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空氣是治理出來的
發稿時間:2011-12-08 00:00:00
這幾天,華北平原灰霾鎖天。黃淮、江淮乃至江南的空氣質量也令人不快,隻不過冷暖氣流在此區域大麵積交匯,碰撞出大片陰雨天氣,灰霾天氣的“猙獰麵目”才稍稍緩和。
北京環保部門通報的空氣質量狀況為(wei) “輕度汙染”,這和公眾(zhong) 對空氣質量的感受再生分歧。11月1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表示,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環境汙染日益成為(wei) 我們(men) 的突出問題。減少汙染,既要加強治理,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切實加強環境法製建設,還要努力改進監測手段,提高監測水平。我們(men) 要重視完善環境監測標準,逐步與(yu) 國際接軌,使監測結果與(yu) 人民群眾(zhong) 對青山綠水藍天白雲(yun) 的切實感受更加接近。
由於(yu) 這幾日華北地區天氣狀況不佳,民眾(zhong) 的意見再度聚焦於(yu) 前一段時間稍有平息的PM2.5(大氣中直徑小於(yu) 或等於(yu) 2.5微米的顆粒物)問題。在此時間節點,恰逢重新修訂並升級、將PM2.5、臭氧(8小時濃度)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jia) 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次公開征求意見告一段落,新標準普遍實施為(wei) 何要拖到2016年,成了輿論發泄不滿的最新靶標。
其實,已持續發酵月餘(yu) 的關(guan) 於(yu) PM2.5的爭(zheng) 議,有關(guan) 部門從(cong) 一開始就因對真相披露的躲躲閃閃而使自己掉進了自挖的尷尬“陷阱”越陷越深。
按已實施10年有餘(yu) 的PM10(大氣中直徑小於(yu) 或等於(yu) 10微米的顆粒物)標準進行監測,中國空氣汙染的治理成效客觀真實。據人民日報援引的國家環境公報披露的數據,與(yu) 2005年相比,2010年全國城市空氣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的年均濃度分別下降了26.3%和12%,全國82.8%的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了國家二級標準。
但若按目前國際上已普遍采用的PM2.5標準,國內(nei) 大多數城市的空氣汙染程度將出現明顯大倒退,這情形猶如,按1196元的貧困線標準,國內(nei) 貧困人口為(wei) 2800萬(wan) 人,而若按上周公布的2300元新貧困線,國內(nei) 貧困人口就多至1.28億(yi) 人。但就如貧困線上調並不會(hui) 否定政府的扶貧成效那樣,空氣監測標準的提升,同樣不會(hui) 否認已有的治汙成果。有坦蕩磊落之胸襟,有關(guan) 部門目前隻須先做好兩(liang) 件舉(ju) 手之勞的小事,持續月餘(yu) 的PM2.5爭(zheng) 議,雖不敢說能夠完全平息,至少不會(hui) 令有關(guan) 方麵如此被動和尷尬:
第一,承認舊的監測標準的確不合時宜,過去雖已依據PM2.5標準進行監測,但有關(guan) 數據未公布,主要還是對形象有顧慮。也即承認以前的工作有不足。
第二,向全社會(hui) 講清楚,若改用PM2.5標準監測空氣質量,隻能解決(jue) 人們(men) 以往的感官直覺與(yu) 環保部門公布的空氣監測結論不一致的問題,並不能直接降低眼下的空氣汙染對人們(men) 身體(ti) 健康帶來的損害。
簡言之,更新監測標準並向公眾(zhong) 如實報告監測結果,隻需有關(guan) 部門踐行一是一、二是二的“政治誠信”即可,而要想減少乃至消解空氣汙染對民眾(zhong) 健康的慢性損害,則是一個(ge) 典型的治理難題,非政府單方麵努力可以奏效。即便是全社會(hui) 一起使力,也非一朝一夕能夠解決(jue) 。
出現爭(zheng) 議是件好事而非壞事。民眾(zhong) 的“空氣焦慮”反映的是環保意識的空前提升,否則,絕大多數民眾(zhong) 對PM2.5是個(ge) 什麽(me) 東(dong) 西很可能仍被蒙在鼓裏。甚至把2016年設定為(wei) 全國施行PM2.5標準的“關(guan) 門時間”也有可能。事實上,有條件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地區可提前實施PM2.5標準。隻是不少環保團體(ti) 希望加快這一進程。
同時,民眾(zhong) 也需明辨,標準提高,隻能起到提升治汙技術的引領作用和增加治汙投入的倒逼作用。說到底,好空氣不是監測出來的,而是治理出來的。說到治理,那就必須強調人人有責,踐行綠色生活需要“從(cong) 我做起”。
PM2.5主要來自揚塵、燃煤和機動車尾氣排放。環境保護部汙染物排放總量控製司司長劉炳江曾表示,在對北京工業(ye) 源汙染排查之後發現,目前機動車排放已占據汙染總排放的將近2/3。可有多少開車出行者作過“我既是汙染受害者亦是汙染製造者”的反躬自省?
有關(guan) PM2.5的爭(zheng) 議不妨告一段落,真正要緊的是,從(cong) 政府到社會(hui) ,從(cong) 單位到個(ge) 人,大家都捫心自問:要想有個(ge) 好空氣,各自該做什麽(me) 並付諸行動。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