅持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實踐創新中汲取更為(wei) 強大、更有說服力、更有旺盛生命力的真理力量,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

  堅持“第二個(ge) 結合”。“第二個(ge) 結合”是在廣闊文化空間中的又一次思想解放,深化了中國道路的曆史必然。要深刻把握中華文明五個(ge) 突出特性,認真汲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思想精華、道德精髓、智慧養(yang) 分,充分運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寶貴資源,堅持古為(wei) 今用、洋為(wei) 中用,深度融通馬克思主義(yi) “魂脈”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根脈”,有機銜接傳(chuan) 統與(yu) 現代。以“結合”築牢道路根基、拓展創新空間、鞏固文化主體(ti) ,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展形象,就是要推進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ti) 、全麵的中國。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中華文化既是曆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蘊的思想智慧、道德觀念、行為(wei) 規範、精神氣度不僅(jin) 對解決(jue) 中國問題具有豐(feng) 厚的當代價(jia) 值,而且對解決(jue) 世界問題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yi)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要深入挖掘中華文化豐(feng) 富資源的時代內(nei) 涵和價(jia) 值稟賦、係統構建中國文化基因理念體(ti) 係、全麵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同世界各國優(you) 秀文化一道造福人類。立足曆史與(yu) 現實、堅持繼承與(yu) 創新、把握民族與(yu) 世界,深入了解結合的維度和限度,洞悉世界潮流,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圍繞中國精神、中國價(jia) 值、中國力量,找準、找實構建中國敘事體(ti) 係的著力點,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講好真實、全麵、立體(ti) 的中國。圍繞講事實,形塑真實的中國,既能讓世界更好了解真實的中國、真實的中國人民、真實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真實的中華民族,也能為(wei) 構建文化命運共同體(ti) 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展現大國擔當。聚焦講道理,展示全麵的中國,堅持以係統的觀點、辯證的視角,既展現宏觀層麵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製度的成就,又展現微觀維度中國生態、中國教育等社會(hui) 民生的變化進步。立足講情感,構建立體(ti) 的中國,既重陳情,又重說理,寓情於(yu) 理,突出情感交流、實現情感共鳴,展示豐(feng) 滿立體(ti) 的中國形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