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

文章

完善市場準入製度:市場信號傳遞與平衡關係解析

發稿時間:2024-12-02 14:14:06   來源:人民論壇網   作者:劉新智

  【摘要】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明確要求“完善市場準入製度,優(you) 化新業(ye) 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2024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完善市場準入製度的意見》,彰顯了中央對深入完善市場準入環境、優(you) 化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基礎製度、營造良好市場經濟環境、全麵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決(jue) 心,也傳(chuan) 遞出與(yu) 以往相比更明確的市場信號。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製度,可以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形成“政府”和“市場”雙輪驅動和保障的發展格局,為(wei) 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推動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wei) 充分發揮市場準入製度的作用,在具體(ti) 推進和落實過程中還需要平衡好和處理好多種關(guan) 係。

  【關(guan) 鍵詞】市場準入製度 市場信號 平衡關(guan) 係

  【中圖分類號】F043 【文獻標識碼】A

  市場準入製度是國家對經營主體(ti) 進入市場進行管理和規範的重要製度,是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基礎製度之一。從(cong) 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要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製度,到黨(dang) 的十九大明確全麵實施市場準入負麵清單製度,再到黨(dang) 的二十大將市場準入製度列為(wei) 市場經濟基礎製度之一,市場準入製度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可以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形成“政府”和“市場”雙輪驅動和保障的發展格局,為(wei) 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推動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18年,我國印發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麵清單,成為(wei) 首個(ge) 真正建立市場準入負麵清單製度的主要經濟體(ti) 。自實施以來,負麵清單不斷“瘦身”,從(cong) 最初的151項縮減到2022年的117項,市場準入“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逐步確立,市場準入改革持續推進,改革紅利持續釋放,真正釋放了市場活力,激發了市場動能,為(wei) 各類經營主體(ti) 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平等的競爭(zheng) 機會(hui) 。

  完善市場準入製度傳(chuan) 遞的市場信號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明確要求“完善市場準入製度,優(you) 化新業(ye) 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深入破除市場準入壁壘”。2024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完善市場準入製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中央層麵首次專(zhuan) 門出台的關(guan) 於(yu) 完善市場準入製度的政策文件,是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的重要舉(ju) 措,將“完善市場準入製度”的目標具體(ti) 化、思路清晰化、舉(ju) 措可操作化,彰顯了中央對深入完善市場準入環境、打牢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基礎製度、營造良好市場經濟環境、全麵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決(jue) 心。

  通過製度引領構建高標準市場體(ti) 係。一是明確目標引領方向。《意見》提出構建開放透明、規範有序、平等競爭(zheng) 、權責清晰、監管有力的市場準入製度體(ti) 係。這一目標的明確,是我國首次正式對市場準入製度體(ti) 係建設提出的具體(ti) 要求,為(wei) 市場準入製度的完善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開放透明意味著信息的公開與(yu) 共享,讓各類經營主體(ti) 能夠平等地獲取市場準入相關(guan) 信息,能夠更好地進行市場行為(wei) 的選擇,為(wei) 其參與(yu) 市場競爭(zheng) 提供公平的起點;規範有序確保了市場準入的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可依,避免經營主體(ti) 在進入市場前後出現混亂(luan) 和無序;平等競爭(zheng) 是市場活力的源泉,平等的地位、公平的環境可以保障不同主體(ti) 在市場進入和後期發展中的公平競爭(zheng) ;權責清晰明確了各參與(yu) 方特別是各行政管理部門的責任與(yu) 權利,避免因為(wei) 職責不清導致的推諉和矛盾;監管有力則是市場準入製度有效實施的保障,確保製度的權威性和嚴(yan) 肅性。這五個(ge) 方麵相互關(guan) 聯、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高標準市場準入製度體(ti) 係的基石,體(ti) 現了我國對構建高標準市場體(ti) 係的堅定決(jue) 心。

  二是統一清單強化管理。市場準入負麵清單管理模式的進一步完善,強調各類依法設定的市場準入管理措施全部列入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麵清單,嚴(yan) 禁在清單之外違規操作。《意見》的這種思路和規定不僅(jin) 是對過去市場準入管理的總結、深化和完善,更是對未來進一步加強市場準入製度的規範和統一傳(chuan) 遞出強烈的信號。全國統一的負麵清單管理模式,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的壁壘,實現“全國一張清單”,讓各類經營主體(ti) 在全國範圍內(nei) 擁有平等的準入機會(hui) 和享有平等的準入地位。過去,一些地方存在自行製定市場準入性質的負麵清單或違規增設準入條件的現象,嚴(yan) 重阻礙了市場的統一和公平競爭(zheng) 。此次製度的完善,將有效遏製此類不良現象,為(wei) 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奠定堅實的製度基礎。

  三是效能評估保障落實。《意見》提出的全麵開展市場準入效能評估,鼓勵地方結合實際加強評估結果應用是此次製度完善的重要環節。通過優(you) 化指標體(ti) 係,發揮第三方機構作用,確保評估過程公開透明、結果客觀合理,能夠及時發現市場準入製度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引導加以改進。這一舉(ju) 措將形成製度的閉環管理,促使各級行政主體(ti) 嚴(yan) 格按照市場準入要求辦事,提高製度的執行效率和落實力度。同時,鼓勵地方結合實際加強評估結果應用,將評估結果與(yu) 政策調整、資源配置等相結合,進一步推動市場準入製度的不斷完善,為(wei) 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強化製度支撐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一是引導新業(ye) 態新領域快速發展。《意見》聚焦促進深海、航天、航空、生命健康、新型能源、人工智能、自主可信計算、信息安全、智慧軌道交通、現代種業(ye) 等新業(ye) 態新領域的健康發展。這些領域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方向,也是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重要體(ti) 現。完善市場準入製度,將為(wei) 這些新業(ye) 態新領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製度環境,吸引更多的創新要素向這些領域集聚,推動新技術、新產(chan) 品、新模式不斷湧現。例如,在人工智能領域,隨著市場準入門檻的降低,更多的企業(ye) 和科研機構將參與(yu) 到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中,加速人工智能技術與(yu) 各行業(ye) 的深度融合,推動我國經濟的智能化轉型。

  二是推動生產(chan) 要素創新性配置。《意見》提出,要按照標準引領、場景開放、市場推動、產(chan) 業(ye) 聚集、體(ti) 係升級的原則和路徑,分領域製定優(you) 化市場環境實施方案,推動生產(chan) 要素創新性配置,提高準入效率。這一舉(ju) 措將推動傳(chuan) 統生產(chan) 要素配置模式的深入變革,促進生產(chan) 要素在新業(ye) 態新領域的高效流動和優(you) 化組合。通過標準引領為(wei) 新業(ye) 態新領域的發展提供規範和指導;通過場景開放為(wei) 創新成果的應用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通過市場推動進一步激發經營主體(ti) 的創新活力;通過產(chan) 業(ye) 聚集可以有效形成產(chan) 業(ye) 協同效應,提高產(chan) 業(ye) 的整體(ti) 競爭(zheng) 力;通過體(ti) 係升級則可以推動新業(ye) 態新領域的可持續發展。這一係列措施的實施,將有力地推動新質生產(chan) 力的培育和發展,為(wei) 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三是推進各類創新平台高效運行。《意見》提出用好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和各類科技成果轉化等創新平台。創新平台特別是優(you) 勢創新平台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創新的重要載體(ti) 。通過完善市場準入製度,可以為(wei) 創新平台的高效運行和良好發展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製度保障,將吸引更多的創新資源向平台集聚,提高創新平台的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同時,創新平台的發展也將為(wei) 新業(ye) 態新領域的企業(ye) 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和創新服務,促進企業(ye) 的技術創新和產(chan) 品升級,推動新質生產(chan) 力的快速發展。

  促進公平競爭(zheng) 激發各類經營主體(ti) 活力。一是打破隱性壁壘營造公平的競爭(zheng) 環境。長期以來,市場準入方麵存在一些不合理限製和隱性壁壘,嚴(yan) 重影響了經營主體(ti) 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此次完善市場準入製度,強調嚴(yan) 禁在清單之外違規設立準入許可、違規增設準入條件等行為(wei) ,就是要打破這些隱性壁壘,創造公平的競爭(zheng) 環境。例如,一些民營企業(ye) 在市場準入方麵曾經麵臨(lin) 著各種“玻璃門”“旋轉門”“彈簧門”等隱性壁壘,導致其發展受到限製。隨著市場準入製度的完善,這些隱性壁壘將被逐步打破,民營企業(ye) 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hui) ,為(wei) 我國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是保障主體(ti) 權利促進市場有序競爭(zheng) 。權責清晰是市場準入製度體(ti) 係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完善市場準入製度,可以更加明確各經營主體(ti) 的權利和責任,保障其合法權益。同時,這也有助於(yu) 規範經營主體(ti) 的行為(wei) ,促進市場的有序競爭(zheng) 。例如,在市場準入的審批過程中,明確了審批的標準和流程,避免了審批人員的隨意性和主觀性,可以有效保障經營主體(ti) 的準入權利。

  三是發揮市場作用促進結構優(you) 化調整。完善的市場準入製度將進一步促進市場競爭(zheng) 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有效促進市場競爭(zheng) ,進而實現經濟結構優(you) 化調整的目標。在公平的競爭(zheng) 環境下,那些創新能力強、管理水平高、產(chan) 品質量好的經營主體(ti) 將脫穎而出,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和利潤;而那些缺乏競爭(zheng) 力的經營主體(ti) 將逐漸被市場淘汰。這將深入推動我國產(chan) 業(ye) 結構的優(you) 化升級,提高經濟的整體(ti) 質量和效益。

  推動監管升級保障市場健康發展。一是促進寬進嚴(yan) 管的理念轉變。《意見》提出實施寬進嚴(yan) 管,放開充分競爭(zheng) 領域準入,大幅減少對經營主體(ti) 的準入限製。同時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這一理念的轉變,體(ti) 現了我國政府在市場監管方麵不斷探索新思路、新方法。過去,政府在市場準入方麵過於(yu) 強調審批和管製,導致市場活力不足;現在,政府更加注重市場的開放性和競爭(zheng) 性,通過放寬準入限製,激發經營主體(ti) 的創新活力。但放寬準入並不意味著放鬆監管,而是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確保市場秩序和公共利益不受損害。例如,在一些新興(xing) 的互聯網金融領域,政府在放寬市場準入的同時,加強了對互聯網金融平台的監管,對防範金融風險起到了良好效果。

  二是推動監管方式的創新。隨著新業(ye) 態新領域的不斷湧現,傳(chuan) 統的監管方式已經難以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因此,要創新監管方式和手段,利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實時監測和預警,提高監管效率和準確性。同時,要建立健全新業(ye) 態新領域的法律法規體(ti) 係,明確經營主體(ti) 的權利和義(yi) 務,為(wei) 市場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形成多元協同的監管格局。完善市場準入製度,強調構建政府監管、企業(ye) 自覺、行業(ye) 自律、社會(hui) 監督的“大監管”格局。政府不再是唯一的監管主體(ti) ,企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和社會(hui) 公眾(zhong) 都將參與(yu) 到監管中來。企業(ye) 要自覺遵守市場準入製度和相關(guan) 法律法規,加強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行業(ye) 協會(hui) 要發揮自律作用,製定行業(ye) 規範和標準,加強對會(hui) 員企業(ye) 的監督和管理;社會(hui) 公眾(zhong) 要積極參與(yu) 監督,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這將形成多元協同的監管格局,提高監管的有效性和全麵性,保障市場的健康發展。

  踐行開放包容理念穩步擴大製度型開放。一是促進內(nei) 外資政策協同聯動。《意見》明確要求加強內(nei) 外資準入政策調整協同,在不減損現有經營主體(ti) 準入機會(hui) 的前提下,堅持國民待遇原則。這意味著對外資放開準入限製的領域,對內(nei) 資也同步放開;對內(nei) 資設定準入門檻的,對外資也同步適用。這一舉(ju) 措是我國穩步擴大製度型開放的具體(ti) 體(ti) 現,也是對國際社會(hui) 的積極回應。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之間的經濟聯係日益緊密,資本的流動更加頻繁,但是部分西方經濟體(ti) “逆全球化”和單邊主義(yi) 、貿易保護主義(yi) 思維日益顯現,我國作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積極推動內(nei) 外資準入政策的協同聯動,將向全球傳(chuan) 遞出進一步擴大開放的積極信號,吸引更多的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同時也為(wei) 我國企業(ye) “走出去”創造更好的條件,促進國內(nei) 外市場的深度融合。

  二是強化與(yu) 國際規則深度對接。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不斷變化,國際經貿規則也在不斷調整和完善。我國完善市場準入製度,是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的重要舉(ju) 措。通過優(you) 化市場準入環境,提高市場準入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增強我國市場對全球資源的吸引力。這不僅(jin) 有助於(yu) 我國企業(ye) 更好地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提升我國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中的地位,也有利於(yu) 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ti) 係的改革和完善,為(wei) 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貢獻中國力量。例如,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一些新興(xing) 領域,我國積極參與(yu) 國際標準的製定,為(wei) 我國企業(ye) 在國際市場上的發展爭(zheng) 取更多的話語權和競爭(zheng) 優(you) 勢。

  三是推動開放領域不斷拓展。除了加強內(nei) 外資政策協同聯動外,《意見》還提出有序放寬服務業(ye) 準入限製。對不涉及國家安全、社會(hui) 穩定,可以依靠市場充分競爭(zheng) 提升供給質量的服務業(ye) 行業(ye) 領域逐步取消準入限製;對涉及重要民生領域的教育、衛生、體(ti) 育等行業(ye) ,穩妥放寬準入限製。服務業(ye) 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也是對外開放的重點領域。放寬服務業(ye) 準入限製,將吸引更多的國內(nei) 外資本進入服務業(ye) ,推動服務業(ye) 的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提高我國服務業(ye) 的整體(ti) 水平和國際競爭(zheng) 力。同時,這也將為(wei) 消費者提供更多優(you) 質的服務產(chan) 品,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完善市場準入製度需要平衡好的關(guan) 係

  《意見》的出台,有助於(yu) 完善市場準入製度,實現市場準入製度的法治化、規範化、透明化,為(wei) 各類經營主體(ti) 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場環境,進一步推動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在具體(ti) 的執行實施過程中,還需要充分考慮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曆史性、現實性和前瞻性,處理好平衡好特定關(guan) 係。

  平衡好“放寬”與(yu) “嚴(yan) 管”的關(guan) 係,實現市場活力與(yu) 秩序的雙贏。市場準入製度的“放寬”與(yu) “嚴(yan) 管”是相輔相成的兩(liang) 個(ge) 方麵,既要放寬市場準入條件,激發市場活力,又要加強事中事後嚴(yan) 管,維護市場秩序。一是要放寬市場準入條件,降低企業(ye) 設立門檻。通過簡化審批程序、減少前置審批事項、推行“一網通辦”等措施,提高市場準入效率,降低企業(ye) 設立成本,減少不必要的負擔,使企業(ye) 輕裝上陣,進一步激發經營主體(ti) 的創新創業(ye) 活力。同時,要完善市場退出機製,對長期未開展經營活動的企業(ye) 進行清理,優(you) 化市場資源配置。二是要加強事中事後嚴(yan) 管,確保市場秩序規範。建立健全以信用為(wei) 基礎的新型監管機製,充分發揮社會(hui) 信用的牽引作用,加強對經營主體(ti) 的信用監管和聯合懲戒。通過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對經營主體(ti) 的精準監管和高效服務。同時,要加強跨部門、跨地區的監管協作,建立協同監管機製,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形成監管合力,防止監管盲區。三是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市場準入負麵清單製度,明確禁止和限製進入的領域。負麵清單以外的領域,各類經營主體(ti) 均可依法平等進入,不受限製。這有助於(yu) 打破行業(ye) 壁壘,促進市場競爭(zheng) ,提高市場效率。四是“放寬”與(yu) “嚴(yan) 管”要有機結合。“放寬”和“嚴(yan) 管”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隻有在放寬準入的同時加強監管,才能實現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一方麵,要通過“放寬”為(wei) “嚴(yan) 管”提供更多的實踐樣本和數據支持,使監管更加精準、有效。例如,在一些新興(xing) 領域,通過先放開準入,讓經營主體(ti) 充分探索和實踐,然後根據市場的發展情況和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和完善監管政策。另一方麵,要通過有效的“嚴(yan) 管”為(wei) “放寬”創造更好的市場環境,增強經營主體(ti) 的信心和安全感。例如,加強對知識產(chan) 權的保護,嚴(yan) 厲打擊侵權行為(wei) ,可以為(wei) 創新型企業(ye) 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從(cong) 而進一步激發市場的創新活力,引領行業(ye) 發展。

  平衡好“新”和“舊”的協同關(guan) 係,實現創新引領與(yu) 傳(chuan) 統升級的有機融合。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處理好“新”與(yu) “舊”的關(guan) 係成為(wei) 完善市場準入製度的關(guan) 鍵。“新”代表新業(ye) 態新領域的創新發展,“舊”則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一是創新引領開拓發展新空間。新業(ye) 態新領域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是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重要支撐力量,要積極為(wei) 其創造良好的市場準入環境。一方麵,要加快製定適應新業(ye) 態新領域特點的準入規則和標準。例如,對於(yu) 共享經濟、平台經濟等,要進一步明確平台責任、用戶權益保護等方麵的要求,規範市場秩序。另一方麵,要加大對創新型企業(ye) 的扶持力度。提供政策支持、資金扶持和人才保障,鼓勵企業(ye) 開展技術創新、商業(ye) 模式創新。可設立創新基金,對具有重大創新成果的企業(ye) 進行獎勵和資助。二是傳(chuan) 統升級築牢發展根基。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是經濟的重要支柱,要加強引導,促進其轉型升級。通過完善市場準入製度,引導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加大技術改造和創新投入,提高產(chan) 品質量和生產(chan) 效率,提高持續發展的內(nei) 生能力。例如,在製造業(ye) 領域,鼓勵企業(ye) 采用先進的生產(chan) 工藝和設備,提高智能化水平;在農(nong) 業(ye) 領域,推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規模化經營,提高農(nong) 業(ye) 現代化水平。同時,要加強對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品牌建設和市場拓展,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競爭(zheng) 力。三是促進新舊融合協同發展。新業(ye) 態新領域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並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進。鼓勵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借助新技術、新模式實現轉型升級,同時引導新業(ye) 態新領域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市場基礎,共同開拓市場。通過新舊融合,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平衡好“統一”與(yu) “差異”的關(guan) 係,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與(yu) 公平競爭(zheng) 。市場準入製度的“統一”與(yu) “差異”是辯證統一的,既要保持全國市場的統一性,又要兼顧不同地區的差異性和特殊性。一是要推動市場準入製度的全國統一。製定好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麵清單,明確禁止和限製進入的行業(ye) 、領域、業(ye) 務等,避免地區間、部門間標準不一致導致的市場分割和不公平競爭(zheng) 。確保各類經營主體(ti) 在全國範圍內(nei) 享有平等的市場準入機會(hui) 。同時,要建立健全市場準入的法律法規體(ti) 係,為(wei) 統一規範提供法律保障,提高製度的權威性和穩定性。二是分類施策滿足多元需求。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產(chan) 業(ye) 結構、資源稟賦等因素,製定差異化的市場準入政策。對於(yu) 經濟發達地區和重點產(chan) 業(ye) ,可以適當提高準入標準,引導產(chan) 業(ye) 向高端化、智能化發展;對於(yu) 欠發達地區和基礎產(chan) 業(ye) ,可以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降低準入門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例如,在西部地區,可以出台鼓勵產(chan) 業(ye) 轉移的準入政策,吸引東(dong) 部地區的企業(ye) 投資興(xing) 業(ye) 。三是要加強區域合作與(yu) 聯動,推動區域市場準入製度的協同發展。通過現代化的手段,根據不同地區的差異化市場準入政策導向,建立區域市場準入信息共享機製,加強跨區域合作,形成優(you) 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市場格局。這有助於(yu) 打破地區封鎖和市場分割,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

  平衡好“開放”與(yu) “安全”的關(guan) 係,保障國家經濟安全與(yu) 促進國際合作。市場準入製度的“開放”與(yu) “安全”是密不可分的,既要擴大市場開放程度、吸引外資參與(yu) 國內(nei) 市場競爭(zheng) ,又要加強國家安全審查、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一是要擴大市場開放程度,提高外資市場準入水平。通過放寬外資準入限製、優(you) 化外商投資環境等措施,吸引更多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同時,要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保護工作,提高外商投資便利化程度。二是要加強國家安全審查,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對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利益等敏感領域的外商投資,要進行嚴(yan) 格的安全審查。建立健全國家安全審查製度,完善審查機製和流程,提高審查效率和準確性。同時,要加強對國家安全審查結果的運用和監管,確保審查結果得到有效執行。三是要加強國際合作與(yu) 交流,推動國內(nei) 市場準入製度與(yu) 國際接軌。為(wei) 保障和維護我國企業(ye) 的正當權益,保護我國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健康發展,要積極參與(yu) 國際經貿規則製定和談判,推動國內(nei) 市場準入製度與(yu) 國際標準相銜接。加強與(yu) 國際組織的合作與(yu) 交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和做法,完善我國市場準入製度。

  平衡好“政府”與(yu) “市場”的關(guan) 係,發揮政府作用與(yu) 激發市場活力。市場準入製度的“政府”與(yu) “市場”是相互作用的,既要發揮政府在市場準入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和監管作用,又要激發經營主體(ti) 的活力和創造力。一是要發揮政府在市場準入過程中的引導作用。結合當前製定的負麵清單,通過製定科學合理的產(chan) 業(ye) 政策、發展規劃和行業(ye) 標準等措施,引導經營主體(ti) 向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領域發展,還要根據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狀態和未來的導向,適時調整負麵清單和相關(guan) 政策措施,強化政府在市場準入中的引導作用。同時,加強對市場準入製度的宣傳(chuan) 和推廣,提高經營主體(ti) 的認知度和參與(yu) 度。二是要發揮政府在市場準入過程中的監管作用。完善監管政策,豐(feng) 富監管手段,加大監管力度,通過強有力的監管,打擊違法違規行為(wei) ,維護市場秩序,營造風清氣正的公平市場環境。建立健全監管機製和監管體(ti) 係,利用先進的高科技手段,提高監管效率和準確性。同時,加強對監管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提高其業(ye) 務素質和執法水平。三是要激發經營主體(ti) 的活力和創造力。經營主體(ti) 的主動性和內(nei) 在意願需要依靠有效的製度激活,通過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優(you) 化營商環境,全麵執行落實、嚴(yan) 格監管反饋等措施,激發其創新創業(ye) 的主觀意願和內(nei) 在活力。協同不同部門的製度措施,支持經營主體(ti) 加強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共同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同時,為(wei) 各類經營主體(ti) 提供高水平全方位的服務和支持,幫助其解決(jue) 實際困難和問題,為(wei) 其排憂解難、保駕護航。

  (作者為(wei) 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導;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王奕丹對本文亦有重要貢獻)

  【注:本文係重慶市教委人文社會(hui) 科學研究項目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放寬準入限製,激發市場潛力活力》,《人民日報》,2024年8月31日。

  ②《更大力度優(you) 化市場準入環境》,《光明日報》,2024年8月31日。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