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發稿時間:2024-09-05 15:31:51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記者 劉溫馨
發展和安全要動態平衡、相得益彰。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4日舉(ju) 行“推動高質量發展”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應急管理部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相關(guan) 情況。
統籌發展和安全,事故起數大幅下降
“近年來,應急管理部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全力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安全環境。”應急管理部副部長王道席表示,今年前8月,與(yu) 去年同期相比,全國生產(chan) 安全事故總量下降25.7%,重特大事故下降45.5%。
突出預防為(wei) 主,安全形勢保持平穩。發揮國務院安委會(hui) 的職能作用,著力強化責任落實、推進安全生產(chan) 治本攻堅,堅決(jue) 防範遏製重特大事故發生。組織開展了燃氣安全、電動自行車安全、打通消防生命通道等專(zhuan) 項整治行動,各地共拆改違規設置的防盜窗和廣告牌1232萬(wan) 處,既有住宅小區和公共開放空間新增充電端口648萬(wan) 個(ge) 。堅持嚴(yan) 格執法監管與(yu) 指導服務並重,建立重點地區“結對幫扶”機製,對重點行業(ye) 派出專(zhuan) 家服務團,主動靠前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實際問題,支持企業(ye) 安全發展。
統籌協調,救援行動更加高效。整合設立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hui) ,建立國家應急指揮總部指揮協調運行機製,建立上下聯通的應急信息網絡,加快建設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ti) 係,完善應急預案。
堅持社會(hui) 共治,人民防線持續加強。規範引導社會(hui) 應急力量發展,推動商業(ye) 保險、信用監管、安全評價(jia) 等機構參與(yu) 事故預防和災害救助,不斷壯大群防群治的力量。今年以來,全國受理安全生產(chan) 群眾(zhong) 舉(ju) 報31萬(wan) 餘(yu) 件,發放獎勵3000餘(yu) 萬(wan) 元。持續加大應急科普宣傳(chuan) 力度,開展安全生產(chan) 月、消防安全月、防災減災宣傳(chuan) 周等活動,加強高危行業(ye) 企業(ye) 主要負責人安全培訓。
“我們(men) 將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著力健全體(ti) 係、完善機製、強化基層、提高能力,奮力推進應急管理體(ti) 係和能力現代化,切實把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wei) 應急管理事業(ye) 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王道席說。
強化體(ti) 係建設,消防救援能力持續加強
“改革轉製以來,國家綜合性救援隊伍的職能大幅拓展,年接處警量從(cong) 2018年的118萬(wan) 起增加到2023年的214萬(wan) 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國家消防救援局局長周天表示,國家綜合性救援隊伍立足國情深化力量體(ti) 係建設,對標實戰提升專(zhuan) 業(ye) 救援能力,隊伍融合轉型升級步伐有效提速,戰鬥力顯著增強。
在深化力量體(ti) 係建設上,織密城鄉(xiang) 消防救援網,布點建設消防救援站、特勤站、政府專(zhuan) 職消防隊,加強企業(ye) 專(zhuan) 職消防隊和微型消防站建設,指導各地成立鄉(xiang) 鎮街道消防站所2.4萬(wan) 個(ge) 、明確工作人員9.5萬(wan) 餘(yu) 名。組建機動隊伍,向20個(ge) 省份派駐4900餘(yu) 名指戰員,機動力量基本實現省份全覆蓋,重大災害救援全域機動。建設國家區域應急救援中心,打造區域性航空救援基地、戰略應急物資儲(chu) 備庫和精銳突擊力量。加強專(zhuan) 業(ye) 力量,組建高層建築、地下場所、大跨度大空間、危險化學品、地震、水域、地質、雨雪冰凍等專(zhuan) 業(ye) 救援隊5000餘(yu) 支,建實建強特勤隊伍和滅火救援攻堅組。
在提升專(zhuan) 業(ye) 救援能力上,推動國家級、省市級地震、水域救援訓練基地建設,加大特種救援人才培養(yang) 力度,培養(yang) 師資和技術骨幹8.3萬(wan) 餘(yu) 人。大力開展實戰化訓練,舉(ju) 辦“火焰藍”比武競賽、消防搜救犬技能大賽。緊盯大災巨險和極端複雜災害,加強信息要素共享和力量聯勤聯動,深化實地熟悉演練與(yu) 專(zhuan) 家輔助決(jue) 策,實現一體(ti) 調度指揮和協同響應處置。強化新技術裝備應用,加快常規裝備升級,推動研發高精尖“撒手鐧”裝備和智能裝備,創新實戰應用技術。
在重點行業(ye) 領域消防安全隱患治理上,加強消防法規標準建設,先後出台了《高層民用建築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等消防規章製度23部。持續推進電動自行車、消防產(chan) 品質量安全隱患集中整治。排查高層建築95.5萬(wan) 棟,督促整改隱患問題48.8萬(wan) 處;推進5萬(wan) 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業(ye) 綜合體(ti) 實施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排查“園中園”“廠中廠”等勞動密集型企業(ye) ,以及多業(ye) 態多產(chan) 權混合經營場所突出風險;推進暢通消防“生命通道”行動,督改占堵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車通道等問題376萬(wan) 餘(yu) 處。聚焦“九小場所”、多業(ye) 態混合生產(chan) 經營、人員密集等3類重點場所,緊盯重點人群和單位處置隊伍,開展消防安全大演練活動,普及自防自救常識和技能。
實施“智慧應急”戰略,支持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
“應急管理部堅持依法治安,推動製修訂突發事件應對法、煤礦安全生產(chan) 條例等一批法律法規,發布了一批行業(ye) 標準,把安全要求貫穿到規劃、立項、建設、運行等各環節。”王道席說,同時堅持科技興(xing) 安,實施“智慧應急”戰略,大力推進高危行業(ye) “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以信息化推動應急管理現代化;支持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將資源和力量向基層傾(qing) 斜。
今年初,國務院安全生產(chan) 委員會(hui) 出台了《關(guan) 於(yu) 防範遏製礦山領域重特大生產(chan) 安全事故的硬措施》,壓實各方責任,有力地促進了礦山安全生產(chan) 形勢平穩向好。“截至8月底,礦山生產(chan) 安全事故起數、遇難人數同比分別下降了25.6%和31.99%。”應急管理部黨(dang) 委委員、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局長黃錦生表示。
智能化建設也是推動礦山行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們(men) 強化科技創新,堅持標準引領,加大政策激勵,礦山智能化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黃錦生說,截至目前,全國建有1642個(ge) 智能化采掘工作麵,有智能化工作麵的煤礦達859處,有30餘(yu) 類2640台(套)機器人、1328台無人駕駛車輛推廣應用,1.7萬(wan) 個(ge) 固定崗位實現無人值守。
“我國是地震災害多發的國家,地質結構非常複雜,不同區域的地震危險性有明顯差異。”應急管理部黨(dang) 委委員、中國地震局局長王昆表示,當前,中國地震局正在組織編製新一代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各項工作進展順利,預計到2025年底可以編製完成。
一是基本完成了基礎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建成了包含我國及周邊地區破壞性地震目錄1.4萬(wan) 條、小震目錄23萬(wan) 條、1942次地震的1.1萬(wan) 組強震動觀測記錄等基礎數據庫;二是完成了全國地震構造環境分析和潛在震源劃分工作,並且在唐山地震、郯城地震等強烈地震區開展了三維震源模型構建;三是建立了地震活動性、地震動預測、場地地震動等一係列關(guan) 鍵模型,構建了地震動危險性計算的技術方法;四是在華北平原、四川雲(yun) 南等地區開展了關(guan) 鍵模型和技術的集成試點,完成了試點地區的地震危險性計算。
“新一代區劃圖將堅持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更好地服務一般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和各類規劃編製,有效支撐地震災害風險識別評估和地震韌性社會(hui) 建設。”王昆說。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