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新:適應人口發展新常態的必然選擇
發稿時間:2024-09-13 15:29:54 來源: 《經濟日報》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按照自願、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這是新時代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舉(ju) 措。
中國法定退休年齡定調於(yu) 上個(ge) 世紀50年代。1951年,政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1953年修正),有關(guan) 退休年齡規定:男工人和職員60歲,女工人和職員50歲;特殊工種,男女各提前5歲。到1978年,《國務院關(guan) 於(yu) 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guan) 於(yu) 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有關(guan) 退休年齡規定:男幹部和工人60歲、女幹部55歲、女工人50歲;特殊工種,男女各提前5歲;賦予一些部門和單位調整退休年齡的自主權。
時至今日,我國人口、經濟、社會(hui) 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人口老齡化時代已經到來且不斷加劇。2023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和老齡化水平分別為(wei) 2.97億(yi) 人和21.2%,進入中度老齡社會(hui) 。預計2030年—2035年期間,將超過4億(yi) 人和30%,進入重度老齡社會(hui) ;本世紀中葉分別達到5億(yi) 人以上和40%以上,進入超級老齡社會(hui) 。這種趨勢能改變麽(me) ?不能。這是人口發展規律使然,不可逆轉。
我國人口老齡化有“五超”特點:超巨規模老年人口數量,超快速度老齡化進程,超高水平老齡化程度,超級穩定老齡社會(hui) 形態,超大差異老齡內(nei) 部結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基本國情,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是全社會(hui) 的共同責任。
2013年,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提出“研究製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促進人力資源充分利用”;2024年,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jue) 定》提出“按照自願、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
為(wei) 什麽(me) 在今天提出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當前,我國處於(yu) 典型的低齡老齡化階段。2020年—2050年,60歲—69歲低齡老人從(cong) 1.5億(yi) 人增至2.1億(yi) 人,始終占老年人口總量40%以上,是延遲退休的機會(hui) 窗口。
同時,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大幅度延長,從(cong) 1949年隻有35歲增至2023年的78.6歲。退休之後,老年人健康狀況日益改善,延壽是普遍現象,尤其60歲—69歲低齡老人。2020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健康和基本健康的比例為(wei) 87.3%,其中60歲—69歲高達93.0%。低齡老人健康狀況良好為(wei) 延退奠定基礎。
當代低齡老人另一個(ge) 顯著特征是平均受教育年限持續延長,受教育程度隨代際更迭越來越高。一方麵,受教育年限延長而退休年齡靜止,縮短了生命周期的工作年限。若退休年齡不變,生命周期中的生產(chan) 性時長縮短、老年消費期延長,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生產(chan) 性時長越短,會(hui) 不可避免形成對長壽和教育改善的浪費。特別是我們(men) 已經步入科技化、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工業(ye) 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新時代,重體(ti) 力勞動大幅減少,就業(ye) 崗位對勞動者年齡和性別的包容性也得到顯著增強。
60歲前後,人的閱曆、知識、技術、經驗最為(wei) 豐(feng) 富。延退是促進老年人社會(hui) 參與(yu) 的重要方式,體(ti) 現生命價(jia) 值和自我實現境界;延退從(cong) 整體(ti) 上有利於(yu) 開發和利用長壽紅利;延退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措施之一。漸進式延遲退休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從(cong) 現在到未來,越早開始越主動。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