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中國清潔能源行業之憂

發稿時間:2022-04-19 09:52:06  

    10年前,常年煙霧彌漫的保定市平原地區以出產(chan) 驢肉聞名。如今,這座地處北京西南麵的城市有了一個(ge) 新名頭:中國太陽能麵板行業(ye) 的“火炬手”。目前,中國太陽能麵板行業(ye) 的規模已位居全球之首。

  適逢午休時分,在保定最大的太陽能企業(ye) 英利集團(YingliSolar)整潔的廠區內(nei) ,一些工人在室外打著籃球。廠房裏,一台台鋥光瓦亮的機器飛速地旋轉著,喳喳作響,把一塊塊多晶矽錠鍛造成太陽能麵板,它們(men) 將被銷往巴西、德國和美國等地。

  在樓上的一間辦公室裏,原保定市官員、英利集團首席戰略官馬學祿在談到太陽能的前景時,描繪了一幅瑰麗(li) 的景象。“我們(men) 希望太陽成為(wei) 普通老百姓都能使用的綠色能源,它跟石油不一樣……太陽能是一種和諧的資源,一種和平的資源。”

  不過,今年的國際太陽能行業(ye) 既不和諧、也不和平。利潤不斷下滑、企業(ye) 倒閉、政治爭(zheng) 議和國際貿易爭(zheng) 端等因素,打破了太陽能行業(ye) 的寧靜。

  這種動蕩是一個(ge) 信號,折射出中國疾速進軍(jun) 可再生能源領域所造成的更大範圍的破壞。中國在風力、太陽能以及其它“清潔能源”技術領域投入了巨大資源,重塑了一個(ge) 全球性的行業(ye) ——據估計,去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融資總和共計2430億(yi) 美元。其結果是:全球範圍內(nei) 的商業(ye) 戰略和官方政策都被顛覆。

  然而,中國清潔能源行業(ye) 本身麵臨(lin) 著一係列挑戰,正處於(yu) “內(nei) 憂外患”之時。這個(ge) 行業(ye) 已走得太遠,速度也太快。該行業(ye) 今後的發展恐怕會(hui) 更加艱難。

  中國“綠色行動”

  中國的“綠色行動”大致始於(yu) 10年前,當時能源消耗激增和汙染造成的惡性影響開始令中國領導人感到擔憂。2007年,中國政府發布了一項發展風力、太陽能和生物燃油的規劃。自那時起直到今年,中國風力發電產(chan) 能逐年翻番。根據密切關(guan) 注可再生能源行業(ye) 的美國皮尤慈善信托基金會(hui) (PewCharitableTrusts)的統計,2010年中國已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投資國,全年公共急私人投資總計544億(yi) 美元。

  對於(yu) 中國領導人來說,發展可再生能源既可以化解國家能源危機,又有利於(yu) 治理空氣汙染。中國的空氣汙染主要是燃燒煤炭所致,已經對居民生活造成了嚴(yan) 重影響。目前中國仍然主要依靠煤炭發電,但中央政府已製定了遠大目標:到2020年,非化石燃料在總體(ti) 能源中所占的比例,將從(cong) 目前的8%提高到15%。這相當於(yu) 把一個(ge) 意大利這樣大的國家使用的能源全部從(cong) 煤炭轉為(wei) 可再生能源。

  隨著中國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開始激增,其製造產(chan) 能增長得更為(wei) 迅速。按照所銷售風力發電機的發電能力計算,華銳風電(Sinovel)和新疆金風科技(XinjiangGoldwind)這兩(liang) 家中國公司如今已躋身全球三大風力發電機製造商之列。另外一家則是丹麥的維斯塔斯(Vestas)。

  在太陽能組件(即借助太陽光線發電的太陽能麵板)領域,全球十大製造商中,中國企業(ye) 占了七家,其中包括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LDKSolar)、尚德電力(SuntechPower)、英利以及天合光能(TrinaSolar)。而在2007年,中國隻有兩(liang) 家企業(ye) 躋身前十。中國許多風力和太陽能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都躋身國內(nei) 富豪榜。

  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ye) 快速發展的動力,同樣來自於(yu) 推動中國其他製造業(ye) 發展的一些優(you) 勢因素,如廉價(jia) 勞動力和龐大的國內(nei) 市場。此外,也要歸功於(yu) 地方政府和國有銀行的扶持。

  保定市從(cong) 2002年開始涉足太陽能,當時該市建成了一座名為(wei) “電穀”的新開發區,政府還提供土地和稅收方麵的優(you) 惠政策,以吸引目標產(chan) 業(ye) 。其他城市也製定了類似的戰略。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wEnergyFinance)的數據,中國國有銀行總共為(wei) 清潔能源企業(ye) 提供了470億(yi) 美元信貸額度,但企業(ye) 真正動用的,隻占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分析師稱,這樣的安排並不罕見。“我們(men) 沒有看到切實證據,可以證明中國太陽能企業(ye) 免費拿地了,或者是拿到了(比其他行業(ye) )更低廉的貸款。”未來資產(chan) 證券(MiraeAssetSecurities)香港分析師尼普恩?夏爾馬(NipunSharma)表示,“他們(men) 總成本較低的主要原因在於(yu) 規模經濟效益,以及在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方麵的彈性。”

  不管具體(ti) 情況怎樣,這種做法不僅(jin) 在中國、也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巨大變化。太陽能麵板和風力發電機的“中國價(jia) 格”已經顛覆了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意義(yi) 。如今,一台風電機的成本大約是2007年的三分之一,而太陽能麵板價(jia) 格僅(jin) 在過去一年裏就下降了40%左右。

  太陽能麵板價(jia) 格跌勢尤為(wei) 迅猛的原因在於(yu) ,正當西班牙、意大利、德國和英國等一些主要市場由於(yu) 實施財政緊縮計劃、相繼削減太陽能發電補貼之際,中國新增產(chan) 能開始投產(chan) 。由於(yu) 需求下降,預計今年全球太陽能麵板產(chan) 能將比實際銷售量多出一倍。

  麵板降價(jia) 令那些太陽能發電廠商獲益良多——它們(men) 得以降低成本,在世界某些地方已有能力同燃煤火電廠和燃氣火電廠競爭(zheng) 。從(cong) 中國采購部件,也令風力渦輪機廠獲益良多。“如今我們(men) 的最終產(chan) 品正變得越來越便宜,這要歸功於(yu) 中國。”德國風力渦輪機廠Repower中國區首席執行官沃爾夫岡(gang) ?尤森(WolfgangJussen)說,“中國的參與(yu) ,改變了遊戲的格局。”

  內(nei) 憂外患

  然而,對於(yu) 一些美國企業(ye) 來說,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異軍(jun) 突起是一種威脅。今年8月份,美國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Solyndra宣告破產(chan) ,1100名員工失業(ye) ,這集中體(ti) 現出巴拉克?奧巴馬(BarackObama)政府創造“綠色就業(ye) ”的努力宣告失敗。聯邦政府為(wei) 其提供5.35億(yi) 美元貸款擔保的Solyndra,一直被認為(wei) 是一個(ge) 風險很大的押注。而來自中國的競爭(zheng) ,大大降低了這種押注成功的幾率。由於(yu) 擔心美國太陽能麵板業(ye) 未來產(chan) 能大幅縮減,一些美國人成立了遊說團體(ti) 美國太陽能製造聯盟(CoalitionforAmericanSolarManufacturing)。該聯盟已提交申請,要求對中國出口的太陽能電池進行反傾(qing) 銷調查。中國政府則予以回擊,對美國展開了反補貼調查。一場貿易爭(zheng) 端隱隱迫近。

  然而,貿易爭(zheng) 端隻是中國清潔能源企業(ye) 麵臨(lin) 的諸多問題之一。在太陽能行業(ye) ,令歐美企業(ye) 遭受打擊的全球產(chan) 能過剩以及價(jia) 格下降問題,同樣影響到了中國。本月,尚德(Suntech)、賽維LDK(LDKSolar)、天合光能(TrinaSolar)、英利(Yingli)都宣布發貨量將低於(yu) 預期。在過去半年的時間裏,這些企業(ye) 的股價(jia) 均已下跌過半。

  2011年對於(yu) 中國風電企業(ye) 來說並不好過,原因在於(yu) ,大量經驗不足或沒有經驗的企業(ye) 紛紛想方設法進入風電行業(ye) ,導致外界對該行業(ye) 的產(chan) 品質量產(chan) 生憂慮,並導致產(chan) 能過剩。三一重工旗下生產(chan) 風力渦輪機的三一電氣(SanyElectric)總經理吳佳梁表示,質量方麵的風險非常高。“有些廠商隻想迅速地撈一把。我知道這些廠商是怎麽(me) 做的。它們(men) 的產(chan) 品出廠之前,甚至連檢測都不做。”

  為(wei) 了糾正這一問題,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采取各種監管措施,但這一過程減緩了風電廠裝機量增長的步伐。同時,不斷加劇的老化問題,也是限製電網吸收新產(chan) 能的一個(ge) 瓶頸。中國風能協會(hui) (ChinaWindEnergyAssociation)的調查顯示,去年年底時,有高達27%的風力渦輪機因為(wei) 沒有安裝而處於(yu) 停工狀態。

  有些人說,大量政府主導的資金介入,已開始導致該行業(ye) 效率低下,與(yu) 數十年前鋼鐵和水泥業(ye) 在政府的支持下急劇膨脹一樣。那些規模最大的風電企業(ye) 都與(yu) 政府有著密切聯係(金風科技(Goldwind)的前兩(liang) 大股東(dong) 都是國企),這種聯係有時候能夠幫助這些企業(ye) 擴大市場份額。中國總理溫家寶之子溫雲(yun) 鬆(WinstonWen)與(yu) 人共同創辦的一隻基金,是中國最大的兩(liang) 家風力渦輪機製造商華銳風電(Sinovel)和金風科技的重要出資者。

  一位風電廠開發商這樣描述一些風電廠的投標過程:“在選擇風力渦輪機廠商的時候,質量並不是招標者真正看重的因素,他們(men) 更看中的是哪家廠商關(guan) 係過硬,以及哪家廠商認識人、能拿到貸款。”

  隨著中國企業(ye) 在海外擴張,它們(men) 將麵臨(lin) 更多越來越嚴(yan) 格的調查,像這次美國反傾(qing) 銷調查這樣的事情,到那時將算不了什麽(me) 。一家西方風力渦輪機廠商的中國區負責人表示:“我們(men) 要搶在中國企業(ye) 打到歐洲之前,把這些企業(ye) 堵在中國。”

  盡管風力渦輪機體(ti) 積龐大、運輸困難,但中國廠商已開始在出口市場上有所建樹。比如說,金風科技正在伊利諾斯州興(xing) 建一個(ge) 計劃耗資2億(yi) 美元、計劃總裝機容量110兆瓦的風電廠,作為(wei) 展示其產(chan) 品的“樣板間”。金風此舉(ju) 令美國風力渦輪機市場領軍(jun) 者通用電氣(GE)感到了競爭(zheng) 的威脅,在最近麵向分析師們(men) 的一次介紹會(hui) 上,通用做出了一個(ge) 直接的反應——展示了一些照片,用以說明某些中國產(chan) 品質量不佳。

  資深能源政策官員、中國發改委(NationalDevelopmentandReformCommission)能源研究所(EnergyResearchInstitute)副所長李俊峰坦承,中國新能源行業(ye) 的確遇到了一些困難,但假以時日,這些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

  “我們(men) 的新能源行業(ye) 還非常年輕,”李俊峰表示,“小孩子走路難免磕磕碰碰,因為(wei) 還沒有長大。但他們(men) 總會(hui) 長大的。”

  貿易爭(zheng) 端威脅

  美國企業(ye) 常常采取行動,以期阻止廉價(jia) 的中國進口商品,但很少有企業(ye) 是來自能令技術愛好者們(men) 脈搏加速的行業(ye) 。因此,當政界人士、公司高管和律師們(men) 上個(ge) 月帶著太陽能電池板現身美國國會(hui) 聽證大廳,宣告美國可再生能源領域迎來首起此類訴訟案時,情況出現了某些變化。

  以SolarWorld為(wei) 首的7家公司希望華盛頓方麵針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征收50%至250%的反傾(qing) 銷稅及反補貼稅,它們(men) 聲稱中國的太陽能電池定價(jia) 過低,並且享有不合法的國家補貼。

  SolarWorld雖是一家德國企業(ye) 的子公司,但卻自稱是一家美國企業(ye) 。此案中的訴訟團體(ti) 自稱為(wei) 美國太陽能製造聯合會(hui) (CASM)。但還有一些企業(ye) 組成了一個(ge) 廉價(jia) 太陽能聯合會(hui) (CoalitionforAffordableSolarEnergy,簡稱:Case),反對這一行動,其中包括進口零配件以進行深加工及配售的企業(ye) 。

  這場爭(zheng) 論反映出人們(men) 難以確定中國可再生行業(ye) 與(yu) 美國可再生行業(ye) 之間的界限。CASM將Case稱為(wei) 一家“中國進口商組織”,並表示自己的行為(wei) 符合美國貿易法慣例。另一方麵,Case表示,SolarWorld隻是在尋求從(cong) 自由市場獲得保護。Case宣稱自己代表著近1萬(wan) 名工人,相當於(yu) 美國太陽能行業(ye) 勞動力總數的10%。“每一天都會(hui) 有新的美國太陽能企業(ye) 站出來反對SolarWorld試圖抑製競爭(zheng) 的舉(ju) 動。”總部位於(yu) 新澤西的KDCSolar的總裁艾倫(lun) ?愛潑斯坦(AlanEpstein)說,“競爭(zheng) 有利於(yu) 美國太陽能行業(ye) ,有利於(yu) 該行業(ye) 的就業(ye) 。”

  就中國而言,北京方麵上周宣布它將對美國的清潔能源補貼展開調查。據美國太陽能產(chan) 業(ye) 協會(hui) (SolarEnergyIndustriesAssociation)的數據,去年美國太陽能行業(ye) 對華貿易實現了2.4億(yi) 美元的貿易順差。

  當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hui) (InternationalTradeCommission)12月和來年分兩(liang) 階段作出裁決(jue) 時,SolarWorld和CASM也許能心隨所願地拿到對華開征反傾(qing) 銷稅和反補貼稅的結果。但這起案件無法解決(jue) 一場爭(zheng) 執:美國貿易政策的目標應該是將盡可能多的太陽能電池製造活動留在國內(nei) ,還是應該接受廉價(jia) 的進口品,從(cong) 而尋求在價(jia) 值鏈上遊建立新的行業(ye) 。

  (GwenChen補充報道)

  譯者/何黎、薛磊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