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營商環境建設的進展與優化方向
發稿時間:2024-03-07 14:06:37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範恒山
堅持穩中求進、促進經濟穩中向好,一個(ge) 重要方麵是為(wei) 經營主體(ti) 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是企業(ye) 等經營主體(ti) 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所涉及的體(ti) 製機製性因素和條件。從(cong) 企業(ye) 的籌備、開辦到最後的關(guan) 閉、清算,整個(ge) 過程所涉及的體(ti) 製與(yu) 政策因素,都是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涉及投資經營的活躍度、社會(hui) 的創新度,以及地區發展的競爭(zheng) 力和可持續能力。這是考察我國營商環境建設狀況的一個(ge) 基本出發點。
我國營商環境建設取得的主要進展
營商環境的構造主體(ti) 是政府。近年來,各級政府圍繞營商環境建設和優(you) 化做了大量工作。從(cong) 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到各個(ge) 地方政府積極努力,我國營商環境建設一步一個(ge) 腳印,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企業(ye) 等麵臨(lin) 的體(ti) 製與(yu) 政策狀況有了顯著改善。
世界銀行的國別評價(jia) 報告一般以十項指標的具體(ti) 辦理狀況作為(wei) 評價(jia) 標準,包括開辦企業(ye) 、申請建築許可、獲得電力供應、獲得信貸等,通過這些事項辦理體(ti) 現的效率、成本等來評價(jia) 一個(ge) 國家營商環境的狀況,並進行排位。我國的取樣地主要是北京和上海。世界銀行對我國營商環境建設給予了高度的評價(jia) ,世界排名從(cong) 2013年的96位上升到2018年的31位。按照世界銀行報告的排位,我國的營商環境狀況超過了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當然,這兩(liang) 年世界銀行停止發布原有的評價(jia) 報告,稱將重新構建新的評估體(ti) 係來評估各經濟體(ti) 的商業(ye) 和投資環境。但我國優(you) 化營商環境的步伐並沒有停止,而且力度越來越大。從(cong) 實際看,我國營商環境建設取得了普遍認可的進展,抓營商環境建設已成為(wei) 很多地方黨(dang) 委政府的一種行動自覺。
把營商環境建設主要放在“提效”和“讓利”上,既有局限也不可持續
總體(ti) 上說,近年來我國營商環境建設主要圍繞兩(liang) 個(ge) 詞展開。一個(ge) 是“提效”,即提高效率;另一個(ge) 是“讓利”,即提供優(you) 惠。所謂“提效”,就是對原來審批程序過繁、耗時過長、成本過高的審批管理方式進行改革,提高效率。簡政放權和優(you) 化服務,主要是基於(yu) 此來下力氣的。其路徑主要依靠體(ti) 製改革、管理創新和科技手段賦能。而“讓利”主要是通過對投資經營主體(ti) 施以差別化的土地、財政和金融等政策來體(ti) 現。在很長一段時間,一些地方政府把它作為(wei) 招商引資的重要手段和優(you) 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nei) 容。“提效”也好,“讓利”也好,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條件下都是必要的。企業(ye) 希望在項目上相關(guan) 審批盡可能減少,在時間上盡可能縮短,在成本上盡可能降低,也希望在土地、貸款、稅收等方麵獲得優(you) 惠。所以,對於(yu) 政府的“提效”和“讓利”,企業(ye) 或企業(ye) 家們(men) 是高度認可的。但如果把營商環境建設主要放在“提效”和“讓利”上,則是有局限性的,也是不可持續的。
為(wei) 什麽(me) 不可持續呢?先說“讓利”。隨著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不斷完善、經濟管理日益科學規範,以及與(yu) 國際高水平的投資貿易規則對標接軌,以減免稅收為(wei) 主要形式的讓利做法不宜持續也不可持續。從(cong) 國際上看,發達國家和地區很少有通過稅收減免、土地低價(jia) 和無償(chang) 地轉讓等進行招商引資的。“讓利”不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做法,也不是成熟的宏觀管理和經濟調節的主要手段。這條路,開始走走也許是必要的。事實上,現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已不再把營商環境建設的重點放於(yu) 此。
再說“提效”。圍繞提高辦事效率,很多地方采取了許多有效的舉(ju) 措。比如,有的地方在簡政放權方麵作出了創新性的努力,比較有名的是“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企業(ye) 和群眾(zhong) 到政府辦事,事先就可以獲知所需材料,即使涉及多個(ge) 部門也隻需要到一個(ge) 窗口一次性辦理,最多隻要跑一次。相對於(yu) 原來在審批過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的“管”“卡”“壓”,企業(ye) 和老百姓對此是非常歡迎的。但這方麵的出路並不是無限的。我們(men) 注意到,對標“最多跑一次”,有的地方提出“零跑動”,那麽(me) 再往下去就應該是“不僅(jin) 不要你們(men) 跑,我還幫助你們(men) 跑”,但這樣能持續進行下去嗎?事實上,提效也是有限度的。管理清單再短,必要的審批也不能放棄;審批時間再短,也不能為(wei) 零。所以,在“提效”方麵要有一定的限度。一些地方喜歡提“清單最短”“程序最簡”等要求,實際上,這樣提既不符合科學原理,在實踐中也很難做到,最後會(hui) 流於(yu) 空談、墮於(yu) 形式。
對營商環境建設來說,做到所謂“最”並不是特別重要的。特別重要的是什麽(me) 呢?我思考,主要可以歸納為(wei) 這樣四個(ge) 方麵。
一是管理內(nei) 容重點不在於(yu) “少”而在於(yu) “準”。現在許多地方在比較管理清單上誰的項目更少,但清單上的管理項目再少,也不可能把它全部取消。所以,關(guan) 鍵不在於(yu) “少”而在於(yu) “準”。哪些該管,哪些不該管,要清楚明白。
二是治理方式重點不在於(yu) “鬆”而在於(yu) “公”。簡政放權並不是放手不管,有些該管住的絲(si) 毫不能放鬆,但無論是鬆還是緊,管理的基點都應公平公正,不能預設立場,不要區別對待,不可對同一件事的評價(jia) 使用兩(liang) 種規則。
三是政策指向重點不在於(yu) “惠”而在於(yu) “信”。出台的政策不應把優(you) 惠作為(wei) 主基調、重點在“減、免、補”上做文章,而應當是圍繞提振投資者信心,在增強社會(hui) 的能動性、創造性上下功夫。
四是服務舉(ju) 措重點不在於(yu) “多”而在於(yu) “實”。有的地方出台的一些文件往往是“拉條子”的寫(xie) 法,三十條、五十條,不一而足。措施多固然好,但關(guan) 鍵是要落地,或者說要落到實處,真正幫助企業(ye) 和老百姓解決(jue) 實際問題,否則,就會(hui) 陷於(yu) 空談。
我國未來營商環境建設的方向和著力點
關(guan) 於(yu) 營商環境建設,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了這樣兩(liang) 條。第一條,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這一條是這些年國家各種文件常常強調的。第二條,完善產(chan) 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zheng) 、社會(hui) 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製度,優(you) 化營商環境。這一條有新的概括,非常重要。我國未來營商環境建設的方向可以概括為(wei) 實現“兩(liang) 個(ge) 轉變”。第一個(ge) 轉變,是要從(cong) “灑甘霖”轉向“解危困”,也就是由普惠服務延展到精準管護。要進一步拓展政策服務的深度,在繼續做好普惠性政策設計時,進一步聚焦每一個(ge) 企業(ye) 的具體(ti) 需要,開展定製化、個(ge) 性化的服務,真正使政府的政策成為(wei) 為(wei) 每一個(ge) 企業(ye) 排憂解難的具體(ti) 方案。這樣,企業(ye) 就有了實實在在的感受,從(cong) 而體(ti) 驗到政府營商環境建設的具體(ti) 進步。第二個(ge) 轉變,是要從(cong) “給方便”轉向“壯信心”,也就是由政策優(you) 惠深入到製度創新。“提效”“讓利”本質上還是給方便,但對於(yu) 企業(ye) 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要給他們(men) “吃定心丸”,提振持續創業(ye) 的信心。這就需要推進一係列的製度創新,包括一些基礎製度的創新。
結合這兩(liang) 個(ge) 轉變,下一步營商環境的建設應緊扣五個(ge) 詞做文章。第一,“公正”。公平維護一切市場經濟條件下所需要的經濟成分的權利,包括平等保護財產(chan) 權利,公平地、無差別地為(wei) 所有市場經濟主體(ti) 提供財政金融等政策服務,公平地解決(jue) 各類企業(ye) 麵對的各種具體(ti) 問題。企業(ye) 有所求,政府就有所為(wei) ,這種“為(wei) ”,不隻是籠統的或大而化之的,更應該是具體(ti) 的或有的放矢的。第二,“透明”。政策製定既不能在書(shu) 齋裏進行,更不要關(guan) 在書(shu) 齋裏搞神秘主義(yi) ,要向全社會(hui) 公開,使老百姓一目了然。也就是說,政策要有極高的透明度,做到上網可查、一看便知。政策透明包含一個(ge) 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內(nei) 涵清晰、無需注解,沒有題外話,沒有意中意。否則,第三者解釋就可能變形走樣。第三,“穩定”。政策法規等不僅(jin) 要可把握,也要可持續,即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做到新官要理舊賬,人走茶也不涼。第四,“誠信”。政府要帶頭講誠信,以信感人、以信立威、以信樹誠。同時要帶動社會(hui) 誠信,全麵提高社會(hui) 的誠信水平。要認識到,誠信是成熟的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也是良好營商環境的核心內(nei) 容。第五,“實在”。“實”是一切措施的生命所在,一定要把所有有效的措施落到“最後一公裏”,落到老百姓的鍋台灶頭,落到企業(ye) 的車間機床上。良好的政策措施不能搞花架子,不能浮在上麵。
(作者係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shu) 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