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華: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麵振興
發稿時間:2024-02-23 14:18:06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趙振華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這既是經濟工作的指導原則,又是方法論。我們(men) 要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部署要求,充分認識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巨大潛力和重大意義(yi) ,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動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新格局。
充分認識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重大意義(yi)
統籌是我們(men) 黨(dang) 的科學方法論,即統一謀劃和部署,也就是在綜合考慮全局前提下,統一組織、協調某些領域內(nei) 的各種資源和活動,目的是更加合理、高效地配置資源,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圓滿實現既定目標。在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我們(men) 黨(dang) 都十分重視運用統籌方法解決(jue) 複雜問題。統籌是方法,更是藝術,體(ti) 現的是綜合本領。毛澤東(dong) 在《關(guan) 於(yu) 正確處理人民內(nei) 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指出:我們(men) 的方針是統籌兼顧、適當安排。改革開放之後,針對我國國土麵積廣大、各地自然稟賦、人文環境差異較大的現實情況,讓全國各個(ge) 地區以同樣速度發展起來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也難以做到。鄧小平1988年提出“兩(liang) 個(ge) 大局”的戰略構想,即“沿海地區要加快對外開放,使這個(ge) 擁有兩(liang) 億(yi) 人口的廣大地帶較快地先發展起來,從(cong) 而帶動內(nei) 地更好地發展,這是一個(ge) 事關(guan) 大局的問題。內(nei) 地要顧全這個(ge) 大局。反過來,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來幫助內(nei) 地發展,這也是個(ge) 大局。那時沿海也要服從(cong) 這個(ge) 大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統籌兼顧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一個(ge) 科學方法論。它的哲學內(nei) 涵就是馬克思主義(yi) 辯證法。”他在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ge) 係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係統謀劃、整體(ti) 推進,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yu) 實踐探索、戰略與(yu) 策略、守正與(yu) 創新、效率與(yu) 公平、活力與(yu) 秩序、自立自強與(yu) 對外開放等一係列重大關(guan) 係”。關(guan) 於(yu) 統籌的具體(ti) 方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有的時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時候又要以小帶大、小中見大,形象地說,就是要十個(ge) 指頭彈鋼琴”。統籌兼顧既是一種工作方法,也是一種思維方式,要學會(hui) 用統籌思維來認識問題、部署工作。
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客觀要求。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取得巨大成就,但城鄉(xiang) 發展不平衡、城鄉(xiang) 之間生產(chan) 要素流動不暢、各自為(wei) 政、相互封閉等問題依然存在,既製約新型城鎮化的高質量發展,也阻礙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都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yi) ,隻有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才能更好助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宏偉(wei) 目標。
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不僅(jin) 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政治問題。脫貧攻堅目標的如期實現,充分彰顯了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了共產(chan) 黨(dang) 好。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特別是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可以進一步彰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偉(wei) 力、進一步彰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偉(wei) 大。城鎮和鄉(xiang) 村雖然處於(yu) 不同空間,卻具有密切的內(nei) 在聯係。城鎮化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生產(chan) 力發展的必然結果。現代化在一定意義(yi) 上就是城鎮人口比例不斷提高的過程。城鎮化既是人口聚集、資源高效利用,也讓更多的人口享受城鎮文明。新型城鎮化不同於(yu) 傳(chuan) 統的以犧牲農(nong) 村為(wei) 代價(jia) 片麵強調城鎮發展,更加強調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城鎮化愈深度發展,愈要求鄉(xiang) 村同步進步。特別是我國是一個(ge) 14億(yi) 多人口的大國,即使城鎮化已經完成,也意味著必然有數億(yi) 人口生活在鄉(xiang) 村。反過來說,沒有鄉(xiang) 村的全麵振興(xing) ,沒有鄉(xiang) 村的現代化,就不可能實現新型城鎮化,隻有更好地統籌,才能實現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比翼雙飛。
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主要矛盾是鄉(xiang) 村發展相對滯後。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nong) 村。必須抓住這個(ge) 主要矛盾,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堅持城鄉(xiang) 融合,暢通城鄉(xiang) 要素流動,久久為(wei) 功地補上鄉(xiang) 村發展的短板。
多管齊下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既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任務。各個(ge) 地區情況千差萬(wan) 別,北方與(yu) 南方不同,東(dong) 部與(yu) 西部有別,需要堅持從(cong) 實際出發,堅持效果和結果導向,多管齊下。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把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納入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和到21世紀中葉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戰略部署中,把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作為(wei) 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統籌的抓手是農(nong) 村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農(nong) 村最大的短板就是公共基礎設施滯後和公共服務短缺,農(nong) 民最大的盼望就是改善農(nong) 村公共基礎設施和提供公共服務水平。2023年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強調,“優(you) 化村莊布局、產(chan) 業(ye) 結構、公共服務配置,紮實有序推進鄉(xiang) 村建設,深入實施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推進農(nong) 村基礎設施補短板”。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需要加大公共服務下鄉(xiang) 的力度。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xiang) 一體(ti) 的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充分利用智慧教育手段,建立智慧學校、智慧教室,讓偏遠地區的孩子同步享受城鎮優(you) 質教育;健全農(nong) 村基層醫療衛生體(ti) 係,完善統一的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製度和大病保險製度;完善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製度和最低生活保障製度。
統籌的重點是促進生產(chan) 要素在城鄉(xiang) 自由通暢流動。當前城鄉(xiang) 要素合理流動機製還存在缺陷,生產(chan) 要素還存在不平等交換現象。一方麵,農(nong) 村各種生產(chan) 要素如資金、人才、土地等呈現向城鎮單向流動特點,極大阻礙了鄉(xiang) 村發展,鄉(xiang) 村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生產(chan) 要素綜合缺乏症。另一方麵,農(nong) 民進城受到戶籍製度製約,進城農(nong) 民無法落戶,子女在城鎮就學受到影響,這就是不少地方常住人口多於(yu) 戶籍人口的原因。促進生產(chan) 要素在鄉(xiang) 村合理流動,一是繼續堅持以工補農(nong) 、以城帶鄉(xiang) ,推動形成工農(nong) 互促、城鄉(xiang) 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nong) 城鄉(xiang) 關(guan) 係不動搖;二是改變生產(chan) 要素不合理流動,實施生產(chan) 要素回流農(nong) 村工程,引導更多人才到鄉(xiang) 村創業(ye) 就業(ye) ,培訓更多的新興(xing) 職業(ye) 農(nong) 民;三是打破生產(chan) 要素自由流動壁壘,特別是戶籍製度,讓進城農(nong) 民進得放心。生產(chan) 要素的流動既需要依靠市場機製,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jue) 定性作用,也需要政府更好發揮作用,繼續實施傾(qing) 斜性財政政策,重點支持鄉(xiang) 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wei) 生產(chan) 要素向鄉(xiang) 村流動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加大政策性金融機構支持鄉(xiang) 村發展的力度,既要普,更要惠,切實解決(jue) 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加大對鄉(xiang) 村龍頭企業(ye) 特別是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的支持力度,延長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鏈條,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
統籌的切入點是縣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把縣域作為(wei) 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推進空間布局、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設施等縣域統籌,把城鄉(xiang) 關(guan) 係擺布好處理好,一體(ti) 設計、一並推進。”縣域既是獨立的行政單元,又是城鎮和鄉(xiang) 村的自然結合體(ti) ,既有城鎮又有鄉(xiang) 村,既有市民又有農(nong) 民。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重點任務也在縣域。賦予縣級更多的資源整合使用權,強化縣鄉(xiang) 村公共資源和公共服務的統籌力度,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從(cong) 實際出發,善於(yu) 及時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打消除短板的殲滅戰,久久為(wei) 功。做大做強縣城,增強縣城的產(chan) 業(ye) 聚集功能,突出主導產(chan) 業(ye) ,以產(chan) 業(ye) 聚集帶動人口聚集,以人口聚集推動教育、文化等社會(hui) 事業(ye) 的協調發展。把鄉(xiang) 鎮建設成為(wei) 服務農(nong) 民的區域中心,鄉(xiang) 鎮與(yu) 農(nong) 村空間距離最近,服務距離最短,農(nong) 村農(nong) 業(ye) 愈發展,農(nong) 民對各種服務的需求愈旺盛,愈需要增強鄉(xiang) 鎮的服務功能。
〔作者係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