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韓文秀:紮實推動鄉村全麵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

發稿時間:2024-01-29 14:41:48   來源:學習(xi) 時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三農(nong) ”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學習(xi) 運用‘千萬(wan) 工程’經驗,因地製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wei) 功,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zhong) 可感可及的實事”,為(wei) 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的“三農(nong) ”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做好2024年“三農(nong) ”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精神,以學習(xi) 運用“千萬(wan) 工程”經驗為(wei) 引領,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wei) 底線,以提升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提升鄉(xiang) 村建設水平、提升鄉(xiang) 村治理水平為(wei) 重點,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nong) 民增收舉(ju) 措,打好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漂亮仗。

  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wei) 底線,夯實築牢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基本盤

  抓好糧食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產(chan) 保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頭等大事。2023年全國糧食總產(chan) 量達到13908.2億(yi) 斤,連續9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大豆播種麵積穩定在1.5億(yi) 畝(mu) 以上,油料產(chan) 量明顯提升,肉蛋奶、果菜茶等生產(chan) 總體(ti) 穩定,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提供了堅實支撐。2024年經濟處於(yu) 回升向好關(guan) 鍵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仍不能有任何閃失。要確保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全麵落實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堅持穩麵積和增單產(chan) 兩(liang) 手發力,把糧食增產(chan) 的重心放到大麵積提高單產(chan) 上,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集成應用,推動糧食產(chan) 能邁上新台階。抓緊健全種糧農(nong) 民收益保障機製和糧食主產(chan) 區利益補償(chang) 機製,更好調動農(nong) 民種糧、地方政府抓糧的積極性。這兩(liang) 年大豆擴種成效總體(ti) 較好,但局部地區也出現了賣豆難等問題。2024年要鞏固好擴種成果,堅持實事求是、尊重規律,在穩住現有麵積基礎上,著力推動單產(chan) 提升、促進大豆產(chan) 加銷良性循環。“行道曰糧,止居曰食”,“食”的內(nei) 涵更為(wei) 豐(feng) 富。樹立大農(nong) 業(ye) 觀、大食物觀,統籌好糧食和副食品之間的關(guan) 係。一方麵,要加強“菜籃子”產(chan) 品供應和生豬產(chan) 能調控,穩定牛羊肉生產(chan) ,促進奶業(ye) 供需平衡;另一方麵,要麵向整個(ge) 國土資源,支持深遠海養(yang) 殖,開發森林食品,農(nong) 林牧漁並舉(ju) ,不斷拓展農(nong) 業(ye) 發展廣度、深度,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

  堅持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ti) ”保護。我國人均耕地數量少、質量總體(ti) 不高、後備資源不足,適宜糧食生產(chan) 地區與(yu) 經濟建設區高度重合,耕地保護形勢十分嚴(yan) 峻,決(jue) 不能突破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耕地保護是一項係統工程,要守住耕地這個(ge) 命根子,既要保數量、又要提質量、還要管用途,確保耕地數量有保障、質量有提升。保數量,要壓實各地耕地保護責任,落實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明確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nong) 田保護任務,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製度。提質量,要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優(you) 先把東(dong) 北黑土地區、平原地區、具備水利灌溉條件地區的耕地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適當提高投資補助水平,強化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全過程監管,確保建一塊成一塊、永久保護一塊。同時,大力加強鹽堿地治理和綜合利用。管用途,要堅決(jue) 整治亂(luan) 占、破壞耕地違法行為(wei) ,持續整治“大棚房”。各地要結合實際情況,實事求是細化明確耕地“非糧化”整改範圍,合理安排恢複時序,不能脫離客觀實際搞“一刀切”,把地方搞得“雞飛狗跳”。

  構建多層次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和要素支撐體(ti) 係。當前,我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出現了勞動力總量減少、農(nong) 村人口老齡化、土地通過流轉或托管等形式向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和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集中等新情況。要在堅持農(nong) 業(ye) 家庭承包經營基本製度的前提下,把握好普通農(nong) 戶仍然是我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主要依靠力量的客觀現實,處理好“三權分置”後各主體(ti) 的權益關(guan) 係,聚焦解決(jue) 好“誰來種地”問題,構建多層次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和要素支撐體(ti) 係。一方麵,要突出抓好農(nong) 民合作社和家庭農(nong) 場兩(liang) 類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發展,增強服務帶動小農(nong) 戶能力。另一方麵,要繼續加強社會(hui) 化服務體(ti) 係建設。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托管等社會(hui) 化服務是現代農(nong) 業(ye) 經營體(ti) 係的支撐,受到農(nong) 民群眾(zhong) 歡迎,要加強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平台和標準體(ti) 係建設,聚焦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關(guan) 鍵薄弱環節和小農(nong) 戶,拓展服務領域和模式。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底線任務,務必壓緊壓實防止返貧工作責任,堅決(jue) 防止出現整村整鄉(xiang) 返貧現象。2024年要繼續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製,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成果。要把增加脫貧群眾(zhong) 收入作為(wei) 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激發脫貧群眾(zhong) 依靠自身力量發展的誌氣心氣底氣,完成從(cong) 輸血到造血的轉變。要多在促進脫貧地區加快發展上想辦法,加大對重點地區幫扶支持力度,支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可持續發展。抓緊研究推動建立農(nong) 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常態化幫扶機製。

  緊扣提升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水平,繪就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新畫卷

  提升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中之重,要堅持產(chan) 業(ye) 興(xing) 農(nong) 、質量興(xing) 農(nong) 、綠色興(xing) 農(nong) ,完善聯農(nong) 帶農(nong) 機製,把產(chan) 業(ye) 發展落到促進農(nong) 民增收上來。做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不能丟(diu) 了農(nong) 業(ye) 這個(ge) “本”,要緊緊圍繞做強農(nong) 業(ye) 這個(ge) 中心環節,延長產(chan) 業(ye) 鏈,嵌入新要素,打造新優(you) 勢,創造新活力。在這個(ge) 基礎上,立足農(nong) 業(ye) 多種功能、鄉(xiang) 村多元價(jia) 值,讓農(nong) 業(ye) 成為(wei) 匯集整合資源、生態、技術、文化等各種要素的“百寶箱”。現階段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重點是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優(you) 化升級和農(nong) 村流通高質量發展。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與(yu) 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比為(wei) 2.52∶1,遠低於(yu) 發達國家3.5∶1的水平。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協同發展,拓展農(nong) 業(ye) 發展增值增效的空間。農(nong) 村流通貫通城鄉(xiang) 、連接生產(chan) 和消費,是現代流通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突出短板。深入推進縣域商業(ye) 體(ti) 係建設,優(you) 化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體(ti) 係建設,推動農(nong) 村流通設施和服務融入現代流通體(ti) 係。

  提升鄉(xiang) 村建設水平。農(nong) 村現代化是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內(nei) 在要求和必要條件,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是農(nong) 業(ye) 強國的應有之義(yi) 。黨(dang) 中央明確要求瞄準“農(nong) 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組織實施好鄉(xiang) 村建設行動,讓農(nong) 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鄉(xiang) 村建設要遵循鄉(xiang) 村自身發展規律和內(nei) 在要求,立足村莊現有基礎開展科學規劃,適應鄉(xiang) 村人口變化趨勢,優(you) 化村莊布局、產(chan) 業(ye) 結構、公共服務配置,不能盲目拆舊村、建新村。要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不超越發展階段搞大融資、大開發、大建設,避免無效投入和浪費。要充分體(ti) 現農(nong) 村特點,保留鄉(xiang) 村風貌,能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xiang) 愁。經過多年持續建設,農(nong) 村生產(chan) 生活條件雖顯著改善,但農(nong) 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ti) 係還不健全,在村覆蓋、戶延伸方麵還存在明顯薄弱環節。以縣域為(wei) 基本單元,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向鄉(xiang) 村延伸、公共服務向鄉(xiang) 村覆蓋,持續提升縣域內(nei) 基本公共服務的均衡性、可及性。從(cong) 各地實際和農(nong) 民需求出發,著力推進農(nong) 村基礎設施補短板,爭(zheng) 取幹一件成一件。特別是盡快完善農(nong) 村基礎設施長效管護機製,不能建好了、管不好、用不了,要充分調動當地農(nong) 民參與(yu) 管護的積極性。建立健全縣域內(nei) 城鄉(xiang) 一體(ti) 的就業(ye) 、養(yang) 老、教育、醫療、社會(hui) 救助等政策體(ti) 係,推動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由注重機構行政區域覆蓋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務覆蓋轉變。

  提升鄉(xiang) 村治理水平。鄉(xiang) 村治理事關(guan) 黨(dang) 在農(nong) 村執政根基和農(nong) 村社會(hui) 安定,是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內(nei) 容和基本保障。要堅定不移發揮好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的領導作用,健全和強化縣鄉(xiang) 村三級治理體(ti) 係功能,創新鄉(xiang) 村治理抓手載體(ti) ,加快推進鄉(xiang) 村治理現代化。當前,我國城鄉(xiang) 利益格局深刻調整,農(nong) 村社會(hui) 結構深刻變動,農(nong) 民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鄉(xiang) 村治理麵臨(lin) 新形勢新挑戰。要聚焦解決(jue) “小馬拉大車”等基層治理問題,加強鄉(xiang) 鎮對縣直部門派駐機構及人員的管理職責,加大編製資源向鄉(xiang) 村傾(qing) 斜力度,健全基層職責清單和事務清單。推動農(nong) 耕文明和現代文明要素有機結合,把農(nong) 村精神文明建設同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結合起來,同農(nong) 民群眾(zhong) 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jia) 值理念結合起來,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向村莊、集市等末梢延伸,深入推進農(nong) 村移風易俗。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讓農(nong) 村既充滿活力又穩定有序。

  強化科技、改革雙輪驅動和農(nong) 民增收舉(ju) 措,不斷提高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水平

  不斷強化農(nong) 業(ye) 科技支持體(ti) 係建設。農(nong) 業(ye) 的出路在現代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關(guan) 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經過長期努力,2022年我國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已達到62.4%,主要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但與(yu) 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科技是我國農(nong) 業(ye) 突出重圍的重要依托,我們(men) 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依靠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來化解耕地資源不足、水資源約束、環境壓力、氣候變化影響、農(nong) 業(ye) 勞動力老齡化等突出矛盾。要以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為(wei) 引領,以產(chan) 業(ye) 急需為(wei) 導向,聚焦底盤技術、核心種源、關(guan) 鍵農(nong) 機裝備等領域,發揮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整合各級各類優(you) 勢科研資源,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zheng) 的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體(ti) 係。加強農(nong) 業(ye) 與(yu) 科技融合,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xiang) 、服務“三農(nong) ”,把科技特派員製度作為(wei) 科技創新人才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工作進一步抓實抓好。

  持續推進農(nong) 村改革創新。農(nong) 村改革創新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要有非常明確的底線思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不管怎麽(me) 改,不能把農(nong) 村土地集體(ti) 所有製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產(chan) 量改下去了,不能把農(nong) 民利益損害了。”因此,必須在堅守底線前提下,鼓勵各地進行實踐探索和製度創新,強化改革舉(ju) 措集成增效,激發鄉(xiang) 村振興(xing) 動力活力。黨(dang) 中央已經出台《深化農(nong) 村改革實施方案》,對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深化農(nong) 村改革作出了係統部署。下一步,各地第二輪土地承包相繼到期,要堅持延包原則,確保絕大多數農(nong) 戶原有承包地繼續保持穩定。穩慎推進農(nong) 村宅基地製度改革,在試點地區允許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向縣域內(nei) 符合條件的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成員家庭轉讓。需要強調的是,城裏人到農(nong) 村買(mai) 宅基地的口子不能開,嚴(yan) 禁下鄉(xiang) 利用農(nong) 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hui) 館等。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法草案二審稿已經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七次會(hui) 議審議,要在此法律基礎上深化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促進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健康發展,嚴(yan) 格控製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風險。

  千方百計促進農(nong) 民增收。增加農(nong) 民收入是“三農(nong) ”工作的中心任務,如何千方百計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讓農(nong) 民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是廣大農(nong) 民群眾(zhong) 十分關(guan) 心的問題。近年來,我國農(nong) 村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比不斷縮小,但城鄉(xiang) 居民收入絕對差距還在擴大,區域之間、農(nong) 民內(nei) 部之間收入差距也很明顯,農(nong) 民增收形勢更加嚴(yan) 峻複雜。要多措並舉(ju) 保持住農(nong) 民收入較快增長的好勢頭,持續壯大鄉(xiang) 村富民產(chan) 業(ye) ,支持農(nong) 戶發展特色種養(yang) 、手工作坊、林下經濟等家庭經營項目。強化產(chan) 業(ye) 發展聯農(nong) 帶農(nong) ,在重點工程項目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繼續擴大勞務報酬發放規模。促進農(nong) 村勞動力多渠道就業(ye) ,培育壯大勞務品牌,開展農(nong) 民工服務保障專(zhuan) 項行動。

  完整準確全麵貫徹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狠抓落實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出成效

  把學深悟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三農(nong) ”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wei) 履職盡責必修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三農(nong) ”工作的重要論述內(nei) 容非常全麵係統,要求十分明確具體(ti) ,既教我們(men) 幹什麽(me) ,又教我們(men) 怎麽(me) 幹,還給我們(men) 指出什麽(me) 不能幹,是認識把握“三農(nong) ”發展規律的百科全書(shu) ,是做好“三農(nong) ”工作的根本遵循和重要法寶。要推動各級黨(dang) 政領導幹部學深悟透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刻領會(hui) 精神實質和核心要義(yi) ,進一步提高“三農(nong) ”工作本領和政策水平。同時,要落實“四下基層”製度,大興(xing) 調查研究,把“三農(nong) ”情況摸得再清楚一點、更準確一些,認真對待農(nong) 民群眾(zhong) 合理訴求,讓製定的“三農(nong) ”政策舉(ju) 措更加切合實際。

  嚴(yan) 格落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責任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一項曆史性任務和係統性工作,具有典型的“條塊結合”特征,需要改革完善“三農(nong) ”工作體(ti) 製機製,凝聚各方麵智慧、動員各方麵力量。落實五級書(shu) 記抓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責任。五級書(shu) 記抓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黨(dang) 中央的明確要求,要推動五級書(shu) 記真正把鄉(xiang) 村振興(xing) 抓起來,特別是發揮縣委書(shu) 記“一線總指揮”作用,上下貫通、一抓到底。要落實部門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責任。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全黨(dang) 的大戰略,不是哪個(ge) 部門、哪個(ge) 條線的事,各個(ge) 涉農(nong) 部門都有責任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立足部門職責服務“三農(nong) ”,“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形成工作合力。發揮督查考核“指揮棒”作用。通過督查考核推動落實責任、發現和解決(jue) 問題,考核工作不僅(jin) 僅(jin) 是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jue) 問題、推動工作,及時糾正工作中的各種偏差。要優(you) 化各類涉農(nong) 督查檢查考核,突出實績實效,能整合的整合,能簡化的簡化,切實減輕基層迎檢迎考負擔。

  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貫徹落實好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三農(nong) ”工作的決(jue) 策部署,要有正確的工作策略和辦法。突出重點。鄉(xiang) 村振興(xing) 點多麵廣戰線長,要把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兼顧財力可持續和農(nong) 民可承受,集中資源力量攻堅,以重點突破帶動工作整體(ti) 提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分類施策。我國地域廣大,東(dong) 中西部、糧食主產(chan) 區和非主產(chan) 區情況和所處發展階段很不一樣,各地農(nong) 村的需求也千差萬(wan) 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具體(ti) 工作要符合各地實際,不能一個(ge) 路數包打天下。要分類提出政策指導和工作要求,順應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hui) 發展規律,不能簡單照搬照抄別人做法。把握好工作時度效。立足各地實際情況,因地製宜利用立地條件、發展基礎、工作基礎,有效解決(jue) 短板弱項問題,不斷取得農(nong) 民群眾(zhong) 可知可感、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效。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