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治建設

文章

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發稿時間:2024-09-20 15:28:11   來源:人民日報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jue) 定》(以下簡稱《決(jue) 定》)提出了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和“七個(ge) 聚焦”的分領域改革目標,其中第二個(ge) 就是“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必須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充分的理論依據、曆史依據、現實依據。我們(men) 要深刻把握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意義(yi) 、科學內(nei) 涵、實踐要求,落實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製度體(ti) 係、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等相關(guan) 改革部署,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yi) 等方麵日益增長的新要求。

  立足改革全局認識重大意義(yi)

  《決(jue) 定》提出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就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製度體(ti) 係、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作出全麵部署、提出明確要求,具有很強的前瞻性、戰略性、引領性,體(ti) 現了縝密的係統觀念、科學的辯證思維、深邃的曆史眼光,對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yi) 。

  有效促進各分領域改革走深走實。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七個(ge) 聚焦”,從(cong) 總體(ti) 上囊括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重點,形成了在總目標統領之下,有總有分、總分結合、體(ti) 係完備的目標體(ti) 係,構成了一個(ge) 彼此呼應、不可分割、有機統一的整體(ti) 。其中,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對完成其他分領域改革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能從(cong) 一個(ge) 落後的農(nong) 業(ye) 國發展為(wei) 如今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具有強大綜合國力的世界大國,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依靠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激發人民主人翁精神,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投身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歸根到底是億(yi) 萬(wan) 人民自己的事業(ye)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建設等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各個(ge) 方麵。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能夠充分調動人民的主觀能動性、增強黨(dang) 和國家活力,匯聚推動改革的內(nei) 生動力和強大合力。

  有力支撐實現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新時代,改革更多麵對的是深層次體(ti) 製機製問題,相應地建章立製、構建體(ti) 係的任務更重。《決(jue) 定》明確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順應了曆史發展大勢和時代發展潮流。在此基礎上提出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既堅持了全局觀念和係統思維,又抓住根本、突出重點。實踐表明,民主與(yu) 國家治理緊密相關(guan) 。民主的發展與(yu)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相伴相生、相互作用、相互促進。中國民主的高質量促進了國家治理的高效能,提升了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jin) 能從(cong) 政治領域有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而且能有效提升國家治理效能,有利於(yu) 推動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整體(ti) 落實。

  保障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把握民主與(yu) 現代化的關(guan) 係,指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hui) 主義(yi) ,就沒有社會(hui) 主義(yi) 的現代化,就沒有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回顧人類現代化進程不難發現,從(cong) 本國實際出發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民主發展道路,從(cong) 而將人民群眾(zhong) 的政治參與(yu) 有效納入製度化、規範化、程序化的渠道,是確保現代化進程始終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的重要條件。實踐中,有的國家麵臨(lin) “民主赤字”“民主失色”,有的國家遭遇“民主過剩”“民主超速”,導致政治動蕩不安、現代化進程被嚴(yan) 重幹擾。這不是民主本身之錯,而是民主實踐出現了偏差。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選好民主發展道路至關(guan) 重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發展道路,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才能不斷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yu) ,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製度優(you) 越性,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提供政治保障。

  把握實踐需要理解科學內(nei) 涵

  《決(jue) 定》立足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需要,闡明了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這個(ge) 分領域改革目標的科學內(nei) 涵,強調“堅持黨(dang) 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推動人民當家作主製度更加健全、協商民主廣泛多層製度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更加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建設達到更高水平”。這既指出了根本原則,又指明了改革方向,為(wei) 如何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清晰的戰略指引。對此,我們(men) 要從(cong) 曆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nei) 相關(guan) 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上加以深刻領悟、全麵把握。

  堅持黨(dang) 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必須把黨(dang) 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黨(dang) 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在中國這樣一個(ge) 大國,真正把14億(yi) 多人民的意願表達好、實現好並不容易,必須有堅強有力的統一領導。100多年來,我們(men) 黨(dang) 高舉(ju) 人民民主旗幟,領導人民在一個(ge) 有幾千年封建社會(hui) 曆史、近代成為(wei)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的國家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曆史和實踐充分表明,隻有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hui) 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必須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yu) 人民的憲法理念,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權利,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ju) 、民主協商、民主決(jue) 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ye) ,管理社會(hui) 事務,成為(wei) 國家、社會(hui) 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依法治國是黨(dang) 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必須依照體(ti) 現黨(dang) 和人民共同意誌的憲法法律來開展國家各項事業(ye) 和各項工作。人民當家作主離不開黨(dang) 的領導,黨(dang) 的領導必須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則提供了把黨(dang) 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結合起來的製度形式。

  推動民主建設與(yu) 法治建設相關(guan) 改革任務協同共進。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目標,既要推動人民當家作主製度更加健全、協商民主廣泛多層製度化發展,也要推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更加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建設達到更高水平,這兩(liang) 方麵的改革任務對於(yu) 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缺一不可,必須協同共進。推動民主建設與(yu) 法治建設相關(guan) 改革任務協同共進,深刻反映了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改革開放之初,在總結我國民主法治建設正反兩(liang) 方麵經驗的基礎上,鄧小平同誌就提出“為(wei) 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製。必須使民主製度化、法律化”,揭示了民主和法治的辯證統一關(guan) 係。縱觀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民主一旦脫離法治的框架,就可能出現無序的民主亂(luan) 象,導致“街頭政治”盛行、民主徹底失靈;法治一旦離開民主的指引,就可能導致惡法驅逐良法、權力高度集中、社會(hui) 活力不足。事實表明,民主是法治的政治基礎和價(jia) 值追求,法治是民主的實現形式和製度保障。全過程人民民主不能是獨立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的民主。從(cong) 民主建設和法治建設兩(liang) 個(ge) 方麵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契合了必須在法治軌道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客觀要求。

  著眼提升效能推動製度完善

  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jin) 體(ti) 現了全人類對民主的共同追求,也為(wei) 豐(feng) 富人類政治文明形態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現在,新的藍圖已經繪就,美好夢想就在前方。我們(men) 要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堅持破立並舉(ju) 、先立後破,不斷提升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製度的製度優(you) 勢和治理效能。

  著力補短板強弱項。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涉及加強人民當家作主製度建設、健全協商民主機製、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等諸多具體(ti) 改革。各項改革相互交織、彼此聯動,有的互為(wei) 促進條件,有的需要曆時推進,有的需要共時展開。例如,圍繞深化立法領域改革,《決(jue) 定》提出“完善黨(dang) 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yu) 的立法工作格局”,而《決(jue) 定》提出的“豐(feng) 富人大代表聯係人民群眾(zhong) 的內(nei) 容和形式”“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工作機製”等就有利於(yu) 推動各方參與(yu) 立法。製度越是具有係統性,就越要防止製度中的短板弱項對於(yu) 製度整體(ti) 效能的削弱。這就要求我們(men) 在統籌推進各項改革工作中,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善於(yu) 把短板補長、把弱項做強,確保我們(men) 的製度優(you) 勢充分發揮、治理效能充分彰顯。

  破除體(ti) 製機製障礙。在團結帶領人民追求民主、發展民主、實現民主的曆程中,我們(men) 黨(dang)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民主政治理論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創造了全過程人民民主這一符合中國國情的民主新形態。比如,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從(cong) 各級人大代表實行等額選舉(ju) 到差額選舉(ju) ,從(cong) 城鄉(xiang) 按不同人口比例選舉(ju) 人大代表到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ju) 人大代表,我們(men) 黨(dang) 始終堅決(jue) 破除各種體(ti) 製機製障礙,不斷激發全過程人民民主新優(you) 勢、新活力。新征程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依然要以破除體(ti) 製機製障礙為(wei) 主攻方向。必須緊跟時代步伐,順應人民意願,突出問題導向,從(cong) 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準堅持和完善我國根本政治製度、基本政治製度、重要政治製度的發力點和突破口,破除障礙、注入活力,確保全過程人民民主始終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讓中國人民的民主自信更加堅定。(作者為(wei)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主任)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