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

文章

深入推進科技體製改革 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
—— 訪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陰和俊

發稿時間:2024-07-31 15:50:18   來源:新華社   作者:記者 溫競華

  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構建支持全麵創新體(ti) 製機製,對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作出一係列重要部署。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科技體(ti) 製改革成效如何?怎樣貫徹落實好科技領域的改革任務?改進科技計劃管理、推動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融合發展將從(cong) 哪些方麵重點發力?新華社記者采訪了科技部黨(dang) 組書(shu) 記、部長陰和俊。

  深化改革驅動我國科技事業(ye) 呈現新氣象

  問:如何評價(jia)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體(ti) 製改革的進展和成效?

  答: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科技體(ti) 製改革作為(wei) 全麵深化改革的重要內(nei) 容,高度重視、係統部署、強力推進,改革驅動創新、創新驅動發展效果不斷凸顯。

  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hui) ,實現科技領導體(ti) 製和管理體(ti) 製的係統性、整體(ti) 性重構;發揮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加快核心技術攻關(guan) ,量子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新賽道和戰略必爭(zheng) 領域加速布局;聚焦加強研發投入、加快青年人才培養(yang) 、加大初創企業(ye) 扶持等內(nei) 容,一係列改革舉(ju) 措相繼出台,科研人員創新創業(ye) 活力進一步激發。

  我國科技事業(ye) 呈現出新氣象。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cong) 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12位,研發經費躍居全球第二,研發人員、高水平論文、發明專(zhuan) 利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取得了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鬥導航、高鐵、移動通信、新能源汽車、深海深地探測等一大批標誌性重大成果。

  與(yu) 此同時,我們(men) 也要清醒地看到,與(yu) 世界科技強國相比、與(yu) 建設科技強國的目標要求相比,我國科技實力還不夠強大,科技體(ti) 製機製還不夠健全,國家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還不夠高。

  對此,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對“構建支持全麵創新體(ti) 製機製”作出部署,體(ti) 現了黨(dang) 中央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盼。我們(men) 要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改革的一係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進一步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加快完善科技創新組織方式和治理模式,加強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融合發展,堅持科技創新和製度創新雙輪驅動,推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以釘釘子精神深入推進科技體(ti) 製改革

  問:科技體(ti) 製改革是構建支持全麵創新體(ti) 製機製的重要內(nei) 容。貫徹落實全會(hui) 精神,科技創新領域將出台哪些重點舉(ju) 措?

  答:科技部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和使命擔當,堅決(jue) 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上來,以釘釘子精神深入推進科技體(ti) 製改革。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奮鬥目標,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wei) 主線,強化戰略規劃、政策措施、科研力量、重大任務、資源平台、區域創新等六方麵統籌,推動科技改革發展實現新的更大突破。

  一是健全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優(you) 化定位和布局;推進科技創新央地協同,統籌各類科創平台建設;推動科技創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隊伍體(ti) 係化、建製化、協同化。

  二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深度融合。抓住支撐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主體(ti) 地位、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金融等重點環節,構建與(yu) 新質生產(chan) 力相適應的製度政策體(ti) 係。

  三是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ti) 製機製一體(ti) 改革。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製和人才培養(yang) 模式;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健全保障科研人員專(zhuan) 心科研的製度,堅持向用人主體(ti) 授權、為(wei) 人才鬆綁減負。

  四是深化科技開放合作。踐行國際科技合作倡議,拓寬政府和民間交流合作渠道,聚焦應對全球挑戰開展聯合研究,積極參與(yu) 和主導國際科技規則製定,建設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科技創新開放環境。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科技部將堅持以改革促創新、促發展,有什麽(me) 問題碰什麽(me) 問題,有什麽(me) 堵點疏什麽(me) 堵點,加快構建高效順暢、開放協同、富有活力的國家創新體(ti) 係,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

  為(wei) 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高水平科技供給

  問: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明確提出“改進科技計劃管理”。如何落實好全會(hui) 部署要求,推動產(chan) 出更多原創成果和科技突破?

  答:國家科技計劃是政府組織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載體(ti) ,也是科技體(ti) 製機製改革的重要著力點,科技界一直高度關(guan) 注。前期,針對科技資源重複、分散等問題,科技部持續推動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取得積極成效。下一步,我們(men) 將認真落實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部署要求,將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持續向縱深推進。

  加強科技資源的統籌布局。去年以來,按照中央科技委員會(hui) 部署,科技部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遵照“以需求定任務、以任務定經費”的原則,建立了中央財政科技經費統籌安排使用機製,部署啟動一批國家科技重大專(zhuan) 項。後續,我們(men) 將以編製“十五五”科技創新規劃為(wei) 契機,加強科技創新全鏈條部署、全領域布局,加強有組織的基礎研究,統籌強化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築牢科技創新的根基和底座。

  進一步激發科技人員創新創造活力。堅持放權賦能,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技術路線決(jue) 定權、科研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度權,擴大“包幹製”範圍,為(wei) 科研人員潛心研究提供更好的製度保障。深入實施“揭榜掛帥”“賽馬製”“鏈主製”等新方式,減少考核頻次,強化“裏程碑”節點考核,提升項目實施績效。

  完善責任體(ti) 係。按照改革部署要求,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已從(cong) 科技部全部劃轉到相關(guan) 部門和單位,科技部重點抓好前端布局、中間檢查和後端驗收。下一步,要堅持目標導向和應用導向,壓實主管部門、專(zhuan) 業(ye) 機構、承擔單位的管理責任,嚴(yan) 格把控項目進度和風險,確保任務按期完成。

  紮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融合發展

  問: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下一步,如何通過改革實現科技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創新的深度融合?

  答:推動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質生產(chan) 力,必須紮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融合發展。科技部將重點做好支持企業(ye) 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生態建設三方麵工作:

  一是從(cong) 製度上落實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建立培育壯大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機製,大力培養(yang) 龍頭型和高速成長型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探索建立企業(ye) 項目上升為(wei) 國家項目的新機製,支持企業(ye) 與(yu) 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組建創新聯合體(ti) ,促進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融通創新。對民營企業(ye) 和國有企業(ye) 一視同仁,支持有能力的企業(ye) 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guan) 任務,充分發揮企業(ye) “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作用。

  二是深化科技成果轉化體(ti) 製機製改革。進一步健全國家技術轉移體(ti) 係,研究製定新時期推動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文件。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通過產(chan) 權激勵進一步調動激發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的積極性。依托我國產(chan) 業(ye) 基礎優(you) 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協調推動重大科研成果示範應用,做優(you) 做強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

  三是優(you) 化科技創新生態。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ti) 製,加快形成以科技創業(ye) 投資為(wei) 重點的科技金融服務體(ti) 係,引導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將金融活水引入創新沃土。健全國家創新政策體(ti) 係,加快形成與(yu) 新質生產(chan) 力更相適應的科技創新生態環境。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