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區

文章

推動東北地區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全麵振興取得新突破實施方案

發稿時間:2024-12-06 09:56:51   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  

  為(wei) 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東(dong) 北全麵振興(xing) 和冰雪經濟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實國務院關(guan) 於(yu) 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有關(guan) 部署,推動東(dong) 北地區冰雪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成效,製定本實施方案,實施期至2027年。

  一、總體(ti) 要求

  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hui) 精神,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推動東(dong) 北全麵振興(xing) 的決(jue) 策部署,堅持發揮優(you) 勢、鍛長長板,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東(dong) 北地區冰雪資源稟賦,積極把握機遇,把冰雪經濟作為(wei) 新增長點,發展冰雪旅遊、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全產(chan) 業(ye) 鏈,努力打造世界級冰雪品牌和冰雪旅遊勝地,將東(dong) 北地區建設成為(wei) 我國冰雪經濟高地,有力促進東(dong) 北全麵振興(xing) 取得新突破。

  二、著力提升冰雪旅遊品質

  (一)建設高品質冰雪旅遊目的地。發展冰雪文化旅遊和休閑度假產(chan) 業(ye) ,支持以冰雪為(wei) 主題的國家級、省級旅遊度假區和A級旅遊景區建設,推動黑龍江亞(ya) 布力、吉林北大湖、內(nei) 蒙古紮蘭(lan) 屯、遼寧天橋溝等國家級滑雪旅遊度假地建設,升級改造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黑龍江雪鄉(xiang) 、漠河北極村、吉林長白山等景區,支持具備條件的地區培育全球知名冰雪旅遊高質量目的地。引導冰雪旅遊目的地從(cong) 單季開放向四季運營轉變,探索發展夏季服務業(ye) 態,因地因時開發避暑康養(yang) 、鄉(xiang) 村休閑等旅遊度假產(chan) 品。

  (二)豐(feng) 富冰雪旅遊消費場景。推動傳(chuan) 統冰雪旅遊產(chan) 品提質升級,創新冰雕、雪雕、冰燈等冰雪藝術品設計製作,舉(ju) 辦滑冰車、馬拉雪橇、冰釣等體(ti) 驗式冰雪活動。探索冰雪旅遊新業(ye) 態、新場景,開展雪地音樂(le) 節、燈光秀、煙花秀等演藝活動,打造冰雪滑梯、冰雪漂流、雪原穿越等特色活動。組織開展商旅文體(ti) 健聯動的促消費活動,推動冰雪與(yu) 當地民俗、美食、溫泉等元素融合發展,推廣冰葡萄酒、冷水魚、凍蘑等東(dong) 北地區特色農(nong) 副產(chan) 品。

  (三)加強冰雪旅遊市場開發。充分發揮東(dong) 北地區與(yu) 東(dong) 部地區部分省市對口合作機製作用,積極吸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旅客前往東(dong) 北地區賞冰樂(le) 雪。著力吸引國外遊客,支持將哈爾濱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優(you) 化調整為(wei) 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研究推動東(dong) 北地區過境免簽政策聯動。支持地方結合實際出台促進冰雪旅遊消費的舉(ju) 措,探索設立地方冰雪日和專(zhuan) 門假期。加強與(yu) 在線旅遊平台合作,拓展冰雪旅遊產(chan) 品銷售渠道。

  (四)完善冰雪旅遊交通設施。結合冰雪資源開發和旅遊目的地建設,加快沈陽至白河高鐵、國道G331沿邊開發開放旅遊大通道改擴建等項目建設,推進牡丹江至敦化高鐵、新建亞(ya) 布力機場、延吉機場遷建等項目前期工作。強化景區至交通樞紐、幹線公路以及鄰近景區間連接道路規劃建設,打通旅遊交通服務“最後一公裏”。優(you) 化冰雪旅遊旺季交通運輸服務,增加列車班次、航線航班,適需增開旅遊專(zhuan) 列。探索在交通不便景區發展低空飛行,解決(jue) 遊客轉運接駁問題。

  (五)提升冰雪旅遊服務水平。完善冰雪旅遊景區配套服務,加強酒店、餐廳、商場等建設,改造提升供水、供熱、供氣和旅遊廁所等設施。規範旅遊服務標準,強化冰雪旅遊從(cong) 業(ye) 人員培訓管理。加強冰雪消費市場監管,健全跨區域旅遊市場舉(ju) 報投訴聯合處理機製,建立先行賠付等快速處理機製。落實安全生產(chan) 責任,加大對場所設施、住宿餐飲、交通運輸等領域安全監管力度,有效防範化解各類安全風險隱患。

  (六)深化區域冰雪旅遊合作。支持東(dong) 北地區建立冰雪旅遊合作機製,以哈爾濱—亞(ya) 布力—雪鄉(xiang) —牡丹江—延邊—長白山—通化—丹東(dong) —本溪—沈陽—撫順—吉林—長春—哈爾濱環線為(wei) 重點,聯動黑河、漠河、呼倫(lun) 貝爾、阿爾山等地區,共同策劃推廣冰雪旅遊精品線路。推動各地各類景區、滑雪場等加強合作,共同推出種類多樣的聯票、季卡等旅遊套餐。加強與(yu) 華北、西北等地區合作,促進冰雪旅遊跨區域聯動發展。

  三、加快發展冰雪運動

  (七)廣泛開展群眾(zhong) 性冰雪運動。支持開展大眾(zhong) 冰雪季、歡樂(le) 冰雪周等活動,舉(ju) 辦群眾(zhong) 性冰雪運動會(hui) 等賽事,開展雪地馬拉鬆、雪地足球、冰上龍舟賽等休閑體(ti) 育活動,因地製宜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群眾(zhong) 性冰雪運動品牌。大力推動冰雪運動進校園,支持有條件的中小學將冰雪運動教育納入體(ti) 育課程。鼓勵各地結合實際通過政府購買(mai) 服務等方式,推動中小學與(yu) 體(ti) 校、滑雪場、滑冰場等合作開展冰雪運動教育。

  (八)積極舉(ju) 辦高水平冰雪體(ti) 育賽事。支持哈爾濱辦好第九屆亞(ya) 洲冬季運動會(hui) ,遼寧辦好第十五屆全國冬季運動會(hui) 。支持東(dong) 北地區申辦國際滑聯、國際雪聯世界杯賽和全國各類冬季項目錦標賽等重要賽事,引進國際冰球項目等職業(ye) 聯賽分站賽,鼓勵通過冠名、特許經營等方式開發賽事資源。發展冰雪項目競賽表演產(chan) 業(ye) ,創建國家體(ti) 育產(chan) 業(ye) 基地。

  (九)加強冰雪運動場地設施建設。加快哈爾濱第九屆亞(ya) 洲冬季運動會(hui) 等比賽場館綜合改造,積極謀劃場館賽後利用和多季節運營。規劃建設吉林省冰雪運動中心、沈陽王家灣冰上運動中心、撫順龍崗山雪上運動中心等項目。因地製宜建設可開展冰雪運動的全民健身中心和社區健身圈,在公共體(ti) 育場館增設冰雪運動場地,建設戶外臨(lin) 時性冰雪運動設施。鼓勵有條件的公共冰雪場館向社會(hui) 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加強冰雪運動場地節能節水技術改造,鼓勵地方結合實際采取針對性措施降低冰雪運動場地用能用水成本。強化對運動場所、設施設備等監管,完善應急救援、醫療救治等安全保障體(ti) 係。

  四、積極發展冰雪文化產(chan) 業(ye)

  (十)強化冰雪文化展示推廣。辦好冰雪主題文化活動,擴大查幹湖冬捕節、吉林霧凇節、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內(nei) 蒙古冰雪那達慕等活動的影響力和參與(yu) 度。充分挖掘冰雪文化資源,加強冰雪雕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利用,舉(ju) 辦各類展覽展示和體(ti) 驗活動。打造冰雪文旅東(dong) 北品牌,創新網絡直播、短視頻等營銷方式,提升國內(nei) 外知名度。

  (十一)創新冰雪文化產(chan) 品。鼓勵創作更多彰顯東(dong) 北地區冰雪文化底蘊的文學、音樂(le) 、影視、沉浸式實景演出等文藝作品,開發冰雪文化數字創意產(chan) 品。推出具有冰雪特色的吉祥物、服裝、飾品等文化創意產(chan) 品。支持長春、哈爾濱等地建設冰雪文化產(chan) 業(ye) 園區。

  (十二)推動冰雪文化與(yu) 紅色文化、工業(ye) 文化、各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融合發展。依托相關(guan) 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冰雪文旅線路,傳(chuan) 承弘揚東(dong) 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協同推進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利用和冰雪文化發展,鼓勵利用老礦區、老廠區、老廠房等建設冰雪運動場所和研學基地。深入挖掘東(dong) 北地區各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融合冰雪元素充分展示各民族傳(chuan) 統村落風貌和習(xi) 俗、歌舞等文化特色。

  五、培育壯大冰雪裝備器材等產(chan) 業(ye)

  (十三)加強冰雪裝備器材研發製造。支持東(dong) 北地區裝備製造企業(ye) 聯合科研院所等開展冰雪場地設施設備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重點提升造雪機、壓雪車、製冰機、清冰車、索道纜車等裝備研發製造能力。發展壯大個(ge) 人冰雪運動器材產(chan) 業(ye) ,加強冰刀、冰鞋、滑雪板、滑雪服等產(chan) 品研發生產(chan) 。推動冰雪裝備器材智能化發展,更好滿足消費者沉浸式體(ti) 驗需求。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冰雪運動裝備器材特色產(chan) 業(ye) 園區,引進國內(nei) 外龍頭企業(ye) ,培育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支持建設冰雪裝備器材檢驗檢測中心和認證機構,推動認證結果國際互認。支持骨幹企業(ye) 、科研機構等參與(yu) 製修訂冰雪裝備器材各類標準,加強與(yu) 國際標準銜接。

  (十四)加快冰雪裝備器材推廣應用。以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為(wei) 契機,支持符合條件的冰雪文旅領域設施設備更新項目實施。支持冰雪裝備器材企業(ye) 與(yu) 滑雪場、滑冰場等密切合作,定製化開發冰雪場地設施設備,提供長期檢測維修、更新升級等配套服務。結合冰雪運動進校園活動,引導企業(ye) 與(yu) 高校、科研機構等合作開發適應青少年特點的冰雪運動裝備器材,開設公益性冰雪體(ti) 育精品課程,提供“產(chan) 品+服務”解決(jue) 方案。推動企業(ye) 與(yu) 金融機構開展合作,引導滑雪場、滑冰場通過融資租賃方式購置冰雪場地設施設備和運動器材。

  (十五)培育發展寒地特色產(chan) 業(ye) 。支持黑河、漠河、呼倫(lun) 貝爾等地加強汽車、飛機、高端裝備等領域耐寒測試能力建設,發展壯大寒地測試產(chan) 業(ye) 。鼓勵大興(xing) 安嶺等地培育引進寒地中藥材企業(ye) ,建設規模化生產(chan) 基地,加快寒地中藥材產(chan) 業(ye) 發展。依托當地氣候條件和能源優(you) 勢,合理規劃建設數據中心、算力中心等,積極融入全國一體(ti) 化算力網。

  六、完善政策舉(ju) 措

  (十六)加強冰雪人才培養(yang) 。支持東(dong) 北地區有條件的高等院校和職業(ye) 學校開設冰雪經濟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打造產(chan) 教融合實訓基地,加強冰雪旅遊服務、賽事策劃、設施維護、裝備製造等技能型人才培養(yang) 。支持黑龍江省建設國家冰雪運動學院。加大冰雪運動社會(hui) 體(ti) 育指導員培養(yang) 力度,引導冰雪項目退役運動員、專(zhuan) 業(ye) 教練員從(cong) 事冰雪運動教育培訓工作。

  (十七)加大投融資支持力度。通過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等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冰雪場地和文旅設施建設。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對冰雪場地開發主體(ti) 信貸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冰雪經濟領域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chan) 投資信托基金(REITs)項目發行上市。鼓勵文旅類國有企業(ye) 參與(yu) 冰雪經濟發展,積極引進民營資本和外資參與(yu) 冰雪資源開發。

  (十八)強化土地要素保障。支持地方對冰雪項目用地優(you) 先安排土地利用計劃指標,合理保障冰雪經濟發展使用林地等需求,依法依規加快辦理冰雪產(chan) 業(ye) 項目林草地占用、農(nong) 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等審批手續。支持利用集體(ti) 建設用地和符合條件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土地,以及城市公園、郊野公園、廣場及城市空置場所等建設冰雪場地設施。對利用現有山川水麵建設冰雪場地設施,不占壓土地、不改變地表形態的,可按原地類管理。

  (十九)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加強冰雪體(ti) 育、文化、人才、產(chan) 業(ye) 等領域國際合作,高質量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冰雪體(ti) 育示範區。辦好吉林冰雪產(chan) 業(ye) 國際博覽會(hui) 等展會(hui) ,舉(ju) 辦中俄冬季青少年運動會(hui) 、中俄界江冰球友誼賽、中俄蒙國際冰雪節等活動。學習(xi) 借鑒國外冰雪經濟發展先進理念、開發模式和管理經驗,持續提升發展水平。

  推動東(dong) 北地區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和加強黨(dang) 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把黨(dang) 的領導貫徹到東(dong) 北地區冰雪經濟發展工作各方麵全過程。在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統籌指導下,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nei) 蒙古自治區要切實履行主體(ti) 責任,精心組織實施。中央和國家機關(guan) 有關(guan) 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主動加強指導支持。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發展改革委要加強協調督促,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重大政策、重大項目要按程序報批,重大事項及時按程序請示報告。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