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中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
發稿時間:2024-10-21 14:02:55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張文顯
黨(dang) 的二十大從(cong) “堅持全麵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出發,把“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更加完善”作為(wei) 未來一個(ge) 時期我國法治建設的目標任務。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jue) 定》(以下簡稱《決(jue) 定》)再次提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並作出全麵部署。這充分表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不僅(jin) 是全麵依法治國的目標任務,也是全麵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務。在新征程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更加完善,是深入推進全麵依法治國、建設更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是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們(men) 要統籌推進全麵依法治國和全麵深化改革,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1.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曆史方位,從(cong)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戰略高度,作出全麵推進依法治國重大決(jue) 定。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ge) 係統工程,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ge) 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目標、總抓手。在此背景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創造性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並將其作為(wei)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總抓手。
黨(dang) 的十八屆四中全會(hui) 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緊緊抓住法治體(ti) 係建設這個(ge) 總抓手,堅持黨(dang) 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hui) 一體(ti) 建設,全麵深化法治領域改革,統籌推進法律規範體(ti) 係、法治實施體(ti) 係、法治監督體(ti) 係、法治保障體(ti) 係、黨(dang) 內(nei) 法規體(ti) 係建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為(wei) 我國創造經濟快速發展、社會(hui) 長期穩定的奇跡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發揮了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
同時,我們(men) 也要看到,與(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總體(ti) 要求,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建設達到更高水平、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目標和需要對標對表,我國法治體(ti) 係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例如法律規範體(ti) 係不夠完備、黨(dang) 的自我革命製度規範體(ti) 係不夠健全完善、法治實施體(ti) 係不夠科學高效、法治監督體(ti) 係不夠嚴(yan) 密、法治保障體(ti) 係不夠有力、涉外法治短板比較明顯、法治社會(hui) 的基礎不夠牢固,等等。直麵這些問題和不足,《決(jue) 定》設置專(zhuan) 章,就在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中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作出了頂層設計和全麵部署。
2.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的重點任務
以《決(jue) 定》為(wei) 主要依據,結合黨(dang) 的二十大關(guan) 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更加完善”的部署和《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現階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更加完善的重點任務是:
進一步加強法律規範體(ti) 係建設。深化立法領域改革,完善黨(dang) 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yu) 的立法工作格局,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統籌立改廢釋纂,加強重點領域、新興(xing) 領域、涉外領域立法、區域協同立法,完善以憲法為(wei) 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律體(ti) 係,健全國家治理急需的製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製度。完善合憲性審查、備案審查製度,維護社會(hui) 主義(yi) 法製的統一、尊嚴(yan) 和權威。
進一步加強法治實施體(ti) 係建設,確保憲法法律有效實施。一是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健全保證憲法全麵實施製度體(ti) 係,全麵貫徹實施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建立憲法實施情況報告製度。二是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促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深化行政執法體(ti) 製改革,切實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hui) 秩序。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製度,確保法律法規公正、有效實施。三是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健全監察機關(guan) 、公安機關(guan) 、檢察機關(guan) 、審判機關(guan) 、司法行政機關(guan) 各司其職,監察權、偵(zhen) 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配合、相互製約的體(ti) 製機製,從(cong) 製度上著力解決(jue) 影響司法公正、製約司法能力、妨礙人權司法保障等深層次問題。四是完善推進法治社會(hui) 建設機製,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文化建設,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精神,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wei) 全體(ti) 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五是加強涉外法治建設,統籌推進國內(nei) 法治和涉外法治,建立一體(ti) 推進涉外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務、法治人才培養(yang) 的工作機製。完善涉外法律法規體(ti) 係,提升涉外執法司法效能,深化執法司法國際合作,堅決(jue) 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wei) 基礎的國際秩序。
進一步加強法治監督體(ti) 係建設。建設黨(dang) 統一領導、全麵覆蓋、權威高效的法治監督體(ti) 係,形成以黨(dang) 內(nei) 監督為(wei) 主導,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財會(hui) 監督、統計監督、群眾(zhong) 監督、輿論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的監督格局。加強對立法權、行政權、監察權、司法權的監督,健全權力運行的製約監督體(ti) 係,讓權力在監督下行使、在陽光下運行。
進一步加強法治保障體(ti) 係建設,健全厲行法治的政治保障、製度保障、思想保障、組織保障、運行保障、人才保障體(ti) 製機製。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緊緊抓住實際行使執政權、立法權、行政權、監察權、司法權的“關(guan) 鍵少數”,讓各級領導幹部在全麵依法治國和全麵深化改革中發揮關(guan) 鍵作用。加快推進法治體(ti) 係的數字化基礎建設和運行機製的數字化改造,全麵提升法治運行的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水平。
進一步加強黨(dang) 內(nei) 法規體(ti) 係建設。以黨(dang) 章為(wei) 根本,以民主集中製為(wei) 核心,構建內(nei) 容科學、程序嚴(yan) 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dang) 內(nei) 法規體(ti) 係和黨(dang) 的自我革命製度規範體(ti) 係,為(wei) 製度治黨(dang) 、依規治黨(dang) 、黨(dang) 的自我革命提供更加完善的黨(dang) 內(nei) 法規製度體(ti) 係。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dang) 有機統一,健全黨(dang) 內(nei) 法規同國家法律法規銜接協調機製,形成治國理政的合力和效能。
進一步加強國家安全法治體(ti) 係、軍(jun) 事法治體(ti) 係、生態法治體(ti) 係、社會(hui) 規範體(ti) 係等國家和社會(hui) 治理分領域的法治體(ti) 係建設。
3.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必須堅持正確方向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指出,必須“堅持法治體(ti) 係建設正確方向”,“具體(ti) 講就是要堅持黨(dang) 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理論”。
(一)堅持黨(dang) 的領導。堅持黨(dang) 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建設的根本保證和根本原則。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這件大事能不能辦好,最關(guan) 鍵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確、政治保證是不是堅強有力,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就是這個(ge) “最關(guan) 鍵”。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最大優(you) 勢。推進法治體(ti) 係更加完善,首先要堅持黨(dang) 中央對法治體(ti) 係建設的集中統一領導和頂層設計,把黨(dang) 關(guan) 於(yu) 法治體(ti) 係建設的創新理論、戰略部署、科學方法全方位深層次體(ti) 現在法治體(ti) 係之中。堅持黨(dang) 的領導也是推進法治體(ti) 係建設的基本經驗,實踐證明,法治體(ti) 係之所以科學有效構建,之所以能夠取得曆史性成就、實現曆史性突破、發揮曆史性作用,根本原因在於(yu) 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的堅強領導,在於(yu) 各級黨(dang) 委貫徹執行黨(dang) 中央全麵依法治國的理論和方略。
(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的根本製度基礎。從(cong) 這一邏輯出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建設,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強調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根本製度、基本製度、重要製度,是對黨(dang) 和國家各方麵事業(ye) 作出的製度安排。我們(men) 無論是編製發展規劃、推進法治建設、製定政策措施,還是部署各項工作,都要遵照這些製度,不能有任何偏差”。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最重要的是“堅持憲法確定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地位不動搖,堅持憲法確定的人民民主專(zhuan) 政的國體(ti) 和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的政體(ti) 不動搖”。同時,要按照《決(jue) 定》,堅持以製度建設為(wei) 主線,築牢根本製度,完善基本製度,創新重要製度,使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更加鞏固、優(you) 越性充分展現。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ti) 地位,也保證了人民在全麵推進依法治國中的主體(ti) 地位,這是我們(men) 的製度優(you) 勢,也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區別於(yu) 資本主義(yi) 法治的根本所在。法治體(ti) 係建設要秉持法治建設為(wei) 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的價(jia) 值理念,積極回應人民群眾(zhong) 新要求新期待,係統研究謀劃和解決(jue) 法治領域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尊嚴(yan) 感、公平感。
(三)貫徹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理論。“推進全麵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以科學理論為(wei) 指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理論正是引領和指導我國法治建設實踐的科學理論。習(xi) 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理論的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法治思想、21世紀馬克思主義(yi) 法治思想,貫徹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理論首要的就是堅持以習(xi) 近平法治思想為(wei) 科學指導和根本遵循。習(xi) 近平法治思想創造性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這一重大理論命題的戰略意義(yi) 、豐(feng) 富內(nei) 涵、精髓要義(yi) 、實踐要求進行了科學闡釋,為(wei) 我們(men) 明確了推進法治體(ti) 係建設的根本立場、觀點和方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指出,“我們(men) 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必須是紮根中國文化、立足中國國情、解決(jue) 中國問題的法治體(ti) 係”。這就明確告訴我們(men)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更加完善,還必須堅持從(cong) 中國實際出發,適應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需要,突出實踐特色、文化特色、時代特色。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