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劉植榮:空氣質量監測標準應與國際接軌

發稿時間:2012-01-11 00:00:00  

  2011年10月以來,北京等大城市連續出現灰霾天,但官方發布的環境空氣監測數據顯示空氣質量大多是良好,2011年12月17日北京市環保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北京市空氣質量創曆史最好水平。居民認為(wei) 官方公布的數據與(yu) 自己的真實感受差別太大,對官方的監測結果和標準提出質疑,並參照美國駐北京大使館的空氣質量監測,建議把空氣中粒徑小於(yu) 2.5微米的顆粒物(PM2.5)納入監測範圍。

  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的標準尤為(wei) 重要,標準高低表明對空氣汙染的重視程度以及治理空氣汙染的決(jue) 心和努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世界每年有130萬(wan) 人死於(yu) 室外空氣汙染,如果將PM10的濃度由70微克/立方米降為(wei) 20微克/立方米,就可以使因空氣汙染引起的疾病減少15%。

  這和劃分貧困線一樣,標準低了,貧困人口就少,政府對貧困人口的關(guan) 注和救濟力度就減弱。聯合國規定人均日生活消費2美元為(wei) 貧困線,1.25美元為(wei) 赤貧線。中國2010年的貧困線為(wei) 1274,我們(men) 的貧困線還到不到聯合國標準的一半。美國一個(ge) 四口之家的年收入在24343美元或以下定為(wei) 貧困線,相當於(yu) 人民幣15.42萬(wan) 元就要吃政府救濟。貧困線標準不一樣,我們(men) 就無法與(yu) 世界比較貧困人口所占總人口的比例,美國的貧困人口來中國都是“中產(chan) ”了。

  環境空氣質量監測也是這個(ge) 道理,監測標準隻有與(yu) 世界接軌,才能通過對比知道自己的環境空氣質量好壞,才能切實做好空氣淨化工作。如果放寬標準,那就相當於(yu) 放任空氣汙染。按現行標準,2011年廣州的空氣優(you) 良天數為(wei) 360天,優(you) 良率達98.6%,正如廣州市環保局局長羅思源所說:“一年隻有5天空氣質量達不到優(you) 良,我們(men) 工作都沒有什麽(me) 動力!”(見2012年1月5日《羊城晚報》)

  針對有網友提出的“世界衛生組織規定PM2.5安全指數為(wei) 10”,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杜少中回應說沒聽說過這個(ge) 標準。首都環保局高官竟然不知道空氣質量監測的國際標準,這著實讓百姓對環保部門環境保護的能力感到擔憂。

  其實,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發布的空氣質量標準,就把PM2.5年平均濃度限值定為(wei) 10微克/立方米,24小時濃度為(wei) 25微克/立方米。這一標準是根據美國癌症協會(hui) 2002年的一項研究報告提出來的,該報告認為(wei) ,PM2.5的年平均濃度低於(yu) 10微克/立方米不會(hui) 給健康帶來顯著影響(不是沒有影響)。

  為(wei) 了便於(yu) 評價(jia) 環境治理取得的進展,世界衛生組織還推出了三個(ge) 過度目標。“過渡時期目標一”PM2.5年平均濃度限值為(wei) 35微克/立方米,24小時濃度為(wei) 75微克/立方米,該濃度大致反映了曆史上較高的濃度,這一濃度與(yu) 死亡率有顯著的相關(guan) 性。“過渡時期目標二”PM2.5年平均濃度限值為(wei) 25微克/立方米,24小時濃度為(wei) 50微克/立方米,該濃度很可能與(yu) 健康效應有顯著的相關(guan) 性。“過渡時期目標三” PM2.5年平均濃度限值為(wei) 15微克/立方米,24小時濃度為(wei) 37.5微克/立方米,這個(ge) 濃度相對於(yu) “過渡時期目標二”可以降低大約6%的死亡率風險。

  空氣中的顆粒物可引起哮喘、肺癌、心血管疾病、殘疾兒(er) 、過早死亡等疾患。粒徑大於(yu) 10微米的顆粒物(PM10)可以通過鼻腔纖毛和喉嚨粘液過濾,無法進入人體(ti) 器官內(nei) 部,即使進入,也不會(hui) 停留太久,很快就會(hui) 被人體(ti) 自動排出。但PM10以下顆粒物可以沉積在支氣管和肺上,引起某些疾病。PM2.5以下的顆粒物則可穿透肺的氣體(ti) 交換器官,引起脈管炎、動脈硬化、心髒病和其他血管疾病。如果顆粒物小於(yu) 100納米,就可刺穿細胞膜,然後向其他器官轉移,包括大腦。2011年5月25日出版的《The Lancet》刊文指出,由於(yu) 空氣中的PM2.5很大一部分是由汽車尾氣排出的,汽車尾氣是最危險的致心髒病因素,7.4%的心髒病患者是由汽車尾氣引起的。根據美國環保機構的統計,美國每年癌症病例中,約58%是由排放造成的空氣汙染引起的。

  空氣中顆粒物粒徑越小,對人的健康危害越大。如果監測PM10,則無法知道PM2.5的含量,即無法知道對健康的危害性究竟有多大。一個(ge) 10微米的顆粒物質量相當於(yu) 100萬(wan) 個(ge) 100納米的顆粒物質量,如果空氣中的PM10濃度低但PM2.5濃度高,其危害性就比PM10濃度高但PM2.5濃度低要大。所以,在經濟落後國家,如果購置不起監測PM2.5的設備,就需要根據監測到的PM10的濃度推算出PM2.5的濃度。在PM10中,PM2.5要占50%—80%,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發展中國家采用50%的比值,因為(wei) 發展中國家私家轎車少,PM2.5所占的比重就小。但推算濃度畢竟不是初測數據,其可靠性要差很多,所以,隻有直接監測PM2.5才更準確、更科學。

  在民眾(zhong) 的積極呼籲下,環境保護部於(yu) 2011年12月30日通過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增設了PM2.5,收緊了PM10,據稱,新標準要到2016年才在全國實施,2012年僅(jin) 在部分地區采用。實際上,許多地區早已具備了檢查PM2.5的能力,如廣州在2010年就配置了PM2.5監測設備,目前廣州10個(ge) 空氣質量監測點均具備了PM2.5的監測能力,有的連PM1也能監測。

  即使按照我們(men) 的新標準,也僅(jin) 僅(jin) 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最低標準。中國新標準PM2.5年平均濃度限值為(wei) 35微克/立方米,這是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最低標準“過渡時期目標一”的數值。中國新標準PM10年平均濃度限值從(cong) 100微克/立方米收縮到70微克/立方米,同樣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最低標準。

  我們(men) 應該認識到這樣一個(ge) 事實,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空氣汙染特征也在發生變化。PM2.5到PM10之間的顆粒物主要產(chan) 生於(yu) 建築活動等機械運動和風沙揚塵,而PM2.5以下的細顆粒物則產(chan) 生於(yu) 燃料燃燒。隨著私家轎車數量的增多,環境空氣中PM2.5的含量會(hui) 不斷加大,仍采用PM10不但不能準確評價(jia) 空氣質量及其對健康的危害,這會(hui) 誤導環保政策的製定。所以,環保部門應盡快在全國範圍采用PM2.5,並把監測標準與(yu) 國際接軌。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