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文精神

文章

北京中軸線為何是“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

發稿時間:2024-08-20 15:54:30   來源:人民政協網  

  “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an) ,讓這條全長7.8公裏、世界上現存最完整的傳(chuan) 統都城中軸線再度成為(wei) 世界的焦點。不少人在為(wei) 這一消息感到振奮時,也提出了一些疑問:北京中軸線成功申遺重要意義(yi) 在哪兒(er) ?為(wei) 何是“中國理想都城秩序傑作”?北京中軸線上的故宮、天壇、大運河已是世界遺產(chan) ,為(wei) 何還要推進北京中軸線申遺?對於(yu) 這些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周慶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給予了解答。

圖片

△在景山公園上拍攝的北京中軸線風光(2023年4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促進文化遺產(chan) 保護

  與(yu) 城市可持續發展聯動的中國案例

  作為(wei) 文化工作者,周慶富表示,北京中軸線成功申遺振奮人心、令人鼓舞。這是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城市的重要標誌性成果,是我國文化和旅遊部門不斷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加強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生動實踐,也是促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與(yu) 城市可持續發展聯動的中國案例。

  在周慶富看來,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其意義(yi) 重大有幾方麵原因:

  一是我國作為(wei)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公約》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公約》等多個(ge) 國際公約的締約國,此次申遺成功是不斷強化履約實踐、彰顯文化遺產(chan) 保護方麵中國智慧的具體(ti) 實踐,對提高文化遺產(chan) 保護能力、傳(chuan) 承並守護好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chan) 具有重要意義(yi) 。

  二是標誌著我國的文化遺產(chan) 保護由單一的固態保護向活態化保護轉變,由單一的古建築、遺址、遺跡等文化遺產(chan) 保護轉型為(wei) 物質和非物質遺產(chan) 同步、整體(ti) 、係統保護,由一處建築遺產(chan) 的保護轉為(wei) 對包括建築在內(nei) 的多種要素的全麵保護轉變。

  周慶富進一步表示,中軸線成功申遺不僅(jin) 保護了古建築和與(yu) 之相關(guan) 的文物,也有效傳(chuan) 承了中國古代建築規劃理念,以及城市建築中所涉及的哲學和人文思想,為(wei) 妥善保護文化遺產(chan) 與(yu) 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那麽(me) ,北京中軸線12年的申遺之路,傳(chuan) 遞了哪些保護理念?周慶富提到了5個(ge) 關(guan) 鍵詞:係統性保護、活態化保護、生活化保護、智慧化保護和數字化保護。他認為(wei) ,北京中軸線申遺建立了一種文化遺產(chan) 保護和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相互融合的模式,建構了建築遺產(chan) 保護和城市發展進程中政治、經濟、社會(hui) 、文化、教育等方麵全方位可持續性發展的關(guan) 係。

  “此外,申報過程中,我國從(cong) 體(ti) 製機製方麵形成的保護實踐與(yu) 履約申報同步進行的模式,也是不斷總結經驗、加強各類文化遺產(chan) 同步保護的過程。”周慶富說。

圖片

△藍天白雲(yun) 下的毛主席紀念堂、正陽門城樓、正陽門箭樓(左至右,5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中國傳(chuan) 統都城規劃建設“中”“和”思想的體(ti) 現

  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曾這樣形容北京中軸線:“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因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chan) 生。前後起伏左右對稱的體(ti) 形或空間的分配都是以這中軸為(wei) 依據的。氣魄之雄偉(wei) 就在這個(ge) 南北延伸、一貫到底的規模……有這樣氣魄的建築總布局,以這樣規模來處理空間,世界上就沒有第二個(ge) 。”

  在周慶富看來,梁思成先生所說的“秩序”既有城市的建築規範、功能分區、生活便捷之思考,更有城市治理理念,人文關(guan) 懷等多重含義(yi) 。

  周慶富認為(wei) ,“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是一種具有更深層次和更多文化內(nei) 涵的定義(yi) ,涉及到人文思想、城市治理、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和城市功能定位等多個(ge) 方麵,是從(cong) 都市建築形式到都市建築思想的一種全新解讀。北京中軸線所體(ti) 現的中國傳(chuan) 統都城規劃建設理論中所表達的“中”“和”的哲學思想。“中,不偏不倚、無過也無不及,是事物最佳結構和最佳比例關(guan) 係。‘和’則由‘中’而生,代表了不同事物間最佳的和諧統一的關(guan) 係。”

  “北京中軸線從(cong) 城市建築功能和形態美學方麵,以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思想為(wei) 基礎,以對稱的美學法則和中國都城區域化功能劃分方式,為(wei) 世界城市規劃史作出了重要貢獻。”周慶富表示。

  對於(yu) 故宮、天壇、大運河已經是世界遺產(chan) ,為(wei) 何北京中軸線還需要申遺?周慶富解釋說,北京中軸線和故宮、天壇、大運河等世界遺產(chan) 的社會(hui) 功能及其價(jia) 值屬性不同、表現形式不同、申報理念也不同。“故宮和天壇都屬於(yu) 古建築群類型的世界文化遺產(chan) ,大運河是古代的曆史文化遺存,北京中軸線不僅(jin) 僅(jin) 是建築群和曆史文化遺存,更是城市建築與(yu) 城市治理理念、城市建築思想等的組合體(ti) ,中軸線幾乎涵蓋了上述遺產(chan) 形態,具有更為(wei) 豐(feng) 富的遺產(chan) 價(jia) 值,也具有鮮明的中國文化特征和特色,是我國古代城市建設理念傳(chuan) 承至今的標誌。”

圖片

△這是7月21日在北京正陽門箭樓上拍攝的前門大街和遠處的永定門。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讓更多人領略北京中軸線之美

  “申遺成功後的保護任務更重,也更複雜。”周慶富進一步表示,就加大保護研究而言,第一個(ge) 是加強現代生活與(yu) 文化遺產(chan) 之間的關(guan) 係方麵的研究,解決(jue) 社會(hui) 快速發展進程中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方式問題。第二是加強文化遺產(chan) 係統性保護方麵的研究,打通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之間的壁壘,優(you) 化各類文化遺產(chan) 的協調聯動保護機製。

  申遺成功之後如何讓更多人領略北京中軸線之美?

  周慶富建議,一是加強宣傳(chuan) 與(yu) 傳(chuan) 播。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媒體(ti) 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chuan) 北京中軸線的曆史價(jia) 值、文化內(nei) 涵和美學特色,吸引公眾(zhong) 的關(guan) 注。可通過舉(ju) 辦講座、展覽等,普及北京中軸線的相關(guan) 知識,提高公眾(zhong) 的文化自信,增強保護意識。

  二是整合中軸線上多個(ge) 景區及公園遺址,提供不同遊覽線路,通過設置清晰的導覽標識和線路地圖,便於(yu) 人們(men) 獲取中軸線的曆史、文化、建築等信息。加強中軸線沿線的交通、衛生、安全等基礎設施建設,為(wei) 遊客提供舒適、安全的遊覽環境,進一步優(you) 化遊覽體(ti) 驗。

  三是充分借助高科技手段,強化數字化保護。可以采取數字複原與(yu) 展示技術,複原中軸線上已損毀或消失的曆史遺址、遺跡以及生活場景,讓遊客能夠直觀感受到北京曆史的厚重感。

  四是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與(yu) 交流。可以學習(xi) 借鑒其他國家關(guan) 於(yu) 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理念,組織舉(ju) 辦與(yu) 北京中軸線相關(guan) 的展示展覽、學術研討及交流,讓更多人了解北京中軸線的獨特魅力,組織不同領域的專(zhuan) 家學者共同研究保護中軸線保護的策略和方法,為(wei) 中軸線的保護和合理利用爭(zheng) 取更多的國際支持。

  “同時,推動政府主導、社會(hui) 參與(yu) 的保護機製建設。”在周慶富看來,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不僅(jin) 僅(jin) 是政府的責任,更需要全社會(hui) 的廣泛參與(yu) ,加強北京中軸線的保護傳(chuan) 承同樣如此。隻有增強公眾(zhong) 的認同感和保護意識,才能形成保護傳(chuan) 承北京中軸線的合力。

  記者:周佳佳 李木元 徐康輝

  文字編輯:李晨陽

  新媒體(ti) 編輯:莫愁

  審核:周佳佳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