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文精神

文章

文物保護法新增條款:追索非法流失文物不受時效限製

發稿時間:2024-11-12 09:57: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1月9日電 (記者應妮)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十二次會(hui) 議表決(jue) 通過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不僅(jin) 明確了中國開展文物追索返還的工作機製,還增加了對流失海外文物追索返還的條款。

  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第八十一條包括兩(liang) 款。第一款為(wei) :國家加強文物追索返還領域的國際合作。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依法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對因被盜、非法出境等流失境外的文物開展追索;對非法流入中國境內(nei) 的外國文物,根據有關(guan) 條約、協定、協議或者對等原則與(yu) 相關(guan) 國家開展返還合作。第二款為(wei) :國家對於(yu) 因被盜、非法出境等流失境外的文物,保留收回的權利,且該權利不受時效限製。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國際私法學會(hui) 副會(hui) 長霍政欣9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時指出,第八十一條意義(yi) 重大。第一款強調了加強文物追索返還領域的國際合作,這就涉及依據國際條約去協助外國返還非法流入中國的文物。事實上,經過這些年的社會(hui) 經濟發展以及文物交易市場的繁榮,中國現在兼具文物流出國和文物流入國的雙重身份,該條款契合這樣一個(ge) 身份的變化。“中國不僅(jin) 加入了《關(guan) 於(yu) 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chan) 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與(yu) 《國際統一私法協會(hui) 關(guan) 於(yu) 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等多邊國際條約,截至目前,中國還與(yu) 秘魯、意大利、希臘、土耳其、美國、澳大利亞(ya) 等27個(ge) 國家建立了防止文物盜竊、盜掘及非法出境的雙邊條約,該條款是中國履行國際義(yi) 務的體(ti) 現,也是加強涉外領域立法的重要體(ti) 現。”

  他指出,該條款還明確了文物追索返還的工作機製,即由中國國家文物局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協同進行,“因為(wei) 文物追索返還往往涉及多部門協作,包括公安、海關(guan) 、外交等方麵都會(hui) 參加,這就明確是國家文物局牽頭的工作機製。”

  對於(yu) 第二款的規定,霍政欣表示,包括中國在內(nei) 的世界各國法律關(guan) 於(yu) 物的所有權以及提起訴訟的規定廣泛存在時效製度,這構成追索流失文物,尤其是追索曆史上流失文物的重要法律障礙。文物保護法新增這一條款,對中國追索非法流失文物,特別是曆史上的非法流失文物,其最重要之處就在於(yu) 突破了國內(nei) 法中時效製度的障礙。

  盡管回購、捐贈也是文物追索的一些方式,但他強調,從(cong) 總體(ti) 上來看,依據國際法和國內(nei) 法依法展開追索,目前來看仍是最有效、成本最小的一種追索方式,也是今後中國實現文物回家的最重要方式。(完)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