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文章

徐善長:全麵提升宏觀經濟治理能力水平

發稿時間:2024-07-25 14:42:49   來源:《經濟日報》   

  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優(you) 勢的內(nei) 在要求。錨定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的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目標任務,必須堅定方向、聚焦主題,完善宏觀經濟治理,著力健全目標優(you) 化、分工合理、高效協同的宏觀經濟治理體(ti) 係,增強科學性有效性,全麵提升宏觀經濟治理能力水平,推動實現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宏觀經濟治理關(guan) 係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

  提升宏觀經濟治理能力,是宏觀經濟治理體(ti) 係有效建立並發揮作用的關(guan) 鍵,具有重要意義(yi) 。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宏觀經濟治理意味著將政府的宏觀經濟管理活動作為(wei) 國家治理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納入規範化、製度化、法治化軌道,推動宏觀經濟政策框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其科學性和有效性直接關(guan) 係到國家治理體(ti) 係的現代化水平。通過提升宏觀經濟治理能力,進一步提高政策的執行力,能夠確保政策效果的最大化,增強政府治理能力,進而更有效地應對經濟周期波動和外部衝(chong) 擊。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重要內(nei) 容。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現經濟質升量增還麵臨(lin) 不少體(ti) 製機製障礙,迫切需要通過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為(wei) 發展增添動力。順應曆史潮流、做到與(yu) 時俱進,就要將一項項改革向更深層次推進,促進各項改革係統集成,通過完善宏觀調控製度體(ti) 係,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穩定和改善預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wei) 安全的發展。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舉(ju) 措。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穩住宏觀經濟大盤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宏觀政策必須穩健有效。要持續提升宏觀經濟治理能力,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完善宏觀經濟政策製定和執行機製,以更有效的政策組合推動供給創造需求、需求牽引供給,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堅持正確方法論提升治理效能

  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重要內(nei) 容。隻有把握好宏觀經濟治理的方法原則,不斷提高對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和駕馭能力,才能在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上邁出新的步伐。為(wei) 此,必須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堅持係統思維和法治思維,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更好結合,充分發揮宏觀經濟治理效能。

  堅持係統思維。宏觀經濟治理要把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點,既要防止經濟增速大幅波動,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又要抓住時機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立足當前兼顧長遠,既要有利於(yu) 解決(jue) 當前麵臨(lin) 的矛盾,也要為(wei) 長遠發展打好基礎。把完善宏觀經濟治理與(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多重目標、多項改革和多種政策聯動協調平衡。當前,我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全球經濟貿易格局變化、主要經濟體(ti) 經濟政策調整等因素,都會(hui) 不同程度影響到國內(nei) 經濟運行。在此背景下,我國的宏觀經濟治理需具備全球視野,更好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推動國際經濟治理結構完善。

  堅持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是推進改革所需的科學方法,也是實現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把我國製度優(you) 勢更好轉化為(wei) 國家治理效能,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必須在法治軌道上推動發展、在發展中完善法治,堅持依法調控和統籌施策。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ti) 係,要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調控和治理經濟,加強經濟立法,強化產(chan) 權保護,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宏觀經濟政策必須依法製定和實施,確保其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增強政策的執行力和效果。

  正確處理好政府與(yu) 市場的關(guan) 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內(nei) 在要求,也是完善新時代宏觀經濟治理體(ti) 係、提升宏觀經濟治理能力必須遵循的要義(yi) 。要將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更好結合起來,形成政府與(yu) 市場的良性互動。一方麵,充分尊重市場規律,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配置和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幹預,著力保護和激發經營主體(ti) 活力。另一方麵,更好發揮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和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等職能作用,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提升監管能力,有效彌補市場失靈,持續完善宏觀經濟治理。

  發揮宏觀調控機製集成效應

  宏觀經濟治理是一項係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方方麵麵。需要充分發揮各類政策措施的集成效應,做好係統謀劃和頂層設計,強化政策協同配合,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發揮好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要,運用中長期發展規劃指導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國家戰略目標、戰略任務和戰略意圖的實現。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ti) 係和政策統籌協調機製,強化專(zhuan) 項規劃、區域規劃、空間規劃、地方規劃與(yu) 國家總體(ti) 發展規劃的有機銜接,突出規劃的戰略性、係統性。增強國家發展規劃對年度計劃、公共預算、金融信貸、國土開發、公共服務、產(chan) 業(ye) 發展等的引導功能和統籌功能,提高規劃的引領性、指導性;創新規劃實施機製,維護規劃的嚴(yan) 肅性、權威性。

  二是統籌推進財稅、金融領域改革。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用好財政政策空間,提高資金效益和政策實際效果,更好發揮財政政策的再分配功能和激勵作用,調整優(you) 化財政支出結構,增強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推動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使社會(hui) 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jia) 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提升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能力。此外,還要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三是強化政策協同配合形成合力。要促進就業(ye) 、產(chan) 業(ye) 、投資、消費、環保、區域等政策協同發力,構建更加高效的宏觀經濟治理體(ti) 係。實施好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ye) 政策舉(ju) 措,把高質量充分就業(ye) 作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優(you) 先目標。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加強產(chan) 業(ye) 政策和競爭(zheng) 政策協同,發揮投資對優(you) 化供給結構的關(guan) 鍵性作用,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製,打造彰顯優(you) 勢、協調聯動的城鄉(xiang) 區域發展體(ti) 係,把環保政策納入宏觀經濟治理政策範疇。

  強化全鏈條管理增強調控科學性

  完善宏觀經濟治理,要加強從(cong) 政策製定到執行全鏈條管理,發揮各項政策舉(ju) 措的協同效應,提高宏觀經濟治理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執行力,促進經濟發展總量平衡、結構優(you) 化、內(nei) 外均衡。

  一方麵,促進各項政策措施協調聯動、同向而行。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強化總量性指標與(yu) 結構性指標的銜接、約束性指標與(yu) 預期性指標的統籌;加強中央和地方之間的協調,既做好頂層設計,又有效激發地方積極性;加強政府與(yu) 經營主體(ti) 之間的協調,健全宏觀政策的市場反饋機製。健全完善跨周期政策設計和逆周期調節機製,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強中長期、跨周期宏觀經濟政策預研,重視預期管理,增強前瞻性,同時提高逆周期調節能力,熨平經濟周期波動。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

  另一方麵,提高調控的科學性。提升宏觀經濟監測預警和風險防控能力,研究優(you) 化能夠更好反映高質量發展的先行指標,引導和穩定市場預期。建立外部風險衝(chong) 擊預判預警製度,守住不發生係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提升現代技術手段的輔助治理能力,建立宏觀經濟治理基礎數據庫,強化對經濟運行動態的實時跟蹤,提高市場分析、形勢研判能力,增強時效性和精準度,為(wei) 宏觀經濟治理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係中國宏觀經濟學會(hui) 會(hui) 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