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質生產力更好賦能高質量發展
—— 當前抓改革促發展觀察之一
發稿時間:2024-08-09 12:23:16 來源:新華社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明確提出,“健全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體(ti) 製機製”。一係列部署以改革進一步塑造新動能、激發新活力。
連日來,新華社記者調研發現,各地區各部門謀新策、出實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融合發展。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新舉(ju) 措、新進展,不斷促進經濟結構優(you) 化、新動能新優(you) 勢壯大,為(wei) 高質量發展注入推動力、支撐力。
向“新”而進,為(wei) 中國經濟添動力
位於(yu) 重慶渝北區的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機械手臂“絲(si) 滑”運轉,超3000台機器人智能協同,最快30秒下線一輛新能源汽車。
聚集一批整車企業(ye) ,帶動零部件配套企業(ye) 加速崛起,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協同為(wei) 當地搶占新賽道構築優(you) 勢。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健全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體(ti) 製機製,這正是渝北下一步發展的方向。”渝北區委書(shu) 記楊曉雲(yun) 說,渝北努力迭代完善先進製造業(ye) 體(ti) 係,做強高質量發展的產(chan) 業(ye) 支撐。

這是在重慶市兩(liang) 江新區拍攝的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焊裝車間生產(chan) 線(2024年2月2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高彰 攝)
上半年,我國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和高技術服務業(ye) 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0.1%和11.7%,高於(yu) 全部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速6.2和7.8個(ge) 百分點,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8.7%,增速高於(yu) 全部規模以上工業(ye) 2.7個(ge) 百分點。3D打印設備、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產(chan) 品產(chan) 量同比分別增長51.6%、34.3%、28.9%。
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但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不動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中國經濟保持基本盤穩定的同時,加快動能轉換、結構升級:
布局新賽道,服務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智能綠色新產(chan) 品表現亮眼;挖掘新潛能,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催生新的消費場景,消費新模式湧現;新技術繼續賦能綠色發展,清潔能源生產(chan) 較快增長,發展質量不斷提升。

人們(men) 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hui) 上觀看鬆延動力人形機器人NING奔跑(2024年7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麵對複雜嚴(yan) 峻的外部環境和加速演進的技術革命、產(chan) 業(ye) 變革,要用創新增強經濟韌性,進一步掌握戰略主動。
以新質生產(chan) 力為(wei) 重要抓手,中央和國家部門出台一係列重大部署,抓改革、增活力、育新機——
提升國家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構建支持全麵創新體(ti) 製機製,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ti) 製機製一體(ti) 改革;
激發經營主體(ti) 創新活力:堅持稅製改革與(yu) 減稅降費協同推進,努力讓科技創新領域和中小微企業(ye) 、製造業(ye) 企業(ye) 得到更大支持;
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大到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細到推進共性技術平台、中試驗證平台建設,發展耐心資本,一個(ge) 個(ge) 政策同向發力、形成合力。
把握新機遇、立足轉型升級的關(guan) 鍵,各地主動作為(wei) ——
“數據正常,可以試飛!”6月25日,武漢市南三環線附近的一處無人機測試場,隨著指令輸入,不同型號的無人機躍上天空。
不久前,武漢發布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從(cong) 支持設立低空試點航線到加強低空經濟產(chan) 業(ye) 金融支持,通過體(ti) 製機製的建設和真金白銀的投入推動打造低空經濟高地。

位於(yu) 武漢中國光穀未來科技城的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大樓(2024年3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伍誌尊 攝
加快製度供給、完善產(chan) 業(ye) 生態:河南省科技廳出台大力培育創新龍頭企業(ye) 、提升產(chan) 業(ye) 鏈整合能力的措施;廣東(dong) 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新的萬(wan) 億(yi) 級、5000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依托成熟的焦爐煤氣製甲醇技術和產(chan) 業(ye) 基礎,山西晉中加快構建千億(yi) 級甲醇經濟生態……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li) 岩說,新動能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也會(hui) 遇到挑戰。積極主動應對、堅定發展信心,全力以赴推動改革任務落地見效,將為(wei) 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和製度保障。
以“質”求變,讓產(chan) 業(ye) 發展拓潛力
新質生產(chan) 力,起點是“新”,關(guan) 鍵在“質”。記者調研發現,當前,各地正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wei) 特征的生產(chan) 力。
量子點光譜傳(chuan) 感技術,這個(ge) 從(cong) 實驗室走出的“黑科技”,正應用到河湖水庫的監測中。
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芯視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鮑捷告訴記者,基於(yu) 量子點光譜傳(chuan) 感技術,團隊自主研發了微型光譜儀(yi) 和智慧水環境監測係統。在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支持下,產(chan) 品快速進入應用。一個(ge) 個(ge) 智能設備放入河道,成為(wei) 水質“偵(zhen) 察兵”,為(wei) 精準治汙提供助力。
以“質”求變,科技是根本動力。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構建支持全麵創新體(ti) 製機製”。其中明確,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推動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融合發展。
製度保障、政策發力。圍繞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改革持續推進:
首台(套)裝備集成大量自主創新,不能被市場門檻“卡”住。7月1日起,福建省促進首台(套)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條例施行。

在位於(yu) 河南安陽林州市的河南光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電子布準備車間,工作人員在檢查整經機機台(2024年2月22日攝)。該公司通過自主技術創新,攻克“卡脖子”技術,研發出5G用低介電電子紗、5G用超薄電子布等產(chan) 品。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出台地方性法規,為(wei) 的是從(cong) 鼓勵創新、支持推廣應用、政策扶持等層麵提供全流程、全鏈條、全方位的製度保障。”福建省工業(ye) 和信息化廳總工程師施惠財說。
從(cong) 推進科技創新央地協同,到探索建立企業(ye) 項目上升為(wei) 國家項目的新機製,科技部明確下一步改革重點舉(ju) 措。
科技部部長陰和俊表示,要強化戰略規劃、政策措施、科研力量、重大任務、資源平台、區域創新等六方麵統籌。同時,抓住支撐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主體(ti) 地位、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金融等重點環節,構建與(yu) 新質生產(chan) 力相適應的製度政策體(ti) 係,“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推動科技改革發展實現新的更大突破”。
以“質”求變,產(chan) 業(ye) 是著力點。
位於(yu) 江蘇江陰的興(xing) 澄特鋼,通過數字模擬把煉鐵高爐“裝”進了電腦。計算模型控製著高爐內(nei) 部複雜的化學反應,數智化改造讓三座高爐的煤氣消耗量每年下降近1億(yi) 立方米。
推陳致新,升級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在製造業(ye) 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工業(ye) 領域設備更新等政策推動下,各地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快轉型。
與(yu) 日俱新,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遼寧結合地方實際布局無人駕駛船舶、人形機器人等;以中國光穀為(wei) 中心,一條跨越武漢、鄂州等地的“光穀科創大走廊”越走越寬……
目前,全國高新技術企業(ye) 數量達46.3萬(wan) 家,產(chan) 業(ye) 鏈骨幹企業(ye) 加快壯大。我國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占GDP比重約13%,工業(ye) 機器人裝機量占全球比重超過50%。一組組數據印證了科技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創新融合的提速。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加強新領域新賽道製度供給、建立未來產(chan) 業(ye) 投入增長機製、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等舉(ju) 措,各有側(ce) 重、相輔相成。”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說,根據不同產(chan) 業(ye) 分類指導、科學推進,持續優(you) 化生產(chan) 力區域布局,經濟韌性和潛力會(hui) 不斷拓寬。
改革護航,持續釋放新活力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關(guan) 鍵要形成與(yu) 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chan) 關(guan) 係,從(cong) 實踐來看,還麵臨(lin) 一些現實問題和製度壁壘。麵向未來,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著力破除製約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束縛和障礙,才能持續釋放高質量發展的活力。
讓要素更順暢流動——
近日,上海市浦東(dong) 新區綜合改革試點成果發布會(hui) 集中發布的30個(ge) 改革創新案例中,在生物醫藥行業(ye) 建立高級職稱參評“直通車”、允許非公領域在崗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直接申報高級職稱引發關(guan) 注。
“不少科研項目都有對團隊高級職稱比例的要求,這對缺乏高級職稱人才的民企來說,就構成了障礙。”上海傑視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洪兵說,浦東(dong) 的製度創新打破壁壘,有利於(yu) 釋放民企科研人員的活力。
從(cong) 培育全國一體(ti) 化技術和數據市場,引導更多資本流入創新創業(ye) 領域,到推動產(chan) 業(ye) 間、區域間、大中小企業(ye) 間創新協同,一係列改革部署,加快促進先進優(you) 質生產(chan) 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順暢流動。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接下來,還要以高標準市場體(ti) 係優(you) 化創新資源配置,發揮超大規模市場的應用場景豐(feng) 富和創新收益放大的獨特優(you) 勢,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與(yu) 科技變革。
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
7月30日,由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建設的中國中小企業(ye) 服務網上線運行,完成對全國現有地(市)以上中小企業(ye) 服務平台的全部聯通,實現政策“一張網”匯集,“一站式”服務提供。
各地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不斷深入,管理效能提升推動企業(ye) 辦事成本持續降低。

這是南昌市西湖區市民中心“企業(ye) 之家”內(nei) 的中小企業(ye) 服務(科創)專(zhuan) 區(2024年7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完善產(chan) 權製度,依法平等長久保護各種所有製經濟產(chan) 權,建立高效的知識產(chan) 權綜合管理體(ti) 製”“加強公平競爭(zheng) 審查剛性約束,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zheng) ,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zheng) 的各種規定和做法”……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多項部署,著力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創新環境。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不久前,三星半導體(ti) 全球分撥中心在江蘇蘇州工業(ye) 園區喬(qiao) 遷開業(ye) ,從(cong) 簽訂土地合同到取得施工許可證僅(jin) 用4天,從(cong) 開工建設到項目建成僅(jin) 用400多天。

蘇州工業(ye) 園區(無人機照片,2023年7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多位跨國公司高管表示,中國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正在全球經濟版圖裏形成新的吸引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將進一步穩固外資在華發展信心。
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chan) 業(ye) 目錄、落實全麵取消製造業(ye) 領域外資準入限製措施……改革縱深推進,釋放以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產(chan) 業(ye) 合作共贏的強音。
麵對壓力挑戰,我國經濟實現持續回升向好,這既是堅定發展信心的底氣所在,也為(wei) 新動能新優(you) 勢的培育創造有利條件。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是一項長期任務和係統工程。保持定力、把準方向,錨定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的改革任務,朝著既定目標一步一個(ge) 腳印前進,中國經濟將會(hui) “新”潮澎湃。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