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縣域為抓手 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麵振興
發稿時間:2024-01-22 13:54:47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崔凱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和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均強調“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這是黨(dang) 中央在全麵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城鄉(xiang) 關(guan) 係特征和發展規律後作出的重要判斷。這一重要判斷對我們(men) 科學認識城鄉(xiang) 結構變化,精準推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yi) 。
當前,提高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成為(wei) 新型城鎮化重點,戶籍製度改革進入攻堅期。城鄉(xiang) 居民收入相對差距持續縮小,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迎來良好開局,農(nong) 業(ye) 勞動力仍需高質量充分就業(ye) 。在此背景下,統籌好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聚焦城鄉(xiang) 要素流動的需求和重點,精準破解其中的難點問題,有利於(yu) 更好構建城鄉(xiang) 高質量融合發展新格局。
作為(wei) 連接城市與(yu) 服務鄉(xiang) 村的基本單元,縣域在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過程中,發揮著關(guan) 鍵作用。縣域是城鄉(xiang) 人才雙向流動的有力支撐。近年來,外出農(nong) 民工就地就近流向縣域的特征明顯,同時在外人員回歸本地的意願也日趨強烈。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數據,2012年到2022年底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業(ye) 人員累計達1220萬(wan) 人,帶動鄉(xiang) 村就業(ye) 超過3400萬(wan) 人。同時,縣域經濟轉型升級有潛力,據工信部數據,2022年中國縣域經濟總量達46.5萬(wan) 億(yi) 元,以縣域為(wei) 單元的農(nong) 村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大批園區、基地、集群等產(chan) 業(ye) 項目紛紛落地,大數據服務、直播電商等數字經濟形態在各區縣不斷湧現。縣域還是推進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著力點,多地明確把更多公共資源集中到縣城,將公共基礎設施向縣城傾(qing) 斜,作為(wei) 加快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配套舉(ju) 措。
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重點在縣域,難點也在縣域。國家層麵已明確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對縣域內(nei) 城鄉(xiang) 一體(ti) 化進程中麵臨(lin) 的風險與(yu) 挑戰當積極應對。以縣域為(wei) 重要抓手,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將助力加快縮小城鄉(xiang) 差距,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紮實築牢底線,提升縣域人口集聚力。以縣域為(wei) 重點深化戶籍改革,加快縣域範圍內(nei)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圍繞跨區接續、數據共享等方麵完善落戶製度。建立健全“人地掛鉤”機製,逐步實現省級及以下財政轉移支付與(yu)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以吸納轉移人口較多的縣城為(wei) 重點,完善低收入人口增收長效機製,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yu) 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有效銜接。
釋放產(chan) 業(ye) 活力,夯實縣域高質量發展基礎。推動產(chan) 業(ye) 用地向園區和基地集中,引導新經濟在縣城集聚,以縣域為(wei) 單元建設多功能、複合型、全產(chan) 業(ye) 鏈的現代農(nong) 業(ye) 綜合體(ti) ,充分連接中心鎮、重點村等城鄉(xiang) 節點,形成有競爭(zheng) 力的富民產(chan) 業(ye) ,打造一批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先行縣和特色農(nong) 業(ye) 強縣。發揮好縣域單元在涉農(nong) 資源管理和資金統籌等方麵的平台作用,采取先行試點、總結推廣的方式,探索集體(ti) 資源入股、資產(chan) 騰退和農(nong) 民權益保障的有效形式,鼓勵通過聯村共建、村企共營等模式發展壯大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
推進縣域城鄉(xiang) 基礎設施一體(ti) 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you) 質化。瞄準基礎設施管護與(yu) 提升改造任務,針對交通、水利、能源、網絡、物流等領域實施專(zhuan) 項行動,推動有條件的城郊鄉(xiang) 村及規模較大的鎮區率先實現城鄉(xiang) 基礎設施一體(ti) 化。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wei) 新型城鎮化的基本考核指標,以縣為(wei) 試點推動未落戶常住人口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明確地區性底線標準和要求。聚焦就業(ye) 、教育、醫療、養(yang) 老、住房等民生重點領域,探索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ti) 、城鄉(xiang) 教育聯合體(ti) 、養(yang) 老服務聯合體(ti) 等實現形式。
發揮好縣城在城鄉(xiang) 間的關(guan) 鍵節點作用。優(you) 化大中小城市、縣城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體(ti) 係和空間布局,把握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縣域功能定位,加快形成縣鎮村功能銜接互補、梯次帶動的發展格局,增強縣城對鄉(xiang) 村的服務能力。積極研判城鄉(xiang) 人口變化趨勢,綜合考慮市政設施、便民生活、服務供給、治理能力等內(nei) 容,優(you) 化村莊布局,科學編製縣級國土空間規劃,分類引導有條件的縣采取合並、改市等方式加快城鎮化進程。
走有中國特色的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之路,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需在把握城鄉(xiang) 發展一般規律的基礎上做好政策過渡和銜接。以縣域為(wei) 重要抓手,逐步化解城鎮化進程中的風險,補齊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短板,讓縣域既能承載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的就地就近市民化,又能集聚產(chan) 業(ye) 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成為(wei) 城鄉(xiang) 要素互動的主通道、城鄉(xiang) 融合的節拍器和穩定器,使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相互成就、相得益彰。
友情鏈接: