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動態

文章

劉曉山:把握縣域經濟發展節奏 抓住高質量發展機遇

發稿時間:2024-08-26 16:47:37  

  編者按:由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研究會(hui) 指導,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雜誌社主辦,中共威縣縣委、縣人民政府承辦的“學習(xi) 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推動地方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以綜合改革促進縣域高質量發展威縣課題結題現場會(hui) ”於(yu) 2024年8月17日在河北省威縣召開。本文為(wei) 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原開發指導司副司長劉曉山所作主題演講。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明確指出,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其中一個(ge) 改革著力點就是要完善強農(nong) 惠農(nong) 富農(nong) 支持製度。強農(nong) 惠農(nong) 富農(nong) 相關(guan) 政策,包括完善覆蓋農(nong) 民、農(nong) 村人口常態化的返貧監測機製,還有對農(nong) 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的人口分類扶貧製度。目前,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nong) 村,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建設是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前提,也是我們(men) 推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底線任務。今天我講四方麵的內(nei) 容。

  一、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基礎

  以改革的思維來客觀分析得出,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際上麵臨(lin) 諸多的挑戰。主要表現在:脫貧地區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提質增效需進一步增強;脫貧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需持續改善;部分脫貧人口綜合素質和增收路徑有待進一步提升拓寬;銜接政策推進舉(ju) 措需進一步優(you) 化細化;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製的全麵性、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銜接等方麵也需進一步加強。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加快推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要守住兩(liang) 個(ge) 底線: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關(guan) 鍵是統籌建立糧食產(chan) 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chang) 機製,保持農(nong) 民種糧的積極性和地方政府特別是產(chan) 糧大省的種糧積極性。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抓住耕地、種子這兩(liang) 個(ge) 要害,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健全糧食和食物節約長效機製。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就是要完善覆蓋農(nong) 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製,建立農(nong) 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製度。要從(cong) 政治高度提高認識,及時因地製宜地實現精準幫扶,發展產(chan) 業(ye) 、穩定就業(ye) 、大力發展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等。

  加快推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要統籌推進“五個(ge) 振興(xing) ”、“三個(ge) 鄉(xiang) 村”、“三個(ge) 現代化”。“五個(ge) 振興(xing) ”指的是產(chan) 業(ye) 、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xing) ,它們(men) 之間相互支撐、相互依賴、相互製約,是一體(ti) 化的關(guan) 係。“三個(ge) 鄉(xiang) 村”指的是今年1號文件提到的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鄉(xiang) 村建設水平、鄉(xiang) 村治理水平。未來要三位一體(ti) 推進,促進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三個(ge) 現代化”即農(nong) 業(ye) 現代化、農(nong) 村現代化、農(nong) 民現代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就是要運用現代科技創造一個(ge) 高產(chan) 、優(you) 質、低耗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體(ti) 係;農(nong) 村現代化是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以及人居環境等方麵的現代化,要實現內(nei) 有現代化的宜居生活設施,外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千年文化和民族特色;農(nong) 民現代化就是要培育一批懂現代農(nong) 業(ye) 、愛農(nong) 村的現代“新農(nong) 人”。要看到中西部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邊緣化、村莊空心化、農(nong) 民老齡化等問題,部分年輕人認為(wei) 做農(nong) 民、幹農(nong) 業(ye) 沒奔頭,脫離農(nong) 業(ye) 成為(wei) 他們(men) 擺脫落後的“夢想”。鄉(xiang) 村人才流失、人才難引、人才難育成為(wei) 目前阻礙提升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水平的堵點和瓶頸。解決(jue) 這些問題需要把握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和現代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節點,推動人才下移,培養(yang) 職業(ye) 農(nong) 民和現代農(nong) 民。

  二、把發展縣域經濟作為(wei) 加快推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根本途徑

  一是要轉變發展理念,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融入縣域經濟發展的全過程,把強縣和富民結合起來,不能抓這一頭,丟(diu) 了那一頭。我們(men) 發現,在縣鄉(xiang) 搞鄉(xiang) 村建設布局時容易遇到很大的瓶頸,後來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和清華大學搞了一個(ge) “鄉(xiang) 村建設高校聯盟”,就是為(wei) 解決(jue) 規劃布局、建設現代鄉(xiang) 村所遇到的缺少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等問題。二是要讓縣域產(chan) 業(ye) 布局體(ti) 現出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理念,把“強縣富民”的發展理念貫穿縣域發展全過程。三是要以縣城為(wei) 載體(ti) ,與(yu) 鄉(xiang) 村實現聯動發展。注重發揮產(chan) 業(ye) 聯農(nong) 帶農(nong) 作用,發展壯大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拓寬增收渠道。發展新業(ye) 態,因地製宜推動鄉(xiang) 村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構建。四是要構建供給保障體(ti) 係,構建資金、技術、人才、土地等要素的供給保障體(ti) 係。在產(chan) 業(ye) 布局、產(chan) 業(ye) 園區建設、產(chan) 業(ye) 集群培育、鄉(xiang) 村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構建中實現縣域內(nei) 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中實現脫貧攻堅成果的持續鞏固拓展。

  在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時應把握以下原則。一是要以供需定項目,以需求側(ce) 引導供給側(ce) ,做好訂單式服務。同時,要注意到製造業(ye) 和高科技的發展給縣域經濟發展創造了好時機,發展產(chan) 業(ye) 時要有係統思維不能就農(nong) 業(ye) 談農(nong) 業(ye) ,就工業(ye) 談工業(ye) 。二是要以區位測趨勢,通盤考慮交通、設施、人力、服務水平。三是要以資源估產(chan) 能,根據“人、地、錢、特”預估當地產(chan) 能。四是要以前景引人才。要給人才四個(ge) 維度的展望,給他們(men) 施展才華的空間和平台;讓他們(men) 感受到當地政府、老百姓及整個(ge) 營商環境對他們(men) 的支持;讓人才獲得相匹配的待遇;讓他們(men) 對未來保持良好的預期。

  改革當中我們(men) 還需要關(guan) 注互動機製、優(you) 化機製、精準幫扶、社會(hui) 動員、宅基地改革、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壁壘等內(nei) 容,此處不再展開。

  三、把發展數字鄉(xiang) 村智慧農(nong) 業(ye) 作為(wei) 加快推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

  現在科技爆炸式發展,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AI)加快應用,以數字化、智能化為(wei) 特征的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蓬勃興(xing) 起。信息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ye) 態、新模式融入全球經濟發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正邁向數字經濟、數字文明新時代,將對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農(nong) 業(ye) 經營、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農(nong) 村服務、農(nong) 民發展、農(nong) 村經濟等產(chan) 生深遠影響。

  從(cong) 國際看,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將數字農(nong) 業(ye) 作為(wei) 戰略重點和優(you) 先發展方向,相繼出台“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農(nong) 業(ye) 技術戰略”和“農(nong) 業(ye) 發展4.0框架”等戰略,構築新一輪產(chan) 業(ye) 革命新優(you) 勢。

  從(cong) 國內(nei) 看,中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隨著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深入實施,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生產(chan) 經營、管理服務數字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未來前景方麵,產(chan) 業(ye) 鏈智慧化能夠實現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的升級,包括電商帶貨、上市掛牌、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的服務等等各個(ge) 方麵。未來,新的職業(ye) 農(nong) 民必然是掌握農(nong) 業(ye) 數字化技能的農(nong) 民,不然適應不了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和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

  在農(nong) 村經濟方麵,數字疊加和溢出效益將持續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發展。我將數字鄉(xiang) 村智慧農(nong) 業(ye) 在未來的應用前景梳理成十條,分別是農(nong) 業(ye) 數字化、農(nong) 業(ye) 大數據、農(nong) 業(ye) 智能化、農(nong) 業(ye) 機器人、農(nong) 業(ye) 納米技術、人工智能、動物幹細胞、基因編輯、太空育種、生物技術。但同時我們(men) 要注意到,發展數字鄉(xiang) 村智慧農(nong) 業(ye) 也麵臨(lin) 許多挑戰和期盼,需要應對各方麵的轉變,這些轉變主要有:黨(dang) 和國家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視程度正從(cong)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轉向“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農(nong) 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從(cong) “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對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生活提出新期盼;農(nong) 業(ye) 發展已從(cong)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時代轉向產(chan) 業(ye) 行業(ye) 深度融合;鄉(xiang) 村建設已從(cong) 基本溫暖安全型轉向多維高品質需求;鄉(xiang) 村治理已從(cong) 人為(wei) 治理提升到人為(wei) +信息智能、區塊鏈治理、行業(ye) 協同、城鄉(xiang) 互補、全域一體(ti) 、同質同標、和美和睦新階段,對業(ye) 態發展和產(chan) 品品質、生活品質提出了新需求。

  四、對威縣高質量發展的兩(liang) 點建議

  目前,威縣的振興(xing) 已經有較好的工業(ye) 和農(nong) 業(ye) 基礎,借助當下科學新技術迅猛發展的勢頭正是時候。關(guan) 鍵是要有信心,信心由經濟狀況向好而來,經濟狀況向好由產(chan) 品附加值而來,產(chan) 品附加值由銷售額而來,銷售額由市場需求最大價(jia) 值而來,市場需求最大價(jia) 值由找準產(chan) 品最大價(jia) 值需求對象而來,產(chan) 品最大價(jia) 值需求對象由產(chan) 品品質而來,產(chan) 品品質由科技實力而來,科技實力由人才而來,人才由雙向奔赴而來。

  建議一:狠抓產(chan) 品銷售環節。抓住正在建立的國民經濟大市場的時機,把銷售作為(wei) 發展產(chan) 業(ye) 的發動機,積極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探索行業(ye) 聚力,培育激發城鄉(xiang) 市場新動力;三產(chan) 合力,推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城鄉(xiang) 互力,促進城鄉(xiang) 消費市場共同繁榮;品牌助力,促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提質升級。打造農(nong) 商互助、商產(chan) 融合銷售平台,構建商業(ye) 服務業(ye)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體(ti) 係,有效探索行業(ye) 融合、產(chan) 業(ye) 融合、城鄉(xiang) 融合、品牌助力的機製。要在改革上麵大膽嚐試,河北省給了威縣事權,威縣就可以有所作為(wei) 。

  建議二:狠抓人才引進環節。

  人才是激活新質生產(chan) 力的關(guan) 鍵。全國鄉(xiang) 村建設高校聯盟在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的指導下,開展的“百校聯百縣興(xing) 千村行動”,以縣為(wei) 單位與(yu) 高校結對,建立鄉(xiang) 村建設工作站,為(wei)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作示範,引人才育人才,開展大學師生社會(hui) 實踐活動的聚智聚力模式可以借鑒。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祝願威縣探索之路為(wei) 河北、為(wei) 中國作出更大貢獻,謝謝大家!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