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財經

文章

劉元春:統籌消費與投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

發稿時間:2024-02-19 14:22:33   來源:《經濟研究》   作者:劉元春

  2023年12月11日—12日舉(ju) 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要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在深度參與(yu) 國際產(chan) 業(ye) 分工的同時,不斷提升國內(nei) 供給質量水平,著力釋放國內(nei) 市場需求,促進形成強大國內(nei) 市場,內(nei) 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在外部環境複雜性、嚴(yan) 峻性、不確定性不斷上升的背景下,堅定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培育完整內(nei) 需體(ti) 係,是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戰略決(jue) 策。

  一、 當前國內(nei) 外市場需求形勢

  當前全球經濟複蘇進程緩慢且不均衡,外需持續不振。在新冠疫情長期影響尚存、地緣政治衝(chong) 突加劇、國際局勢複雜變化的大環境下,西方國家飽受通脹困擾,新興(xing) 經濟體(ti) 緩慢複蘇,欠發達國家麵臨(lin) 債(zhai) 務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yu) 2023年10月10日,下調全球經濟預期,將2024年的全球經濟增速下調0.1個(ge) 百分點。IMF預計,全球經濟增速預計將從(cong) 2022年的3.5%放緩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遠低於(yu) 2000年至2019年間3.8%的平均水平。這意味著對未來全球經濟的前景預測比2008年金融危機和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時期還要黯淡。目前,美歐等發達經濟體(ti) 的核心通脹水平仍處於(yu) 高位,預計實際利率水平短期內(nei) 仍難下降,對其經濟的負麵影響以及對全球經濟的外溢效應也會(hui) 較長時間存在,從(cong) 而製約2024年全球經濟複蘇。受美聯儲(chu) 持續加息和國內(nei) 通脹水平一直居高不下的影響,美國個(ge) 人消費大幅上升,使得美國2023年第三季度GDP增長率為(wei) 4.9%。盡管這一成績看似不錯,但隨著居民超額儲(chu) 蓄逐步耗盡、高利率抑製企業(ye) 投資意願、利息支出壓力約束財政支出等因素相互疊加影響,美國經濟增長動能將持續縮減。歐元區的情況也不容樂(le) 觀,經合組織在2023年發布的最新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歐元區2023年經濟增速為(wei) 0.6%,這一數據顯示歐洲經濟複蘇進程仍然不及預期。其主要原因是歐洲經濟仍在受到高利率以及2022年因烏(wu) 克蘭(lan) 危機導致的能源價(jia) 格上漲等因素的不利影響,導致居民消費和企業(ye) 生產(chan) 的成本飆升,經濟仍不能擺脫衰退的陰影。

  盡管全球經濟恢複不及預期,但我國2023年國內(nei) 經濟發展穩中向前。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2023年GDP增長5.2%,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ti) 中繼續保持領先。2023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41.76萬(wan) 億(yi) 元,外貿回穩態勢持續鞏固,推動全球進出口貿易複蘇。然而,在我國2023年GDP穩定增長的背後,我國居民消費價(jia) 格CPI僅(jin) 上漲0.2% ,大幅低於(yu) 2022年的2%,工業(ye) 生產(chan) 者出廠價(jia) 格PPI卻同比下降3.0%。各類數據顯示,消費需求仍然麵臨(lin) 巨大壓力,線下消費隨著服務業(ye) 采購經理指數 PMI 高點回落、CPI 降幅擴大、居民信貸不及疫情前同期水平、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2021—2023年月均增速為(wei) 0.28%,需求狀況與(yu) 我國回升向好的經濟形勢還不夠匹配。需求壓力加大的背後,是經濟動能切換帶來的震蕩。受房地產(chan) 市場走弱的影響,2023年民間固定資產(chan) 投資同比下降0.4%,嚴(yan) 重低於(yu) 同期國有控股固定資產(chan) 投資6.4%的增速。提振內(nei) 需,促進民間投資是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是當下我們(men) 要解決(jue) 的燃眉之急。

  二、 擴大內(nei) 需成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

  擴大國內(nei) 需求,形成投資和消費的良性互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擴大內(nei) 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受到新冠疫情、俄烏(wu) 衝(chong) 突、巴以衝(chong) 突、國際能源價(jia) 格上漲、歐美國家通貨膨脹、逆全球化加深等因素的影響,外部環境的不可控性增加,世界市場需求下降,經濟發展應該從(cong) 過去的主要依賴外需轉為(wei) 擴大內(nei) 需,將擴大國內(nei) 需求作為(wei)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增強國內(nei) 大循環的主體(ti) 地位,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社會(hui) 預期偏弱,通過“減稅降費”等措施刺激國內(nei) 投資需求的效用正在降低,經濟下行周期市場主體(ti) 的決(jue) 策趨於(yu) 保守,致力於(yu) 減少債(zhai) 務、增加存款,而不會(hui) 將新增利潤用於(yu) 擴大生產(chan) 和增加就業(ye) 崗位。應當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加快培育完整內(nei) 需體(ti) 係,統籌好供給和需求、消費和投資,增加高質量產(chan) 品和服務供給,滿足人民群眾(zhong) 需要,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和社會(hui) 全麵進步,推動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實現良性循環。

  擴大國內(nei) 需求以達到供求平衡是經濟真正持久增長的拉動力量。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寫(xie) 道“產(chan) 品在消費中才得到最後完成。一條鐵路,如果沒有通車、不被磨損、不被消費,它隻是可能性的鐵路,不是現實的鐵路。沒有生產(chan) ,就沒有消費,但是,沒有消費,也就沒有生產(chan) ,因為(wei) 如果這樣,生產(chan) 就沒有目的”。供給不會(hui) 獨立於(yu) 需求而存在,需求亦不會(hui) 拋開供給而獨自發揮作用。在20世紀初,凱恩斯提出以需求管理為(wei) 主要特征的國家幹預主義(yi) 政策。當有效需求中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兩(liang) 個(ge) 變量互為(wei) 因果的邏輯關(guan) 係出現無序性,從(cong) 而出現非均衡,導致總需求小於(yu) 總供給時,政府政策等應發揮積極作用,以擴大內(nei) 需,從(cong) 而在不同程度上改變有效需求不足。

  擴大國內(nei) 需求才能更好推進高質量發展,才能為(wei)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提供良好的宏觀環境。擴大國內(nei) 需求的重點是擴大國內(nei) 消費需求,是學界對宏觀經濟核心問題的共識。推動國內(nei) 消費需求總量的增加與(yu) 層次的提升,才能為(wei)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發展、新科學技術的運用提供市場,為(wei) 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新質生產(chan) 力的培育提供內(nei) 生動力,更好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實現發展動能的轉化。在擴大國內(nei) 投資需求方麵,在經濟下行周期更要發揮國有企業(ye) 的投資帶動作用。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重大科學研究方麵,要進行前瞻性投資,推進重大區域發展戰略。財政和貨幣政策要同向發力,引導支持社會(hui) 資本進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減少生產(chan) 過剩部門的投資,增加新產(chan) 業(ye) 的投資,促進新業(ye) 態的培育,擴大有效供給,適應我國居民部門消費結構升級進程加快的趨勢。在外部環境明顯變化的當下,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增強我國的生存力、競爭(zheng) 力、發展力、持續力,在戰略上尤其顯得重要。

  三、 構建消費與(yu) 投資相協調的擴內(nei) 需方案

  在有限的政策擴張空間裏,有限的財力很難保證投資和消費實現更大規模的同時擴張,很難在結構上協調投資與(yu) 消費在財政分配上的衝(chong) 突和在動態平衡上的衝(chong) 突。考慮到消費與(yu) 投資資金的分配問題,就要求我們(men) 在優(you) 先恢複和擴大消費的前提下,實施與(yu) 消費相融的投資,構建消費和投資相協調的擴內(nei) 需方案。

  (一)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擴大內(nei) 需優(you) 先位置

  進入新發展階段,擴大內(nei) 需仍大有可為(wei) 。整個(ge) 宏觀政策的著力點發生了變化,從(cong) 傳(chuan) 統的投資主導向消費和投資並行的模式轉變,拉動消費快速回升是推動2024年內(nei) 需回暖和經濟穩步恢複的關(guan) 鍵。而內(nei) 需拉動主要來自以下兩(liang) 方麵:第一,整體(ti) 寬鬆的宏觀政策定位會(hui) 產(chan) 生拉動效應;第二,社會(hui) 秩序處於(yu) 一個(ge) 相對穩定的狀態,消費會(hui) 明顯修複。

  因此,應使宏觀政策定位於(yu) 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促進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的充分釋放,全麵恢複財政政策的積極性,並采用與(yu) 之相配套的貨幣政策,實現經濟工作的重點向有效需求快速擴展轉變。要加大擴內(nei) 需力度,特別是促消費和提升民間投資的力度,在消費和投資兩(liang) 端形成一個(ge) 相契合的刺激政策方案。

  另外,消費的主體(ti) 是人,擴大消費的關(guan) 鍵是要讓居民具備消費能力,而支撐消費能力的就是收入。經曆了三年新冠疫情,許多中低收入群體(ti) 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受到比較嚴(yan) 重的衝(chong) 擊,負債(zhai) 率達到較高水平,對擴大消費造成阻礙。所以,要把消費優(you) 先落實到位,就必須要在財政補貼、轉移支付以及民生上出台相關(guan) 政策,改變居民收入短期持續下滑的狀況,修複中低收入群體(ti) 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這樣才便於(yu)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重新提振消費信心。

  (二)保市場主體(ti) 是穩消費和穩投資的核心前提

  大部分的消費意願來自於(yu) 永久性收入和未來預期,如果出現大範圍的企業(ye) 倒閉,失業(ye) 大幅度攀升,消費一定是保不住的。因此,保消費在中國社會(hui) 體(ti) 係中很重要的就是保就業(ye) ,而要保就業(ye) 就要保市場主體(ti) 。消費刺激的前提條件是市場主體(ti) 穩定,保市場主體(ti) 是在保供給,但同時也是在保消費。實踐證明,近幾年我國通過“保企業(ye) —保就業(ye) ”的途徑是有效的。

  因此,要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ye) 的減稅降費,推出專(zhuan) 門的促進政策來支持接觸性服務業(ye) 的複蘇。目前來看,一些必要的服務業(ye) 活動有所恢複,但是一些精神層麵、娛樂(le) 層麵的服務業(ye) 恢複有待進一步加強,這方麵可能需要國家有專(zhuan) 項的啟動資金來支持。此外,國有企業(ye) 的融資成本偏低,導致一些國有企業(ye) 進行利差套利,這些現象不利於(yu) 民營企業(ye) 複蘇。這就要求對於(yu) 中小民營企業(ye) 的融資,要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為(wei) 民營企業(ye) 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的修複和企業(ye) 戰略布局提供各種便利。

  而針對農(nong) 民工和大學生就業(ye) 問題,應建立專(zhuan) 項就業(ye) 基金。投資一批專(zhuan) 門分類的以工代賑項目,落實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目前,這一問題是穩消費的最大難題,如果大量的農(nong) 民工和年輕人失業(ye) ,不僅(jin) 社會(hui) 問題嚴(yan) 重,同時大規模的消費需求提振也很難啟動,因為(wei) 他們(men) 是邊際消費傾(qing) 向最高的人群。因此,建立以工代賑的項目,有利於(yu) 勞動力市場的穩定,同時也能解決(jue) 投資不足的問題。

  (三)穩房地產(chan) 是穩消費和穩投資的核心抓手

  大量的消費需求是圍繞著房地產(chan) 行業(ye) 的,如裝修、家居、耐用品。穩房地產(chan) 是穩消費和穩投資的重要基礎,但目前一係列的政策還略顯不足,特別是在穩定投資方麵。

  整體(ti) 來看,房地產(chan) 銷售、投資和各類與(yu) 宏觀經濟密切相關(guan) 的參數要實現整體(ti) 輝煌,僅(jin) 通過市場自我調節是不夠的,因此就更需對房地產(chan) 行業(ye) 的投資在政府端進行加力。政府可以更多地進行存量盤活、更多地進行保障房建設,更多地解決(jue) 中低端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同時啟動與(yu) 保障性住房投資相關(guan) 聯的消費類刺激政策。比如,通過大量廉租房、公租房、保障性住房的供給,一方麵能帶動擴大投資,另一方麵能使購房成本下降,讓農(nong) 民成功轉為(wei) 市民。解決(jue) 住房和就業(ye) 問題,有助於(yu) 推動這一人群消費水平平均增長一倍以上。因此,要擴大消費,就要掌握好這個(ge) 核心抓手,不能簡單沿用發放購物券等老路來刺激消費。

  除此之外,當前擴大居民裝修的消費需求同樣是一個(ge) 可以考慮的方麵。20世紀90年代末商品房改革以來,基於(yu) 裝修的周期一般在10年到12年,目前處於(yu) 新一輪裝修的時間節點。基於(yu) 此,建議地方不宜把過多精力放在補貼汽車消費上,可以考慮對城市低收入群體(ti) ,包括中等收入群體(ti) 改善型住房裝修,給予一定的補貼。整個(ge) 家裝產(chan) 業(ye) 鏈維係著建材、家具、家電等大量的行業(ye) ,和房地產(chan) 密切關(guan) 聯,可以帶動多個(ge) 行業(ye) 的複蘇。

  (四)著力改善消費預期,充分激發消費潛能

  消費和收入的預期來源於(yu) 對未來經濟形勢和收入趨勢的判斷。目前經濟運行整體(ti) 好轉,居民收入預期已有明顯改善,要推動消費預期的進一步改善,既要充分激發消費潛能,也要從(cong) 政策方麵推動。

  經過2023年的擴大消費措施,後疫情時代的消費修複取得了基本的成功,特別是一些必需品的消費,已經恢複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消費修複要讓位於(yu) 消費擴張。消費擴張不能僅(jin) 僅(jin) 依賴於(yu) 一些傳(chuan) 統必需品的拓展,而是要充分激發消費的潛能。消費潛能主要存在於(yu) 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收入上的消費能力尚未變成支付能力;二是新供給創造出新需求。因此,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應該是消費升級、消費擴展的重點方向,還需要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遊、體(ti) 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另外,還要聚焦於(yu) 大宗消費,即民眾(zhong) 在疫情衝(chong) 擊、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調整過程中一些消失的耐用品和大宗商品,比如新能源汽車、電子產(chan) 品等,可以通過提升標準、以舊換新等措施來恢複這些消費的增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