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財經

文章

姚洋:中國經濟如何強信心、穩預期

發稿時間:2024-03-04 15:40: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記者 夏賓)國務院第三次全體(ti) 會(hui) 議近日討論擬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多做有利於(yu) 提振信心和預期的事”。

  凝聚共識、提振信心的關(guan) 鍵點在哪?今年經濟發展預期目標怎麽(me) 定?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日前接受“中國焦點麵對麵”專(zhuan) 訪時稱,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設定的目標會(hui) 帶動政策走向、釋放明確信號、管理改善預期。

  2023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要求,社會(hui) 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jia) 格水平(一般指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即CPI)預期目標相匹配。姚洋直言,這是非常新的提法,過去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部署相關(guan) 工作內(nei) 容時,很少把貨幣政策和CPI目標聯係起來,這次更加接近現代貨幣政策的目的。

  他希望,今年貨幣政策可以朝著全國兩(liang) 會(hui) 確定的CPI目標發力。在CPI低位運行的情況下,定下CPI目標實質上可以發揮預期管理的作用,有助提振信心,對整個(ge) 經濟的需求回升也有推動作用。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左)日前在北京接受“中國焦點麵對麵”專訪。記者 蔣啟明 攝

  訪談實錄摘編如下:

  記者:新質生產(chan) 力是中國經濟的一個(ge) 熱詞,我們(men) 該如何理解新質生產(chan) 力?

  姚洋:對於(yu) 經濟學家來說,隻要能提高勞動生產(chan) 力,或者更確切地說,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的這些生產(chan) 力,都是新質生產(chan) 力。中國從(cong) 過去比較粗放式的增長變成高質量增長,就是要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

  過去的曆史告訴我們(men) ,中國的全要素生產(chan) 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大概為(wei) 20%至40%,我預測這個(ge) 比例會(hui) 向著高端轉移,因為(wei) 過去有段時間比較低,未來可能會(hui) 提到30%甚至接近40%,這是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表現。

  記者:當下要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應該在哪些方麵發力?

  姚洋:我們(men)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全要素生產(chan) 率的提升主要靠改革,下一步提高要靠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技水平、創新能力。

  關(guan) 於(yu) 經濟增長有一個(ge) 基本模型叫做索羅模型,這一模型認為(wei) ,一個(ge) 國家經濟增長最後會(hui) 達到一個(ge) 所謂的穩態,在穩態時國家人均收入的進步速度就等於(yu) 國家技術的進步速度;在國家沒有達到穩態時,人均收入的提高還可以靠資本積累。中國現在還沒有達到穩態,但資本積累所占份額會(hui) 越來越低,技術進步的份額就必須提高。

  假設到本世紀中葉時,中國走到一個(ge) 穩態,人均收入的增長就要完全依靠技術進步。現在是過渡期,所以必須打拚技術進步,中央所製定的高質量發展這條路,就是為(wei) 轉型服務。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日前在北京接受“中國焦點麵對麵”專訪。記者 蔣啟明 攝

  記者:激發消費潛能、擴大有效益的投資,今年在這兩(liang) 方麵我們(men) 該如何去平衡和發力?

  姚洋:關(guan) 於(yu) 中國消費有一個(ge) 迷思和誤解,總覺得中國的消費增長速度不夠。

  事實上,從(cong) 1992年開始,中國進入一個(ge) 外向型經濟的時代,中國的生產(chan) 潛力迸發,但多數增長的生產(chan) 潛力都在為(wei) 世界服務,以出口為(wei) 主的特點造成了國內(nei) 消費占GDP的比重下降。特別是本世紀頭10年,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經濟增長速度飛快,出口功不可沒,這樣進一步加劇消費占比下降。這裏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口,另一方麵也是收入增長的結果,帶動儲(chu) 蓄率提高。

  這個(ge) 情況在東(dong) 亞(ya) 不特殊,日本曾經降到過52%左右,韓國也基本上降到了這樣一個(ge) 水平。

  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開始調整,消費占比開始上升。剛剛發布的國家統計局公報表明,扣除價(jia) 格因素,去年中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達9%,這是非常快的,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達82%。在這種情況下,怎麽(me) 激活投資就非常重要。投資是兩(liang) 方麵,一個(ge) 是企業(ye) 投資,一個(ge) 是政府投資,但企業(ye) 投資是內(nei) 生的,今年要更多關(guan) 注政府投資。

  回到最基本的宏觀經濟學原理,一個(ge) 國家的增長速度,如果沒有達到潛在增長速度,就應該刺激需求,可以搞貨幣政策,但貨幣政策在信心不足的情況下會(hui) 失效,所以必須搞財政政策。

  這時候發債(zhai) 不會(hui) 造成通脹,對未來也不會(hui) 造成很大負擔,會(hui) 即時轉化成產(chan) 品,推動經濟增長,債(zhai) 務就可能被稀釋掉,甚至消解掉。政府主動負債(zhai) ,讓經濟輪子轉動起來,我覺得是一個(ge) 正確選擇。

資料圖:一艘貨輪在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進行裝卸作業。(無人機照片) 記者 佟鬱 攝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要求社會(hui) 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jia) 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而過去是說與(yu) 名義(yi) 經濟增速來匹配,為(wei) 什麽(me) 會(hui) 特別強調價(jia) 格水平預期目標?

  姚洋:這是一個(ge) 非常新的提法,我們(men) 過去會(hui) 定一個(ge) CPI目標,但很少把貨幣政策和CPI目標聯係起來,這次更加接近現代貨幣政策的目的。

  比如說,我們(men) 定1.5%的CPI目標,希望貨幣政策也朝著這個(ge) 目標去推動,因為(wei) 在CPI低位運行的情況下,預期不太好,定一個(ge) CPI目標,實質上是一個(ge) 預期管理,外界認為(wei) 貨幣政策會(hui) 朝這個(ge) 目標走,會(hui) 降息、降準,大家的信心會(hui) 回來,對整個(ge) 經濟的需求也會(hui) 有推動作用。如果能降息,老百姓購房負擔會(hui) 下來,可以推動房地產(chan) 企穩回暖,企業(ye) 投資意願也會(hui) 提升。

  記者:我們(men) 看到最近房地產(chan) 領域的相關(guan) 政策非常多,加快構建房地產(chan) 發展新模式,您認為(wei) 今年會(hui) 呈現一個(ge) 什麽(me) 樣的態勢?

  姚洋:中央連續出台了很多激活房地產(chan) 的政策已經在見效,力度可以再加大一些,可以考慮全麵取消限購,這對於(yu) 大家恢複信心很重要。

  同時,銀行房貸還有很多潛力可挖。比如說,不要分一套房二套房的利率“歧視”,地方政府也不要去幹預房價(jia) ,我們(men) 的銀行體(ti) 係足夠大,能夠應對這些風險,房價(jia) 調整到位,老百姓就會(hui) 覺得該出手了。中國住房的剛需還有很多,有人計算過,即使到未來市場穩定下來,每年住房需求仍在10億(yi) 到12億(yi) 平方米,這是一個(ge) 巨大的空間。

  供給麵政策也可以做一些改善,能不能把放貸的權力還給銀行,政府部門加強監管,讓房地產(chan) 公司有流動性,就會(hui) 去把保交樓給做完。

  我期待,需求和供給雙管齊下,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把房地產(chan) 市場穩定下來。

資料圖:航拍南寧樓盤林立。陳冠言 攝

  記者:中央已經提出要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ti) 係,發展銀發經濟,推動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您有哪些建議?

  姚洋:鼓勵生育有多方麵的事情要做,從(cong) 易到難來講,第一是住房租售同權,第二是三歲以下孩子的托兒(er) 問題,第三是教育減壓。歸根到底是養(yang) 育子女的成本,而且主要是女性成本太高,這是一個(ge) 綜合性的問題。

  麵對老齡化主要是社保、醫保兩(liang) 個(ge) 方麵,從(cong) 1962年出生到1976年出生的大約4億(yi) 人,未來15年都要退休,拿養(yang) 老金平均有25年左右,甚至更長。

  另外考慮到整體(ti) 健康習(xi) 慣問題,我們(men) 的健康壽命遠遠低於(yu) 生物壽命,老年人晚期的醫療費負擔很重,所以要提倡一個(ge) 健康老齡化,作為(wei) 社會(hui) 工作的重點之一來推動老年人的健康老去,減少對醫保的負擔。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