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財經

文章

推動普惠金融提質擴麵

發稿時間:2024-08-09 11:19:5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記者 彭 江

  《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jue) 定》提出,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yang) 老金融、數字金融,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you) 質金融服務。

  專(zhuan) 家認為(wei) ,高效優(you) 質的普惠金融供給能夠通過對廣大中小微企業(ye) 的支持促進市場繁榮。金融機構要持續深入探索普惠金融服務新模式、新路徑,破解中小企業(ye) 融資難點和堵點,為(wei) 推動實體(ti) 經濟發展提供金融動能。

  聚焦“雪中送炭”

  “普惠金融更加聚焦‘雪中送炭’,以可負擔的成本為(wei) 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hui) 各群體(ti) 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其中,小微企業(ye) 、農(nong) 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是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南開大學金融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全表示。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研究顯示,普惠金融對農(nong) 村地區、農(nong) 業(ye) 戶口、低社會(hui) 資本、低人力資本、低物質資本、貧困線以下家庭的收入水平產(chan) 生了更顯著的正向影響。

  為(wei) 積極推進普惠金融,今年5月份,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guan) 於(yu) 銀行業(ye) 保險業(ye)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普惠金融要雪中送炭、服務民生,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銀行保險機構要公平對待各類所有製企業(ye) ,持續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的金融支持。鼓勵開發符合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需求的產(chan) 品和服務,加大首貸、續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投放。積極服務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強化對高標準農(nong) 田、種業(ye) 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建設等的融資支持。

  在政策引導下,商業(ye) 銀行將普惠金融納入戰略規劃及重點布局。中國郵政儲(chu) 蓄銀行加大了對特色農(nong) 業(ye) 支持力度。郵儲(chu) 銀行廣東(dong) 省分行積極推動廣東(dong) 茂名荔枝產(chan) 業(ye) 發展。針對果農(nong) 麵臨(lin) 缺乏抵押物等問題,該行聯合廣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推出“產(chan) 業(ye) 貸+農(nong) 擔保證模式貸款方案”;與(yu) 茂名市電商協會(hui) 合作共建“茂名電商企業(ye) 金融服務站”,為(wei) 荔枝電商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貸款服務。截至5月末,郵儲(chu) 銀行廣東(dong) 省分行對荔枝產(chan) 業(ye) 累計發放貸款超7億(yi) 元,同比增長21%。

  浙江農(nong) 商聯合銀行今年啟動實施了“高質量普惠金融助力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行動計劃”,計劃未來5年新增1萬(wan) 億(yi) 元貸款支持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為(wei) 解決(jue) 農(nong) 村農(nong) 戶金融信息不對稱、金融需求滿足不充分的問題,浙江農(nong) 商聯合銀行轄內(nei) 文成農(nong) 商銀行通過升級迭代整村授信工程,提升農(nong) 戶貸款授信的覆蓋麵,實現農(nong) 戶小額普惠貸款授信全覆蓋。目前授信金額70.7億(yi) 元,授信戶數12.8萬(wan) 戶。

  城市商業(ye) 銀行也積極細化金融服務。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路北街道,台州銀行商海街支行通過走訪企業(ye) ,為(wei) 企業(ye) 量身定製綜合金融服務方案。不僅(jin) 提供了低息的流動資金貸款,還結合企業(ye) 的實際需求推出承兌(dui) 匯票等一係列金融服務產(chan) 品。台州銀行商海街支行行長李昌軍(jun) 表示,將繼續通過定期走訪企業(ye) 的方式,深入了解企業(ye) 的實際需求,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資金短缺等問題。

  “未來,銀行業(ye) 要錨定‘增量、擴麵、降價(jia) ’三大方向進一步發力,穩妥合規開發更加符合小微企業(ye) 主、個(ge) 體(ti) 工商戶和農(nong) 戶等生產(chan) 經營特點和發展需求的產(chan) 品及服務,探索建立保障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製,以商業(ye) 可持續性推動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一帆表示。

  運用科技賦能

  2024年一季度末,我國普惠小微授信戶數達6201萬(wan) 戶,同比增長7.5%;普惠型小微企業(ye) 人民幣貸款餘(yu) 額33.4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0.3%,遠高於(yu) 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除了監管政策的推動外,普惠金融的快速增長還與(yu) 金融科技的應用有關(guan) 。

  普惠金融與(yu) 人工智能、大數據、雲(yun) 計算、區塊鏈等先進技術交叉融合,拓寬了對企業(ye) 進行風險評估的信息渠道來源,保證信息真實性,提高風險定價(jia) 效率和可靠性。“發展普惠金融,如果仍然通過鋪機構、拚人員等傳(chuan) 統手段,不僅(jin) 費時費力,而且也難以滿足金融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新需求。”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金融機構應深度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科技手段,持續提高首貸、信用貸款比例,並進一步將普惠金融服務標準化、批量化,不斷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用戶體(ti) 驗。同時,借助小微擔保體(ti) 係建設和農(nong) 村征信體(ti) 係建立,探索適合小微和“三農(nong) ”業(ye) 務的數字化風險管理體(ti) 係。

  專(zhuan) 家表示,金融機構要加快自身組織變革,持續優(you) 化體(ti) 製機製,進一步建立健全專(zhuan) 門的綜合服務機製、資源配置機製、風險管理機製、考核評價(jia) 機製,不斷提升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效能。

  目前,商業(ye) 銀行正積極創新探索數字普惠金融模式。建設銀行以手機APP和應用小程序為(wei) 載體(ti) ,實現小微企業(ye) 貸款全流程網絡化、移動化、自助化,通過數據整合、在線審批,讓客戶在線上實時獲得貸款審批額度。在浙江省嵊州市鹿山街道金融服務工作站,建設銀行針對轄區內(nei) 小微企業(ye) 推出“小微快貸”等貸款產(chan) 品。貸款產(chan) 品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實現“一分鍾”融資、“一站式”服務、“一價(jia) 式”收費的信貸模式,較快地提高審批效率。

  在浙江省三門縣健跳鎮,浙江農(nong) 商銀行係統轄內(nei) 三門農(nong) 商銀行與(yu) 當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搭建“鮮甜e塘”數字化平台,探索“一鍵直達”全產(chan) 業(ye) 鏈貸款模式。“用戶隻需在線上進行操作,係統就會(hui) 根據錄入的信息,自動匹配貸款額度、利率,客戶經理會(hui) 在第一時間‘接單’,做好貸前準備工作。”三門農(nong) 商銀行副行長王智俊介紹。

  針對農(nong) 村金融工作中的難點,專(zhuan) 家表示,可利用金融科技賦能農(nong) 村金融服務體(ti) 係。“通過加速推進數字技術應用,運用金融科技降低農(nong) 村金融服務成本和風險,推進農(nong) 村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可加強涉農(nong) 融資數據服務庫建設,梳理、匯集、清洗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大數據,加快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賦能農(nong) 村金融的途徑。”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農(nong) 業(ye) 經濟與(yu) 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謝玲紅表示。

  打通堵點難點

  推動普惠金融提質擴麵還需打通堵點難點。

  當前,信息不對稱是導致銀行開展普惠金融信用風險偏高的主要因素,也是影響銀行積極性的主要原因。“現階段我國征信體(ti) 係仍有待進一步完善,主要表現在部分中小微企業(ye) 、低保人員等機構或群體(ti) 的部分交易信息未被完全納入征信體(ti) 係,征信覆蓋人群較大但是有效融資人群較小,在征信係統中沒有借貸記錄的用戶數量龐大等,這製約了普惠金融的進一步發展。未來,繼續擴大征信體(ti) 係覆蓋範圍、提升征信係統信息質量,不斷完善征信體(ti) 係,是發展普惠金融的重中之重。”李全表示。

  發展普惠金融,需要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為(wei) 商業(ye) 銀行開展普惠金融提供便利條件。“要加快推進市場化信用信息整合和共享,打破‘信息孤島’現象。同時,進一步優(you) 化農(nong) 村普惠金融基礎設施與(yu) 生態體(ti) 係建設。通過向各類機構提供更加高效、低成本的金融基礎設施,顯著地降低運營成本。還應進一步加強普惠金融法治建設,不斷優(you) 化普惠金融發展的製度環境。”董希淼表示。

  普惠金融發展關(guan) 係國計民生,要進一步完善普惠金融的頂層設計和製度安排。“要健全完善普惠金融評價(jia) 指標,對積極開展普惠金融服務的銀行機構給予一定稅收優(you) 惠;通過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加大對普惠金融機構流動性的定向支持,降低金融機構服務成本;加快完善政府主導的小微信貸擔保體(ti) 係,進一步改善普惠金融風險補償(chang) 環境和風險分擔機製。”李全說。

  “在服務機製上,推動形成以信用為(wei) 基礎、以抵押為(wei) 補充、以擔保為(wei) 支撐的授信服務機製。在信用體(ti) 係上,完善資產(chan) 資源抵押、信用數據共享、農(nong) 業(ye) 擔保分險的增信體(ti) 係。在金融產(chan) 品上,持續豐(feng) 富以信貸、保險為(wei) 核心,服務農(nong) 村全域、農(nong) 業(ye) 全鏈條、農(nong) 民全主體(ti) 的高效便捷的金融供給。”謝玲紅表示。

  專(zhuan) 家表示,做好普惠金融領域的風險化解工作需要財政、貨幣、產(chan) 業(ye) 、社會(hui) 保障等政策協同。在財政層麵,對普惠金融機構和社會(hui) 困難群體(ti) 給予稅收優(you) 惠、財政補貼,保持其現金流穩定和持續經營能力。通過政府投資等方式,完善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降低普惠金融機構成本;在貨幣政策方麵,通過再貼現、定向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定向調控金融機構開展普惠金融服務的成本,確保金融機構穩健經營;在社會(hui) 保障方麵,發揮社會(hui) 保障的“穩定器”作用,加大對社會(hui) 困難群體(ti) 的保障力度,降低違約風險;在產(chan) 業(ye) 政策方麵,做好普惠金融發展規劃的頂層設計,健全行業(ye) 發展長效機製,確保行業(ye) 可持續發展。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