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溫泉:縣域綜合改革的路徑選擇
發稿時間:2024-08-26 16:48:11
編者按:由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研究會(hui) 指導,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雜誌社主辦,中共威縣縣委、縣人民政府承辦的“學習(xi) 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推動地方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以綜合改革促進縣域高質量發展威縣課題結題現場會(hui) ”於(yu) 2024年8月17日在河北省威縣召開。本文為(wei)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ti) 製與(yu) 管理研究所原所長銀溫泉的主題演講內(nei) 容。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麵臨(lin) 很多問題,世界經濟也在經曆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麵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nei) 形勢,特別是麵臨(lin) 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我們(men) 迫切需要加快改革。
黨(dang) 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對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了戰略部署。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加快改革,突破發展瓶頸,是各地政府麵臨(lin) 的重要任務。縣域是我國經濟社會(hui) 治理的基本單元。目前,我國有1800多個(ge) 縣域,占國土麵積90%以上,貢獻了超過1/3的GDP,縣域下的常住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一半以上,可以說縣域經濟改革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yi) 。
縣域涵蓋了經濟、社會(hui) 、文化、生態等各個(ge) 方麵,也涵蓋了城市和農(nong) 村。各個(ge) 縣域基本情況,包括人口、資源、環境等等方麵千差萬(wan) 別,這就決(jue) 定了縣域改革有獨特的特點。
首先,縣域改革要采取綜合改革方式。因為(wei) 它涉及方方麵麵,必須係統地進行,整合方方麵麵的資源,統籌配套綜合改革。
縣域改革需要采取授權的方式。所謂“上麵千條線,下有一根針。”縣域改革涉及的部門比較多,但縣域機構行政、立法權力有限,相關(guan) 改革需要上級的授權。中央這幾年高度重視授權改革,深圳、上海等地都已采取了清單式批量審核授權的方式。河北威縣目前也在做這方麵的探索。
縣域改革應該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堅持問題導向是我們(men) 黨(dang) 思想路線的體(ti) 現,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改革工作重點要更多放到解決(jue) 實際問題上,發現問題要準,解決(jue) 問題要實。各個(ge) 縣域千差萬(wan) 別,改革的事項也比較多,輕重緩急各有不同,這就需要各地結合自身的實際,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真正把情況摸透、摸實,暢通社會(hui) 和公眾(zhong) 意見的反饋渠道,充分聽取和吸收社會(hui) 公眾(zhong) 意見和建議。隻有這樣,提出的改革舉(ju) 措才能直擊問題要害,精準施策,實現精準改革,才能做到老百姓關(guan) 心什麽(me) 、期盼什麽(me) ,改革就抓什麽(me) 、推進什麽(me) 。
縣域改革難點很多,切入點在什麽(me) 地方?眾(zhong) 所周知,我們(men) 中國經濟改革實際上是從(cong) 縣域開始的。大家都知道的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是最典型的,這一做法激發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主體(ti) 的積極性,推動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快速發展。1984年改革進入城市,做的也是擴大企業(ye) 自主權,激發企業(ye) 的活力。改革進行到現階段,好改的都改了,隨著改革持續深入推進,將更多涉及深層次利益的調整。盡管各地情況不同,改革重點領域也不同,但我認為(wei) ,改革的核心基礎是一致的,邏輯是一貫的。首要還是要圍繞調動各個(ge) 市場主體(ti) 的積極性和官員的積極性,還要調動創新者、知識資本者的積極性。我認為(wei) 未來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具體(ti) 要做好以下四個(ge) 方麵。
第一,要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政府體(ti) 製改革要進一步明晰各級政府事權和財權,處理好政府和市場、政府和企業(ye) 、政府和社會(hui) 的關(guan) 係,明確政府職責,理清政府權力邊界,逐步轉向穩健政府。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一錘定音: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近幾年,特別是疫情期間,大家感覺到在實際工作當中政府的作用越來越強,市場的力量在變弱。這一次,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通過的《決(jue) 定》重申了市場的決(jue) 定性作用,堅定了市場化經濟改革的信心。進一步的改革方向還是對市場放權,給企業(ye) 鬆綁。要以服務承諾製為(wei) 突破口,加快構建多效的責任政策,強化政務公開,依法公正履行職責,推動行政審批流程再造,設計結果導向目標,消除懶政、怠政現象,營造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要以清單製度為(wei) 突破口,建立法治政府、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麵清單,實現法無授權不可違,強化政府的產(chan) 權保護意識和契約精神。此外,要有效利用人大、公眾(zhong) 媒體(ti) 和社會(hui) 組織的力量,加大人大監督、民眾(zhong) 監督、輿論監督的合力,強化對公權力的製約。
第二,大力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縣域經濟當中,企業(ye) 產(chan) 業(ye) 升級涉及到的傳(chuan) 統行業(ye) 較多。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需要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靠科技創新發力。在加快科技體(ti) 製改革方麵,要建立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生產(chan) 、教育、科研深度整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化機製體(ti) 係,加快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激發企業(ye) 研發投入積極性。要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使企業(ye) 通過技術創新獲得合理的市場補償(chang) 。要充分發揮政府搭建服務和管理平台的作用,為(wei) 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強有力的服務。要構建完善的科技管理體(ti) 係,完善以市場需求和企業(ye) 需求為(wei) 導向,企業(ye) 高校科研院所積極參與(yu) ,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科技成果轉化機製,充分調動科技人才積極性。要完善科技人才的培養(yang) 和評價(jia) 機製,依托重大科研項目和建設項目,加大學科帶頭人和領軍(jun) 人才的培養(yang) 力度,高度重視以領軍(jun) 人才為(wei) 核心的科研團隊建設,加大對優(you) 秀青年科技人才的獎勵力度,努力培養(yang) 造就一批科技領軍(jun) 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水平創新團隊。通過這些改革使我們(men) 知識資本的應用,有更多創新的積極性。
第三,紮實推進社會(hui) 領域的改革。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離不開社會(hui) 領域的改革。拉動內(nei) 需、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也離不開社會(hui) 領域的改革。構建和諧社會(hui) ,有效應對化解各種風險和社會(hui) 矛盾,都離不開社會(hui) 領域的改革。
一是培育壯大中等收入群體(ti) ,夯實中等收入群體(ti) 成長壯大的基礎。包括高校畢業(ye) 生在內(nei) 的年輕人、現代產(chan) 業(ye) 工人、現代服務業(ye) 人員、新型農(nong) 民等作為(wei) 中等收入群體(ti) 的主要來源和構成。切實保障私有財產(chan) 權利,完善勞動關(guan) 係協調協商機製,重視新型勞動組織的培育和法律援助機製的完善,切實保障勞動者權利,提升廣大人民的安全感、歸屬感,激發全社會(hui) 的創造力。
二是完善民生保障體(ti) 係,確保社會(hui) 同仁基本社會(hui) 安全。要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確保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民,兜住底線。大力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完善就業(ye) 創業(ye) 服務,強化職業(ye) 技能培訓,加快建設多主體(ti) 供給、多渠道保障的市場。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製體(ti) 係,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ti) 係,重點加強農(nong) 村社區等基層疾病防控能力建設。促進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利用信息技術更新教育理念,變革教育方式。威縣的“雙師教育”就是一個(ge) 很好的典型。同時要做好一老一小的服務工作。現在老齡化社會(hui) 很快到來,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hui) 的到來,發展銀發經濟的同時,要加快推進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實現老有頤養(yang) 。以社區為(wei) 中心,推進社區機構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發展,增強社區養(yang) 老服務的供給。通過加大財政支持,加強養(yang) 老服務人員的教育培訓,健全從(cong) 業(ye) 人員薪酬補貼和獎勵機製。以家庭為(wei) 單位,探索建立家庭照顧者的津貼、稅收優(you) 惠政策。探索製定對照料老人的子女、親(qin) 屬進行護理技能培訓的政策。加快構建托幼服務體(ti) 係,實現幼有善育。加強服務資源供給,鼓勵支持企事業(ye) 單位、社會(hui) 組織等多元主體(ti) ,開設普惠托幼機構。推進街鎮兒(er) 童服務中心、社區兒(er) 童之家的建立。完善托幼服務標準規範體(ti) 係,對從(cong) 業(ye) 人員職業(ye) 資格標準和行為(wei) 規範。建立幼兒(er) 托幼服務信息平台。
三是以城鄉(xiang) 融合為(wei) 切入點,強化人民權益的保護。要保障人民的自由流動和遷移自由,破除勞動力和人才社會(hui) 性流動,特別是城鄉(xiang) 流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切實解決(jue) 新市民落戶問題,紮實推進以人為(wei) 本的城鎮化,促進勞動力和人才要素優(you) 化配置。保障人民財產(chan) 權利,完善產(chan) 權保障製度,切實保障農(nong) 民土地財產(chan) 收益、宅基地收益。完善集體(ti) 建設用地入市的政策,保證人民平等參與(yu) 、平等發展的權利,讓改革和發展成果惠及全體(ti) 人民。
四是構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體(ti) 係。提高風險挑戰應對能力和水平。依靠黨(dang) 的領導和政府主導下多元力量的積極參與(yu) ,推動協同共治,加強對各類風險挑戰和社會(hui) 矛盾的預防和應對。加強城市精細化建設和農(nong) 村社會(hui) 治理,推動資源向街道社區和農(nong) 村社區下沉,增強社區綜合服務功能。完善智慧化治理平台建設,充分發揮街道、社區、企業(ye) 、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等基層組織早預防、早發現、早應對的作用。規範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指導的方式。完善公共風險應急預案並加強實操演練。
第四,深化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推動治理模式從(cong) 以治標為(wei) 主的末端治理向以治本為(wei) 主的源頭治理轉變。針對生產(chan) 領域的重點行業(ye) ,全麵推行以循環經濟為(wei) 代表的綠色生產(chan) 方式。在消費和生活領域,全麵推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在價(jia) 格、投資、金融、產(chan) 業(ye) 、稅收政策端,通過提供支持和鼓勵,探索建立生態補貼機製。在環境治理與(yu) 保護、生態修複與(yu) 保護方麵,完善總量消費政策,以嚴(yan) 格標準法治為(wei) 主導,建立科學的倒逼機製,最終形成治理與(yu) 約束相結合的長效機製。加快完善低碳能源消費製度和資源高效循環利用製度,開展能源革命,優(you) 化能源結構,控製減少能源消費,合理發展天然氣,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ti) 係。進一步推動能源技術與(yu) 信息技術相結合,實現能源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嚴(yan) 控高耗能、高汙染排放行業(ye) 的擴張,促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推動製造業(ye) 向低碳縱深發展。發展智能製造與(yu) 工業(ye) 互聯網,並加速相關(guan) 基礎設施的建設,著力構建綠色低碳交通規則體(ti) 係。加快建立重點行業(ye) 全麵推行循環經濟模型的機製,建立覆蓋全社會(hui) 的資源循環利用體(ti) 係推進政策。
縣域改革點多麵廣,財權和事權不匹配,縣裏麵的財力比較弱,同時受製於(yu) 上位法的影響,推進改革非常困難,要用好改革的方法論。
一是堅持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結合。縣域改革的領導機構要重視改革方案的整體(ti) 設計,同時鼓勵基層探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堅持加強黨(dang) 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要鼓勵大膽闖、大膽試,又要堅持實事求是,善做善成,確保改革開放行穩致遠。
二是堅持法治思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liang) 翼、車之兩(liang) 輪。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通過的《決(jue) 定》提出,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重大改革於(yu) 法有據、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wei) 法律製度。要將改革方案製定與(yu) 我國立法和修法更好地聯動。在製定改革方案時,逐步提出法律立改廢的建議,對於(yu) 滯後於(yu) 改革要求,不適應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製約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發展有關(guan) 的規定,要及時進行梳理。要加快清理和修改,對於(yu) 與(yu) 改革決(jue) 策相關(guan) 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行政文件,應改盡改,應廢盡廢。探索“小步快跑”的立法機製,“急需先立、好使管用”的立法原則,把製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在相關(guan) 領域出台綜合性法律不成熟情況下,對於(yu) 細分領域實踐證明已經成熟的改革經驗和行之有效的改革舉(ju) 措,通過暫行條例等方式及時上升為(wei) 法律製度,按照部門規章、行政法規、法律這條線積極穩妥地向前推進。
三是堅持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縣域綜合改革是體(ti) 係所在、基層所在,不是各自為(wei) 戰,需要統籌兼顧,協同推進,不斷提高改革的整體(ti) 成效。要集中優(you) 勢力量全力攻堅,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ti) 推進,進一步盤活改革的一盤棋,打出改革的組合拳,形成強大活力。特別是注重提升改革係統集成水平,推動各類改革資源下沉,全麵提升基層集成的改革能力,組織謀改革、為(wei) 改革的幹部下基層掛職,及時總結推廣縣域集成改革經驗,產(chan) 生示範效應。
四是健全改革的督查和考核機製,充分發揮改革督查作用,進一步健全督查機製。將改革督查納入體(ti) 係裏麵,構建職責明確、問題負責的督查機製。每年選擇若幹具有全局性和牽引作用的重大改革事項,由改革機構領導成員直接負責完成,形成一批改革亮點。要完善改革績效考核機製,完善改革政策第三方評估機製,科學係統地設定評估指標。要營造良好改革氛圍,充分調動廣大幹部改革積極性,惟改革者擔當,惟負責任者擔當,讓改革一線的同誌享受到更多政治待遇、物質激勵待遇,享受改革紅利,充分調動改革積極性,培養(yang) 大批改革幹部。
邢台人有改革基因,流淌著改革的血液。威縣10多年的改革取得了豐(feng) 碩的經驗,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改革成果。祝威縣乘著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的東(dong) 風積累更多改革經驗,取得更好的改革發展成果。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