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發稿時間:2024-04-08 15:43:36 來源:人民論壇網 作者:左停
【學習(xi) 金句】
要推動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加強農(nong) 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引領,深入挖掘優(you) 秀傳(chuan) 統農(nong) 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培育挖掘鄉(xiang) 土文化人才,弘揚主旋律和社會(hui) 正氣,培育文明鄉(xiang) 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nong) 民精神風貌,提高鄉(xiang) 村社會(hui) 文明程度,煥發鄉(xiang) 村文明新氣象。
——2018年3月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山東(dong) 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實踐分享】
豐(feng) 富鄉(xiang) 村文化活動,
貴州省台江縣台盤村舉(ju) 辦全國和美鄉(xiang) 村籃球大賽(村BA)。比賽期間,近百家非遺文創展位、主題茶飲、具有苗族特色的農(nong) 產(chan) 品亮相。體(ti) 驗民族文化,品嚐特色美食,不少人慕名而來深度感受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下的鄉(xiang) 村新貌。這一文化活動,堅持農(nong) 民主體(ti) ,熱在鄉(xiang) 村,樂(le) 在群眾(zhong) ,和旅遊深度融合,激發了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澎湃動能。
立足本地資源特色
篁嶺村位於(yu) 江西上饒婺源縣東(dong) 北部,是一座有近600年曆史的徽派古村落。受地形限製,村內(nei) 可用地稀少,可謂“地無三尺平”,村民曬晾農(nong) 作物隻能使用竹匾曬在自家屋頂的木架上,形成獨特的“曬秋”景觀。經過探索,篁嶺村以“曬秋”文化、梯田油菜花海和徽派古建文化為(wei) 抓手,通過特色“曬秋”攝影展、主題油畫展、“曬秋”藝術季、屋頂藝術節等一係列活動,展現民俗文化,打造鄉(xiang) 村旅遊IP,每年吸引上百萬(wan) 遊客前來觀光體(ti) 驗。
加強非遺文化保護傳(chuan) 承,讓傳(chuan) 統文化煥發時代光彩
憨態可掬的泥娃娃、色彩豔麗(li) 的木板年畫、形象生動的木雕……在山東(dong) 惠民縣火把李村舉(ju) 辦的傳(chuan) 統工藝大會(hui) 活動現場,千種非遺作品引來人們(men) 駐足欣賞。精彩亮相的非遺作品,百餘(yu) 名非遺藝人現場展示的“絕活”,彰顯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映照著鄉(xiang) 村文化的繁榮景象。
【專(zhuan) 家解讀】
作者: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人文與(yu) 發展學院教授、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研究院副院長 左停
近年來,北方的雪鄉(xiang) 、那達慕,南方的梯田、潑水節等文化符號伴隨鄉(xiang) 村旅遊的興(xing) 盛進入大眾(zhong) 視野。融合了鄉(xiang) 村民族文化與(yu) 現代體(ti) 育文化元素的“村BA”籃球大賽引起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被央視譽為(wei) “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ge) 窗口”,國家層麵也開始在全國範圍內(nei) 支持推廣這一鄉(xiang) 村體(ti) 育文化活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重要維度是人和文化的振興(xing) ,鄉(xiang) 村文化不僅(jin) 是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內(nei) 在組成部分,也是促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重要因素。鄉(xiang) 村文化具有滿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效用性和價(jia) 值性,如何開發其效用和價(jia) 值是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的重要議題。
隨著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鄉(xiang) 村文化將越來越彰顯其多方麵價(jia) 值,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支撐。目前,全國範圍內(nei) 湧現出了許多實現鄉(xiang) 村文化價(jia) 值的積極創新探索,為(wei) 鄉(xiang) 村文化價(jia) 值的實現提供了方向性啟示。具體(ti) 而言,進一步實現鄉(xiang) 村文化價(jia) 值、推動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需要政府以及各方社會(hui) 主體(ti) 從(cong) 以下四個(ge) 方麵持續發力。
第一,多樣化開發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品。一方麵,依托多樣化的鄉(xiang) 村資源開發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品。在開發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品時,不僅(jin) 要打造鄉(xiang) 村文化的“拳頭產(chan) 品”,還要以亮點產(chan) 品帶動其他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品繁榮。如“村BA”賽事上不僅(jin) 有籃球比賽,還有當地村民隊伍穿著民族服飾,為(wei) 廣大觀賽遊客提供免費品嚐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這一做法不僅(jin) 有利於(yu) 拓展文化產(chan) 品牽引調動鄉(xiang) 村文化資源的廣度,更有利於(yu) 避免亮點文化和顯性文化掩蓋甚至削減當地文化多樣性,確保鄉(xiang) 村文化在產(chan) 品化、市場化發展的同時仍然保留體(ti) 係化、多樣化的本質。另一方麵,麵向多層次的文化需求開發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品。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品與(yu) 其鑒賞主體(ti) 之間具有緊密聯係,因此在開發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品前應首先對其主要鑒賞主體(ti) 的文化需求層次進行深入分析和類型劃分,避免向文化需求差異化程度高的不同鑒賞主體(ti) 供給同質化的文化產(chan) 品。應注重提高文化產(chan) 品開發工作的精細化水平,麵向不同鑒賞主體(ti) ,設計差異化的文化產(chan) 品,如麵向“特種兵式旅遊”遊客,就需要提升文化產(chan) 品的易打卡、好上鏡屬性,並保證其包裝便於(yu) 分享、攜帶與(yu) 饋贈;而麵向深度體(ti) 驗式的文化鑒賞主體(ti) 需求,則需要為(wei) 文化產(chan) 品嵌入文化價(jia) 值與(yu) 內(nei) 涵,在保證文化產(chan) 品質量的基礎上,增強文化產(chan) 品的故事屬性,持續提升文化產(chan) 品品牌接受度與(yu) 傳(chuan) 播力。
第二,積極推動鄉(xiang) 村文化的產(chan) 業(ye) 化發展。首先,應延長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拓展新的文化經濟增長點。如依托鄉(xiang) 村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和山水環境,建設旅遊露營點基礎設施,並在旅遊觀光產(chan) 業(ye) 鏈環節的基礎上,將本地鄉(xiang) 村文化元素嵌入風味菜肴、特色飲品、民樂(le) 演出、篝火晚會(hui) 、團建培訓、親(qin) 子研學和體(ti) 育運動等多種服務中,提升各類消費項目的文化吸引力,增強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的係統性和本土性。其次,應運用市場化機製改善鄉(xiang) 村文化經營主體(ti) 的運營狀況。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經營主體(ti) 應樹立“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理念,在鄉(xiang) 村文化保護和市場化發展之間找到平衡,既要在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下做好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運營管理,保證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品有品牌標準、有多樣品種且能快速更新迭代,又要兼顧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的社會(hui) 屬性和公益屬性,確保文化產(chan) 業(ye) 與(yu) 當地居民之間存在緊密利益連接。最後,應提升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的開放性和參與(yu) 性。隨著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逐漸繁榮,本地政府和企業(ye) 應以更加開放的態度運營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有序將參與(yu) 產(chan) 業(ye) 運營和管理的渠道向鄉(xiang) 村本地居民、外來居民、小微企業(ye) 和公益組織開放,如在文化產(chan) 業(ye) 經營空間為(wei) 本地農(nong) 民和小微經營主體(ti) 開辟農(nong) 產(chan) 品和雜貨零售區,為(wei) 其提供新的收入來源,建設更具包容性的文化產(chan) 業(ye) 合作經營和利益分享機製,提升各方主體(ti) 的公平感和獲得感。
第三,搭建鄉(xiang) 村公共文化事業(ye) 平台。一方麵,應注重篩選推廣基層湧現的鄉(xiang) 村公共文化服務創新形式。應持續挖掘如“村BA”“村超”等有效融合體(ti) 育、文化、鄉(xiang) 村和民族多種元素的創新公共服務形式,對其進行政策性支持,通過打造和推廣代表性的鄉(xiang) 村文化體(ti) 育公共服務品牌,以文化體(ti) 育公共服務促進鄉(xiang) 村文化價(jia) 值實現,彰顯我國鄉(xiang) 村公共文化事業(ye) 現代化發展的繁榮景象,進一步滿足社會(hui) 層麵對於(yu) 鄉(xiang) 村公共文化事業(ye) 創新發展的需求,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另一方麵,應引導各地從(cong) 當地人民群眾(zhong) 需求出發,發展差異化的鄉(xiang) 村公共文化事業(ye) 。地方政府應因地製宜發展鄉(xiang) 村公共文化事業(ye) ,根據本地鄉(xiang) 村人口情況,發展有針對性的鄉(xiang) 村文化基礎設施。尤其在推廣“村BA”等文化體(ti) 育公共服務創新形式的同時,也應認識到各地鄉(xiang) 村公共文化服務需求的差異性。
第四,從(cong) 城鄉(xiang) 融合角度拓展鄉(xiang) 村文化的深度和廣度。城鄉(xiang) 融合帶來的人口、信息、產(chan) 品和服務要素雙向流通對於(yu) 實現鄉(xiang) 村文化價(jia) 值至關(guan) 重要。在提升城鄉(xiang) 融合深度方麵,政府應不斷改善城鄉(xiang) 之間的信息通訊和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硬件條件,通過擴大5G網絡覆蓋麵,開通縣級高鐵站,根據需求加開高鐵班次,完善縣域層麵的通村公路網絡等,改善城鄉(xiang) 之間的信息和交通互聯水平;在軟件層麵,應加大數字技能培訓力度,引進培育本土化的電商、短視頻數字技能培訓團隊,為(wei) 基層幹部和農(nong) 村居民開辦培訓,提高基層幹部和農(nong) 村居民數字能力,培育更多鄉(xiang) 村網絡達人,開辟數字時代的鄉(xiang) 村特色文化展示窗口。在此基礎上,吸引更多主流媒體(ti) 和自媒體(ti) 博主深入鄉(xiang) 村,製作如《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等高品質紀錄片,為(wei) 城市居民拓展了解鄉(xiang) 村文化價(jia) 值的途徑。在城鄉(xiang) 融合廣度方麵,應以縣城為(wei) 載體(ti) ,不斷拓展城市、縣城和鄉(xiang) 村三者之間在公共服務、產(chan) 業(ye) 發展等領域的資源互補關(guan) 係。一方麵,將縣城打造為(wei) 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和文化產(chan) 品集中展示的平台,以及鄉(xiang) 村居民獲取就業(ye) 機會(hui) 和公共文化服務的平台,通過開發村級惠民演出、體(ti) 育賽事或音樂(le) 會(hui) 等縣域層麵能夠為(wei) 鄉(xiang) 村居民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設置文化產(chan) 業(ye) 就業(ye) 崗位,豐(feng) 富縣域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另一方麵,縣城應麵向城市體(ti) 係不斷輸送本縣優(you) 質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品,為(wei) 本縣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拓展城市市場,吸引更多城市居民到縣域鄉(xiang) 村體(ti) 驗特色文化並消費,還可從(cong) 鄉(xiang) 村選拔優(you) 秀的文化人才向城市輸送,同時承接更多城市的優(you) 質公共文化服務資源。
未來,推動鄉(xiang) 村文化價(jia) 值實現需要政府、市場和社會(hui) 多方主體(ti) 共同加深對鄉(xiang) 村文化的理解認知,協同開發多樣的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品,助推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並在更加宏觀的層麵謀劃鄉(xiang) 村公共文化事業(ye) 建設,通過城鄉(xiang) 融合不斷提升鄉(xiang) 村文化價(jia) 值開發的深度和廣度,為(wei) 鄉(xiang) 村文化價(jia) 值實現拓展更多路徑。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