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結構轉型破解發展難題
發稿時間:2024-07-01 14:47:14 來源:中經理論 作者: 劉偉(wei)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聚焦我國發展麵臨(lin) 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一係列新論斷、新要求。從(cong) 提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到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再到提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這些都是根據新時代發展出現的新特點、呈現的新變化提出的一係列戰略舉(ju) 措,具有內(nei) 在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
發展的實質是結構的變化。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ti) 目標,包括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邁上新的大台階,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等。實現以上目標,任務十分艱巨。這要求我們(men) 推動經濟發展不僅(jin) 要實現量的合理增長,而且要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如果不從(cong) 根本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是難以實現這樣的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質的有效提升,主要是優(you) 化經濟結構,包括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和分配結構等。通過創新驅動、效率提升來推動結構的優(you) 化和升級,進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以全要素生產(chan) 率大幅提升為(wei) 核心標誌,特點是創新,關(guan) 鍵在質優(you)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與(yu) 結構優(you) 化息息相關(guan) ,也與(yu) 經濟發展質的有效提升緊密相連。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從(cong) 而為(wei) 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提供重要助力。
縮小與(yu) 發達國家的發展差距關(guan) 鍵要優(you) 化結構。當前,我國與(yu) 一些發達國家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這不僅(jin) 有經濟發展總量上的差距,而且有發展結構上的差距。發達經濟體(ti) 為(wei) 提高其競爭(zheng) 力,正在努力優(you) 化升級產(chan) 業(ye) 結構,紛紛製定了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特別是製造業(ye) 的改造提升、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的規劃,積極搶占未來科技與(yu) 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的製高點。這種日趨白熱化的競爭(zheng) ,實質上是產(chan) 業(ye) 結構上的競爭(zheng) 。我們(men) 必須適應這一趨勢,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既要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低碳技術,加快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又要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ye) 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還要超前布局建設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yu) 儲(chu) 能等未來產(chan) 業(ye) 。
破解發展難題的核心是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轉型升級。現代化進程中我們(men) 麵臨(lin) 的很多挑戰和問題,都是以前沒有遇到過的。無論是消費層麵的數字鴻溝有所加大,還是生產(chan) 層麵新興(xing) 力量對傳(chuan) 統的替代,都會(hui) 帶來產(chan) 業(ye) 結構、生產(chan) 結構、分配結構乃至社會(hui) 結構深刻而複雜的變化。同時,新質生產(chan) 力的發展也會(hui) 帶來結構上的變化,對製度變革、生產(chan) 關(guan) 係變革的要求是係統而深刻的。這些都要求我們(men) 必須用好改革這個(ge) 重要法寶,深化經濟體(ti) 製、科技體(ti) 製等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形成與(yu) 新質生產(chan) 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chan) 關(guan) 係,推動製度優(you) 勢更好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